慢性疾病

想長壽?看看你的基因和生活方式!
2017.10.23
想長壽?看看你的基因和生活方式!
為了瞭解哪些基因和生活方式,對壽命有顯著影響,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大型的統合分析研究(meta analysis)。研究團隊一共分析了有25筆研究的資料,涵蓋三個大陸:歐洲,澳洲,和北美洲,共606,059個人的資料,除了有他們的基因組合,也把他們父母的壽命考慮在內。   兩個基因的變數影響壽命 研究發現兩個基因區的變數會影響壽命,一個是HLA-DQA1/DRB1基因區變數,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有關,可延長壽命6個月;另一個是LPA基因伸展(genetic stretch)的變數,和調適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關,會減壽8個月。   專家在研究報告中,第一次確認了基因變數在預測壽命中的角色。其他基因的特質造成不同型態的上癮或疾病,也被認為和壽命減少有關。   生活方式主要影響吸煙、體重、教育 科學家解釋,煙癮(尼古丁癮)是造成基因突變最危險的因子,可導致肺癌和其他肺部的疾病。長期一天抽20根的煙,減壽大約6.8年。但若戒煙,則可翻轉影響而多活些時候。   超重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每多一公斤,減壽7個月。專家說:「我們發現,平均來說,每天抽一包煙,減壽7年;減重1公斤,則增壽兩個月。」   另一個有趣又令人驚訝的研究發現,是教育的影響,特別是超越義務教育,追求更多的學習時。專家指出,除了一般義務教育以外,花在學習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增壽11個月。     編譯來源:Journal Nature、Medical News Today(2017.10.16)    
+ read more
喝紅茶能減重?
2017.10.17
喝紅茶能減重?
過去研究顯示在不加牛奶的情況紅茶只能放鬆血管,讓血液流通順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紅茶跟綠茶一樣能幫助消化達到減重的效果。   美國加州大學(UCLA)研究團隊依據飲食內容將老鼠分為四組:高糖-低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加綠茶精粹、高糖-高脂肪組加紅茶精粹。四周後研究團隊檢視這些老鼠的體重、腸道中的細菌及肝臟組織周圍的脂肪分布。   研究發現,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體重都有下降,下降到與高糖-低脂肪組相似的體重。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腸道與肥胖有關的細菌較少,並且有較多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有關的微生物。   研究還發現,紅茶及綠茶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老鼠肝臟的消化。研究作者Susanne Henning教授指出,綠茶「多酚(polyphenols)」分子較小因此較容易被消化而能直接影響肝臟的能量代謝;紅茶則因分子較大不易被消化,滯留在腸道中促進了對腸胃有益的細菌生長,進一步影響了代謝過程。   Henning教授表示,過去認為綠茶比紅茶帶來較多健康的好處,不過這項研究顯示,綠茶及紅茶都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有利腸胃消化與代謝及降低體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3)、Medical News Today(2017.10.04)、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17.09.30)      
+ read more
糖尿病可能逆轉嗎?
2017.10.12
糖尿病可能逆轉嗎?
一旦打了胰島素,就要打一輩子嗎?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多數醫生僅注重症狀的控制,但是此病是可以被克服成休止狀態的,只要病人減掉10%的體重並維持下去。   研究指出,超量的卡路里造成脂肪肝,會使肝製造過多的葡萄糖。過剩的脂肪到了胰臟會使其喪失胰島素製造功能。胰臟中的脂肪去掉不到1公克就可重啟胰島素之製造功能。   因此,如果有適當的生活管控,我們有可能讓糖尿病進入休止狀態,胰臟能再開始製造胰島素,調節血中的葡萄糖;肝臟能重新啟動,作為葡萄糖的儲存所,並停止送出不必要的糖;很多服用藥物的病人可以不用再服藥。   解決之道 Glasgow大學的營養教授Mike Lean在BMJ的一篇分析論文中辯稱﹐服藥來降低血糖只是處理症狀,實際上每一個此病患者都比他們的理想體重超過12-19kg﹐悲哀的是我們已經知道此疾病超過100年了。而我們所作的只是降低血糖,血糖只是結果﹐體重才是真因。   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最簡單指標就是圓滾滾的肚皮。男人腰圍超過91公分(36吋),女人腰圍超過81公分(32吋)就會步入此病之道。   日前,內分泌前綫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登載的文章中揭載了,強度運動可以防止有風險因子的人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的方法,然而Lean說你不能光靠跑步來消除糖尿病﹐證據顯示多數人需要甩掉12公斤以上的體重﹐這樣可讓此病有驚人的休止率(追蹤七年12萬的美國病患,有0.14%回復率)。   Lean覺得更樂觀﹐他的團隊參加了一個叫「正點減重」(Counterweight Plus) 的計劃。先期研究達成三分之一的人減掉12kg重﹐這個計劃項目中包括了飲用820卡的配方飲料(formula shake)﹐六到八週後,再給予低脂的食物﹐最好別喝酒。此計劃正在做進一步的效益評估﹐但是,Lean說他不想硬推他的「正點減重」,並建議人家應該找GP以求有效的減重計劃。減重的回報很高,你不再有第二型的糖尿病 (只要你不恢復體重) 也就是說你不需再服藥,也無併發症,通常也伴隨血壓降低。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9.25)      
+ read more
未按醫囑服用阿斯匹靈會怎樣?
2017.10.05
未按醫囑服用阿斯匹靈會怎樣?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每天吃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或再發。最近瑞典的科學家研究如果被建議服藥的人未按醫囑服藥,心/血管疾病風險是否會受到影響。   研究團隊檢視了601,527名年紀40歲以上的人於2005-2009年間的醫療紀錄,這些人沒有罹患癌症且被建議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初次或再次心/血管疾病,其中80%的人在第一年有遵循醫囑。研究團隊檢視這些人在後幾年是否有發生心臟疾病、中風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紀錄。   研究發現,那些停止服藥的人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未停藥的人增加了37%,相當於每74名未按醫囑服藥的人當中有1名發生或死於心/血管疾病。   研究者表示,阿斯匹靈有抗凝血作用,一旦停止服用,可能產生「反彈效應」而形成血栓(blood-clotting)。目前有為數眾多人在服用阿斯匹靈卻又未按醫囑服藥,因此這樣的結果在臨床上可能是重要的資訊。   由於這只是一份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證明因果關係。同時,也沒有將一些變數因素,如;社經背景、未考量血壓、血脂及吸菸習慣等併入分析。因此,應有更多的研究來釐清這樣的關係。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26)、Circulation(2017.09.25)      
+ read more
日常活動勝於健身房中的運動
2017.10.03
日常活動勝於健身房中的運動
根據一項發表在Lancet醫學期刊上全球性的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將肢體活動變成我們每天的生活的一環,從爬樓梯到騎腳踏車上班,比購買健身房的會員卡,更可能保護我們預防心臟疾病和早死。   這項首度全球性的調查參與比較的國家有17個,人數130,000,從加拿大、瑞典等富有國家至最貧窮的如孟加拉與辛巴威。調查發現,如果人們生活中可以有更多肢體活動,可減少心臟疾病5%、早死8%。   大部分的指引推薦,每天運動30分鐘,一星期五天,可以減少心臟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此研究則指出,最好是每天有一至兩個小時的肢體活動。多數人以為每天工作已經很多壓力了,無法多花時間運動。但研究發現,運動量最多的人,是把運動融合為每天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偶爾到健身房或游游池,即使參與較溫和的肢體活動仍有好處。   如何將運動融入生活中的例行?買個計時器,提醒每20至30分鐘起來走動;一般開會的時間很多,如果只有兩三人,可考慮站起來「繞著走」開會;在公園裡不要坐著看孩子玩,和他們一起玩;搭公車時早一站下車;或是走路時加一點速度等   研究指出,在各個國家中,低收入的人們,心臟疾病也較多。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如水果、蔬菜和心血管藥物,是很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人無法負擔得起的,而肢體活動則提供了一種低花費的方法。低收入國家的人們耗費體力的工作,可減少心臟疾病,然科技的進步,讓他們的活動量也在減低中。一旦發生心臟病或中風時,其存活的機會較低,因為他們的醫療服務並不先進。    這項研究同時也鼓勵政府重新平衡健康的預算,遠離高科技的治療,推廣簡單、低成本的預防策略,如走路。專家認為西方國家生活越來越忙,然而卻多靜態,將運動編織入日常生活中更為重要,不只促進身體健康,也會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9.21)    
+ read more
不是總共坐多久,是每次坐多久才是重點!
2017.09.27
不是總共坐多久,是每次坐多久才是重點!
成人每日可能需要久坐長達9-10小時,不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增加死亡風險。而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欲降低健康風險,重點不是注意一天坐多久,而是其間有無頻繁地起身活動。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7985名45歲以上的人坐息和健康的風險。這些人在臀部裝上活動監測器以記錄他們在清醒時坐著的時間,紀錄時間為7天。平均而言,坐著的時間占了清醒時間的77%,相當於每天12小時。大約在4年後有350人去世。   研究發現,每日靜態時間超過13小時的人及經常連續維持靜態長達1到2小時的人,他們的死亡率顯著較高。反之,總靜態時間最短及每次靜態時間最短的人死亡率最低。   每次坐著時間少於半小時的人較健康且降低了他們死亡率。因此研究建議需要長時間久坐的人每半小時起身活動身體。這樣的小改變可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究竟多少活動量的效果最佳。不過,這份研究已是目前探討靜態時間與死亡之間的關係最大型的研究。   研究共同作者Monika Safford博士表示,這份研究再一次證明久坐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應了解久坐的傷害相當於吸菸對健康帶來的影響。我們需要用創意的方式儘可能地降低坐著的時間及增加每次坐下之間的活動頻率。   編譯來源: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7.09.12)、Daily Mail(2017.09.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