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咖啡真的有益健康嗎?
2017.07.28
咖啡真的有益健康嗎?
一直以來,咖啡對健康有益的說法很多,不僅可以防止肝臟疾病和癌症、癡呆和多發性硬化症,還可以延長壽命。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嚴謹的研究,傾向於檢視消費咖啡因的風險,特別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懷孕和哺乳期的母親以及具有潛在健康狀況的個人。   咖啡裡頭有什麼? 咖啡含有非常複雜的分子,其中主要的是咖啡因,它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劑。也有其他抗氧化物質有助清除人體細胞中的自由基、活化DNA修復,以及阻止基因突變致癌的分子。然而,這不完全是個好消息,因為,咖啡也含有致癌物質。   咖啡因在腸中被吸收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代謝,而如何代謝咖啡因則取決於我們的年齡。其半衰期—即在人體的系統中分解一半的咖啡因所需的時間—在成年人中估計是在3到7小時之間。但是對新生兒,這個數字高出65至130個小時。並且,部分人因為基因更容易受到咖啡因的影響。對女性來說,口服避孕藥被認為會使體內咖啡因的半衰期加倍。而懷孕的婦女,咖啡因也在身體中保持較長時間。   咖啡中其他的抗氧化劑和風味分子是綠原酸,在蘋果、梨和其他水果以及蔬菜和植物亦有綠原酸。它們被腸道吸收,部分由腸道微生物代謝,能夠對一系列細胞發揮強大的抗氧化作用。   咖啡的健康益處歸功於其中的咖啡因和其他抗氧化劑分子,但這些說法背後有沒有其他安全的問題?   咖啡因安全嗎?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咖啡因是安全的,但不是所有消費者。最有可能發生咖啡因潛在負面影響的群體如前所述,包含孕婦與哺乳期婦女、兒童和青少年以及可能患有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最新研究針對不同對象,指出咖啡因的不利影響。   女性 女性每日每天攝入量超過400毫克咖啡因,其自然流產的風險增加了11%。懷孕婦女如攝取有咖啡因的食物,會增加生出低體重嬰兒的風險。   哺乳期的母親喝咖啡時,咖啡因會通過母乳傳遞給嬰兒。由於嬰兒代謝咖啡因比成人中慢得多,即使是微小量可能對嬰兒產生顯著的影響,如煩躁。然而,研究對此尚無定論。   兒童 幼兒也容易受到咖啡因的影響,因為他們體重小於成年人,這意味著當他們消耗咖啡因時,其在體內的濃度在每公斤體重上更高,其作用將持續更長時間。   有一些證據表明,每天飲用咖啡因的青少年有睡眠障礙、暴力和憤怒。此外,兒童和青少年的能量飲料使用與心血管功能的變化有關,如血壓升高、心率不規則和嚴重心臟事件風險增加。   事實上,美國兒科學院建議兒童不要喝咖啡因,不要喝能量飲料。   心/血管疾病患者 大眾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應該避免咖啡的疑慮還是存在,但科學家並不同意這些證據,部分研究對咖啡因和不規則心跳之間的聯繫有爭議,其他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另有證據表明,咖啡因可能與一些高血壓藥物相互作用,使藥物效果不佳。     然而,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每天適度攝取約400毫克咖啡因似乎不構成任何健康風險,可能有助於整體健康和長壽。   所以,如果你正在享受今日的第一杯咖啡,你可以放鬆。不過,如果你在喝今日的第N杯咖啡時,你可能需要考慮減量。     編譯來源:Frontiers in Psychiatry201705、Medical News Today20170713    
+ read more
史達汀又被打臉?改善心/血管飲食運動是重點
2017.07.26
史達汀又被打臉?改善心/血管飲食運動是重點
史達汀類藥物常被用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最近研究人員總結,目前缺乏一致的證據顯示史達汀類藥物能改善心臟疾病患者的生存。研究認為心臟疾病倖存者應該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改善健康。   心臟疾病患者或是未來可能有心臟疾病的人,可能被要求服用史達汀類藥物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代表著患者需要在往後的每一天都服用史達汀類藥物。   來自世界各地,包括Frimley Health NHS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二十年來的數十項研究,發現史達汀類藥物似乎沒有明顯降低西歐國家的冠心病風險,不論是對低風險或高風險患者都一樣。   研究人員指出,史達汀類藥物被認為擁有的效益,其實是科學家選擇較有利的證據的結果,並且被製藥公司不公正地推廣。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高級研究員Esther van Zuuren博士說:是時候看看證據,不要受騙於製藥公司。此外,2017年6月也有研究指出,65歲以上用史達汀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無效。   史達汀類藥物可能讓肥胖者相信藥物能提供對心/血管保護,並且藥物其實具有副作用,包括:增加第2型糖尿病風險、肝臟或胰臟發炎、視覺模糊、記憶力問題、失眠、頭痛、肌肉痠痛及噁心等。停止服用史達汀可能反而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並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     編譯來源: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7.7.14)、The Daily Mail(2017.7.14)        
+ read more
太多糖讓妳無法懷孕?
2017.07.11
太多糖讓妳無法懷孕?
澳洲有多達21%的女性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且有高達70%的女性病情仍未確診。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許多症狀:從生育能力下降或無排卵到情緒轉變、肥胖或青春痘。儘管它日益普遍,但醫生仍然不確定其確切的原因。澳洲的一名營養學家Michele Chevalley Hedge最近釐清這個狀況,並表示有些病例原因不明,有些則被認為與糖份的消耗有關。   Michele表示,27-37歲之間的女性常常是苗條的,她們會避免吃大量的垃圾食物和糖類。她們思考的是如何避孕,而不是如何讓賀爾蒙正常。但當她們想要懷孕時,卻出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1]」的診斷。   Michele解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並不意味著保證不孕,而且也不單純是「卵巢疾病」。大部分病例是因「胰島素抗性」而引起的,且與血糖功能障礙有關。在2017年看到的大多數情況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以單單透過飲食的改變來減緩與矯正。糖是許多疾病發生的罪魁禍首,這裡說的不是天然的糖,而是在「健康食品」中的「隱形糖」。   Michele表示,許多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血液檢查後都顯示血糖異常狀態,這代表其中有些問題是可以被矯正的。這並不是說每位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都可以經由改變飲食來治療,而是需要透過對患者進行調查,進一步了解疾病發生之原因。她認為至少有一半的病例可能來自於過量的糖分,且能透過改變飲食來減輕病情。究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由卵巢疾病所導致,抑或是由充滿了許多隱形糖的飲食所引起的?都是需要經過調查後再確認的。   根據Better Health Victoria,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體內,通常存在較高的胰島素或稱為雄性激素的雄性賀爾蒙。雖然還為釐清形成的因素,但胰島素抗性被認為是引起這種症候群的關鍵原因。   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吃的健康,均衡的飲食,並引入每週一次定期的體能活動)可以在很多方面對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於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女性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導致症狀的改善,特別是如果您的新生活方式有助於減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619、Better Health Victoria     [1] 什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複雜的荷爾蒙狀況。多囊性字面上的翻譯即是有很多的囊腫,這真的是指卵巢上有許多部分形成的卵泡,每個卵泡都含有一個卵子,這些卵子很少成熟或產生可以受精的卵子。某些女性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家族遺傳,而對於其他女性來說,這種情況只發生在體重過重時。 來源:Better Health VIC    
+ read more
喝牛奶,好還是不好?
2017.07.09
喝牛奶,好還是不好?
你知道嗎?人類是唯一一種成年後還飲用牛奶的物種,甚至是飲用其他物種的奶!   飲用牛奶自不自然?牛奶及其製品好還是不好?一直是充滿爭議且讓人感到疑惑。健康組織提倡攝取乳製品以促進骨骼健康,卻有專家指控牛奶對健康是有危害的。美國農業部(USAD)和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就持有以下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的餐盤」(MYPLATE) VS 「健康飲食餐盤」(HEALTHY EATING PLATE) 「我的餐盤」是USDA的飲食方針,建議必須攝取水果、蔬菜、穀物、蛋白質及乳製品,才能全方面滿足人體健康所需。   這是USDA在2011年用來取代19年前建立的飲食方針MyPyramid,其指出牛奶是美式餐飲中主要的鈣質來源,而足夠的鈣質可以保護骨骼及牙齒,每天要飲用三杯的牛奶以增加骨骼質量,對骨骼仍在成長中的兒童及青少年尤其重要;而鉀可以幫助維持血壓,維他命D也可以協助身體維持正常鈣與亞磷質的正常水平,進而穩固骨頭健康。此外,乳製品的攝取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罹患機率相關。然而,USDA同時也強調避免含有過多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食品,免得反而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風險。   簡而言之,USDA的說法建議攝取乳製品以鞏固身體健康,但卻僅限高鈣且低脂或無脂製品。這聽起來很簡單,那爭議是什麼呢?   「健康飲食餐盤」是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的飲食指引,指出縱使政府已經更正了這幾年來新發現的科學證據,但「我的餐盤」仍有許多漏洞存在,因此他們提出一些修正。   其中一項主要的差異便是將「一杯牛奶換成一杯水」。「我的餐盤」強調「一餐一杯」以抵抗骨質疏鬆,然而「健康飲食餐盤」認為牛奶的攝取應壓低在一天1~2份,因為過多的牛奶會導致前列腺癌及卵巢癌,且只有極少數證據顯示牛奶對骨骼的幫助,卻有可觀數量的研究證實過多乳製品所帶來的危害,例如乳糖不耐症,全世界約有75%的人在斷奶後失去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使其無法消化牛奶,攝取含有乳糖的食品會引發這些人不正常的發腫、疼痛、暈眩、脹氣及腹瀉。   在其他乳製品有害的理論中,也時常出現研究彼此之間分歧的狀況,例如「我的餐盤」及傳統觀念皆認為攝取全脂乳製品中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臟發病機率。然而近期發表於th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與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分析都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與冠狀心臟病、中風和心血管疾病沒有任何關係。除此之外,也有研究顯示全脂乳製品能保護心臟,避免心臟病與中風,例如科學家分析了10項包含全脂乳製品攝取的研究指出,喝牛奶能降低「微小卻不容忽視」的心臟病與中風風險,在全草料飼養乳牛的地區,更有研究直接指出攝取全脂乳製品的人們得到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降低了69%。   在骨骼健康的部分,大部分的健康組織建議每日攝取2~3份乳製品以維持骨骼健康,然而部分專家卻指出在乳製品消耗量較高的國家,其人民患骨質疏鬆的比率反而更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乳製品攝取量並非這些國家唯一的差異性,也沒有明確證據指出兩者間的關聯,甚至再度出現結果分歧,例如有研究發現乳製品的攝取量,尤其是在20歲的時候,與老年時期髖部骨折風險增加相關,另一項研究則顯現沒有證據證明乳製品或鈣的攝取可以預防髖部或前臂骨折。   其他乳製品可能的影響則有 * 肥胖 傳統認為應該避免全脂牛奶中的過多脂肪,然而最近刊登於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卻證實,喝全脂牛奶的兒童比起喝低脂或脫脂的兒童更瘦,且維生素D水平也更高。   * 2型糖尿病 雖然糖尿病患者應該避免調味乳,但是卻不需要避免乳製品。瑞典的Lund University Diabetes Center發現,食用高脂肪乳製品的人們罹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比起食用較少量者降低約23%,哈佛大學也發現每天喝牛奶的青少年,比起不喝牛奶的青少年在成年後罹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降低43%。   * 前列腺癌 一些研究發現乳製品的高攝取與前列腺癌相關,其中一項研究便指出乳製品攝入高導致罹患機率提高約32%。相反的,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上刊登的另一項研究卻不認為兩者有相關。   * 帕金森氏症 哈佛大學發現每天食用至少三份低脂乳製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的罹患機率略為增加,雖然科學家也指出這並不代表乳製品會導致帕金森氏症,只是表明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關於乳製品的爭論很多,且持續有新的理論出現,而每個人對乳製品的的反應也存有差異,雖然大部分研究仍認為攝取牛奶對健康有幫助,但是飲用與否的選擇仍在個人。     編譯來源:USDA、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Medical News Today20170619    
+ read more
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可延遲更年期
2017.07.05
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可延遲更年期
婦女經歷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51歲,然在英國每十位就有一位婦女在45歲以前經歷更年期,因而增加了心臟病、骨質疏鬆、早期知能衰退的風險。   去年在JAMA的一篇研究指出,有50%的早發更年期婦女有心/血管疾病,有11%因心臟病死亡,有12%因其他原因提早死亡。   到目前為主,專家認為有些婦女會提早進入更年期,就像有些青少女會提早來經一樣,只是基因的巧合。   但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可以藉由改變她們的飲食習慣—大量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來降低早發更年期的風險,其研究結果並已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   這項研究是從1991年開始追蹤116,000位婦女到2011年,結果顯示,在飲食中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豆腐、大豆、堅果、糙米等)高於9%的婦女,其早發更年期的風險比低於4%的婦女少了59%。   研究人員表示,在研究中,很少有婦女可以攝取超過9%的植物性蛋白質,但有20%的婦女在其攝取卡洛里中,攝取6.5%的植物性蛋白質,她們更年期提早到來的風險減少了16%。   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與動物性蛋白質不同形式的植物性蛋白質可以保護子宮及卵泡的耗損,因而可以幫助預防更年期的提早到來。   因此,研究建議婦女在每天2000卡洛里的飲食中,應攝取約32.5克的植物性蛋白質,或是每天攝取3-4份的高蛋白質食物,例如早餐食用穀物、豆腐或堅果。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Daily Mail    
+ read more
隆乳影響心電圖的判讀?
2017.07.03
隆乳影響心電圖的判讀?
心電圖用來診斷心臟病、心臟疾病、心臟衰竭、不規律心跳和其他的狀況。新的研究指出,隆乳過的病人,其心電圖表可能導致誤診,建議醫師應以其他的測試來確認診斷的結果。   隆乳的植體大部分是鹽水或矽膠,用來讓乳房增大或乳房重建。2016年,美國整型外科手術做了將近290,500件隆乳手術,比2015年多了4%。   歐洲心臟科學會出版的Europace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為摩洛哥葛麗絲公主醫院的心臟科Dr. Sok-Sithikun Bun主導。他指出經驗顯示超音波不能穿透乳房的填充物,使得心臟超音波難以看到心臟,他想知道這些植體是否也會干擾心電圖。   研究測試28位隆乳和20位沒有隆乳、同年齡、健康沒有心臟病的婦女。由兩位電生理學家個別分析這些婦女的心電圖,他們對參與者的年齡、性別、是否有隆乳或心臟病,皆毫不知情。   心電圖中診斷心臟病的類型,最常見的是T波倒置(T wave inversion),接下來則是ST段壓低(ST depression)。T波倒置並非是一個特定的指標,但可能表示有心動脈疾病,而ST段壓低則可能是心臟病發作。   結果顯示,沒有隆乳的一組,除了一人以外,其他人的心電圖皆正常;有隆乳的一組,一個專家分析有38%的人心電圖不正常,另一個專家分析出57%不正常。這兩組主要不同在乳房填充物,所以結論是心電圖表的不正常源於填充物。   Dr. Bun建議做隆乳手術前應做個心電圖,有助日後比較。隆乳過的婦女,做心電圖時,應告知醫師。醫師應該知道隆乳病人的心電圖可能誤導,對診斷有疑慮時,需要依狀況做抽血檢驗。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張博淵醫師表示,乳癌病患在手術前都有心臟的檢查,比較沒有問題。但是,接受醫美隆乳的人,在隆乳前不可能會去做心電圖,等日後發現心電圖異常時,就無從比較。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填充物的材質─水或是矽膠─是否對於心電圖會有不同的影響,可能是未來研究的變項。   資料來源:Society's Europace journal、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