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降低乳癌風險:總體脂肪比腰圍脂肪重要
過去已知脂肪是健康重要的風險因子,並且研究發現腰圍脂肪與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直腸癌等有關。不過,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就停經婦女的乳癌風險而言,總體脂肪比腰圍脂肪來得重要。這樣的發現可能影響過重女性的飲食及運動計畫,強調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性。
乳癌風險可從血液中的指標,如:性荷爾蒙、睪酮素、雌激素、瘦素(leptin)及發炎因子等得知,而過去有些研究認為這些指標主要是由腰圍脂肪所產生,但也有些研究發現體重下降與這些指標的變化有關。目前已知體脂肪(body
fat)是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因子,但是對於腰圍脂肪是否會增加疾病風險仍不清楚。
來自荷蘭Utrecht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餵解開此謎,找來243名在過去16周減少了5-6公斤的停經婦女,比較他們減重前後的性荷爾蒙、瘦素及發炎因子的變化。研究團隊也使用X光及核磁共振掃描來評估總體脂肪及腰圍脂肪的變化。
研究發現,總體脂肪下降與有利的的乳癌風險指標變化有關,包含性荷爾蒙及瘦素的變化,而腰圍脂肪降低則與發炎因子下降有關。主持研究的Evelyn
Monninkhof博士說明,目前已知腰圍脂肪會影響慢性疾病的風險,但是針對性荷爾蒙的話,總體脂肪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因子。此外,研究團隊表示研究下一步將了解如何以最適合的方式降低腰部及總體脂肪,找出最適當的營養及身體活動方案來降低體重及乳癌風險。
資料來源:Endocrine-Related Cancer
+ read more
2017.05.19
肥胖是疾病!非風險因子
肥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引發疾病的風險因子,非疾病本身,但近日世界肥胖聯盟(WOF)公開一份聲明,表示其立場:「肥胖」是一種慢性、易復發的疾病。
世界肥胖聯盟使用「疾病學模型(epidemiological
model)」來定義肥胖是一種疾病。在此模型中,「環境因子」會在人身上作用而導致疾病,而人是否會患病與環境因子的「毒性」及人的「易感染性」有關。
世界肥胖聯盟認為,就肥胖而言,食物是導致肥胖的最主要環境因子-尤其是西方的飲食文化:廉價、美味及便利的食物,會刺激腦部掌管愉悅感受的區域而容易使人上癮。第二主要的環境因子為缺乏活動,此因子快速增加了人口中肥胖的比例。其他的環境因子還有睡眠減少、部分藥物、內分泌干擾物及高齡生育等。
而在人的「易受感染性」方面,目前已辨識出超過100個基因是肥胖的風險因子,例如因基因突變導致先天缺乏能抑制食慾、增加能量消耗的Leptin蛋白質等,在這100多個基因中有些影響力大於其他基因。對於擁有這類基因的人來說,從食物中攝取到但未被身體使用的多餘熱量會變成脂肪細胞中多餘的脂肪。研究團隊說明,脂肪細胞變得越來越大或越來越多來儲存多餘的熱量,這些現象是肥胖的病理性影響。另一項病理性影響是肥胖會使發炎反應增加,研究團隊說明,發炎反應增加是脂肪細胞與腸道中的微生物互動下的結果。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肥胖並非傳染性的疾病,但是透過「疾病學模型」,顯示出肥胖與傳染性疾病有許多相似之處–疾病的環境因子及人的易受感染性。研究主持人G.A.
Bray博士說明,將肥胖視為疾病主要是希望未來不要再將患者的症狀完全歸因為個人因素,而開始專注在如何處理這樣的疾病歷程。並且Bray博士提到,如果成功地治療肥胖,許多相關的疾病也能被消除。
有些專家對於將肥胖視為疾病表示了疑慮,但有些專家表示贊同。表達疑慮者認為,肥胖一開始其實是一種風險因子而非疾病,將這些症狀醫療化代表有顯著的人口是生病的,這可能引發人們越來越依賴藥物及手術,以及降低強調社會及媒體責任的公共健康措施的重要性。而表示贊同者認為,將肥胖視為疾病可減緩肥胖者內化社會汙名,並改變社會如何歸因肥胖原因,甚至可能改變提供肥胖者醫療補助的機會,例如有些國家的保險項目不包含未被歸類為疾病的症狀。
世界肥胖聯盟的立場與2013年美國醫療協會(AMA)及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表的立場相同。
資料來源:Obesity Reviews
+ read more
2017.05.15
止痛藥增加心臟病風險?
近日發表於The
BMJ的研究指出,高劑量的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s)與心臟病有高相關性,並發現在服藥後30天內心臟病風險可能是最高的。
研究團隊分析了分布於加拿大、芬蘭與英國446,763名患者的資料,而研究分析之藥物包含ibuprofen(商品名如博芬、益普芬)、diclofenac(商品名如服他寧、非炎塞劑)、celecoxib(商品名如希勒葆)、naproxen(商品名如能百鎮、優炎)、rofecoxib(台灣已下架)。
研究結果發現,從相對風險來看,服藥後一周,celecoxib增加風險24%,ibuprofen增加風險48%,diclofenac
增加風險50%,naproxen
增加風險53%,rofecoxib增加風險58%。而那些每日服用1200毫克以上ibuprofen且長達一個月者,風險更是上升75%。不過,當患者結束服藥後,其心臟病風險隨著時間逐漸降低。
其實,2016年便已有大型研究指出NSAIDs對心臟病患者有害,該研究發表後歐洲心臟學會(ESC)更彙整了相關試驗與觀察性研究的結果,針對醫師開立NSAIDs訂定了指引。英國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也說明開立NSAIDs給心臟病患者應特別謹慎,對部分個案如嚴重心臟衰竭者更不應該開立此藥。
Kevin
McConway教授說明,雖然此份研究結果顯示NSAIDs與心臟病可能的關聯,但是研究難以確定心臟病風險增加是藥物本身所致還是患者需服藥的原因所致,甚至有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如吸菸或肥胖等。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Mike
Knapton博士提醒,患者與醫師應共同評估服用高劑量NSAIDs的利與弊,尤其有心臟病或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更應如此。Helen
Stokes-Lampard博士也認為,最終決定應建立在個案的情形及過去的醫療史上,並且對於未包含在研究對象當中的人–從藥局取得NSAIDs者–也建議在服藥前提高警覺,根據NHS的建議,一般民眾服用NSAIDs應盡可能以最低劑量、最短時程為主。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2017.05.10
怕膽固醇過高要怎麼忌口?
過多的膽固醇不利心/血管健康,而健康的飲食習慣是改善心血管健康重要的方法之一。美國心臟學會(AHA)、美國心肺血液機構(NHLBI)及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認為,在飲食上降低膽固醇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避開飽和及反式脂肪。
人們攝取的脂肪種類會影響身體中好膽固醇急壞膽固醇的平衡。攝取「飽和脂肪」會促使肝臟產生更多壞膽固醇,「反式脂肪」不僅會增加壞膽固醇,還會降低好膽固醇,被認為是最不健康的脂肪,而「不飽和脂肪」則可協助肝臟吸收、分解壞膽固醇。
「反式脂肪」對人體健康有害,美國食藥局已於2013年公布含「反式脂肪」的產品如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s)與冠心病高度相關,不再被認為是安全的食物。美國將於2018年全面禁止使用「反式脂肪」,而許多州早已禁止餐廳使用。JAMA
Cardiology近日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實行禁令的紐約州其心血管事件較全國少了6.2%。台灣為避免食品中所含人工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之危害,將於2018年7月1日實施「食用氫化油之使用限制」,明定食品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脂(或稱部分氫化油脂),屆時餅乾、糕餅及麵包等不得含有不完全氫化油脂。
AHA建議飽和脂肪的攝取每日不超過總熱量的5-6%,可藉由減少攝取牛、羊、豬肉、帶皮的雞肉、豬油、飽和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櫚油、棕櫚仁油等來降低。更重要的是避免食用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如洋芋片、甜甜圈、油炸食物、奶油爆米花、氫化油(又稱植物奶油,可使糕點酥脆)等。此外,民眾可能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會增加壞膽固醇指數,事實上,根據美國最新飲食指南食物中所含的膽固醇對身體的影響不大。
除了避免特定脂肪外,多攝取纖維對心血管健康也同樣重要。纖維可分為「可分解纖維」與「不可分解纖維」,前者有利於消化,後者有助於讓膽固醇脫離血管。有利心血管的纖維來源有:含脂肪的魚類如鮭魚、鱒魚、鮪魚;核果類;果皮;橄欖油、酪梨油;燕麥、大麥等。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特定脂肪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但完全不攝取脂肪就對健康有害,重要的是避免飲食中的飽和及反式脂肪。這些飲食調整配合適當、規律的運動,有助於避免心血管疾病且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5.05
比起BMI更該注意肚子上的「游泳圈」!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受到普遍的使用,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健康的BMI數值通常介於18.5和24.9之間、BMI值低於18.5的人被認為體重過輕、介於25到29.9之間屬於過重的範圍、30以上則被認為是肥胖。
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和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的聯合研究報告卻指出,BMI值不僅是身體健康的不良指標,更可能導致醫生使用錯誤的方法治療病人。
此份研究觀察了英國過去10年來超過42,700名男性和女性的BMI值及腰圍尺寸,試圖瞭解腹部肥胖者與其他部位肥胖者相比,是否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在研究中,腰臀比是以腰圍除以臀圍來計算。女性腰臀比0.85以上、男性0.9以上者,即表示其內臟脂肪含量高,而此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有關。
研究發現BMI值正常但腰臀比過高的腹部肥胖者死亡風險增加了22%,腹部肥胖的肥胖參與者也有較高的死亡風險,但這對超重的人不適用。雖然原因不明,但研究人員相信囤積於腿部與腰部間的多餘脂肪與更為健康的新陳代謝有關聯。
雖然BMI值可用於預測糖尿病和中風的風險,但BMI值卻可能不准確。首先,BMI的計算並沒有考慮到瘦肌肉(lean
muscle)的質量,肌肉比重重於脂肪。因此,若僅以BMI值來看,許多專業運動員是過重或肥胖的,但他們卻擁有更多的肌肉質量。其次,BMI值高於一般平均值的人,可能具有正常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
這不是第一個質疑BMI的研究,2011年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發表的研究指出,與BMI值相比腰圍尺寸能更準確地預測心臟病患早期的死亡機率。此外,2006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表示,針對75歲以上的年齡層來說,腰臀比是預測死亡率更好的指標。
英國伍爾弗漢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的研究人員表示,BMI的測量是誤導性的,因為它不能區分脂肪與肌肉,更何況肌肉比脂肪還重。該團隊設計了一種新的腰圍身高比測量方法,他們認為此將能更準確地預測男性和女性心臟病風險。
這個計算系統是在4,700人的試驗中發現,以腰圍尺寸除以身高的平方根來計算,並成為心臟代謝健康的最佳指標。主導此項研究的Alan
Nevill教授說,這是因為腰圍尺寸通常由身體脂肪決定,腹部的組成當中肌肉佔有極少部分,不會混淆或影響研究結果。
腹部脂肪也被認為是特別危險的,因為它包裹著軀幹裡的重要器官。所以對於5英尺2英吋(約157公分)的人來說,
36英吋(約91公分)的腰圍對他是有害的,而對於6英尺1英吋(約185公分)的人來說,39英吋(約99.1公分)的腰圍對他則是危險的。
資料來源:DailyMail
+ read more
2017.05.02
低鹽反而容易高血壓?
過去一些大型的研究以為高鹽食物造成高血壓,所以美國飲食指標推薦每天的食鹽量在2300毫克。
不過在芝加哥2017實驗生物學的會議上,發表最新有關鹽和高血壓的研究,則有不同的結論。畢竟鹽本身可以增加身體的荷爾蒙,幫助調節血壓。
波士頓醫學院的助理教授 Lynn L.
Moore的研究團隊,以16年的時間追蹤2632位30至64歲血壓正常的男女。他們觀察到每天攝取食鹽2500毫克以下的人,得高血壓比以上的人多。也發現鹽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是J型的曲線,表示攝取低鹽和非常高鹽的人,皆有較多得心臟病的風險,而攝取中等食鹽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
鉀和鹽一樣重要
此項研究也發現血壓最低的人,鉀和鹽攝取量最多;相反的,血壓最高的人,攝取鉀和鹽最少。而鎂和鈣攝取量較高時,也和低血壓相關,反之,攝取量較低時,則和高血壓相關。
Moore希望這項研究能幫助美國飲食指標,重新聚焦在攝取較多鉀,
鎂和鈣的食物,有助於降低血壓。另一方面,雖然減少攝取食鹽和加工食品,有助於降低血壓,但Moore以為這些人可能對鹽特別敏感,需要有低鹽的飲食。未來如果有測試對鹽敏感的方法,則有助於了解那些人需要注意。
倫敦大學醫學院的心血管教授Graham
McGregor則以為這項研究會誤導。因為已有很多証據顯示,攝取很多的鹽分,導致高血壓,也是中風,心臟病和腎臟病的主要原因。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