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Me Too倡議活動難以撼動醫療領域
2019.05.20
#Me Too倡議活動難以撼動醫療領域
自從2017年,#Me Too倡議活動如星火燎原般地席捲國際社會,撼動了政治、學術、商業、演藝、慈善界等。這些活動讓人們看到性騷擾、性暴力的普遍性及嚴重性。   不過,雖然許多領域的性別平等議題獲得改善,但醫學領域仍然存在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例如:男女醫師的薪資差距雖然三年來首次變小,但女醫師仍比男醫師平均少了90,490美元;女醫師在進修、獲得國家研究補助、發表研究及進行臨床試驗等方面與男醫師仍有落差;或者女醫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被視為護士等非醫師的醫事人員。   2018年3月一間美國製藥市調公司利用其技術平台詢問女醫師:「身為一名女醫師是什麼感覺?」,並在2019年3月問了同樣的問題且多加了一個問題,特別提到了#Me Too的影響。   #ME TOO一年,身為女醫師的感受有何變化? 結果顯示,女醫師的工作生活中有三種負面經驗在一年中增加了三倍甚至四倍,分別為:女醫師比男醫師容易被視為非專業人員;被歧視;在被男性主宰的職場中工作。   認為女醫師比男醫師容易被視為非專業人員的人,一年間增加了26%(2018年為10%)。具體的例子如:患者和同事不斷評論女醫師的外表;受訓中要面對來自年長男醫師的注視、評價及偏見;或者是雖然女醫師以姓氏向患者自我介紹,但患者會以名字稱呼女醫師(男醫師少有這種經驗)等。   而認為醫學領域是由男性主宰的女醫師,一年增加了11%(2018年為4%)。例如:一位受訪者表示自己是醫院中唯二女性外科醫師中唯一全職的,而男女醫師的休息室相連且無遮蔽,因此女醫師很難自在地休息。   此外,連續兩年的調查中只有約20%的受訪者表示身為女醫師的感受是完全正面的。不到10%認為其經驗與性別無關,亦即他們的經驗與男醫師並無二致。   #ME TOO倡議活動是否影響了醫學領域? 2019年的調查顯示66%的女醫師認為#MeToo倡議活動並未改變其工作上的行為;近20%的女醫師表示,倡議活動給予他們「遏制」騷擾的力量,而不是忍受性別歧視;而8%表示變得更加意識到在過去女醫生必須付出多少心血才能讓今天的女醫師在醫學上被認真對待。   完成這份調查的公司執行長表示,調查的結果最有希望的是許多人不再對問題置之不理,而已經開始在三個方面採取行動以求改變,這將改善下一代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經驗。這三個方面分別為:   * 成立非營利組織 一些受訪者成立了非營利組織,以幫助女醫生取得突破,這也將直接影響對患者的照護品質。例如:組織Brave Enough鼓勵女性擔任領導者,特別是女醫師;組織Time's Up Healthcare致力於提供醫學領域中的女性公平、安全和有尊嚴的工作。   * 督導 部分受訪者提供了督導方案,例如拉丁美洲督導小組,鼓勵女性不要害怕走上醫學的道路。   * 重新建構社會的性別期待 男醫生很少需要提醒患者或工作人員他們是醫生,女醫生卻經常不得不這樣做,並且經常要處理他人對其外觀和吸引力的不恰當評論。面對這個問題,已經有女醫師開始進行公開討論。   此外,美國醫學會成立了「會員改變醫學倡議活動」,其中包含了關注女醫師的經驗。當女性佔醫療從業者75%(36%為醫師),而職業倦怠正讓有才華的員工離職之際,醫療領域關注女性的需求,培育最好的從業者實刻不容緩。   醫療領域的領導者需要特別關注整個團隊,特別是女性的工作經驗,並在他們的資源消耗殆盡前解決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Me Too倡議活動對女性醫師的工作環境及條件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有更多女性的性別意識因此提升,有助於未來進一步改善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經驗。   編譯來源:STAT(2019.05.01)        
+ read more
隨時可中止研究贊助 ─ 廠商的殺手鐗?!
2019.05.17
隨時可中止研究贊助 ─ 廠商的殺手鐗?!
可口可樂公司在為科​​學研究提供資金時,與學術機構簽訂的合約中包括了一項條款,允許在任何時候暫停提供研究資金。   在週二發表的一篇報告中,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合約條款會迫使接受贊助者因擔憂他們的研究計劃被取消,而讓研究的結果與可口可樂公司目標相吻合,然而他們也補充目前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這篇報告發表在「公共衛生政策期刊」上,主要是在檢視食品和飲料產業對學術研究的贊助和影響。食品飲料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透明度,保證其所贊助研究的獨立性。引人注目的是,可口可樂在2015年開始 在網站上列出所贊助的機構和研究人員,以及隔年對科學研究贊助的目標原則。 但研究人員強調的終止條款似乎破壞了他們對科學透明度和研究不會受限制的承諾。   對於食品和飲料公司贊助研究的擔憂是,這可能導致關於肥胖、營養、運動的訊息偏向公司商業目標。但由於公共資源有限,這樣的資金在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學或研究人員很難拒絕資金的提供,優渥的研究經費與學術界的發展有關。   此篇論文的作者表示很難對少數的協議及相關信函而做出結論,但是這些文件揭露了個案案件。這篇新的報告指出,可口可樂沒有指導或是控制研究過程,但可以把研究在提交給期刊之前對其進行審查和評論;然而,研究團隊有權拒絕公司的建議(除非它們與某些商業機密掛勾)。可口可樂還要求研究團隊公開他們受到公司贊助。   終止條款的約定因協議而異,在2012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項目的一份合約中提到:一旦研究小組被告知該項目被終止,必須「立即停止所有工作並將進行中的工作(包括未完成的工作)、研究數據及副本歸還回給贊助商…」像這樣終止研究的合約可以允許可口可樂撤銷不利的研究,或是利用合約來向研究人員施加壓力,即便研究員Steele和她的同事在報告中補充說他們沒有發現過去有發生這樣的狀況。   美國潘寧頓生醫研究中心 2016年的一份聲明指出:「這些贊助我們的資金或是合約不會決定我們研究的結果,科學一向如此…我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專業的期刊中,無論這些結果會不會對於贊助有所幫助。」   其中一個紀錄,揭露合約是可以被更改的。在多倫多大學,研究協議草案中內容提到多倫多大學須提供可口可樂公司優先檢視、核准或是駁回由多倫多大學或是其員工開發的任何關於研究、贊助以及雙方來往的信息或是其他物件。   在給可口可樂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營養科學副教授 Dr. Sievenpiper寫道:「合約裡有無限的研究撥款但卻是非常嚴格的條款」。最後,措辭被改為說,「雙方在有善意的情況下可以互相協商」。   Dr. Sievenpiper也表示:可口可樂公司並沒有參與設計、實施、分析、解釋或公佈決定我們的任何一項研究。他推動改變協議中的內容,以滿足不限制研究撥款的研究期望。另一位沒有參與此報告的紐約大學教授Nestle表明這些證據顯示了可口可樂公司對於研究的控制,這應該是由研究人員來取決。她也強調其他大學和研究人員也應力保研究的完整性。   教授Nestle說:「從研究初始問題到發表都應該是研究者發起和控制的。這種由商業贊助控制的研究是以營利目的,不是科學。如果研究人員接受贊助進行研究,他們需要將資金和研究之間建立明確的隔閡。如果沒有,他們正在做營利研究,而不是科學研究。」   此篇報告經由非營利性研究小組US Right to Know取自於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研究機構的協議內容,其中包含了可口可樂與學術界的五項協議和相關信函。   編譯來源 :STAT(2019.05.07)        
+ read more
八卦的秘密:美國人每天花52分鐘八卦別人,男人也是!
2019.05.15
八卦的秘密:美國人每天花52分鐘八卦別人,男人也是!
科學家認為八卦是社會運作必要的條件之一!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本週發表於社會心理學和人格科學的新研究中顛覆了一些關於八卦的傳統假設。   史無前例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追蹤了受試者八卦了多少以及受訪者說了什麼。此研究設計讓研究者能夠以科學的角度來竊聽對話,研究顯示我們每天幾乎花了一小時在八卦,沒有人花超過這個時間。   八卦的內容 研究中每個人都會八卦,但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八卦,絕大多數的八卦是關於參與者認識的人,而非明星名人。女性確實有比男性多花一些時間在八卦聊天 - 但研究人員將八卦內容歸類為「中立」,這意味著女人們談論的這些八卦是為了分享消息,而不是做出負面陳述或判斷。這些中立性八卦是八卦聊天中主要呈現的形式,但是在研究分析中,垃圾話的內容也比稱讚的話高出兩倍。   經濟教育程度與八卦的關係 根據這項新研究,年輕人特別容易發表負面評論,但富裕人士就比較常八卦嗎?當然不!它發現較窮的、低教育的人八卦的程度並沒有比有錢人及教育程度高的人少。   八卦的正面作用  我們都會八卦,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和好奇心,八卦甚至還具有重要的目的。之前的研究表明,我們看東西的方式以及我們的大腦如何察覺臉部表情實際上會根據我們聽到的八卦而變化,八卦具有保護作用,提供有關誰值得信賴以及誰可能對我們造成危險的信息。   研究設計 此研究讓467名 願意的參與者配備一個錄音器,隨機抽取他們一整天的談話,並記錄他們談話內容的10%。 在269名女性和198名男性中,在兩到五天內總共聽到了4,003例八卦,換算後平均每人每天花52分鐘八卦上。   研究作者明確的指出,「八卦無處不在」。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研究指出八卦內容多為中立的,這與台灣的生活經驗似有差異。日常中我們所謂的「八卦」多半是負面的、具有批判性的小道消息,是否此篇報導的研究對象因配戴錄音器,潛意識下對於八卦的內容有所節制呢?   編譯來源:Mail online(2019.05.04)        
+ read more
新指引挑戰舊「輕安全重效益」的醫療研究文化
2019.05.14
新指引挑戰舊「輕安全重效益」的醫療研究文化
上月中,美國醫師協會(ACP) 終於將他們的指引建議調整為與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一致,並在指引中特別提醒,在大多數40-49歲女性身上,篩檢的「潛在傷害會大過效益」。這個重大的轉變反映出,一直以來,醫療研究在報告試驗結果時,都有強調治療的效益、不重視安全性或傷害的文化。   醫藥研究往往淡化治療的傷害 近日一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針對2016年發表在5大主要醫學期刊中的122個癌症藥物臨床試驗,分析它們如何描述治療的副作用,結果發現,11%沒有報告任何嚴重副作用、18%沒有報告嚴重事件、2%沒有提供任何死亡資料;在43%的試驗,作者們都淡化治療所造成的傷害,例如:在一個有約400名受試者參與的試驗例子中,藥物的安全性被描述為「可控制且大多數可逆的」,但事實上有5個人死於藥物毒性。   這些發現顯示出,醫藥文獻強調的證據是站在「不重視安全性」的基礎上的。2010年一項研究就曾經指出,發表在前6大一般醫學期刊的隨機比較試驗中,僅有19%將研究重點放在安全性的問題。   這些分析進一步帶出了重要的呼籲—醫藥文獻亟需改善提供治療的毒性及安全性結果的透明度,要避免使用模糊的描述方式來呈現,像是「大致上這個藥物的不良作用是可以忍受的 (well-tolerated)」,把試驗的傷害描述成可被接受或忍受,做出主觀性的評價。事實上,傷害是否可以被接受是由個別病患來決定,而非醫師或試驗相關的利害關係者。   特別在新興化療藥物的案例中,藥物或許可以使病患的壽命稍微延長,但病患相對也必須付出承受潛在嚴重副作用的代價,可能會大幅降低病患餘生的生活品質。   專科指引存在財務利益衝突問題 在過去超過十年間,醫藥界一直要讓利益衝突的狀況更加透明化,但嚴重的問題依然還在。2009年當時就曾發現荷爾蒙療法的審查是由惠氏藥廠的員工自己捏造撰寫,而最近也出現兩個新的研究證據(刊登在 JAMA Internal Medicine)。   第一個研究發現18個專科指引有財務利益衝突的問題,卻只有三分之一有揭露,多數未揭露的案件收受了超過1萬美元。另一個研究則指出,許多撰寫胃腸醫學臨床實作指引的作者們,收取藥廠支付的經費卻未揭露。   在循環期刊(Circulation)中的一篇意見投書裡,作者Ioannidis認為,專業醫學會應避免發布指引及疾病定義聲明,這些個別作者以及專業醫學會本身都會與醫療產業有利益衝突的問題,因此難以確保他們提出的資料是否經過客觀評估過。這是很多美國醫師幾乎不仰賴專科指引左右他們醫療照護行為的重要原因,盡可能他們會參考沒有利益衝突疑慮的資料來源,如:USPSTF所產出的指引意見。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4.29)        
+ read more
攝護腺肥大藥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2019.04.23
攝護腺肥大藥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份英國與台灣共同合作的研究指出,用來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藥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雖然研究表示不需要修改目前的指引,並且有攝護腺肥大的老年男性仍應持續服用此藥,但提醒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額外的健康檢查。 醫師經常開立「5-alpha還原酶抑制劑」的藥物給有攝護腺肥大的男性以降低雄性激素(androgens)水平,有助於治療排尿很久等症狀。過去亦有短期研究指出,此類藥物可能影響代謝及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這是罹患糖尿病的早期徵兆。這個研究提出了新的驗證。 研究怎麼做的 此項研究檢視了約55,000名英國男性的健康紀錄,這些男性服用「5-alpha還原酶抑制劑」已長達11年。 研究發現,這種藥與糖尿病風險增加三分之一有關。亦即500名服用此藥20年的男性中可能會有16名罹患糖尿病。此外,分析台灣男性的健康紀錄後也得出相似的結果。 研究結果提醒服用這類藥的男性可能需要額外做健康檢查以追蹤糖尿病,這樣才能在必要的時候調整處方箋。 研究作者表示,這些發現對於已經是糖尿病高風險者的老年男性尤其重要。我們將持續研究以了解長期影響,以便辨識出有較高風險的患者。 另一位研究作者表示,告知患者治療方式的利與弊很重要,如果男性正在服用治療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特定藥物,應對糖尿病風險增加有所警覺,並且如果擔憂的話應主動與醫師進行討論。 未參與研究的泌尿專家表示,這些發現不應讓正在服用藥的男性過於擔心,而身為醫師,我們必須回顧我們檢查患者的方式,以確保我們對糖尿病早期徵兆有所警覺。 編譯來源:Eurakalert(2019.04.11)        
+ read more
英國NICE表示,可以嚴謹管理來解除陰道網膜禁令
2019.04.22
英國NICE表示,可以嚴謹管理來解除陰道網膜禁令
2018年英國宣布將陰道網膜暫時禁用,但在今年4月初,其健康監督機構NICE發表新的指南指出,全民健康署NHS可再次提供有爭議的陰道網狀植入物(台灣稱為陰道網膜),如果符合使用規範。   這些植入物用於治療骨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但有一些女性在植入後無法行走、工作或性行為。由於安全的考量,去年英國暫停使用陰道網膜。   NICE表示,在重新引入之前,必須由專業中心的專科醫生進行手術。陰道網膜操作的所有實例和結果也應記錄在國家數據庫中,以「幫助未來的決策」。   NHS沒有被迫必須按照指南行事,但是,在規劃和提供服務時,應該會考慮NICE的建議,目前陰道網膜手術的「暫停」仍然存在。   無視女人 根據新的指南,每位患者都會收到「決策輔助」─ 詳細說明所有可用的治療方法的最新證據─ 只有在非手術方案(如生活方式改變和盆底訓練)失敗後才能使用網狀植入物。   NICE表示,「目前的證據有限,亦即『網狀手術後長期併發症的真實患病率』尚不清楚」。   工黨議員歐文史密斯─ 曾任「外科網狀植入物」跨黨派國會議員的主席-表示「非常失望」。史密斯表示,最新的指導方針指出陰道網狀物沒有長期的不良反應證據,忽視了因網狀物而受傷的女性經歷。其實,網狀手術後,成千上萬的女性面臨著改變生命的傷害,不容忽視。應該繼續暫停陰道網狀物的使用,直到年底由男爵夫人Cumberlege主導的一項獨立審查公佈其調查結果,再做決定。   男爵夫人Cumberlege表示同意,稱她的團隊已經設定了「五個條件」,符合這些條件才能解除暫停,考慮使用網格。Cumberlege表示,我們很清楚,要滿足這些條件將是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意味著,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網狀物不應用於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無論是在NHS還是其他獨立部門。這場悲劇的規模和強度確實令人震驚,有女性的生命已經因此變調。   研究指出,多達十分之一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包括慢性疼痛和行走困難。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4.02)、Daily Mail(2019.04.0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