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7
強化骨骼反戕「心」?!鈣質補充品藏危機
由於生活型態改變(外食的機會增加、飲食選擇越來越多等),大多數現代人雖然衣食無缺,但吃下肚的食物無法均衡提供身體所需養分者大有人在,因此,許多人轉而透過綜合維他命等所謂的保健食品補充未攝取足夠的養分。最常見的除了綜合維他命、維他命B與維他命C之外,大概就是鈣片了,但是最近一份研究顯示過多從補充品中獲取鈣質可能傷害心臟及血管系統。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者請男女各半的2,700多位45-84歲人士填寫問卷,以藉其飲食習慣了解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鈣的攝取來自於乳製品、蔬菜等高鈣食物;同時也另外記錄他們每日食用的補充品及藥物。接著,研究者為這些參與者做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ardiac
CT
scan)-一種測量心臟動脈鈣化程度的掃描,若分數大於0則表示有心臟病風險-並於十年過後再施作一次掃描,以利研究者評估是否有發展出心臟病或病情是否有惡化。
研究者根據從飲食及補充品攝取鈣質之總量將參與研究的人分為5組,最高組每日攝取超過1400毫克,最低組每日攝取少於400毫克。據分析結果,雖然攝取鈣質最多的組別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最少的組別平均少了27%,但是,當比較從飲食攝取及從補充品攝取者之間的風險時發現,後者冠狀動脈鈣化分數大於0的風險比前者多了22%,亦即從補充品攝取鈣質者較容易罹患心臟病。
營養師以及研究的協同作家John
Anderson說明,顯然身體對於來自食物與補充品的鈣質有不同的反應;這兩者對心臟血管的影響之差異,可能與補充品包含了鈣鹽或因為身體無法短時間內代謝大量鈣質之故。
Anderson提到,根據研究結果,醫師可以告訴患者透過健康飲食攝取鈣質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會對心臟有益,但是患者應該在食用鈣質補充品前與醫師討論必要性與適合的劑量。此外,研究團隊說明,這份研究結果僅顯示鈣質補充品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並無法證實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6.10.13
瘦得不健康,肥胖相關疾病依然找上你!
衛教宣導常呼籲民眾避免肥胖以降低疾病風險,這樣的內容往往使體重正常或較輕的人認為自己是安全的,但真是如此嗎?其實,若屬外瘦內胖者-即外觀纖瘦但脂肪不平均地堆積於腰部或器官周圍的人-體內的脂肪仍可能提升人體發炎或患病風險。最近一篇報導便訪問了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
BMI)正常但受苦於肥胖相關疾病的人們,透過他們的經驗提醒纖瘦者留意身體健康。
心臟病
一名38歲BMI為19的女性,運動規律、不吸菸且僅偶爾小酌,在某次睡醒後感到不適、熱以及胸口有壓迫感。她本以為是感冒所致,但接下來胸口的疼痛越來越劇烈,且下顎及左手臂有刺痛感。她打電話給家人求助,家人抵達後見其臉色蒼白且不停冒汗立即叫救護車。爾後,經醫師診斷,確定她罹患了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亦即冠狀動脈血管壁內皮層與外皮層分離,導致血液流進血管壁內而堆積血塊,阻塞了流進心肌的血液引發的心臟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心臟學研究所(Bristol Heart
Institute)心臟學顧問Glyn
Thomas說明,自發性冠狀動脈剝離是無法預測的心臟疾病,它與傳統心臟疾病的風險無關且多發生在女性,尤其是懷孕或產後不久的女性,暗示了疾病可能與荷爾蒙有關。而不幸的是,這種疾病致命率高,因此若發覺有疑似心臟病症狀應立即就醫,即使患者是非典型的心臟疾病高風險群。
糖尿病
一名63歲BMI為22的男性,精瘦、常運動但在出差時偶爾會吃高熱量的速食,有天開始感到非常疲憊且2個月內就掉了3公斤。原以為是疲勞所致,但當發現他開始感到不尋常的口渴時他選擇就診,並發現其血糖值超標且被醫師診斷罹患糖尿病。
英國資深臨床顧問Natasha
Marshland說明,雖然糖尿病與過重有關,但是家族遺傳會增加15%的疾病風險,並且纖瘦的人也會因內臟脂肪過多導致胰島素阻抗而罹患糖尿病,因此該名男性經常吃高熱量的速食可能是使風險增加的原因。
胃酸逆流
一名58歲BMI為24的男性,發覺喉嚨會癢且痛,原以為是感冒所致,但症狀持續干擾其生活因此選擇就醫。爾後,醫師診斷出他的喉嚨因胃酸侵蝕食道導致潰瘍,該名男性回憶他從未有消化不良或火燒心的症狀且不吸菸,因此對診斷結果感到相當意外。
英國皇家自由倫敦NHS信託基金會(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醫院的腸胃病醫師Steven
Mann說明,人們認為胃酸逆流與過重有關,雖然這是引發原因之一,但仍有其他原因,包括食道裂孔疝氣(Hiatus
Hernia)使食道底部的括約肌無法發揮功能。此外,高脂肪食物因需要較久的消化時間因此會增加胃酸分泌,而吸菸、飲酒及攝取太多咖啡因會使食道括約肌無法避免胃酸逆流。
膽結石
一名27歲懷孕的女性,突然肚子感到劇痛,並且幾乎每周都會發生一次,某次出差又發作,實在難忍疼痛之下請旅館叫了救護車。醫師判斷可能是闌尾發炎,但掃描結果卻一切正常。然而症狀持續困擾著她,每周她都要忍受疼痛約40分鐘以上,再加上擔心肚裡的小孩,她決定再次就醫。這次醫師的掃描結果發現她有膽結石。該位醫師對診斷結果感到意外,因為患者纖瘦且健康,不屬於年老、過重的高危險群。
英國皇家自由倫敦NHS信託基金會(Royal Free London NHS
Foundation Trust)醫院的腸胃病醫師Steven
Mann說明,肥胖會增加膽固醇指數讓膽囊難以消化脂肪,但是纖瘦的人也可能因為低纖飲食而有這樣的疾病,另外懷孕時荷爾蒙上升也會增加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6.10.12
史達汀讓你生機「勃勃」?
史達汀不僅可以降血脂,還能「提升」男人在床上的表現?最近一份小型、尚未正式出版的研究指出,史達汀可以改善男性勃起障礙達43%。
研究邀請100名有高血脂及勃起障礙的男性擔任受試者,其中一半給予低劑量的史達汀藥Atorvastin達3個月,另一半則不給予任何東西。最後,研究者以「國際標準化勃起功能問卷調查(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了解受試者的情形,包含維持勃起的時間、插入陰道後的陰莖硬度與達到並維持勃起的自信程度等,滿分30分。
研究發現,服用史達汀的受試者問卷分數從11.4上升為16.3(改善程度43%),其勃起障礙從中度轉輕度。主持研究的Alexios
Samentzas博士說明,這種改變幅度是威而鋼效果的一半,但史達汀除了可以改善勃起還可以透過降血脂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的發現可能有助於提升有高血脂的男性服用史達汀的意願。
研究團隊說明,史達汀能改善勃起是因為增加了陰莖的血液流量,它藉由減少血管壁中的膽固醇沉積,疏通血管內的阻礙,進而使血液流量增加。不過,對於血脂正常的男性,史達汀無法改善其勃起障礙。
此外,雖然史達汀看似能同時改善勃起表現及心/血管健康,但是其改善勃起所需的時間比威而鋼長,並且無助於改善因吸菸、壓力及酗酒所致的勃起障礙。再者,由於此份研究屬初步研究,尚需更多更具說服力的研究證實以上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2016.10.07
史達汀-降血脂藥物唯一選擇?
史達汀藥物(Statins)是最廣為使用的高血脂治療方式,同時也是美國心臟學會(AHA)認為唯一被證實能直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降膽固醇藥物。然而,有些高血脂患者無法適應史達汀,因此需要其他治療方式。但是學者一直無法確定非史達汀治療的功效,近日便有一份研究試圖找出答案。
研究團隊欲比較「史達汀治療」與「非史達汀治療」對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或LDL)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因此分析了49份1966-2016年間的隨機臨床試驗;研究團隊排除了試驗過程少於6個月及案例少於50例的隨機臨床試驗。
分析結果顯示「史達汀治療」與屬「非史達汀治療」的活化LDL-接受器以分解壞膽固醇治療方法,同樣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這兩種治療方法每降低1毫莫耳/升的壞膽固醇,就會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23%。
最後,研究團隊提醒,根據目前的指引,若患者可適應史達汀仍應優先採此治療方式,是因為臨床試驗顯示其能安全地顯著降低LDL並對心/血管健康帶來好處。而根據此次回溯分析的結果,其他治療高血脂的方法─尤其是能活化LDL-接受器以分解壞膽固醇的方法-對於無法適應史達汀的患者來說可以是另一個選擇。
資料來源:JAMA
+ read more
2016.10.05
教你面對心臟病與中風臨危不亂!
心臟病及中風危及人命,要將傷害降至最小,便需仰賴周圍的人們及時尋求或提供適當的醫療支援,因此辨識疾病在急救過程中是重要的能力。這篇文章說明了何謂心臟病與中風、兩者的徵兆/症狀以及治療這兩種疾病的方法,協助大家把握關鍵救援時間,減少遺憾發生。
何謂心臟病?何謂中風?
血液是輸送氧氣及營養的重要媒介,但是經年累月下來可能因膽固醇或脂肪堆積於冠狀動脈內而使血管窄化,進一步降低輸入心臟肌肉的血流量。若堆積於動脈內的物質太多使之破裂,所形成的血栓(clot)會使血液無法流通讓心肌缺乏氧氣及營養,若無法及時疏通會開始讓心肌壞死,導致心臟病。同樣地,中風發生乃因提供腦部血液的管道被阻塞,使氧氣與營養於法傳送所致。
症狀
心臟病的症狀因人而異,有些輕微有些明顯,而一般來說心臟病的症狀包括:胸痛或不適、上半身不適、呼吸急促、冒冷汗、疲倦、暈眩及頭痛。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發現心臟病症狀具性別差異。
而中風的症狀則視腦部受損部位而有所不同,包括:臉部/手臂/腿部突然麻痺或無力、口齒不清或理解力下降、突然失去平衡而無法行走、一眼或雙眼視力下降、急遽頭痛等。
此外,有些疾病的症狀可能與心臟病、中風相似,如:胃酸逆流(俗稱火燒心)、恐慌症候群、焦慮、憂鬱會使人感到胸痛;偏頭痛(migraines)、癲癇(seizures)、腦部腫瘤、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等的症狀與中風有相似處,若發現人們有疑似心臟病或中風的症狀,應及早求助以辨識疾病,使他們能獲適當治療。
治療
若發現患者疑似有心臟病,應立即給予治療,且通常是在確診之前就施予治療,避免錯失搶救機會。醫師通常會給患者服用阿斯匹靈避免血栓繼續行程,其他治療心臟病方法包括:血管擴張劑(Nitroglycerin)、血栓破壞藥(clot-busting);經皮冠狀動脈手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高壓氧治療、心臟復健等;而治療中風則要視患者的中風類型而定,一般包括:血栓溶解劑(TPA)、手術移除血栓等。
發生緊急狀況時
不論是心臟病或中風,患者發病時皆需立即給予適當處置,以避免傷害更趨嚴重,因此記住辨識疾病的方法格外重要。辨識中風的方法可利用FAST口訣方便記憶:「F」ace(看臉部是否對稱)、「A」rm(看手臂是否可舉起)、「S」peech(言語是否清楚)及「T」ime(把握時間打119求救)。而面對可能的心臟病則應立即打119求助。
資料來源: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the Heart Foundation
+ read more
2016.09.30
規律性生活對健康有幫助嗎?答案就在性別裡!
2016年9月的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提出一個討論已久的問題:性生活對老年人是有益還是有害的?一般的看法是:規律的、愉快的性生活對大多數人的健康有益。
但根據最近一項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卻顯示性生活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取決於性別,結果是極端的不同。
密西根州立大學副教授劉輝(Hui
Liu)與研究團隊針對2204人進行研究,調查心血管疾病風險與性行為間的關聯。參與研究的2204人來自國家社會生活、健康與衰老計畫(the
National Social Life,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年齡在57-86歲。2005至2006年進行第一次研究資料蒐集,5年後追蹤調查醫療資料。
為了評估研究對象的心血管健康,研究人員繪製快速心跳率、高血壓、以及循環C-反應蛋白(該蛋白的數值上升代表了發炎反應,並且已知與心臟疾病風險有關)。研究小組還測量一般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臟病、心臟衰竭和中風。
性生活可能增加年長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資料的結果顛覆過去印象,每週至少有一次性行為的年長男性,在後續的五年容易發生心血管事件。性行為次數較少的人,大致上面對較低的風險。但在年長女性身上,卻沒有這樣的發現。
劉輝表示:「我們發現每週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性行為的年長男性,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起較少性行為者,幾乎是兩倍風險。並且,表示與伴侶有非常愉悅或滿足性行為的男性,比起沒有如此感受的男性,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西北大學婦產科臨床助理教授Laura
Berman表示:「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典型的性行為體位是男上女下,男性需要較多付出較多體力,因而男性面對較高的風險因素是合理的。」
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提出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原因,但劉輝對此有理論解釋。她認為,因為情緒或醫療等原因老年男性較難達到性高潮,他們可能必須投入更多心力以達到高潮,使得在心血管系統面對更多壓力。儘管目前證據很少但劉輝相信,睾丸激素、以及其他提高性功能的藥物,如威而鋼,可能會增加男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很可能是這些藥物或激素補充對年長男性的心血管健康有負面影響。
對年長男性來說,適度的性行為可能對整體健康有益,但太過劇烈則可能提高風險。
良好性生活可能降低年長女性心血管問題
對於年齡較大的婦女,則是相反的研究結果。在性愛中有特別愉快和滿足感受的年長女性,未來五年高血壓的風險較低。
年長男性與女性兩極化的研究結果,一個可能的解釋關係中的心理因素。親密、深入的關係是情感和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可能可以降低壓力和焦慮,並且促進心理健康,因而保護了心血管健康。
劉輝認為,這種心理上的支持對女人來說可能更重要,因為男人在所有的關係中,不論質量,都可能獲得這樣的支持,但女性只有在良好的關係中才可能從伴侶得到這樣的支持。
劉輝表示:「較好的伴侶關係以及高潮過程中的賀爾蒙釋放,可能是良好性生活帶給年長女性益處的原因。」
Laura
Berman教授說:「高潮的次數與性行為是否劇烈不是女性評斷性行為是否滿意的因素,而是在過程中她從伴侶感受到的親密程度,親吻與擁抱就有如此效果。這對女性心理與生理同等重要,當然也對她的健康、心臟及其他一切有益。」
因為性行為涉及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很複雜,要解析其原因和影響很困難。在具體瞭解相關因素前,劉輝期望這個研究結果能提供給醫生,讓他們向年長男性病患說明緊張、壓力大的性行為的潛在危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建議年長男性向醫生詢問,是否建議進行性行為。
資料來源: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