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27
2016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下稱台女連)與各縣市(包含離島)的婦女團體代表們於今日(5/27)齊聚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一年一度的「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在上午的會議中,婦女團體代表們首先與中央及地方衛生單位就各項婦女健康議題-包括女性用藥安全、子宮頸癌篩檢、HPV疫苗、醫學美容等-的現況、政策制定或改善方向進行討論。
而針對今年度的會議主題「女性心/血管健康」,台女連常務理事黃淑英分享了台女連於今年初所舉辦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以及與各縣市婦女健康網絡團體成員合辦的「心/血管健康講座」;並由台女連執行秘書陳苡安報告心/血管健康認知的調查結果。婦女健康網絡團體代表們亦分享了今年響應「為女著紅」的感想及對未來串連活動的期待與規劃,並共同就女性心/血管健康之宣導給予政府建議。最後,為提供政府保障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政策建議,婦女健康網絡團體代表就今年度主題一同擬定了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宣言。
會後,婦女團體代表與立法委員林淑芬連袂拜會衛福部,說明今年行動會議之結論,並遞交行動宣言予衛生福利部。在衛福部呂寶靜次長的主持下,衛福部承諾願盡力配合實現各點宣言;並且表明會從醫師教育著手,再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以營造具備性別意識的醫學領域。
以下為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之宣言:
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看見女人「心」-消除心/血管健康的性別盲
行動宣言
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近五年(98-103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上升了近20%,但是長期以來,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並以對待男性的方式對待女性;政府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程度遠不及婦癌。事實上,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婦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的3-4倍;國際上已有多篇研究證實因為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有性別的差異;而女性也因特殊的生命經驗如更年期、懷孕以及某些以女性居多的疾病如乳癌、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和男性有不同的疾病風險,因此世界心臟學年會在2014年就喊出「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偏見」!
為了提昇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及警覺,台灣女人連線製作具性別觀點之心/血管健康的懶人包及衛教單張,放置於網路宣導,並同時在各地舉辦「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座談會(10場)。此外,為了引起廣大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我們亦響應國際上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行動,於今年3月11日(每年3月的第2個禮拜五)舉辦「為女著紅日」,結合政府、企業、醫學及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於當天穿上紅色衣飾,表達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並獲得廣大的回響。
為了解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此次行動亦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台灣女性對於心/血管健康的認知顯然不足:6成女性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了解不完整,半數以上女性不知道血壓標準值及未定期測量血壓;二、台灣女性缺乏心/血管疾病的性別意識:6成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具性別差異,近一半女性不知道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之功能,8成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男性高;三、政府宣導效果不彰:近年來政府雖加強宣導女性腰圍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觀念,仍有近4成女性無此認知;更令人擔憂的是,因政府多年來強力宣導婦癌篩檢,影響女性普遍地誤認為婦癌死亡率較女性心/血管疾病高,使女性輕忽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綜上,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的認知及性別意識不足,且政府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宣導不夠,將嚴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我們要求政府:
*
應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鼓勵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研究。
* 應制訂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
* 應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引。
*
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讓女性患者獲得更完整的醫療照護。
* 響應每年3月第2個禮拜五的「為女著紅」。
+ read more

2016.05.26
孕期飲用瓶裝水可能造就孩子易胖體質
現在是塑膠的時代,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塑膠已經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電、家具、文具還有各種容器-特別是承裝食物或飲品的容器-都由塑料製造而成。儘管大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塑膠有害人體健康,但塑膠製品仍無處不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女性在懷孕期間如果時常引用瓶裝水,使嬰兒出生前就暴露在一個普遍使用塑料的生長環境下,會造成而且增加其童年時的肥胖風險。
在塑膠製物品中有一種常見的化學成分叫做雙酚A(BPA),這像廣泛使用的化學成分可見於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寶特瓶裝水、金屬的食品罐和發票收據的紙張。BPA同時也是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干擾物質。
研究團隊蒐集了369對母子女的從懷孕期到孩童期尿液樣本,並追蹤紀錄孩童5歲與7歲時的脂肪質量指數(Fat
Mass Index,
FMI;一項計算身高、體脂率與腰圍而得的數值)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母親讓胎兒暴露在使用BPA的環境中,會增加其高脂肪質量指數的風險。研究中高達94%的婦女以及其學齡孩童的尿液檢測都顯示體脂肪增加。同時,暴露在高濃度BPA下的兒童有較高於同儕平均體重的肥胖跡象。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主持人Lori
Hoepner說明,BPA會改變孩童的新陳代謝,導致他們在成長初期就形成肥胖的細胞。本次的研究以測定兒童體脂肪的方式進行,不同於傳統的產前測量,也不只考慮身高、體重,所得到的結果顯示出BPA導致了發育中的肥胖。同時,本篇研究也顯示BPA和體脂肪以及腰圍之間的關係在女童中存在較高的關聯性,在男童身上則沒有顯著的關聯。
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Andrew
Rundle副教授認為,產前暴露於BPA中與兒童肥胖之間存在關聯的研究結果顯示BPA或許是一個重要的肥胖潛在因素。
此外,BPA也連結到其他幾個健康問題,如哮喘、注意力不足多動障礙、焦慮抑鬱、過早發育的青春期女孩、糖尿病和肥胖以及心臟疾病等。
美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院建議,為了減少接觸到BPA製品,應該避免食用罐頭食品以及3號和7號塑膠容器。盡量選擇新鮮或是冷凍的食品,並且使用玻璃、陶瓷或是不鏽鋼製的容器,尤其是當食物呈現在熱的、液體狀態下。台灣女人連線也提醒大家,雖然本研究提及的是寶特瓶瓶裝水,但是生活在台灣,我們特有的手搖杯飲料、便利商店飲食、小吃店文化都有可能是潛在風險噢!建議大家平時就自備水瓶,健康又環保噢!
資料來源:journal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

2016.05.23
美研究:別再用BMI來判斷你是否健康!
你是否曾經為了判斷身體狀況(如是否需要減肥、是否有較高的機會得到某些疾病)而去計算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BMI(Body
Mass
Index)值-呢?日前一項研究指出:BMI值其實是一個有缺陷的健康指標。
這項研究由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UCLA)的助理教授A.Janet
Tomiyama主持,利用全國健康及營養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的最新數據,來分析BMI值和心血管代謝健康之間的關聯。NHANES中的心血管代謝健康數據包含了血壓、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葡萄糖、胰島素抗性和C反應蛋白(炎症標記)等指標。
分析指出約有3440萬人依BMI指數被歸類為過重,其中有1980萬人被歸類為肥胖,但根據其心血管代謝指數他們其實是健康的。研究人員更發現,有約200萬人的BMI值計算結果是35甚至更高,因此被分類為非常肥胖,但其實他們也是健康的。
另一方面,該研究也發現有超過三成以上美國人(近2100萬人)的BMI值落在正常範圍,但根據心血管代謝指數他們實際上是不健康的。
Tomiyama教授說:很多人將肥胖視為被判死刑一般。但數據顯示,還有數以百萬計是過重和肥胖的人都是健健康康的。若將BMI作為唯一的健康指標,美國近7500萬成年人的健康狀態是被誤判的。
本篇研究的共同作者-加州聖塔巴巴拉大學的博士候選人Jeffrey
Hunger表示,他們的研究證實BMI值是一個有缺陷的健康指標。呼籲人們別對自己的體重過度迷思,並注重遵循健康原則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身體的組成是多元的,有水、骨骼、臟器、肌肉與脂肪等;體重只是這些組成成分的總和,但是無法看出組成成分的比重。問題是,組成成分的比重比體重更能有效的判斷身體健康狀況;舉例來說,同樣體重但是肌肉與脂肪比例不同的兩個人,其體態與身體健康狀況可是有不小差異的。因此,要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態,單靠BMI值自然很容易會發生誤判,它可以是一個參考指標,但不應過度放大它的重要性,也千萬不要把它當成是唯一的一個參考指標。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 read more

2016.05.17
骨質疏鬆篩檢對男性來說也很重要!
據國外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有骨質疏鬆風險的男性並未像女性一樣獲得常規性的骨質流失篩檢。這造成男性可能未獲得應有的治療,或未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影響女性身體健康的病症。但其實也有數以百萬計的男性面臨骨頭變得脆弱的風險。
在影響男性發展出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因素當中,最大的風險因素為「有相關的家族病史」。其他可能會增加男性骨質流失的風險因素則包括:使用處方類固醇、患有胃腸道疾病、使用前列腺癌治療藥物,以及濫用酒精。
研究人員表示,美國大約有150萬名65歲以上的男性患有骨質疏鬆症;另外有350萬的男性有骨質流失的風險。
美國休士頓衛里醫院(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的Mary
Ruppe醫師指出,美國每年大約有8萬名男性發生髖部骨折,有研究表明,這些男性的死亡率比同年齡髖部骨折的女性來得高。Ruppe醫師認為這些數據凸顯了男性接受骨質疏鬆症常規檢查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說明:骨質流失檢測是重要的,現今已有藥物可以幫助保持骨骼強度,及早發現便可以盡快開始治療。另外他們補充:骨質密度低可能會導致男性其他健康問題,如維生素D缺乏或低睾丸激素水平。
由於骨質流失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美國內科醫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表示,男性自50歲開始,每年都應針對與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風險因素進行檢查。美國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則建議所有男性自70歲開始例行骨密度篩查。
資料來源:Houston Methodist
+ read more

2016.05.16
為什麼久坐會傷「心」?
已有不少研究指出久坐行為會對人體健康狀況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像是代謝狀況變差進而導致易胖、死亡率提升等。近日則有研究指出久坐行為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狀況。
在這項研究中,約2000名參與者應研究人員要求配戴活動測量裝置接受監測,時間長達一週。根據監測結果,這些參與者每天平均的坐時為5.1小時;中度至強度的運動/體力活動時間為29分鐘。
研究人員發現,久坐行為與心臟動脈中鈣沉積量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性,而心臟動脈中的鈣沉積量增加則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作者Amit
Khera副教授指出,這是第一個顯示坐著的時間長短與心臟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風險指標相關的研究。每日久坐不動的時間每增加一個小時,冠狀動脈鈣化的可能性就高出12%。他進一步說明,久坐時間增加和冠狀動脈鈣化之間的顯著關聯是獨立的,並不受到運動、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壓)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研究人員提醒民眾-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必須長時間坐著辦公的上班族-要記住長時間久坐是會對身體健康帶來風險的!建議大家開始培養一些新的良好習慣:每隔一個小時就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可以的話,每天盡可能減少2小時的坐時。不但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這也有可能幫助你的身體燃燒掉更多卡路里。更好的是,站立與其他運動所需要的肌肉活動將觸發身體分解代謝脂肪和糖重要過程,而這個過程在坐著的時候可是無法順利進行的!
資料來源: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6.05.12
是什麼東西讓好膽固醇失效?
膽固醇是蠟狀且類似脂肪的物質,雖然人體確實需要一些膽固醇,但是當膽固醇數量太多時可能會堆積在動脈中,引發心臟病或中風。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不利,而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則對動脈有抗發炎的保護作用。然而,最近研究發現,好膽固醇並非在所有情形下都具有保護作用。
美國鹽湖城山間醫學中心心臟研究所(Intermountain Medical
Center Heart
Institute)的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光譜學(NMR
spectroscopy)測量2,848名患者的脂蛋白分子及醣蛋白乙醯化(glycoprotein
acetylation,
GlycA)–即發炎反應的生物指標,這些患者平均年齡63歲,66%為男性,64%有冠狀動脈心臟病。
研究發現,擁有高單位的醣蛋白乙醯化的患者,其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較高。研究說明,由於好膽固醇的小分子可能與醣蛋白乙醯化產生作用,因此限制了好膽固醇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進而增加了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
研究所中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副主任Brent
Muhlestein博士說明,過去我們會用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作為身體發炎的生物指標以及預測心臟相關之疾病的因子,如今似乎醣蛋白乙醯化也可用來預測嚴重不良事件如心臟病或中風,並且這個發現也更強調了民眾應透過規律運動及健康飲食來降低發炎反應。此外,Muhlestein博士提到,下一步應找出醣蛋白乙醯化在沒有C反應蛋白下是否仍會影響發炎反應及心臟疾病。
資料來源: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