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停經後女性「仍」應避免荷爾蒙替代療法
2017.12.18
停經後女性「仍」應避免荷爾蒙替代療法
美國預防醫學權威機構再次表示,停經後婦女應該避免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RT)。   本月12日美國預防性服務專責組(American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發表報告,堅持原先的建議:已經停經的女性應該避免使用雌性荷爾蒙來預防骨質疏鬆症或糖尿病。   2012年專責組開始建議年停經後婦女停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每四年更新一次建議,以確保反映最新的醫學證據。   在其證據審查中,審議了18個臨床試驗的結果,其中包括4萬多名婦女。所有的證據表明,雌激素和黃體素組合治療會增加老年婦女罹患乳癌和心臟病的風險,而單用雌激素會增加中風、血栓和膽囊疾病的風險。   該諮詢建議涵蓋了所有荷爾蒙替代療法,亦即所有含有雌激素或雌激素/黃體素混合物的藥丸或貼片。   專家們總結表示,這些風險超過了荷爾蒙療法在預防骨質疏鬆和糖尿病方面的益處。   工作組主席Grossman醫師說:「基本上,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服用荷爾蒙來預防慢性病沒有整體效益……是有一些好處,但我們相信這些潛在的好處被壞處蓋過,基本上沒有淨利益。」   然而,更年期婦女可以短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治療熱潮紅和陰道乾燥等症狀。由於長期的健康風險,醫生們需要非常謹慎,通常會建議最短的時間內使用最小的劑量。   1960年代雌激素的荷爾蒙替代療法開始在市場行銷,它被吹捧為永遠保持女性魅力的一種方法。因會引起子宮內膜癌,而銷量大減。1980年代,開始發現一些潛在的好處,例如預防骨質疏鬆症。   2002年毀譽參半的婦女健康倡議(WHI)研究出來了,徹底地打擊了荷爾蒙替代法。專責組更新建議的審查包含了來自WHI研究的最新長期追蹤數據。   然而,明尼蘇達州Faubion醫師對工作組的建議有意見。Faubion醫師說:「我認為這個報告會驚嚇女性……即使那些有症狀,可以使用這種療法的人,也會因為害怕而避免使用,例如:並不適用於45歲(或以下)的早期或過早停經的婦女。如果她們不去使用,那麼會對這些女性健康產生實際上不良影響。」     編輯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Health Day News(2017.12.12)    
+ read more
孕婦用藥劑量和一般人一樣嗎?
2017.12.14
孕婦用藥劑量和一般人一樣嗎?
當身體在懷孕時遭逢巨大的改變,意味著女性服用的藥物劑量是有問題的,懷孕時藥物的使用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盒子。在台灣每年有20萬的女性生小孩,這些女性中有許多人在懷孕時會服用藥物,但對於懷孕婦女本身或是胎兒的發育是否有影響,其相關實驗卻少之又少。   因為懷孕將會對女性身體產生極大的改變,讓懷孕婦女使用標準劑量的藥物,就算是該藥物是安全的,也都可能沒有效用,例如:藥物的吸收可能會因為懷孕期間的孕吐而影響;懷孕期間,胃的消化速度會變慢,子宮會壓迫到消化系統。   當你服用藥物時,這些被服用的藥物是經過精密的設計,以特定的濃度在消化系統的某個特定點、特定時間被吸收完成,而懷孕可能會減緩整個速度,而使得藥物錯過了那個最佳吸收點。   但是為了保護胎兒,懷孕婦女常不會進入人體實驗,以致於無法瞭解及掌握懷孕婦女健康的需求。如何兼顧胎兒及孕婦的安全而進行孕婦的研究,是目前急迫的課題。     編譯來源:Stat News(2017.12.05)      
+ read more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2017.12.04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人們一直認為,生物時鐘完全是一個女性要擔心的問題,因為即使在高齡時,男人也可以生小孩。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男人不能太晚生孩子。因為就像許多老年人比他們年輕時一樣行動變的緩慢,老年男子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速度也較慢。 一項在聖安東尼奧的美國生殖醫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發現,老年父親的精子積累更多的突變。 來自波士頓的體外受精科學家們發現,當胚胎準備植入子宮壁時,超過50歲的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分裂得更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被稱為胚泡(blastocyst)的早期階段。 這個研究,從527對夫婦的3,532個胚胎的縮時攝影(timelapse)錄像畫面進行了分析。那些超過50歲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發育的速度比35歲以下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慢了35%。 來自紐約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人員也發現,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他們精子的DNA變得更容易發生突變。 老年男子的精液被發現精子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數量 - 太多或太少,稱為非整倍體(aneuploidy),較難產生健康的胚胎。 為了瞭解伴侶發復發性流產可能原因,該小組分析了男性精液的DNA。男性被分為7個年齡組,年齡最小的組為25至30歲,年齡最大的超過55歲。他們對精子進行了非整倍體和DNA排序突變的檢驗。 在最老的年齡組中,這兩種類型的缺陷都是最高的。最小年齡組的受精率為87.7%,最老年齡組的受精率下降到46%。 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副會長Peter Schlegel說:“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男性和女性一樣,在高齡時期可能很難生育。 應該向年長的男性及其伴侶告知懷孕後果不佳的風險以及後代可能會有神經發育的問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31)        
+ read more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2017.12.01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英國在11月20日發起「孕婦側睡運動」(#SleepOnSide),旨在提高人們對於胎死腹中與孕婦睡姿關聯的意識。   此舉是源自近期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懷孕晚期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面臨胎兒胎死腹中(stillbirth)的機率高出兩倍。之前也有3個研究有相似的結論。   該研究同時預估,若(英國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採取側睡姿勢,將可能降低3.7%胎兒死胎的風險。過去的研究指出,下腔靜脈位於子宮背面,為腹部以下之靜脈主幹,主要將下腔血液循環送回至心臟進行養分及氣體交換。當孕婦仰躺時,子宮壓迫著下腔靜脈,使送回心臟的血量減少,同時心臟血液的輸出量也相對減少,進而導致各器官之供血量變少,甚至影響胎兒發育所需之養分及氧氣的供給,及胎兒的心率較不活躍。因此,建議孕婦側睡。   在台灣,婦產科醫師也會建議產婦側睡,以避免胎兒的窘迫引起遲滯發展或甚而死亡。而有些醫師會認為側睡又以左側睡為佳,因為下腔靜脈位於身體的右方。但是此研究並未有這樣的結論,可能是認為右側睡時,子宮不會有壓迫到下腔靜脈的影響。   該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41個孕產中心1,024名女性,其中291位在懷孕28週以上時經歷死胎,其餘的733位則保持懷孕。所有的研究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份問卷,此份問卷詢問他們在懷孕前的睡眠習慣,以及她們在填寫問卷前或經歷死胎前的四個星期和前一晚的睡眠習慣。   平躺睡姿會使死胎風險增加2.3倍 研究發現,相較於採取側睡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經歷死胎的風險高出2.3倍。如果英國所有懷孕的女性,在分娩前的最後幾個月都能採取側睡睡姿的話,將可能降低3.7%的死胎發生。死胎也較常發生在前一晚睡眠時間少於5.5小時、半夜起床使用廁所,或者有午睡習慣的懷孕女性身上。但懷孕時採取平躺睡姿並不會影響寶寶的體型或妊娠期長短。   當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時,胎兒心率較不活躍 過去的研究曾發現,懷孕女性的睡眠姿勢會影響胎兒的心率變化。相較於採取側躺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的胎兒心率較不活躍。如果準媽媽在睡覺時改變姿勢,比如說從側躺變為平躺時,胎兒會明顯地變得較為「安靜」。奧克蘭大學的教授Peter Stone 表示:「若胎兒發育比較慢或健康狀況比較不佳時,就可能無法承受懷孕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所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也發現,當母親採取平躺睡姿時,可能會對滋養子宮的血管造成壓力,並限制對胎兒的氧氣供應。   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 主要研究者Alexander Heazell教授說:「每天在英國約有11名寶寶胎死腹中。 死胎對於面臨胎兒逝去的雙親而言,往往是相當衝擊的,會帶來長期的影響。寶寶的雙親希望能了解,為何他們的寶寶會胎死腹中。他們也想知道,若是再次懷孕,同樣的狀況是否會再發生?他們能夠如何避免再次死胎的風險?」   皇家助產士學院的助產科主任 Louise Silverton 表示:「死胎對於母親及其家屬都是一場可怕的悲劇。我們必須盡一切的努力使死胎率下降,任何可增進現有知識的研究都是值得鼓勵的。聖瑪麗醫院的Tommy’s 死胎研究中心所推廣的孕婦側睡運動和該項研究結果就是很好的範例,這表示我們可藉由小小的改變,降低死胎率。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這樣的觀念能夠有效地傳達給女性。」     編譯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ily Mail Online(2017.11.20)      
+ read more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2017.11.29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普遍地使用,這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BMI值30以上被認為是肥胖。然而,近年不斷有研究提出,BMI值無法正確反應身體肥胖狀態,甚至可能誤導治療。   本月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對更年期後女性來說,以傳統BMI來區別肥胖程度,數值可能是過高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Hailey R. Banack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對於體脂肪率為35%或更高的停經女性來說,以公認判定肥胖的門檻—BMI 值30—作為判定肥胖的基準,其敏感性是過低的。   此項研究共有1,329名平均年齡66.1歲的停經女性參與,她們接受了基礎問卷調查以及人體測量與全身掃描,評估脂肪質量、脂肪分佈和淨體重(去除脂肪重量後的體重),以及臀部、脊柱及手腕的骨質密度。5年後,這些女性接受了同樣的追蹤檢查,目前正在進行17年後的後續評估,但卻沒有判定肥胖體脂率的正式共識。在研究文獻中,體脂率的範圍可從25%到40%,但研究人員的評估則為35%,而更常用的切點為38%與40%。   研究小組建議,BMI門檻應該置換為24.9、26.5或27.1,用來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   研究團隊寫表示,在回答有關停經女性肥胖所造成的影響之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經驗性的驗證工具來衡量這群人體重過重的狀況。除了BMI值,還有其他肥胖的間接測量指標,例如腰圍與腰臀比,但每個指標都有其限制。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的是必須認知,使用BMI≥30作為判定停經女性肥胖的基準可能導致嚴重的錯誤分類。   作者們指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inverse BMI (iBMI = 1,000/BMI, cm/kg2)去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iBMI已被證明更能反映體脂率和真實肥胖狀況,此外,先前的研究已證明iBMI與體脂率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這表示iBMI可能是真實肥胖狀況的更好預測方式。然而,目前並沒有一個可根據iBMI去判定肥胖的公認切點,故此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有趣的發展機會。     編譯來源:Med Page Today(2017.11.20)      
+ read more
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7.11.28
妊娠糖尿病或高血壓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如果在懷孕期間罹患了糖尿病且有高血壓,那麼這位孕婦未來比只有其中一種症狀或完全沒有症狀的孕婦有更高的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分析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64,000對夫婦,發現相較於懷孕期間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女性,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孕婦,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15倍、高血壓風險增加1倍;而同時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孕婦,糖尿病風險是37倍,高血壓風險是6倍。   研究作者Romina Pace博士表示,了解這一點將使醫生能夠辨別處於危險中的母親,並與她們一起討論改變生活的方式以減少這些風險。   研究人員還發現,有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女性(或兩種症狀都有的女性),其丈夫面臨的風險也增加。Pace博士表示,這種共同的風險是一個重要的發現,它有助於促進夫妻合作,共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1.20)、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7.11.1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