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4
預防流產新曙光?
女性流產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流產的原因是胎兒染色體不正常,無法有正常的發展。但在一些案例中,起因於母體的免疫系統把胎兒細胞視為侵入者,產生抗體破壞它們。這稱為FNAIT
(Fetal and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不只會導致流產,也可能讓新生兒腦部出血,導致終身殘疾或死亡。
加拿大, St.
Michael醫院的研究團隊,突破性地發現為什麼母體的免疫系統會發動攻擊,導致流產,意味著不久的將來,可以有預防性的治療。
科學家已知道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淋巴球是自然殺手細胞。在懷孕時有保護的作用,防衛胎兒抵抗濾過性病毒,疾病和初階成長的問題。
懷孕時,有自然殺手細胞是正常的,也是人類和其他哺乳類胎盤成長所需,但在懷孕後期,其在胎盤的數量應減少。研究專家發現FNAIT的案例中,
自然殺手細胞沒有減少,反而很廣泛的活躍著。
FNAIT發生在1/1,000的新生兒,但女性真正受到影響的數目,並不知道。因為這些數字並不包括流產的女性。估計2-3%的女性有FNAIT,這其中約有30%的女性流產。
生物學上,老鼠和人相似。研究指出有FNAIT的懷孕老鼠,其免疫反應觸發更多的自然殺手細胞,來對準細胞,包括trophoblast──負責胎盤的發展和成長的胎盤細胞。這種免疫攻擊會使得胎盤變形,切斷給嬰兒的營養輸送,限制子宮內胎兒的成長,增加流產的可能性。
研究作者建議,治療的選項中可以針對自然殺手細胞,來有效的預防FNAIT相關的流產。
首先是使用IVIG (Introvenous Immunoglobulin
G),這是從1000多位身體健康者捐獻的血漿,所製造的成品。
IVIG阻擋了自然殺手細胞的感應器,使其不明方向,防止其對準胎盤細胞,也減少母體反胎兒的抗體。IVIG已被准許治療一些自體免疫性的疾病,但若要有效的治療FNAIT,
必須高劑量,藥費十分昂貴。
在實驗室中,也在測試其他較便宜且比IVIG更有效的治療,如針對細胞的接收器,來阻擋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化。這個方法可能比較有效,且比較便宜。當然,也可以直接從身體去除這種細胞,但是,自然殺手細胞在胎盤初期的發展,扮演很基本的角色,所以專家不會建議。
將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決定,這些反自然殺手細胞的治療是否對人類同樣有效。
由FNAIT的案例中,我們了解流產及防礙成長的原因,是在減少這個疾病的不幸結果上,向前邁了一步。
編譯來源:Mail Online (2017-08-10,Nature Communications
+ read more
2017.08.21
英國助產士學會將停止強力推動「正常生產」
為了避免讓選擇醫療介入生產過程的母親覺得沮喪、有罪惡感,英國助產士將結束對「正常生產
(normal
births)」的倡議與推動,並改變對生產的談論方式。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RCM)自2005年開始倡議「正常生產」,鼓勵準媽媽在沒有醫療介入的情形下生產,其醫療介入包含無痛分娩、引產與剖腹。
助產士學會將改變其專業指導方針,使用「生理性生產」(physiological
births)
一詞來形容沒有醫療介入的生產。但並不會改變其觀點,依然認為沒有醫療介入的分娩對許多女性來說是最好的。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執行長Cathy
Warwick教授否認這十多年來對「正常生產」的推動危害了母親與嬰兒的安全,但她承認這造成了錯誤的印象。Warwick說,如果只談論正常生產,特別是將之稱為一個倡議運動,那就有一種危險,好像我們只對沒有醫療介入的陰道分娩女性感興趣。「我們並不想讓女性因為不是正常生產就覺得自己很失敗,但不幸的是,這似乎是一些女性的感受。」
Warwick表示,「正常」這個詞帶有價值判斷,容易引起爭議,使用非價值判斷的詞會更簡單,類似「生理性生產」這樣的術語將更容易解釋所處的觀點。
一項針對2004年至2013年間Furness綜合醫院內16名嬰兒與3名母親死亡的調查,使得「正常生產」的倡議遭受批評。
這項由Bill
Kirkup博士主持的獨立調查,指出失敗的「致命組合」導致11名嬰兒與1名母親遭受不必要的死亡。調查發現,助產士在任何狀況下都主張女性能夠正常分娩,因此導致了不安全的生產。助產士與醫生的關係被描述為「嚴重失能」,助產士未能即時將病患的併發症向醫生提出警告。
這項調查同時提出,醫院的生產服務遭受到否認,常被認為是無能的。
Kirkup博士說:「調查結果發現,幾乎在每個層面都失去功能,從生育單位到負責管理和監督的人員都是一系列的失敗,這些問題是嚴重和令人震驚的。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執行長Cathy
Warwick表示,她不認為助產士會將正常生產看得比安全重要。她說:「顯然在這起調查中,有一些助產士被認為是這樣做了,但我沒有任何證據顯示RCM鼓勵這樣的事。」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若是仍以強力推動的態度來主張女性生產方式,則無論使用「正常生產」或「生理性生產」都只是換湯不換藥。生產方式不應成為各種認知競逐角力的場域,應由產婦參考醫療建議,視個人需求與認知決定。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17.08.12/14
+ read more
2017.08.18
母乳真的那麼好?
母乳比配方奶有益的觀念遍及全球,對女性哺育選擇有重要影響,但母乳真的有這麼好嗎?
去年1月,國際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母乳的研究。研究提出:母乳使世界變得更健康、更聰明、更平等。因為母乳含有抗體和免疫細胞,所以可以防止感染。並且,在中、低收入國家中,只吃母乳嬰兒有較低的亡風險。
The
Lancet發現了六篇研究顯示只吃母乳的嬰兒,發生嬰兒猝死症的風險降低了36%。而母乳也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有保護作用,這是一種嚴重的腸道病症,可以在任何環境中殺死嬰兒。另外,母乳亦可以防止腹瀉、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症狀。另外有部分研究顯示,哺餵母乳的女性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較低。
母乳哺育是好的:很便宜、可以幫助母親減重,並且含有一些抗體。但已有多項研究指出,母乳對嬰兒的智商與未來健康並沒有影響,女性不需為了哺餵母乳有過大的壓力。
台灣女人健康網認為,母乳及配方奶都是哺育嬰兒的選擇,女性可考量自身的情形予以選擇。社會應避免形塑母乳為尊的氛圍,尊重並支持女性選擇。並且,近年來針對母乳哺育,國外已有諸多反省與修正。主要的方向皆是給予母親充分正確的資訊,選擇不同的哺育方式。不再「積極促進」母乳哺育,而改以「支持」,避免責備、評價無法或不願哺餵母乳的女性。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20170801
+ read more
2017.08.15
產後無法擺脫肚子?可能是腹部肌肉出問題
大約三分之二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或產後會罹患腹直肌分離症(Diastasis
Recti)。研究表示,若沒有矯正練習,腹直肌分離會維持很多年,並造成慢性背部和骨盆帶疼痛、姿勢不良甚至疝氣或器官突起於撕裂的腹壁。
腹直肌位於腹部的兩側,主要功能是支撐背部和腹腔內器官。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成長,媽媽的子宮也會快速增大,腹直肌和結締組織會分離而且拉伸、變薄,以適應胎兒的成長。薄弱的結締組織取代了腹直肌原本的功能,脆弱的支撐可能導致媽媽身體出現背部疼痛、腹部器官移位、便秘、腹脹等症狀。
這最常發生在先前有過懷孕經驗的女性身上,因為其肌肉力量已被減弱;還有懷有雙胞胎或更多胞胎的女性,因為隆起的肚子大使得腹肌更為緊繃;35歲以上的人也因為肌肉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減弱,可能有此症狀。
然而,腹直肌分離症不僅發生於懷孕女性的身上,理論上只要不正確地做仰臥起坐或舉重,任何人都容易罹患腹直肌分離症。其症狀包括當站立、彎曲和行走時腹部會有撕裂和疼痛感,而大多數人在注意到分裂肌肉之間的凸起處前,都不知道自己罹患此疾病。
而維持體態也不見得能在懷孕期間提供保護。一名懷孕前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女性,在懷孕的前幾個月仍持續跑步、騎自行車和做仰臥起坐,希望能保持身材並在產後能更輕易地恢復身材。懷孕第4個月時,她發現肚子有一個突起處,觸摸時手指陷入一個約莫4公分的凹洞。經診斷她罹患了「腹直肌分離症」。醫護人員推測,即使這名女性的腹肌在懷孕前是如此強健,但當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提供胎兒生長伸展時,它們仍會被拉開。
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問題。弱化的腹肌需要其他肌肉運作以作為補償,可能造成其他部位肌肉疼痛,特別是背部和臀部。而在分娩時,腹直肌分離會使陰道分娩更加困難。也因為腹部肌肉通常與骨盆底肌肉一起運作以支持膀胱和腸子,之後可能引起便秘與失禁。
雖然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術來重新連接肌肉,但此病症也是可透過正確的運動來改善。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進行物理治療和骨盆運動。
但是,倫敦產後運動專家Katelyn
Faison說:女性常常會自行嘗試了錯誤的運動,使狀況變得更糟。對腹肌施予太大的壓力可能導致其進一步分離,將造成更多的虛弱、疼痛和持久性的傷害。
倫敦物理治療師Kim Van
Deventer說,女性們認為無論是透過特定運動或手術,只要成功關閉肌肉間的間隙,便是成功。但實際情況並非是因為肌肉不夠強壯,而使它們無法組織在一起。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重建腹部肌肉的全面強度,甚至可能需要運動長達12個月之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731
+ read more
2017.08.07
媽媽越晚生育越長壽!
生育專家提醒女性,要在30歲以前就開始嘗試懷孕,否則可能因卵子數量及品質下降而有不孕、易流產及難產的風險。不過,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晚育也有好的一面,越晚生育的女性其壽命越長。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University of
Coimbra)研究團隊檢視了歐盟及英國的平均壽命資料,比較老年女性的平均壽命跟他們的生育年齡,發現在30歲以後生育的女性比20幾歲或以下生育的女性活更久。
生育專家Lord
Winston說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越晚生育的女性其社經地位較高,收入也較好之故。這樣的背景讓他們比較容易在高齡時成功生育;過去研究也已發現高社經地位者比較能過健康的生活型態而有比較長的壽命。
不過,2014年發表於期刊Menopause的研究指出這樣的現象背後可能不只跟社經地位有關,還跟染色體有關。他們測量女性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s)長短──較長者其壽命較長──發現:生最後一胎的年齡大於33歲的女性,其端粒比29歲以下的女性長的機會是2-3倍。
英國生育學會政策顧問Raj
Mathur認為,雖然這樣的研究發現很有趣,但是要小心不要讓這樣的結論影響女性延後懷孕年齡,因為在30歲或40歲生育的女性可能會經歷較多痛苦。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女人適育年齡應視女人的生理成熟、心理準備、養育能力及社會的支持而定,因此,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表。一味強調生理的因素,造成想晚育女人的焦慮,或早育女人的無法承擔,都是社會的不幸!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7.30)、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7.04.14)
+ read more
2017.08.02
不要再說女生月經來時會變笨!
過去研究認為,經期的荷爾蒙變化同時對生理、情緒及認知有影響,但是最近一份研究並不支持這樣的結論。
這篇研究發表於Frontiers in Behavioural
Neuroscience,其分析樣本並不大-只有88位女性,但仍是目前此研究主題中樣本數最多的研究。研究團隊分析女性兩個月經週期中,雌激素、黃體素及睪丸素濃度的變動與認知功能測驗結果的關係。
研究發現,在第一個月經週期,用來做決定及理性思考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與黃體素的濃度有關,但這樣的現象並未發生在第二個月經週期中。而另外兩個荷爾蒙都沒有這樣的關聯。這顯示女性的認知功能與荷爾蒙濃度無關。
不過,Brigitte
Leeners相信可能有些人對荷爾蒙變化特別敏感,這些人可能並未納入其研究被分析。此份研究也沒有紀錄參與者的情緒變化,因此無法說明月經是否會如過去研究所認為的會影響女性的情緒記憶(emotional
memory)。可以確定的是,女性認知功能受到荷爾蒙變化的影響不是非常小或難以發現就是不存在。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7.24)、Frontiers in Behavioural
Neuroscience(2017.7.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