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26
重點不是胖,是胖在哪裡!
最近研究發現女性腰部脂肪太多會增加50%罹癌風險。
來自丹麥的研究團隊自1999年開始分析近6,000名平均71歲的停經女性,研究一開始先記錄她們的體脂肪並依據腰部脂肪比的高低分成兩組。經過12年後研究再次測量腰部脂肪比例,罹癌風險則透過其醫療紀錄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腰部脂肪比例高的女性罹患肺癌及腸胃癌症的風險高出50%,但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及體脂肪比率與癌症風險增加無關。
主要研究員Line Mærsk
Staunstrup說明,腰部脂肪比例高不僅會增加胰島素分泌而影響荷爾蒙,還會增加慢性病風險,而這兩種結果都是罹癌的風險因子。女性進入更年期會使體脂肪往腰部集中,因此建議女性接近更年期時要留意生活方式,減少腰部脂肪以避免罹癌。
來自義大利的Andrea De
Censi博士說明,過去研究已發現肥胖與癌症風險有關,但是與肥胖與肺癌之間的關係卻是新的發現。
除了透過飲食控制及運動來減少腰部脂肪,對於糖尿病患的胰島素分泌問題可能可以透過藥物控制,藉此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9.12)
+ read more

2017.09.25
哺餵母乳期間的避孕選擇
女性在照顧新生兒期間,再一次懷孕可能是她們心中最不想發生的事。一旦恢復性行為,伴侶若想避免懷孕,則應考慮他們適合的避孕方式。
即使是哺餵母乳期間,女性仍然可能懷孕,在決定避孕的方式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可以根據個人偏好、病史和成本考量,選擇不同的方式,並應與醫生及伴侶討論選項是否適當。
哺餵母乳期間常見的避孕方法:
* 泌乳停經法(Lactational amenorrhea method)
* 非荷爾蒙避孕方式(Non-hormonal birth control)
* 荷爾蒙避孕方式(Hormonal birth control)
* 做出決定(Making the decision)
泌乳停經法
泌乳停經法(LAM)的運作基礎是因為全母乳哺育會抑制女性的生育能力,使女性在照顧新生嬰兒時避免懷孕。對某些女性來說,只要符合以下條件,泌乳停經法可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計劃生育方法:
* ⊙女性生育後經期一直未出現
*
⊙根據嬰兒的需求進行全母乳哺育,除母乳之外嬰兒不吃任何其他食物或液體
* ⊙寶寶未滿6個月大
如果母親和寶寶滿足以上三個條件,那麼懷孕的機會就很低。根據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World
Alliance for
Breastfeeding)統計,其受孕比例不到2%。一旦女性完全停止哺乳,而嬰兒開始食用其他食品,如配方奶或嬰兒穀物,女性的身體將會開始排卵等待下一次的受孕。如果上述任何因素發生變化,女性便應該考慮使用額外的避孕措施來預防懷孕。
非荷爾蒙避孕方式
非荷爾蒙的避孕方式可分為容易取得並且相對便宜的選項,例如保險套,以及需要處方箋和手術的裝置。其中可包括:
* 阻隔避孕措施 (BARRIER CONTRACEPTION)
物理性障礙如保險套、避孕隔膜或子宮頸帽,都是有效的避孕方法。阻隔避孕方式不含任何荷爾蒙,因此不會影響女性的母乳供給或母乳哺育的能力。
醫生通常建議女性在第一次產後檢查前,避免在陰道插入任何東西。這是因為在子宮頸閉合且傷口癒合前,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此外,因為在懷孕、分娩和恢復期間,宮頸和陰道尺寸的變化等原因,子宮隔膜或子宮頸帽需要調整尺寸或重新置入。
*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 (IUD,俗稱子宮環)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是一個小線圈,外面纏繞著金屬銅,形狀多為T形,安裝時T上面的部分位於子宮上部。可以減弱精子活性,從而阻止受精。不同類型的銅避孕器使用期限不同,一般長達5-12年,缺點是可能會造成經血過量和絞痛。
銅製子宮內避孕器對母乳供給沒有影響,如果女性決定要再次懷孕,將避孕器取出即可。
* 絕育措施
這種是永久性的避孕形式,將卵巢連接到子宮的輸卵管切掉,將其打結或將管子阻塞住,完全阻止精子與卵相遇。
如同其他形式的非荷爾蒙式避孕方法一樣,這種方式對女性的母乳供給不會有任何影響,許多女性會選擇在排定的剖腹產期間一併完成此手術。
荷爾蒙避孕方式
根據嬰兒風險中心(Infant Risk
Center)的資料顯示,大多數的荷爾蒙式避孕措施可能是安全的,且對嬰兒的哺乳不會有影響,但更大的隱憂則來自這些形式的避孕措施對母乳量的影響。
荷爾蒙避孕措施通常含有雌激素和黃體素,有時這些產品中的雌激素可能導致母乳供給完全枯竭。對那些正在哺育年齡較大的嬰兒,或是已經處於母乳供給不足的女性來說,這會是更大的風險。因此,大多數醫生建議使用僅含黃體素的選項。
* 僅含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POPS)
僅含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類似傳統的避孕藥,但只含有黃體素。這些類型的藥丸通常不含任何糖或安慰劑。
* 注射型避孕劑DEPO-PROVERA
DEPO-PROVERA是一種僅含黃體素的注射式避孕藥,其避孕效果長達3個月。
某些女性可能對黃體素產生過敏或排斥,然而一旦注射後無法逆轉藥物的效用。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在注射Depo-Provera前,先持續服用含黃體素避孕藥達一、兩個月,了解長期服用黃體素會如何影響身體狀況與母乳供給的情況。
* 荷爾蒙式子宮內避孕器(IUDS)
除了上述提及的銅製子宮避孕器外,還有一些子宮內避孕器使用黃體素塗層,稱為荷爾蒙式子宮內避孕器。這種子宮內避孕器與僅含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和Depo-Provera的效果相同,但有可能降低母乳量。
荷爾蒙式子宮內避孕器根據品牌的不同,其效用為3至5年不等。若女性想要懷孕,移除避孕器即可。
做出決定
女性應與醫生及伴侶討論避孕的選擇是否適當,關於絕育或子宮避孕器的置入,涉及永久性或長期使用,所以對於在短時間內仍有懷孕計畫的伴侶可能不適合,可以考慮其他選項,如保險套或女性保險套,便宜且便於使用。
對女性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顧慮她的母乳哺育計畫,以及母乳供給是否受到懷孕選項的干擾。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17.09.16
+ read more

2017.09.20
關於乳房 青少年需要瞭解的事
年輕女性的身體在青春期時會經歷很多變化,其中最大的改變之一是乳房的發育。很多女孩常提出的問題是:乳房發育時會痛嗎?
乳房由脂肪細胞、血管和乳腺形成,乳房發育變大為的是將來可以哺餵嬰兒。大多數女孩在8至13歲之間乳房開始發育,看到這樣的身體變化,很自然地心有千千問。
這篇文章,幫助青少女面對乳房發育的一般問題:發育的過程、現象、以及乳房的照顧。
乳房發育時會痛嗎?
青春期時,雌激素和黃體素荷爾蒙的分泌,使得乳房組織成長,也譲附近的組織擴張,這是疼痛的原因之一。於此同時,荷爾蒙也改變乳房組織內的液體含量,同樣會造成乳房敏感,甚至疼痛。年輕女性在經期時乳房可能會脹痛,也是因為荷爾蒙的改變,皆為正常的現象。
乳房為何有紅色的裂紋?
當乳房變大時,周遭的組織也要跟著擴張。有時候皮膚延展地不夠快,其中間層會微微地撕裂,出現紅色的紋路。青少女不必覺得難為情,這是很多人會有的情況。到藥房買些乳液,可以減少紅紋。過些時間,這些紋路也會退色變白到幾乎消失。
乳房兩邊會大小不一嗎?
兩邊乳房發育的速度不同是正常的,即使發育完成後,尺寸也可能不同。這很少和健康有關,除非罩杯整整大了一號。年輕女性可用襯墊調整內衣尺寸,增加自信。
乳房硬塊是癌症嗎?
乳房發育時在乳頭下面顯現如腫塊,這是正常的。青少年的腫塊很少是癌,大部分的腫塊是良性纖維腫瘤或乳房結締組織的過分成長。雖然如此,各年齡層的女性應了解自己的乳房,定期自我檢視,有異常變化時應盡速尋求醫師的診斷。
年輕男性有乳房組織嗎?
並非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但也非不常見,有些青春期的男性的確會發育些乳房組織,稱為男性乳房發育症,這源於荷爾蒙的改變。通常是暫時性的,但若造成困擾且不明原因,應找醫師諮詢。
乳房發育五階段
年輕女性乳房發育有五個階段,由出生開始,漸進到青春期。
(1) 出生時,乳頭的尖端會隆起,其他胸部是平坦的。
(2)
乳頭下有硬塊形成,在胸前隆起。乳頭旁邊的皮膚變暗,稱為乳暈。
(3) 乳房組織發展,乳房逐漸變大。
(4) 乳暈和乳頭隆起,形成乳房組織上的小丘。
(5 )發展的最後階段,乳房變圓,只有乳頭隆起。
一個人一生中,乳房可能繼續改變發展。荷爾蒙的週期、懷孕哺乳和更年期皆會影響乳房。
如何照顧乳房?
乳房形成後,也要如身體其他的部分,好好照顧。選擇合身的上衣和內衣,有時候不要穿內衣,讓皮膚能夠呼吸。定期檢查乳房是否有腫塊或其他乳癌的警訊,通常可在線上找到資料,也可向醫師諮詢。
如何解決乳房的疼痛?
乳房疼痛通常很快就自動消失,如果持續,可向醫師詢問。運動時,穿有支撐性的運動內衣,可減少疼痛。
何時需就醫?
青少女若覺得乳房疼痛難忍,應諮詢醫師。如果特別嚴重,醫師可以開立處方調節荷爾蒙的分泌。年輕女性的乳房硬塊通常是發育階段的現象,如果不是,則應立即和醫師討論。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06)
+ read more

2017.09.19
懷孕時的「免疫時鐘」可預測早產
最新研究發現,女性懷孕時身體有「免疫時鐘」,醫師可以透過「時鐘」預測早產。
美國約有10%的嬰兒早產,至少早了三個星期或更多,但醫師缺少預測早產的可靠方法,新的研究尋求了解為何早產會發生以及如何預防。
醫師們很早就知道懷孕母親們的免疫系統會調適,以預防身體排斥胎兒。但沒有人全方位的調查這些變化,或變化的時間點是否嚴𧫴的受到控制。先前的研究顯示發炎性的免疫反應促使早產,因此,如果科學家能夠找出將要早產的免疫變化識別圖像,則可設計測量血液來檢驗。
建立足月生產的免疫細胞變化圖像
由史丹佛大學進行的研究指出,懷孕時免疫系統產生變化,有精準的時間點,可以確認何時開始身體沒有「按部就班」地發展。
這項研究來自18位正常生產的婦女抽血液樣本,每位婦女在懷孕的三個階段各抽一次血,生產後6個星期再抽一次,建立足月生產免疫系統在不同懷孕階段變化的基本圖像,例如:不同免疫細胞的數量的變異、細胞中哪些代謝途徑在懷孕時更活躍及其變化的準確時間點、細胞對於模擬病原入侵的反應等。再以10位正常足月生產婦女的血液樣本,佐證上述足月生產的免疫圖像的正確性。
有了懷孕時免疫系統變化的基本圖像做為參考,下一步要用早產母體的血液樣本,看其免疫功能的軌道有何不同。除了更精確地了解懷孕最初和最後期所發生的事,也想知道從正常到充滿病變的轉折點。由此,可以預測早產的風險及其可能的預防方法。
研究的主要作者Dr. Brice
Gaudilliere説:「懷孕是一種特有的免疫狀態。我們發現正常懷孕時,免疫系統變化的時序有一個精確且可預測的圖像。基本上我們希望能夠回答,懷孕時妳的免疫時鐘是否跑得太慢或太快。」
然而,免疫系統非獨立作業。專家們應找出免疫系統和母體在其他方面互動的面貌,如基因、新陳代謝和身體的微生物群,來了解懷孕時整體性的生理時鐘。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02)、UPI(2017.09.02)、Daily Mail(2017.09.03)
+ read more

2017.09.16
肥皂傷害精子活動力!?
新研究指出,常見於肥皂、洗髮精、防曬乳、潤膚乳、化妝品、特定藥物、食物及塑料製品等的化學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Parabens)會降低精子的品質及能動性,也會損害精子DNA。
研究團隊分析315名看不孕門診的男性的尿液、精液樣本,檢測這些男性尿液中的「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含量及精子的狀況,研究團隊也訪談了這些男性。
研究發現,尿液中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與大小及形狀異常的精子數量增加顯著相關,而過去有研究指出精子異常與不孕有關。此成分也會使精子的DNA受損,並且降低精子的能動性,代表精子會變得較沒有能力游到卵子。其中的一種類型—「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
paraben)」被發現對精子品質降低關聯性特別高。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Marisa
Bartolomei說明,「對羥基苯甲酸酯」廣泛存在於很多產品中,並且常見的類別為「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
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甲酯(methylparaben)」及「對羥基苯甲酸丙酯(propylparaben)」,有時會和其他防腐劑混和以達到更強的效果。
在歐洲部分「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別被禁止放入化妝品中,但在美國被允許。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NIH),「對羥基苯甲酸酯」可能帶來生殖、神經及免疫系統方面的副作用。由於此成分廣泛出現在很多日常生活產品中,避免使用到此化學物質很難,人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選擇有標示不含「對羥基苯甲酸酯」的個人用品。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18)
+ read more

2017.09.14
人造子宮問世將如何改變社會倫理?
我們正在接近生物技術突破,完全人造的子宮可能將改變人類生殖的本質。
2017年4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宣布開發出人造子宮,此「生物袋(biobeg)」目的是在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這個技術超越了傳統早產兒保育器。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羔羊胚胎(相當於22-24週齡的早產人類胎兒)能夠在生物袋中成功地生長,並且已經超過一歲。
與此同時,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過模擬子宮內的營養物質來讓人類胚胎在母體外存活了13天。存活天數比過去的紀錄還長,並且研究停止的原因是已達到法律限制的14天,而非技術上無法使之存活。換句話說,目前限制這項因素的不是技術而是我們的倫理。
人造子宮將會改變這個社會。對於一些人來說,它帶來了平等、自由和選擇,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技術背後的意義令他們擔憂。現實世界中,這個技術可能將在十幾年後就開始真實地影響社會,當現實版本的生物袋出現到底會對社會帶來什麼衝擊?
人造子宮的好處
人造子宮可能帶來令人驚喜的醫療福利:挽救早產兒、幫助不育夫婦、給予同性戀和跨性別者新的生育選擇,甚至讓年長的父母有孩子。它還能提供女人相較於傳統的懷孕和分娩更安全的生育選擇;給胎兒均衡營養、穩定的溫度、聲音等健康的環境以及排除酒精、藥物的不良影響。
這項技術可能會翻轉傳統生兒育女是女性責任的觀念,進一步影響女性在職場上的機會與生活中的性別分工。一旦父母的角色變得平等後,男性占領導階層多數的現象將不再有任何立足的基礎。
人造子宮的倫理衝擊
但是,這項技術也引發一些擔憂與爭議。
人造子宮是確保胎兒健康發展還是追求最健康的小孩?這兩者的界線在哪?
是誰可以決定自然子宮或人造子宮哪一種是最好的?是女性還是男性?是醫療人員?是宗教領袖?
人造子宮會不會出現出錢者說了算的局面?決定人造子宮要如何被使用、何時使用?將使誰受惠?
政府或是私人保險公司是否會因為考量傳統懷孕及分娩的費用及風險成本比較大而選擇人造子宮?
人造子宮會不會成為只有特權才能獲得的資源,而使自然的懷孕被標籤為與貧
困、特定的階級或種族有關的行為?
人造子宮產出的寶寶會不會變得比自然出生的嬰兒更有優勢?
如果人工子宮比自然懷孕更便宜,是否會讓人們因為經濟誘因而選擇人造子宮生育小孩?
人造子宮對女性的影響
當談到女性選擇權時,沒有比有人造子宮的選項更讓她們感觸良多。在自然懷孕的情況下,女性或多或少對懷孕過程有一定的控制,但是當胎兒能在母體外生存時會對女性帶來什麼影響?法律上會不會定義胚胎的存活能力始於受精?又法律上會賦予體外的胚胎什麼樣的權利?(是要利用不要的胚胎培育人體器官?還是培育存活的胎兒)。還有另一個值得深思的是,反對人工流產的團體可能會相當支持人造子宮,作為阻止女性人工流產的替代方式。在最糟的情況下,女性可能因此被迫從其體內取出胚胎並放入人造子宮中培育及生出。
可以確定的是,人造子宮問世將大大地改變社會。人類在母體外生存將引發很多風險,但同時也提供了新樣態的平等與健康照護,這類的權衡與爭議才正要開始。而就在不久的未來,人造子宮的技術將逐漸成熟,到時我們應如何選擇呢?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9.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