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7
喝外賣咖啡也喝到塑膠奈米微粒
新的研究顯示外賣咖啡杯含有另一種成分,幾兆的微小塑膠粒由紙杯釋入熱熱的咖啡。
一次用的咖啡紙杯內,有一層薄的塑膠塗膜,防止咖啡滲出紙杯,且保溫。根據最近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的實驗室結果,熱水倒入中杯
(360ml)
時,其內層會釋放出每公升超過5兆的塑膠奈米粒子。
液體不必是滾燙的,也一樣會釋出塑膠奈米微粒。微粒釋入水中的數目,隨著水溫由室溫直到攝氏37.8度快速增加,然後平緩,維持常態。
根據2019年《食品科學》期刊的評論,熱飲通常的溫度在華氏54.4和71.1度之間。
此一次性紙杯滲入熱水的微粒整體數量,遠低於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設定的安全食用標準。一位資深科學家Christopher
Reddy說:「是否應該重新衡量這個指南?」
看不見的健康傷害?
根據環境工作群組的資深科學家David
Andrews表示:「由塑膠汚染所引發可見到的全球性環境危機。這個新的研究指明無形的塑膠奈米微粒,由普通的塑膠釋出進入我們的食物和飲料,可能漸漸的在傷害健康。」
Andrews認為:「食藥管理局應該盡快的要求更多的測試,且公開和食物接觸的塑膠材料所釋出的化學物和奈米微粒,採取必要的行動以確保這些物質不會傷害健康。」
阿里桑那州立大學環境健康工程的主管Rolf
Halden指出,這些奈米微粒小到足以滲入血液中,可能停留在身體所有的組織和器官中。「我們真的不知道這些微粒的影響。人類暴露正在增加,我們缺少工具來測量我們身體收到了什麼,存放何處和其作用。」
他指出石棉引發傷害,因為吸入其微小的纖維,累積在肺部組織,引起發炎導致結疤和癌症。「石棉本身是良性的,非有機物質。它之所以成為毒性,造成每年90,000人死亡,是其纖維嵌在人類的組織。」
如何減少暴露?
此研究者Christopher Zangmeister
說,人們若擔心這些,可以考慮將一個金屬或陶磁的旅行杯帶去咖啡店。就個人來說,我嘗試在生活中減少將食物和水暴露於塑膠。但是現代社會中大部分的水管是塑膠,濾水器也是塑膠材質,所以去除塑膠的暴露真的是一個挑戰。
Reddy認為紙杯製造商可以將其工業流程做些簡單的改變,讓人們不必接觸這些顆粒。業者是否在杯子未送到顧客前,可以先將這些杯子用熱水來處理,把顆粒先洗掉?是否有一個簡單解決問題的方式?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5.03)
+ read more

2022.03.01
兩杯酒足以達到每日糖分的上限
英國酒精健康聯盟 (AHA)
委託獨立實驗室研究葡萄酒中的糖含量。
英國酒精健康聯盟是一個由 50
多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聯盟,它們共同努力促進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以減少酒精造成的傷害。
此獨立實驗室分析了來自英國流行的30多種葡萄酒品牌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水果酒和氣泡酒。
研究分析發現,兩杯就足以達到建議的成人每日糖分限制。
有些一瓶就含有高達 59 克的糖 —
比一個淋糖的甜甜圈還多。
NHS 建議成年人每天最多攝入 30
克「游離糖」,其中包括果汁和冰沙中的糖,或添加到食物或飲料中的糖。
它還發現,低酒精濃度葡萄酒是含糖量最高的葡萄酒之一,這意味著它們不一定是健康的選擇,儘管它們的酒精含量較低。
酒應該有營養標示嗎?
沒有一種酒在標籤上標註營養信息,因為目前法律沒有要求。僅有在五分之一實驗室分析的酒有卡路里含量的標籤。
倡議人士呼籲改變,以更好地告知葡萄酒飲用者他們喝進了多少卡路里和多少糖。
在英國,酒精飲料必須以酒精體積 (ABV)
為單位顯示體積和濃度。標籤還必須標明任何常見的過敏原,但對許多其他食品和飲料食品中的成分、健康警告或營養價值沒有要求。
YouGov去年對 12,000 多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61%
的人想要酒標上的卡路里信息 — 超過 50%
的受訪者想要列出的糖含量。
2020年,英國政府就是否應在酒精飲料中列出卡路里進行了磋商
— 但沒有就是否應列出糖含量進行磋商。
英國酒精健康聯盟主席Sir Ian
Gilmore教授稱目前的規則「荒謬」。
他說,購買牛奶或橙汁有觸手可及的含糖量和營養資訊。碰到酒精就不需要提供這些資訊!這種產品不僅會助長肥胖,還會對健康造成廣泛危害,並與七種癌症有關。
葡萄酒和烈酒貿易協會的負責人Miles
Beale說,該組織的成員希望人們能夠獲得所有酒精飲料的營養信息,但建議這些信息應該在網上傳播。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2.02.16)
+ read more

2022.02.11
咖啡不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可能有益!
咖啡是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飲料之一,儘管之前的研究對它是否有益或有害健康存在矛盾。 一些研究將其與降低患癌症、2型糖尿病和癡呆症的風險聯繫起來。然而,其他人指出它會增加高血壓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近日,一項長達十年的研究顯示,這種飲料不會增加血壓,而且對心血管有益。
每天喝三杯咖啡的人死亡的風險降低了
12%;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風險降低了20%。但是,每天喝三杯以上並沒有任何好的效果。
而且專家指出,健康益處僅來自於飲用磨碎的咖啡,而不是速溶咖啡。
這是迄今為止有關咖啡消費對心血管影響的最大型的研究。
翻轉疑慮的11年研究
這項新研究來自匈牙利Semmelweis University和倫敦Queen Mary
University的一組學者。他們追踪了英國生物銀行中 50
萬參與者11 年。研究開始時平均年齡 56
歲,且沒有心臟病。
在參與者中,22% 的人不喝咖啡,58%
的人每天最多喝3杯。,其他人則至少喝了3杯。
根據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上的研究,在研究結束時,每天喝
0.5-3 杯咖啡的人,死亡的可能性比不喝咖啡的人低
12%。與此同時,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他們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
17%,中風的可能性降低了 21%。
與零咖啡飲用者相比,他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小。研究人員沒有研究原因,但已知咖啡因會抑制食慾,這可能會降低肥胖率及其相關健康狀況。
那些每天喝三杯以上的人不太會患高血壓。但他們的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率與不喝咖啡的人相似。
這顯示每天喝三杯咖啡是人們獲得健康益處的最大量。
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每天喝咖啡的人的高血壓發病率有任何增加,這消除了人們對含咖啡因飲料會引發這種情況的擔憂。
一定要是研磨咖啡
然而,當該小組根據參與者喝的咖啡類型查看健康益處時,那些飲用速溶咖啡的人
—約佔該組的四分之一 沒有任何健康益處。
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由於咖啡製作方式的不同。
速溶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和抗氧化劑,但含有兩倍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與癌症和神經系統損傷的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小組表示,咖啡的「有利影響」可以通過心臟結構的變化來解釋。
他們檢查了可用於 30,000 名參與者的心血管 MRI
掃描,發現喝咖啡的人心臟更健康的跡象。
那些飲用適量或大量含咖啡因飲料的人的心室更大,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壓出更多的血液。
編譯來源:DailyMail (2022.2.11)
+ read more

2022.02.08
喝咖啡可刺激消化
最新營養科學的文獻回顧性評論,強調了喝咖啡對消化過程的好處,以及降低膽結石和某種肝臟疾病的發生。
整合194個發表過的研究的結論指出:飲用適度的咖啡
(每天3-5杯),對消化道的各種器官並不會造成傷害。其中有兩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
─咖啡和減少膽結石以及減少胰臟發炎風險相關─
雖然仍需要更多研究。
咖啡經過胃腸時有三個主要影響:
1)
咖啡和胃、膽囊及胰臟的分泌有關。咖啡刺激消化荷爾蒙胃泌素和鹽酸,兩者在胃液中協助分解在胃裡的食物。咖啡也刺激膽囊收縮素(CCK)的分泌,這是一種增加膽汁製造的荷爾蒙,也幫助消化。
2)
咖啡促使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組合變化,主要是益生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數量的增加。
3)
咖啡和穀麥片一樣會刺激大腸蠕動,比無咖啡因的咖啡多23%,比一杯水多60%。它可能和減少慢性便秘風險相關。
最近的研究也強烈支持咖啡有對抗肝臟疾病的保護作用,包括最常見的肝癌
──肝細胞癌。
除了證據指出飲用咖啡有助於初階的消化,大部分的數據並不支持咖啡對胃食道逆流有直接的影響。胃食道逆流是其他風險因子組成或加成的影響,如肥胖和不良飲食。
這個新的評論,標題為「咖啡對胃腸道的影響:敍述性綜論和文獻回顧」,由法國健康和醫學研究的國家機構的名譽研究主管Astrid
Nehlig博士所主導。
他說:「和一些假設相反,飲用咖啡總體來說,和排便或消化問題並沒有關連。在某些情況下,咖啡對一般消化不良如便秘,有保護作用。越多的資料指出腸道細菌群,如益生菌雙歧桿菌量的增加和飲用咖啡相關。雖然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咖啡在消化道上的影響,這個起點十分令人鼓舞。」
此回顧性研究由非營利「咖啡科學資訊機構」(ISIC)所資助。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1.18)
+ read more

2022.01.12
已經飽了,為何還吃不停?
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要怎麼處置?我們需要探討身體是怎樣知道「吃飽」,然後「停止繼續吃」,也就是如何產生「飽足信號」的。
飽足信號是怎樣產生的?
當大腦感應到你已經吃了足夠的營養,飽足信號就會出現。大腦指示的來源有:
1)胃腸道的「撐開程度」的信號,表示所飲用的食物和飲料的量。
2)當胃腸道某部分接觸到消化的食物時,飽足荷爾蒙如膽囊收縮素
(CCK) 和YY勝肽分泌進入血液中。
3)在血液中的食物營養,會把飽足的感覺直接導入大腦。
4)瘦體素 (leptin)
是體內脂肪細胞所分泌的蛋白質。它可影響腦中樞產生抑制攝食與促進產熱的作用。體內有過多的營養時會形成脂肪。當脂肪組織中有越多脂肪,會有更多的瘦體素分泌進入血液,大腦也更多感應到身體已有足夠必需的營養。
大腦把所有訊息的來源納入「飽足演算法」,在某一點時,傳導出停止吃的信號。
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如果你未得到所需的營養時,會覺得不滿意而繼續吃到飽足。
我正在吃營養的食物,為何不能停止?
身體的飽足信號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受到多種美食的誘惑時,或為了「社交期待」而吃。有時,加上一兩杯酒精飲料,更容易忽略飽足信號。
其他的因素可能包括不想浪費食物,或者習慣性的餐後甜點等。
吃和情緖有關
有時你感覺無聊、害怕、壓力、寂寞、疲勞或有罪惡感,會大吃一頓,無意發現食物可以改善情緒
(至少暫時的)
。沒錯,飽足信號相關的一些荷爾蒙和大腦的化學物質會影響情緒。
如果你平常吃飽了卻照樣的繼續吃,或許要探討可能潛在的心理因素:憂鬱症、焦慮、壓力或創傷症候群和吃過多有關連。
飲食失調如暴食症或神經性暴食症也和吃過多相關。孩童時期不好的經驗,也會在習慣性吃過多中扮演一個角色。
飽足後,如何停止繼續吃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當飽足信號告訴你停止時,收掉你的餐具或馬上離開餐桌。
如果你懷疑暴飲暴食和心理因素有關,需知已有科學證明的治療可以幫忙。
例如憂鬱症和焦慮症已有建構很好的治療方法。創傷症後群也有已證實的療法。飲食失調也可以有效的用認知行為療法。地方的健康照護專家可以協助尋找治療的選項。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1.12.24)
+ read more

2021.12.08
孕期喝點咖啡 可能有益健康
過去的研究認為女人懷孕期間飲用較高的咖啡因,可能和流產以及胎兒的成長不佳有潛在相關,讓很多女性在孕期不得不放棄咖啡。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孕婦每日咖啡因攝取低於200毫克。
但最新一項研究認為,懷孕時酌量飲用咖啡不必然是壞事。
研究發現,懷孕10至13週之間,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不會增加妊娠性糖尿病風險。甚至一天喝足1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1杯(180cc)咖啡,和妊娠性糖尿病風險減少有關。
研究作者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傳染病科助理教授Stephanie
Hinkle説:「雖然無法研究飲用超標的結果,但我們知道少量至中量的咖啡因對於增加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或妊娠性高血壓的風險,並不相關。」
咖啡和懷孕併發症沒有關連
研究人員檢視超過2,500位孕婦於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機構登錄的數據,這是來自2009年至2013年之間12個美國醫學中心所進行的研究。
研究測量參與者懷孕10和13個星期時血液中的咖啡因濃度,並請孕婦們記錄每週所攝取的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取,包含的咖啡、茶、汽水和能源飲料等。
研究團隊將這些資料對照孕婦是否發生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性高血壓或子癲前症。
研究發現懷孕10至13週之間,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並不會增加妊娠性糖尿病風險。甚至一天喝足100毫克的咖啡因,大約1杯(180cc)的咖啡,和妊娠性糖尿病的風險減少了47%相關。
研究並未發現,懷孕期間喝或不喝咖啡對於血壓、子癲前症或高血壓有顯著的不同。
研究發現和其他的研究一致認為,咖啡因和增進能源平衡和減少脂肪含量有關,而咖啡和茶的植物化學成分或其他成分,可能影響發炎和胰島素抗拒。
Hinkle博士表示,過往的研究顯示懷孕時飲用咖啡因,即使比推薦的一天200毫克更少,和生出較小的嬰兒相關。
「我不會建議平時不喝咖啡因飲料的婦女,為了減少妊娠性糖尿病的風險而開始飲用。而已經習慣喝少量至中量咖啡因的婦女,這個研究發現可以減少她們的疑慮,這樣的飲用並不會增加母體健康的風險。」Hinkle博士這樣説。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11.16)、JAMA Network Open(2021.11.0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