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0
「事後避孕藥應不應該變更為指示用藥?」問卷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
民眾對「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之態度問卷結果
2016年12月傳出食藥署計畫將「事後避孕藥」從處方藥轉類為指示用藥,換言之,當民眾需要事後避孕藥時不需向醫師取得處方箋,可直接在藥局或藥妝店向藥師購買。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注「事後避孕藥」議題,與食藥署及藥廠有過多次討論,針對政策規劃與對藥物開放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提出疑問與建言。
為了瞭解民眾對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態度與看法,台灣女人連線在2016年9至12月進行了網路調查,贊成「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民眾約佔七成。主要反對與贊成意見如下:
反對「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主要理由有:
*
事後避孕藥屬荷爾蒙高劑量藥物,應由醫師專業評估個人是否適合服藥。
*
容易增加不安全性行為,使避孕責任落到女性身上。
* 容易因取藥方便而增加藥物濫用的風險
贊成「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主要理由有:
*
因擔心被價值判斷而不敢透過醫生取藥,反而容易錯失服藥時機,或因採信偏方而傷身。
*
可避免非預期懷孕以及後續可能面臨的墮胎與未婚媽媽議題。
* 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及生命應有自主權利
進一步思考
面對事後避孕藥可能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政策,贊成與反對者皆有與女性權益有關之意見,著實兩難。但政府規劃相關政策時,應彙整各方意見並進行影響評估,而不是以幾項形同虛設的配套措施回應藥物濫用的疑慮。
「事後避孕藥」不僅是藥物議題,更是與民眾切身有關的「避孕議題」。政府應正視台灣缺乏完整安全性行為教育的狀況,而非用將錯就錯的態度面對台灣對事後避孕藥的需求,反而損及真正該保障的民眾權益,服務了廠商的營利需求。
問卷統計
贊成「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民眾約佔七成,基本資料分析結果摘要如下:
基本資料分布
基本資料分析
性別:由於樣本以女性為主,因此僅分析女性,所有女性中贊成者佔七成。
年齡:各年齡組贊成者佔7成以上。
居住地區:東部及離島因樣本不足而不列入分析,南部贊成者5成,北中部贊成者約7成。
更多關於事後避孕藥的討論
事後緊急避孕藥,要醫師開藥才可以取得?
開放事後避孕藥好不好?懶人包
+ read more
2017.01.16
醫學職場性別差異至今依然存在
人們邁入21世紀已超過十個年頭,但醫學間的性別平等卻仍未達成。在醫學院的畢業生中,女性擁有很好的表現,然而,她們的事業進展、薪水、研究發表和工作及生活的平衡與他們的男性同事們並不相等,而過去一年所發表的諸多研究則剛好聚焦在這類不平等上。現在就讓我們來回顧它們,看看當今醫學領域的性別樣貌。
女性心臟醫師的事業發展缺陷
第一份研究由波特蘭心血管疾病博士Sandra
Lewis與同事進行,並與1996年及2006年所完成的研究對照,分析心臟醫師在事業選擇、家庭生活及工作滿意度上的性別差異,含794位女性及1227位男性。
研究顯示,在現今的心臟醫師中,女性單身者較男性多;有小孩的女性人數比1996及2006年時多。在兒童照養方面,超過一半的男性有伴侶幫忙,但是同樣獲得伴侶協助的女性卻只有13%;也因此近半女性需隨時待命並於夜間照護兒童,男性則只有24%面臨同樣的狀況。
然而,抱怨工作場所缺乏官方家庭假政策的人數與1996和2006相比都有顯著下降,且結果顯示心臟科是份令人滿意的事業,接近四分之三女醫生推薦其為職業,但反映自身事業發展比同輩低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高。此外,經歷不同程度歧視的女性人數也比2009年及1996年降低,辦仍比男性高。
對於心臟學領域這樣的職場性別差異,Lewis博士表達擔憂:「20年前我們發現需要有更多女性進入心臟領域,10年內人數雖然確實有增加,但現在卻進入撞牆期了,因此我們必須更努力去了解並克服女性於心臟領域就業所面臨的難題及障礙。」
女醫生的薪水更低
日前,哈佛醫學院及麻省總醫院發布一項研究指出美國醫生的薪資在不同性別間存在巨大差異;資料來自10,241位任職於24所遵從資訊自由法之醫學院的醫師,據其年齡、經驗、專業、系所排名、論文產量及臨床收益進行比較分析。其中男女平均薪水差異高達20,000美元;細分項目中則為心臟科34,000、腫瘤科36,000及骨科41,000美元,女性唯一比男性高的為放射科,大約2,000美元。
而不同性別間的薪資差異也持續反應在職稱排行上,比如女助理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薪水與男性講師(assistant
professor)非常接近,但後者職位卻低階許多。
更早些時候,另一篇發表於著名期刊The
BMJ的研究也指出英國薪資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整個醫學界男性薪水高出40%。
更少第一作者是女性
Giovanni
Filardo與同事的研究則顯示:女性第一作者在頂尖醫學期刊的出現次數較低。
研究者蒐集回顧了4000份於1994~2014年間發布的醫學期刊。結果發現女性第一作者的人數在1994年至2014年從28%上升到38%,但從2009開始,女性第一作者的人數在部分期刊上趨於穩定或甚至開始下滑。
研究團隊同時指出在期刊彼此之間,女性作者的表現有顯著的差異性;比如研究中的六篇高影響力期刊之中,女性作者人數佔比最低的是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20%),而即便在佔比最高的_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_也僅有45%而已。
Filardo表達他的憂慮:「這些結果顯示女性在具有領導性的期刊發布表現上是值得令人擔憂的。」
超過一半的醫學院畢業生是女性,為何仍有如此大的差異?
Future Science
Group做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以調查造成STEM領域(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性別差異的可能原因。總體而言,結果顯示文化因素才是造成性別差異最大的元兇,以及並沒有一個在科學領域的女性指標性角色。超過一半的參與者都認為,不管男女雙方都必須要為現行的女性性別刻板印象負責。
無論原因是否屬實,或者是因為女性缺乏自信去要求同工同酬,造成性別差別待遇的原因都十分複雜且多面向,而性別平等也應該被落實在各個層面:個人、文化、組織以及政治上。
然而明確的是,這議題將會繼續受到公眾檢視,同時受眾多倡議組織積極地運作並讓性別平等真正落實。
資料來源: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MA Internal
Medicine、The BMJ
+ read more
2017.01.11
男女不同調——女人為什麼更常眨眼?
你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有何不同嗎?相信你會直覺地想到生殖器官的差異,但除此之外呢?若你想了很久卻想不到其他答案,那麼,你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其實是按照非常不同的步調在運作著。除了之前所報導的生理節律、心率與消化系統在性別上的差異之外,我們眼部的小動作中其實也藏有玄機噢!
眨眼睛,這是一個我們每分鐘都在做但卻很少意識到的動作。你知道自己一分鐘會眨幾下眼睛嗎?男生跟女生眨眼的次數會有不同嗎?科學家指出,女人眨眼的次數往往更頻繁,速度也比男性來得更快;女性平均一分鐘約眨眼14.9下,男性則為14.5下。
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因為女性的雌激素水平較高的緣故;雌激素刺激了人體內——包括眼部——潤滑液的分泌。過去也曾有研究發現,使用雌激素避孕藥的女性會更頻繁地眨眼,其眨眼頻率上升到平均每分鐘19.6次。
Nottingham大學的眼科教授Harminder
Dua解釋:「這有可能是避孕藥影響豆狀核——我們的大腦管理身體非自願閃爍動作的控制中心。」
看到這裡你很可能會認為「那麼,女性的眼睛一定會比較濕潤、水亮囉!」,事實上,男女之間存在的眨眼率的差異並未對兩者的整體眼睛健康造成太大的差別,因為女性仍然更容易被眼睛乾澀的狀況所影響,再一次地,因為荷爾蒙的關係;只不過這次是另一種性賀爾蒙在作用。
倫敦視覺診所的Glenn
Carp醫生解釋:眼淚是由粘液、水和油這三種物質所共同組成。而男性有更多的睾丸激素能夠使之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並維持他們的眼睛充分濕潤。
資料來源:DailyMail
+ read more
2017.01.10
男女不同調——誰消化食物比較快?
你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有何不同嗎?相信你會直覺地想到生殖器官的差異,但除此之外呢?若你想了很久卻想不到其他答案,那麼,你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其實是按照非常不同的步調在運作著。除了之前所報導的生理節律與心率有性別上的差異之外,在大啖美食之後,我們的身體處理這些食物所需的時間也因性別而有些不同。
不論男女,我們都需要靠進食來獲取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與養份,在食物下肚後,消化系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它,食物得以被轉化為身體能夠吸收、使用的形式,身體用不著的部分也得以被代謝。不過根據腸胃學家,女性消化食物所需的時間卻比男性還要多出五之一。
究其原因是,女性的胃較小,因而分解食物的酸產生較少。另一方面,女性的消化速度較慢也與其雌激素分泌有關——有研究指出,雌激素這似乎會對結腸和腸道產生影響,使其放鬆。同時,雌激素似乎也改變消化膽汁的組成,所以其中能夠溶解食物的鹽含量較少。
「從食物移動通過腸道的速度來看,女性比男性慢了約20%。食物從入口到排出體外的時間,男性平均花費24小時,女性則需要28小時。」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腸胃學家Anton
Emmanuel博士說明,「也因此,女性的排便次數往往比男性來得少。」
資料來源:American Clinical and Climatological
Association、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6.12.20
史達汀,阿茲海默症的解藥?
最近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史達汀可能可以阻擋阿茲海默症的發展。
過去研究顯示,高膽固醇可能跟阿茲海默症的特點–β澱粉蛋白斑(beta-amyloid
plaques))在腦部的形成有關,因此由Julie
Zissimopoulos主持的研究團隊假設,降低膽固醇可能影響阿茲海默症的開始與發展。他們分析約400,000名的65歲以上美國人7年的健康紀錄,其中前2年研究者追蹤參與者是否有服用史達汀、是否有定期服用,之後5年則追蹤他們是否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結果發現,若持續服藥2年,女性阿茲海默症風險會降低15%、男性則降低12%。
此外,研究還發現對於不同性別、種族,不同的史達汀藥物會有不同效果。舉例來說,服用Simvastatin(常見商品名Zocor)及Atorvastatin(常見商品名立普妥)與白人、西班牙人、黑人女性及西班牙男性的阿茲海默症風險降低有關;Pravastatin(常見商品名美百樂)則與白人女性的阿茲海默症風險降低有關。研究提醒,這樣發現可以作為醫師開何種藥給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參考,亦即強調出「一體適用」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健康照護。
阿茲海默症協會的研究主任Doug
Brown博士說明,雖然此份研究分析了大量的資料,且提供了重要的訊息,但仍不足以證明史達汀會降低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這還需要臨床試驗來回答是否為真。此外,史達汀近來還被發現可能有助於改善男性的性功能、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等,但也有研究指出有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導致肌肉痠痛、虛弱、白內障等副作用,並且許多專家也質疑史達汀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民眾面對這些不確定因素,服藥前宜跟醫師一起討論用藥之利與弊,預防避病不成反受害。
資料來源:JAMA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6.12.14
子宮移植?讓我們從美國首個成功案例來了解吧!
2014年瑞典曾成功透過移植手術讓5名婦女生下健康的孩子。今(2016)年二月美國首次利用已過世捐贈者的子宮進行移植,但在術後幾天因念珠菌感染被迫須將已植入之子宮取出,最後宣告失敗。七個月後,美國德州達拉斯Baylor大學醫學中心替4名患有苗勒氏管不發育症候群(Mayer-Rokitansky
Kuster-Hauser,先天無子宮或子宮出現缺陷而不孕)的女性進行活體子宮移植手術,雖然其中3位在術後因發生血流阻塞已將植入的子宮移除,但仍為美國醫療協助不孕女性生產立下了重要的里程碑。
醫生如何進行子宮移植手術?
手術首先須將患者的卵子取出進行體外受精而形成胚胎,先將其冷凍起來,接著須花3小時將子宮移出捐贈者,之後再進行約6小時手術將該捐贈的子宮移植進患者的體內,而為避免身體出現排斥反應,患者會被注射免疫抑制劑。
大約1年後,當醫師確定移植手術相當成功,其中一個胚胎就會被解凍並植入捐贈的子宮當中,如果懷孕一切順利,患者會以剖腹產方式分娩。一旦成功生下1或2個寶寶,移植的子宮就會被移除,以避免患者得終生被注射免疫抑制劑。
主要領導研究的Dr. Giuliano
Testa接受TIME雜誌訪問提到,雖然大家可能會記得他是那個做了4個移植手術卻有3個失敗的人,但從倫理、臨床和研究的角度,他認為他與他的團隊正在做對的事,他們從失敗與錯誤當中學習到很多,接下來他們在2016年底前將再進行另外6個移植手術。
為什麼美國第一次的子宮移植手術失敗了?
今年2月24日住在德州的26歲Lindsey
MacFarland接受了移植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她甚至還與她的醫師一起出席新聞記者會,但術後第四天出現緊急的併發症。進行手術的Cleveland
Clinic表示,出現的感染使得通往子宮的血流受到阻礙,因而必須得立即移除子宮。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這是一種常見會導致人體感染的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所引起的,這種真菌可能出現在皮膚上但並不一定會造成感染,可是一旦真菌數量成長過快將導致感染。
過去在2000年沙烏地阿拉伯曾試圖進行史上第一次子宮移植手術,但因出現血栓,植入的子宮在手術三個月後又被移出。2011年在土耳其,第二次嘗試子宮移植,但最後受捐贈者因懷孕八周時發現胎兒沒有心跳而中止妊娠,手術並未成功。因此,這次為確保移植的子宮健康達到可懷孕狀態,受捐者須等待一年時間再進行人工生殖術。
與子宮移植手術相關的重要問題
為何如此興奮?
去年瑞典宣布一個透過子宮移植而生下的男寶寶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案例。在英國,由Richard
Smith教授所領導的團體已努力將近20年時間希望通過子宮移植的手術申請,目前申請已獲核准通過,意謂第1個透過移植子宮而產下的英國寶寶將在2017或2018年誕生。
為何這些女性沒有子宮?
在美國,有數千名育齡女性沒有子宮、或是有子宮但仍無法懷孕生產。當中有一些女性是天生患有苗勒氏管不發育症候群(Mayer-Rokitansky
Kuster-Hauser),使她們無法正常發育出子宮,另外一些女性則是因為子宮頸癌而失去子宮。根據資料顯示,英國則有多達5萬名育齡女性沒有能生育的子宮。
手術危險嗎?
子宮移植手術時間約要6小時之久,要移植的子宮是來自已死亡但仍有心跳的捐贈者,受捐贈者在接受移植後、以及之後懷孕期間都須接受注射免疫抑制劑,以避免身體對植入的子宮出現排斥反應。一旦子宮已經沒有使用的需求,將可接受手術將其再移除,這將可使患者往後不必再注射免疫抑制劑。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The TIME、The New York Times
那麼,強調健康性別意識的婦女團體如何看待「子宮移植」呢?
子宮移植:助孕新希望?婦團這麼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