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27
什麼飲食能有效提高精子活動力?
當前的數據顯示,25%的不孕症都是源自於男性的精子品質低落。最新的研究發現,精子的健康與營養的攝取有直接關係。因此希望成為父親的男性應該對飲食更加注意,而那些苦苦無法受孕成功的夫妻也可以嘗試新的飲食之道。
實驗指出富含ω-3脂肪酸、鋅和維他命D的食物,對於精子有最大幫助;而維他命E和C、硒和葉酸鹽也有益於保持精子高活動力。因此建議應多食用魚類、蔬菜水果和低脂乳製品等。同時,若攝取過多的酒精、咖啡因、紅肉和加工肉品則可能降低懷孕或受精機會。
而除了上述所提的建議攝取食品,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研究者也指出食用胡桃能有效改善精子品質。因為脂質的過氧化會傷害精子細胞上的隔膜,而這層隔膜則主要由多重不飽和脂肪酸所構成,恰好胡桃是唯一由大量多重不飽和脂肪酸所構成的堅果,且堅果同時又可以降低脂質的過氧化,因此攝取胡桃等同於加強對精子的防護,並補充細胞上的損失。
最後,天然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與習慣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但若真的遭遇困難或想更清楚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應適時地向專業醫事人員請教。
資料來源:Rovira i Virgili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Delaware、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3.23
晚一點生,你會是更好的媽媽!
一項丹麥的新研究顯示,孩子的行為與媽媽的年齡有關。與年輕媽媽的孩子相比,媽媽年紀較長的孩子其行為、社會和情感問題較少。據研究,年紀較長的媽媽在初為人母的早期階段能夠更好的處理事務,並具有更正向的養育態度。
不論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婦女將「擁有孩子」的計畫往後延。雖然較晚生育的女性遭遇妊娠併發症、流產、早產和胎兒發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但丹麥Aarhus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年紀較長的母親較不會懲罰或責罵孩子,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行為、社會與情緒問題也較少。
這份研究以「丹麥兒童追蹤調查」為依據,分析其中4,741名母親的面試和自我評量問卷結果。其孩童也分別在7、11和15歲時重複接受評估。
分析結果發現,年紀較長的母親在初為人母階段表現得較好,對於懷孕的擔憂也較少。同時,她們對即將成為父母一事所持有的感覺更正向,對子女的態度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這些較晚生育的女性通常擁有較為穩定的人際與情感關係;教育程度較高;且取得相關資源的管道比年輕媽媽來得更好。
Aarhus大學教授Dion
Sommer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變得更加靈活有彈性,更懂得寬容,並且能夠更合宜的處理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心理成熟可能解釋何以較晚成為母親的女性較不責罵和懲罰孩子。」
雖然生育受到年齡的限制,傳統上認為早點生小孩較為健康,但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出晚生育的優點;例如對女性晚年的身體健康與認知發展來說,晚點生育其實是較好的。而今,又有研究指出有益於孩童的發展。這麼看來,推遲開始家庭的決定就長遠而言可能是有益的。(推薦閱讀: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資料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歐洲發展心理學雜誌
+ read more

2017.03.17
搬重物、輪夜班影響女性生育力?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工作非常耗體力或是工作時段在晚上的女性,其生育能力可能受影響。
帶領研究團隊的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員Lidia
Minguez-Alarcon說明,過去的研究已發現職業與生育能力相關,亦即有些職業特性可能影響女性懷孕的機會以及成功生產的可能性,但是這些研究並未具體分析代表生育能力的生理數據,因此他們計畫從女性生理數據來了解工作場所的因素是否會影響女性生育能力。
研究團隊找來473名曾尋求生育治療的女性,並檢測能反映卵巢儲備功能(ovarian
reserve)的指標–所剩卵子的數量及代表生育力的卵泡刺激素水平(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卵泡刺激素水平越高代表生育力下降。此外,研究團隊從研究對象中找出曾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共313名,並觀察他們的卵巢反應(ovarian
response)–可發展為健康胚胎的成熟卵子數量。全部女性都被要求完成問卷,以了解他們的工作對體力的需求程度及工作的時程,研究團隊再分析這些工作因素與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的關係。
研究發現,經常搬重物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卵泡刺激素水平,但是相較於未經常提重物的女性其剩餘卵子數量較少。此外,相較於工作於日間的女性,輪班的女性有較少的成熟卵子,並且值夜班的女性其成熟卵子數量更是少。而在做過至少一次體外受精的女性中,相較於工作不耗體力的女性,工作耗體力的女性卵子數量下降了8.8%,成熟卵子數量也少了14.1%。值得注意的是,輪夜班的女性其卵巢儲備功能及卵巢反應與一般日間工作的女性的落差更是大。
研究團隊說明,輪夜班影響生育能力可能與生理時鐘被擾亂有關,而經常做耗體力的工作可能干擾女性身體分泌促進卵子成熟的荷爾蒙。不過,研究團隊提醒,這些數據下降不代表女性無法生育,而是可能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受孕或是需要接受體外受精等治療方法。最後研究團隊說明,其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尚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仍建議計畫懷孕的女性盡量避免搬重物及讓生理時鐘受影響。
資料來源: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7.03.14
硬不起來?不持久?了解原因和可以做些什麼
陽痿-又稱勃起功能障礙-指男性無法勃起或勃起時間維持過短。導致男性罹患陽痿的因素主要為生理問題,部分為心理障礙造成。
雖然這是一項非常普遍的疾病並可能發生於各年紀男性,但主要還是老年男性居多。根據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調查,在美國約有5%40
歲以上的男性完全無法勃起,70歲以上男性則有15%。
但罹患陽痿的男性無需感到絕望,因為治療方法有許多種,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程機率十分高。
本篇文章就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治療與預防等注意事項作條列式整理。
成因
造成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原因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方面。
生理因素
* 心臟疾病
* 高膽固醇
* 血管阻塞
* 陰莖受損
* 糖尿病
* 肥胖
* 新陳代謝併發症
* 帕金森氏症
* 多發性硬化症
* 吸煙
* 酒精成癮
* 其他物質濫用
* 睡眠失調
* 前列腺癌或前列腺肥大相關療程
* 脊髓損傷
* 佩羅尼氏症
心理因素
* 壓力
* 憂鬱症
* 焦慮症
* 其他心理健康問題
* 伴侶間相處問題
部分男性可能同時受到心理或生理問題而導致病況惡化,比如生理損傷影響性生活,造成心理壓力又加劇病情。此外,英國國家健康服務
(NHS)
指出部分男性只會在特定情況下陽痿,卻能在自慰或早晨時勃起。
因此,粗略的成因判斷方式為:若無法在性伴侶前達到勃起,則可能是心理障礙;若是完全無法勃起,成因則應為生理因素。
治療
在開始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前,醫生首先必須確定病人其他疾病的治療狀況,因為極有可能是這些疾病或療程誤用導致陽痿。且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方式十分多元,但因成因不同而有不同療程。
口服藥
* sildenafil (Viagra)
* tadalafil (Cialis)
* vardenafil (Levitra)
* avanafil (Spedra)
這些藥物並非壯陽藥或其他能導致性衝動的藥物,這些藥物只有在服用者仍能感受到性刺激才有用。而副作用則包含頭痛和面部潮紅,部分服用者則會有消化不良、鼻塞或甚至視線出現藍色斑點等。
需要注意的是,若病人同時有以下疾病,則應該避免使用:
* 嚴重心臟疾病
* 嚴重肝臟疾病
* 短期內中風
* 短期內心臟病發
* 低血壓
* 罕見眼部疾病
人工賀爾蒙
若口服藥無法達到一定成效,則可以使用人工賀爾蒙Alprostadil。此藥品可以幫助刺激陰莖血液循環。使用方法包含直接注射於陰莖,或是將其藥丸放置於尿道。根據NHS的說法,使用者可於5~15分鐘後勃起,持續時間則仰賴使用的劑量而定。
使用Alprostadil可能造成血壓變化、頭痛、暈眩、陰莖疼痛、尿道灼痛、尿道出血與注射區域的異常反應等副作用。
而正在進行其他陽痿療程的病人,及患有鐮刀型貧血、陰莖異常勃起(一種長時間且灼痛的勃起)或其他病症的男性則應該避免使用Alprostadil。
真空幫浦
其使用方式為可在病人陰莖內放置導管,並透過幫浦將空氣抽出製造真空狀態,隨著血液導入陰莖達成勃起,並在陰莖底部套上橡膠圈保持充血,以維持勃起。
透過此方法可維持30分鐘左右的勃起。根據NHS的說法,真空幫浦的使用效率極高,9成男性可以透過此方法恢復性生活,只有不到1/3的男性會在使用後感到疼痛或瘀青。然而,罹患出血性疾病及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則不可使用。
手術
若以上方法都無法有效解決陽痿,醫師可能建議病人進行手術治療,包含於陰莖植入堅硬、可膨脹的導管。
心理治療
若陽痿是由心理因素造成,則通常建議病人進行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若是伴侶關係間的壓力導致,則雙方應該一起進行諮商。
預防
提早預防陽痿發生的方法則有很多種,包含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如:不吸菸、不濫用酒精或其他物質;並注重保養自己的身心狀態,適時抒發壓力、肥胖者應減重;多做骨盆運動也會有所助益。而若患有憂鬱症、焦慮症或其他心理問題者,應及早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3.14
二手糖?透過母奶餵給寶寶的糖分
一項由Keck School of Medicine of USC
所進行的最新研究指出,母乳中所含的果糖可能為嬰兒帶來健康隱憂。
這份研究檢測了25名母親及其嬰兒的哺乳情形。研究人員採集每位母親的母乳樣本,並分析其所含糖分,包含果糖、乳糖及葡萄糖;同時測量寶寶的脂肪、肌肉及骨骼重量。
初步證據顯示當每毫升母乳中有一微克果糖的增加,將和嬰兒257克的體重、131克的脂肪增加相關。此外,此篇研究也指稱沒有其他變數顯示與嬰兒體重增加有直接關係,包含母親懷孕前的體重、脂肪和其他所有母乳成分。
研究者Michael
Goran表示,二手糖主要是來自於母親的飲食;包含所攝取的水果、各式加工食物及汽水。
然而,因為該研究並沒有採集母親們飲食的完整數據,因此並無法斷定母奶中發現的果糖是否完全與日常飲食有關。Goran認為雖然目前醫學上並無法完全釐清孩童長大後為何會過重,但是該研究或許可以開始進行預防,試圖在嬰兒時期就降低可能的風險。
研究的協同者Tanya
Alderete表示,人類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大腦網絡連結及新陳代謝系統建立的關鍵時期。此時的營養攝入對往後的健康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因此只要微小的果糖,便可能對新生兒的新陳代謝系統造成損害。她指出,攝取果糖可能過早活化脂肪儲存細胞,進而提升寶寶日後過重或肥胖的風險。
而嬰兒或孩童在成長的黃金時期若攝取過高劑量的糖份,亦可能會導致其日後認知發展和學習上的障礙,甚至是終生的健康問題,包含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臟病。
嬰兒該攝取的是健康、天然及對於成長發展有益處的糖份,比如乳糖。「包含乳糖等各種營養份的母奶對嬰兒是十分有益處的,但這些好處卻可能因為母親的飲食而消失甚至變成壞處。之前已有其他研究顯示,果糖和人造代糖對於孩童關鍵時期的發展有極強烈的損害,而我們也該警覺二手糖含量過高的母奶有多危險。」Goran指出。
最後,Goran建議母親:「懷孕及哺乳期間減少果糖的攝取,將能預防二手糖的危害,此外,嬰兒副食品及配方奶也盡量選擇不含果糖的較佳。」而未來則會更深入研究果糖如何確切影響孩童日後發展。
資料來源:Nutrients
+ read more

2017.03.10
邀請填答 生育議題調查問卷
各位朋友,台灣女人連線欲調查民眾對於生產事故救濟制度、生產計畫、母嬰親善環境與產後照護機構等生育議題的經驗和意見,作為政策倡議之參考,誠摯邀請您填答。
不分性別年齡皆可填答生育議題現況調查問卷
http://ppt.cc/wjugE
️有到產後照護機構坐月子的朋友,歡迎填答產後照護機構經驗調查
http://ppt.cc/itnm8
問卷將以不記名方式處理,敬請安心填答。您的每一項答案,都將成為改善女性生育環境的重要依據,感謝您的參與和協助!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