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同樣都是醫生 女人做的家事還是比男人多!
2014.03.06
同樣都是醫生 女人做的家事還是比男人多!
  一般人可能期待在教育程度愈高的家庭中,家務勞動的分工會愈趨向平等,但最近一項密西根健康系統大學研究卻指出,雖然家中夫妻倆人都有忙碌的工作,但似乎大家對於男人與女人在家中扮演的角色仍有不同的期待,這因此導致女性學術醫師的職涯成就不如男性同業。   這項研究詢問了1,000位獲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頒發職涯發展獎項的醫師有關時間分配與家庭責任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男醫師的配偶沒有工作或兼職工作的比例是女醫師的四倍以上,女醫師的配偶大部分都有全職工作,但男醫師的配偶則相反。而且,在有小孩的醫師中,每週男醫師比女醫師的工作時數要多出7小時、進行家務勞動及育兒活動則少12小時。   研究主要作者Jagsi博士認為,這反映出我們仍有些下意識對性別角色的期待不願改變,然而,在醫學領域一旦女醫師被認為是較有彈性的而犧牲掉自己的研究時間,那麼將會影響她們在學術上的成就與發展,阻礙她們在該領域取得領導者的地位。   研究建議可以透過一些方式改善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對立關係,例如:在會議場所提供托育服務、建立基金支持參與會議的旅行期間有褓母協助、或補助清掃、煮飯等家務工作的支出等,這些都會對家庭與工作有同樣的幫助。研究最後表示,醫學應該要是一個讓男女都能有相同成就、女性也可以成為模範榜樣的環境。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男性睪固酮療法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02.26
男性睪固酮療法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指出睪固酮療法會增加男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目前正在評估更多資料中,未來評估工作完成後將會再發佈最後結論與建議。   睪固酮是對男性成長及雄性性徵發展很重要的一種荷爾蒙,在美國FDA僅核准睪固酮產品可用在因疾病或醫療狀況而致缺乏或低睪固酮濃度的男性身上,例如:因基因問題、化療、或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出現問題而導致睪丸無法製造睪固酮者。而睪固酮產品種類包括外用凝膠、透皮貼劑、口腔黏膜遞藥及注射方式。   美國FDA這次發佈這項訊息主要依據兩項研究的結果:第一項研究在平均60歲以上男性身上發現服用睪固酮會增加30%的中風、心臟病及死亡風險;另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在服用第一次睪固酮處方後的90天,65歲以上及有心臟病病史的65歲以下男性,心臟病風險增加了2~3倍。   美國FDA表示,睪固酮產品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仍在評估中目前未有結論,提醒病患不要在沒有與醫師的情形下自行停藥,醫師也應斟酌藥物的效益是否大於其風險,並按照仿單標示開立處方。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長照需要新思維──突破人力、服務、使用、空間障礙 建立「社區大家庭的整體照顧服務」,實踐「永續社區,自在老化」!
2014.02.18
長照需要新思維──突破人力、服務、使用、空間障礙 建...
2014.02.18   今年一月立院初審通過長照服務法,據悉此法係為「長照服務網」鋪路,將於民國105年銜接「長照保險法」。但是,我們發現,行政院「長期照護服務網計畫(第一期)-102年至105年」核定本並不脫窒礙難行的現行長照制度架構。   去年(2013)12月於立法院審議長照服務法草案時,普及照顧政策聯盟(以下簡稱「普照聯盟」)曾發表聲明指出,行政院版草案有「僅是長照機構管理,何能滿足長照需求?」、「排除彈性與創新,新型服務將如何發展?」、「無視於基層照顧服務員的特性,如何擴展服務人力?」、「扼殺了地方自治與民主參與」等四大缺失,並主張長照政策之建構應重新思考「輕重兼顧、積極預防並縮減重度需求」、「長照與醫療二元分工」、「有生產性福利的新思維」、「應實踐在地民主與因地制宜,建立地方區域性的長照服務審議機制」等四個價值與目標。   普照聯盟呼籲,為今之計,唯有藉著導入新思維,才有可能為長照燙手山芋找到解套良方。   首先,我們應釐清問題所在。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國民健康訪查顯示,65歲以上長者中近2成失能,在進食或穿脫衣服等日常活動無法自理,須照料時間女性平均7.2年、男性5.7年。這顯示國人活得老,卻不見得活得好,可見「預防失能發生、延緩失能惡化、提升生活品質,並減輕醫療與照顧負擔」,應是我國長照的核心任務。   依據衛福部的評估,各類服務中,以社區式長照服務最需要發展。然而,現行規定無法彈性因應各地社區規模、屬性及現有可用資源,資源分配過於偏重中重度失能老人,影響所及,人力、場所、設備設施等規範朝向專業化、單一化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只有失能越重者方有服務資源,而缺乏延緩失能的預防性服務可用。而從照顧工作者的角度看,從事長照服務意味著照顧重癱、臥床等重度失能老人的沉重工作,因而意願低落,導致長照服務高度外勞化,並進一步衍生外勞人權問題。本聯盟認為有需要提醒國人:如果我們因循苟且,不願尋求新思維、新作法,來日必將眼睜睜看著「重癱+外勞+健保」三合一現象拖垮親情和整套健保制度(俗話不是說「久病無孝子」嗎?廣用外勞不正驗證了這句俗話嗎?)   普照聯盟認為,長照應導入預防性照顧的新思維,將重點放在縮減老人失能程度/時間,提升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力求減少長照體系因照顧重度失能而來的沈重負擔,使長照服務成為有以想像、能夠合理提供。如此,照顧服務將不再僅是沉重的工作,也不再皆須符合高度專業規格,社區現成人力即有能力因應大部分照顧需求,可望形成「自在老、輕鬆顧」的良性循環,讓各地社區有機會逐步整備符合其需求之長照服務類型及人才。   具體作法上,普照聯盟建議,首先應依據被照顧者的需求與失能程度區分為「核心」與「外環」服務,讓便宜的外環服務發揮預防功能,壓縮與延緩昂貴的核心需求,並為社區居民創造在地工作機會、發展社區長照人力與長照服務能量。換言之,長照外環主要目的是延緩與預防被照顧者進一步失能、維持其身心自立,提供的服務類型與方式,參照日本、丹麥、瑞典等國成功經驗,應引進較多的社區型照顧服務。鑑於目前台灣各地社區需求、能力等均有不同,初期推動社區型長照服務應以「樂高積木、組合式、可多可少」的方式,因地制宜,逐步朝向整體性的方向發展,方有助於透過社區互助的力量長出適合在地的服務,此即我們所稱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詳見附件「民間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行動計畫」)。底下扼要說明之。   建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發展符合社區需求的服務類型   從整體社區照顧的角度觀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至少包含「健康與社交促進活動」、「到宅服務」(包含照顧服務與家庭支持服務)、「社區老人廚房」(送餐服務、定點共餐、買餐)、「日間托老」、「短期住宿」(喘息服務)、「夜間訪視」、以及合併辦理以上若干項服務之「小規模多機能照顧服務」等,並可進一步涵蓋社區失智症「團體家屋」與失能「老人照護之家」。。社區整體照顧服務的建構,最需要彈性及因地制宜,因此應以社區需求為主,透過社區調查或其他民主機制,組合出當地最需要的長照類型,對於解決當地照顧問題、機構的永續經營、以及在地人力來源應該較有助益。此外,也有助於彈性組合不同類型服務(例如每週數次之日間托老或健康促進活動+到宅服務),吸引被照顧者走出家門至服務據點,以社會互動的方式延緩失能或失智。     訓用合一,開發在地服務人力   其次,社區整體照顧服務由於對象主要為衰老或輕、中度失能者,對服務提供者的照顧專業要求較低,正適合採「漏斗型」人力養成方式,亦即「各種學歷都歡迎、進入職場再加強」,以擴大初階人力來源並逐步培訓長照進階人力。如此,社區內有從事照顧工作意願者,特別是不易於一般職場上就業的婚育離職女性與中高齡轉業者(尤其是女性),都可導入進入社區長照服務。衛福及勞政主管機關應依據「社區整體照顧服務計畫」各項服務類型(小規模多機能照顧服務、到宅服務、日間托老、失智症團屋與失能者之家等等),依其內涵分別訂定培訓課程綱要;各類型服務培訓課程綱要應具組合性質(「樂高積木」的概念),依社區需求及其條件,採訓用合一方式,引導各地社區逐步整備社區長照服務人才。甚至應仿日本與北歐的作法,以技職教育與職訓體系等多元方式開發各年齡層有興趣者之人力,包括年輕人。    空間法規解套辦法   此外,我國現行法規對於社會福利機構建物的相關規範,一律採取最新版的建物相關規定,也就是所有法規一律「溯及既往」,但日本的經驗是新規範不溯及既往(或政府會專案補助配合規範修改之改建成本)。依照我國的作法,除非福利團體使用最新一批建物開辦服務,否則必然遭遇建物不合規定、必須修繕改裝以符合最新規範的難題。然而,新建物占各地區所有建物比例必然不高,於高齡人口比例偏高、長照服務需求孔急的老化社區尤然,導致能夠在合法空間開辦服務的機會更低。因此,較合理作法應是,各縣市政府組成跨局處輔導及協調小組,並由副市長擔任召集人,以評估縣市內可使用之空間,並規劃務實可行的改善方式以保障安全。唯有類此作為,方足以為不同地區的長照空間需求解套。    預防性長照+在地福利與就業   最後,社區整體照顧服務最重要的精神是將照顧視為社區的事務,故應設置縣市層級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審議及推動委員會,並鼓勵設置社區層級的自治委員會,透過在地民主審議機制,達成共識及決策,包括:(1)讓各地社區以現有軟硬體條件,由辦理較簡易的長照服務項目開始,逐步累積社區長照人力及長照服務經驗與能量,以充分因應未來高齡化社會之需求;(2)落實在地服務、在地決定,提供符合在地需求、付得起、可靠的服務,實踐「在地人照顧在地人,服務不假外求」;(3)發展社區預防性長照服務,落實基層生活中的「疾病、失能壓縮」,減少重度照護需求;(4)帶動基層婦女在地充分就業。如此可望一舉解決「長照服務提供」與「女性與家庭貧窮」這兩個新世紀棘手難題。     我國長照制度正面臨著人力、服務、空間、使用上的莫大障礙,長久以來無以突破。本聯盟集思廣益,並參考各國成功經驗,針對前述障礙提出解套方法,即本建言所稱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本聯盟呼籲,政府和社會應立即著手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服務」,積極地讓社區參與老人照顧的事務,同時達成社區整體照顧及促進在地就業,建立永續的社區生活/經濟網絡,實踐「社區大家庭的整體照顧服務」與「永續社區,自在老化」。    我們也呼籲,立法院及衛福部於長照服務法的協商與未來相關子法的研擬,以及規劃中的長照保險法,皆應納入社區型及預防性長照服務的相關規定,如此方足以安然面對人口高齡化的滔天巨浪!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台灣勞工陣線、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      
+ read more
想減重的人注意囉:關掉電暖器吧!低溫有助燃燒卡路里!
2014.02.18
想減重的人注意囉:關掉電暖器吧!低溫有助燃燒卡路里...
  冷冷的天,能夠開著暖氣窩在被窩裡想必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大享受。不過,來自荷蘭馬斯特里希特大學醫學中心(Masstrich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建議大家關掉暖氣,多花一點時間待在溫度較低的環境當中吧!因為研究發現,這麼做有助於提升卡路里的消耗。  人體的散熱機制與我們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為了舒適,我們通常都刻意讓居住空間、辦公場所等室內環境維持冷熱適中的溫度,但依據荷蘭學者的研究觀察,這麼做反而會降低身體控制、調節體溫的能力,可能使得我們的身體更易受到肥胖跟其他相關失調症狀的影響。  此篇研究發現:定期處於微冷的環境中能夠影響身體能量的消耗,並且可能有助於活化我們身體當中專門燃燒卡路里的棕色脂肪。此外,有規律的讓自己置身於微寒的氣溫中(此為研究小組所提出的「溫度訓練」概念),亦能夠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系統運行,有助強化心血管系統。  因此,研究小組強調應該將「溫度訓練」視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溫度訓練」做法很簡單,只要每一小時調整一次室溫,一次下降攝氏2度,最後將溫度控制在攝氏17度左右。這種逐漸調降室溫的做法能促進身體非顫抖引起的生熱效果,以及卡路里的燃燒。  至於為何強調漸進式的調節室溫,避免冷到發抖的狀況出現?研究人員指出:雖然我們的身體在顫抖時所消耗的能量是休息時的5倍,但是,這樣的生熱方式既不舒適,又會對身體的協調性產生妨礙。此外,突然曝露在寒冷的溫度中會對身體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年長者容易因急遽的溫度變化而使得血壓、核心體溫等出現問題。針對這樣的狀況,透過前述的「溫度訓練」鍛鍊身體確實可以使我們的身體不那麼容易因急遽變化的氣溫受到傷害。  不過,這篇研究旨在於說明溫度跟熱量消耗之間的關係,沒有特別將「天冷時人們容易想藉由進食補充熱量」、「不少人會因為冷而不想動,使得熱量消耗減少」等狀況納入討論。因此,要特別提醒想控制體重的各位,在關掉暖氣的同時,適當飲食與規律運動仍是不可少的噢!  資料來源:《內分泌與代謝趨勢》期刊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read more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2014.02.12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已被證實長期使用有致癌及提高多項疾病的風險,因此不應用做預防慢性病用途,目前只建議更年期症狀嚴重的婦女可經由醫師評估後短暫使用。   過去更年期HRT被發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靜脈栓塞、乳癌、中風、肺栓塞、65歲以上發生失智、膽囊疾病及尿失禁等多項疾病風險,最近一項瑞典的大型回溯研究則又發現,HRT也跟胰臟炎可能有關連。   這項研究分析瑞典31,500位停經婦女使用HRT及罹患急性胰臟炎的資料,資料從1997年開始記錄HRT使用情形,研究團隊再將這些資料與最後在2010年因急性胰臟炎住院的資料相比對。   經過計算後的絕對數,有使用HRT者每十萬人中有71位住院、沒有使用者則每十萬人中有52位住院,經過控制BMI值、飲酒量、初經年紀、口服避孕藥使用狀況及糖尿病史變項後,使用HRT會提高57%的胰臟炎風險,其中使用系統性療法與使用時間超過十年以上者,風險增加幅度更大。   研究表示,HRT已經被證實會提高膽囊疾病風險,而胰臟炎的發生有可能是因為有些膽結石會掉落到總膽管,使出口被塞住,阻塞胰液排放所造成。不過在控制膽結石變項後,研究結果也仍然不變,因此推測還可能與HRT提高三酸甘油脂濃度有關,才會增加急性胰臟炎風險。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MAJ)            
+ read more
男人比女人容易健忘!
2014.02.11
男人比女人容易健忘!
  妳是否常覺得妳的先生或男朋友無心記住你們兩人的結婚紀念日或認識週年的日子,令妳不開心,不過最近一項挪威研究告訴大家,這並不是在妳的另一半身上才會發生的問題,因為男人與女人相比,男人確實較容易健忘。   研究邀請4萬8千個人做問卷,請他們回答九個關於記憶力的問題,包括是否對記住名字與日期有困難、是否記得一年前自己做過甚麼、是否可以記住與人對話的細節等。結果發現,無論是三十還是六十歲的男人記性都一樣差,在其中的八個問題多數男性幾乎都回答有困難,比女性差得多。   女性雖然也有記憶力不佳問題,但程度上沒有男性來得嚴重,研究中女性最難記住的是名字與日期,且同樣女性無論是三十歲或五十歲的記憶力都差不多。此外,研究還發現教育程度愈高者,忘記的愈少,而有焦慮或憂鬱問題的人則記性會比較差,這在男女身上情形一致。同時,六十至七十歲之間的族群記憶力退化將加速。   研究主要作者Holmen教授表示,這項研究很驚訝地發現男性比女性記性要來得差,且不論年長或年輕男性都一樣,但目前這個研究還無法解釋這其中為何有性別差異,未來應朝此方向繼續研究。       資料來源:BMC Psych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