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外食大車拼!餐廳VS.速食,誰比較不健康?
2015.07.07
外食大車拼!餐廳VS.速食,誰比較不健康?
  我們都知道速食不是一個健康的用餐選擇,因此,在不得已必須外食的狀況下,有很多人會基於「健康」選擇上餐廳用餐,而非站在速食連鎖店的櫃檯前思考該吃漢堡還是炸雞。不過,在餐廳用餐是否真的比吃速食餐點健康呢?美國伊利諾大學的Ruopen An博士在分析了18,098名成人的調查資料後指出:事實並非如此!   雖然與在家用餐或速食相比,食用餐廳的食物讓人攝取較多的維他命、鉀以及Omega-3脂肪酸等營養成分,但同時也讓人吃進了較多的鈉與膽固醇。研究指出,與在家自行烹煮食物相比,在餐廳用餐一日平均多吃進58毫克的膽固醇,是一日建議攝取量300毫克的20%;食用速食吃進的膽固醇雖然也較多,但僅多了約10毫克;不論是餐廳或是速食,當日的總脂肪的攝取量都多出了10毫克,也多吃進了大約200大卡的熱量。   同時,研究也發現因食用速食餐點而致熱量攝取過量的狀況在低教育程度者身上最為明顯;在餐廳用餐時吃進最多熱量、脂肪與鈉的族群則以中產階級為主;比起正常體重或過重(但未達肥胖標準)的同儕,肥胖者在速食餐廳用餐吃進更多的熱量,而在餐廳用餐時,其所攝取的熱量、脂肪、膽固醇與鈉也都更多。   Ruopen An博士表示,從這次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餐廳吃飯並不一定比吃速食健康。而最健康的飲食仍然是自家所烹煮的食物。   最後,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大家,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西餐餐廳的菜色與用餐方式畢竟與台灣其他各式餐館不同;而掌握不過量、少油少鹽等原則,也多少能減低外食對身體所造成的負擔。     資料來源: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2015.07.07
招架不了夏天的熱情?預防熱病看這裡!
每年台灣一到夏季,溫度持續上升,不時發生人們因熱中暑、熱衰竭等熱病而送急診的新聞。到底何謂熱中暑和熱衰竭?又應該如何防範和急救?本篇分享關於夏季容易出現的熱病,並提醒民眾,除了每天做好防曬措施外,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因溫度過高而出現不舒服的情形,以免因忽略身體變化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導致熱病的原因 不論是熱中暑或熱衰竭等因體溫過高而來的症狀,皆導因於身體無法正常地降溫。人體本身即有調節體溫的功能,讓我們的體溫一年四季皆被維持在36.8度到37.2度之間。而人體調解體溫最經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排汗,當身體的鹽分和水分從汗腺排出病蒸發後,人體的體溫便會下降。   然而,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人體調節溫度的功能,包括:年齡(大於65歲和小於4歲者)、環境濕度高、體重過重、心血管疾病、曬傷、飲酒或正使用會影響血液循環的藥物和治療等,增加得熱病的風險。   熱病的種類 痱子(HEAT RASH) 痱子是熱病中最輕微的症狀,當排汗過多但並未充分蒸發時就容易出現痱子。通常會在皮膚上如胯下、上胸和關節處出現塊狀的紅腫或水泡,並且會感到癢。   熱痙攣(HEAT CRAMPS) 熱痙攣發生乃因身體的鹽分太低,通常與激烈運動後大量排汗有關,並且特別容易發生在腹部以及四肢,這些部位的肌肉會抽蓄且疼痛。飲用冷飲和暫停運動達2-3小時有助於減緩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小時便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長時間曝曬於陽光之下,大量排汗且來不及補充鹽分與水分,容易引發熱衰竭,症狀包括:臉色發白、嚴重盜汗、心跳快但弱、呼吸短淺、肌肉抽蓄、頭痛、噁心感、嘔吐和昏厥等。此外,老年者、有心血管疾病者及在高溫環境運動者特別容易得到熱衰竭,一旦得到熱衰竭飲用冷飲來冷卻體溫,並以冷水沖澡後於陰涼的環境充分休息。   熱中暑(HEAT STROKE) 熱中暑是熱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當人體失去調節體溫的功能時,體溫在短時間內會上升到攝氏42度,導致永久性傷害或死亡。症狀包括:因無法排汗而有紅熱且乾燥的皮膚、心跳快速且跳動的力道大、暈眩、頭部抽痛、癲癇和陷入昏迷。由於熱中暑是急症,因此必須立即就醫,同時用各種可能的方法盡量降低患者的體溫。方法如:移除衣物、放置冰塊、將患者浸入冷水中、用水管澆水、以濕布裹住患者或吹電風扇等一切可用來降溫的方法都會是必要的。   預防熱病 當人體在試圖降溫時,以下幾種方法能避免體溫過高及降溫: 適當安排室外活動 若您必須要外出,盡量選擇早上5點至8點以及下午5點至7點的時段出門。在這些時段以外的室外活動,也請務必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遮陰處或室內休息,讓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得以恢復。   緩慢適應 若平常不習慣於在炎熱的天氣運動或工作,請避免第一次的活動量太大和用力過度,讓身體慢慢適應環境的溫度。當身體因為活動產生心跳劇烈、呼吸急促甚至是暈眩、虛弱時,請停止活動並尋找陰涼處或冷氣房休息。   避免陽光直曬 在陽光底下活動時,請勤抹防曬品,建議在出門前30分鐘塗抹SPF15或以上的防曬品,並且每2小時就補擦一次防曬品才能有效防止皮膚曬傷。此外,夏天時穿著輕便、寬鬆且色彩明亮的服裝,以及帽沿能遮住臉龐的帽子,不僅避免體溫過高也保護皮膚不因豔陽曬傷。   攝取足夠的水分 請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在戶外活動切記每小時需補充2-4杯的水,且要放慢飲用速度才能讓水分確實運送到身體各處;從事稍有強度的運動時也可以飲用運動飲料來補充運動時流失的鹽分等身體所需的礦物質。避免飲用非常冰的飲料,導致胃痙攣;另外,國人夏日喜愛飲用手搖飲料消暑是錯誤的補水方式,含咖啡因或含糖的飲品會加重脫水的情況;酒精類飲品也應避免。   游泳不保濕 千萬不要誤以為游泳能保持身體的水分。游泳是一種運動,因此過程會流失一些水分以及礦物質,因此在計畫游泳時請記得帶上幾瓶礦泉水。   避免食用高溫食品 避免在外出前食用高溫食品,如湯麵、火鍋等,這些食物會加速體溫上升,使人在面對炎熱天氣時更為脆弱。同時,避免飲用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這些使人流失更多水分。   守望相助 除了藉由以上方法降低自己得到熱病的風險外,也需關心周遭容易患熱病的人,包括年齡高於65歲者、小孩、有心血管疾病者、精神疾病者和寵物等。此外,千萬不要讓小孩和寵物單獨待在未啟動冷氣的車內,即使車窗有開,車內的溫度也會在短時間就上升而危及車內的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Administration、Emergency Medicine at Georgia Regents University (最後更新日期:2016/8/8)     原址瀏覽數:177  
+ read more
你吃的是「優」格還是「憂」格呢?
2015.06.29
你吃的是「優」格還是「憂」格呢?
  優格自1950年代起就被稱為一種健康食品,它是將牛奶或鮮奶油高溫殺菌後,用多樣菌種發酵,並在特定溫度下培養菌種,等待菌種將牛奶轉化為乳酸,再將多餘的水分過濾後的結果。而優格到底健康與否,其實取決於個人體質及優格的種類。市面雖然有高蛋白質、低糖且無多餘添加物的優格,但是有更多優格的含糖量等同一瓶汽水且當中含有一系列消費者可能不認為是食物的成分。以下內容針對優格種類、優缺點及飲食中如何搭配優格等與大家分享。   優格種類   優格的種類包括:低脂或無脂優格、希臘式優格、Skyr優格、凍優格及不含乳製品的優格。低脂優格又稱降脂優格,含有2%的牛奶成分,而無脂優格則由脫脂乳製成。希臘式優格是將一般優格過濾掉更多乳清後留下更高含量的蛋白質,但同時降低了鈣含量,多作為地中海飲食中的沾醬或料理時的材料。Skyr優格是冰島式的優格,用比一般優格多4倍的奶量製成的優格,其蛋白質含量是一般優格的2-3倍。凍優格是經由傳統發酵製成且含有大量活菌,不過,許多凍優格含有的糖分等同於一份冰淇淋。最後,不含乳製品的優格如豆製優格、椰子優格則適合不食用乳製品的人。   優格所含成分的優缺點   * 益生菌(Probiotics) 益生菌對於消化系統的健康有助益,不僅能避免脹氣、下瀉,還能促進腸胃蠕動避免便秘。此外,有研究發現益生菌可提升人體免疫力、控制體重、降低罹癌風險,甚至加強人體吸收維他命與礦物質。除了可以用Live & Active Cultures標誌辨識是否含有益生菌外,亦可注意商品置放時間是否過長以致活菌數下降。   * 鈣(Calcuim)   鈣對於骨頭及牙齒的發展與維持是很重要的元素,並且也會影響人體的凝血功能、癒合能力和血壓的變化。由於維他命D有助於小腸吸收鈣質,因此最好在食用含鈣量高的食品時搭配維他命D。   多數優格除了含有上述兩項營養元素外,還包含了維他命B-6及B-12、核黃素(riboflavin)、鉀及鎂。   * 糖分與添加物   不含任何添加物與糖分的優格是低卡路里且富含營養元素如蛋白質的,然而生產者為了讓產品好吃會添加多種添加物,並且會藉由包裝使其看起來是健康食品。因此仔細了解產品成分很重要,即使全部優格含有天然糖分,若能找到糖分低於10克的優格仍是健康的選擇。   * 優格風味的產品   許多產品如玉米片、餅乾棒宣稱是由真正的優格製成的,但實際上是由少量的優格粉調味而成。由於優格粉是經高溫處理過,因此當中不含任何優格原本所含有的活菌。只要優格被加熱至攝氏48度以上便不再含有任何對人體有益的活菌,葡萄乾、椒鹽捲餅、麥片等外層的優格其實是由糖、油、乳清及優格粉製成的。 * 適合乳糖不耐症者 有些乳糖不耐症的人食用優格後不會有任何症狀,原因在於優格中的乳糖成分很低,且活菌有助於人體的消化過程。可以先嘗試1/4杯的優格並觀察身體反應,若無任何症狀的話,可以解決乳糖不耐者通常缺少鈣質的問題。    飲食中如何搭配優格?   * 在料理時用優格代替奶油等油類。   * 避免優格中含有加工過的水果以及綜合口味的優格,其所含的糖份相當高。想要豐富口感,建議以未加糖的優格自行添加天然水果和少量的蜂蜜或楓糖。   * 選擇蛋白質含量高於糖份的優格。   * 用希臘式優格煎烤番茄或玉米捲。        資料來源:Today’s Dietitian          
+ read more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2015.06.25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吸菸一直是許多癌症的成因之一,但是吸菸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卻始終無法獲得定論。最近一篇跨國研究首次提出了證據,顯示吸菸與前列腺癌復發存在著關係;曾經吸菸與正在吸菸之前列腺癌患者在施行前列腺摘除後,癌症復發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2倍。   由維也納醫學大學(MedUni Vienna)及巴賽爾醫學大學(Basle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的研究,以6,538位已摘除前列腺的前列腺癌病患為實驗對象。為排除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實驗對象皆不曾於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療與荷爾蒙治療,並且排除由其他癌細胞轉移至前列腺的病患。在所有實驗對象中,有34%不曾抽菸、32%曾經吸菸、34%現為吸菸者。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曾吸菸者,曾經吸菸及正在吸菸者的前列腺癌摘除體積等級(RP Gleason score)、癌細胞於囊外擴展機率(extracapsular extension)、癌細胞侵入精囊機率(seminal vesicle invasion)與癌細胞於術後殘留在組織邊緣的機率都顯著較高(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並且曾經吸菸及吸菸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比率(Hazard Ratio)也顯著高於不曾吸菸者。此外,研究亦發現戒菸十年以後,前列腺癌復發的風險會下降。   研究發起人維也納醫學大學泌尿科Shahrokh F. Shariat主任說明,這項研究發現是告知前列腺癌症病患吸菸的負面影響的重要實證基礎,並且也建議吸菸者戒菸從來不嫌晚,即使已經有前列腺癌也需要戒菸以避免癌症復發或癌細胞擴散。   然而,Shariat也提到,此項研究乃針對前列腺癌復發是否會受吸菸習慣影響,但是對於吸菸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兩者之間有清楚的關聯,但是近來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不論如何,吸菸依然被證實會增加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Urology        
+ read more
飲食過量怎避免?「飯飯」之交學問大!
2015.05.18
飲食過量怎避免?「飯飯」之交學問大!
  要如何控制進食量?飯前喝水喝豆漿?或是改變用餐順序先喝湯再吃固體食物?澳洲心理學者近日出版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建議:慎選一同用餐的人!   研究主持人Lenny Vartanian回顧分析38篇相關的研究,指出社會因素對於人們的進食量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社會模仿」,這種心理效應讓人們與食量小的人共餐時,會受到對方影響而減少進食,吃的比自己單獨用餐時少;反之,若對方進食量大,便可能受到影響吃的比平時多,甚至多過自己實際上想吃的份量。   這樣的效應不論是在食用健康的食品、不健康的點心時;在孩童身上;甚至光只是被告知其他人吃了多少東西的狀況下都存在。其中最特別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樣的現在在女性身上更為明顯,推測這是因為女性較在意自己給其他人的觀感如何所致。   Vartanian教授指出,諸如飢餓感、飽足感這類身體內部訊號有時並非可靠的參考依據,在某些狀況下,人們反而更傾向以「別人吃下了多少食物」作為判斷自己該吃多少的依據。因此,像是在具備社交意義的用餐場合中,適當的進食份量往往難以被判斷或達成。   過去的關注焦點多集中在食物呈現的份量對人們進食量的影響,但從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進食」這件事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實是一種社會學習與模仿。Vartanian教授認為,人們若想要擁有定量適量的良好飲食習慣,社會互動過程對於飲食行為的影響應該獲得更多的重視與關注。   資料來源:Social Influence      
+ read more
逛賣場前來顆蘋果吧!
2015.05.05
逛賣場前來顆蘋果吧!
  逛大賣場要如何抵抗誘惑,避免自己花錢買一堆美味但不健康的零食回家?Tal博士與Wansink博士認為:健康的小點心能促使人們選購較健康的食物。為了驗證這樣假設,他們進行了3個不同的實驗。   第一個實驗總共有120個人參與,研究人員在參與者進入商場採買前隨機給予蘋果樣品、餅乾樣品或是不給予任何樣品,隨後紀錄參與者的購物內容並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拿到蘋果樣品的參與者購買的蔬菜水果分量比拿到餅乾樣品者多出28%、比沒拿到任何小點心樣品者多出25%。   第二個實驗中,研究人員找來56名參與者,分別給予真正的蘋果或餅乾,接著,請參與者想像自己正在購物,並給參與者觀看20組由一個健康(低熱量)食品搭配一個不健康(高熱量)食品的商品組合,要求他們從每一個組合中直覺選出想購買的品項。結果與第一個實驗相近,食用蘋果的參與者選擇較多健康食物;相反的,食用餅乾者則挑選了較多不健康的食物。   為了進一步了解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研究人員進行了第3個實驗。59名參與者被分為3組,其中兩組拿到巧克力牛奶,一組的瓶身標有「營養健康」、另一組標示為「濃郁、放縱」,第三組則沒有拿到任何東西。接著,參與者被要求使用虛擬商店選購食品。結果,購物前飲用標籤為「營養健康」巧克力牛奶的參與者選購了比其他兩組人更多的健康食品。 Tal博士說明,一連串的研究結果證實:在購物前食用一點健康的小點心,確實會影響消費者的心態,讓其在接下來的購物過程中更大程度的以健康為導向選擇商品。而最後一個實驗結果更顯示,影響消費行為的重點不在於消費者購物前所食用的食品是否真的健康,而是他們對於這些所吃下的食品健康程度的感知。研究人員建議,下次採買食物前先吃點水果,不但能止餓,同時也促成更健康的採買成果!   資料來源:Psychology & Marketing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