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4.26
產後的性:何時可以恢復性生活呢?
不少女性都會同意,在生產過後,最後一件會在意的事,才是性。即便她們的伴侶多數不這麼想!另一方面,有些女性也許在生產後不久,就準備好要恢復性生活了,然而,何時才是「對的時間」呢?
重新展開性生活前的評估
生產過後,妳的身體正處於復原的階段,失血停止了、撕裂傷口正癒合、子宮頸關閉了。過早開始性交是不被建議的,尤其在頭兩周,會有產後出血或子宮感染的風險。
一般來說,陰道產或剖腹產後的前四到六周,最好避免性生活。而在開始恢復性生活之前先向醫師諮詢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經歷了剖腹產、會陰撕裂或會陰切開術後,最好於產後6周回診與醫事人員確認過復原狀況後再開始恢復性生活。
生產後,女性準備好要開始恢復性交前需檢視幾項要素,包括:
* 疼痛等級
* 疲勞
* 壓力
* 性慾望
* 對性或懷孕的恐懼
* 陰道的乾燥程度
* 產後憂鬱
產後的性,會是什麼滋味呢?
由於肌肉的張力和延展力下降,生產後的性,也許會有些不同。一般來說,子宮肌肉張力的鬆弛是暫時的,但也會被一些因素所影響,如基因、嬰兒尺寸、生產的次數,以及是否有進行凱格爾練習(Kegel
exercises)。
荷爾蒙會造成不同的性趣,而有時候,也會造成不適的症狀。譬如,在性交時,你的胸部可能因為荷爾蒙對性高潮的回應而漏奶。遇到這個狀況,可以在性交前試著先把奶擠出,以獲得減緩。許多女性也會因賀爾蒙變化影響而有陰道乾燥的困擾;若有哺乳,陰道乾燥通常會持續四到六周的期間,這是肇因於低雌激素的關係。而除了低雌激素的原因之外,感到疼痛的性,也會伴隨著生產後會持續幾個月的會陰撕裂或會陰側切。這都可能降低妳的性慾。
若想減低產後性生活的疼痛,可以嘗試以下幾個步驟:
* 以多樣化的性姿勢來控制性交的深入程度
* 增加陰道的濕潤
* 吃止痛藥
* 清空膀胱
* 洗個溫水澡
不需醫生開處方即能讓陰道濕潤的乳霜或乳膠,可能在於減緩陰道乾燥是有效的。如果你使用保險套來避孕,建議可以挑選外層潤滑液為水性的,以避免弱化乳膠的效果。
以口或手的刺激也是復原階段的選項。對於某些人而言,跟骨盆復健師預約,也是被推薦的,骨盆復健師可以評估與處理疼痛的產後性行為。
生產之後的節育選項
在生產後,有個可信賴的節育方式,對於避免非預期懷孕是重要的。如果你想要立即的避孕,建議考慮使用保險套、只含黃體素的避孕藥等方式。
至於使用銅或荷爾蒙子宮內避孕器的時機、使用過濾性避孕屏障裝置(如陰道隔膜或子宮頸帽),或是妳對於同時含有雌激素和黃體素(如藥丸或陰道環)的避孕方式感興趣,則應與妳的醫師討論是否適合。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女性在生產後重新開始性生活的時機,最終是個個人的決定。台灣女人連線在此提醒大家好好維護自身的身體與性自主權,不要猶豫或害怕與伴侶以及妳的醫生討論每一個可能會出現的顧慮。
資料來源:MNT、Baby Center、Mayo Clinic、The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 read more

2016.04.20
為什麼女人會停經?聽聽演化生物學家怎麼說
生命有一項重要的目的在於繁衍,將基因不斷延續至後代;可是女人與某些哺乳類動物卻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生命週期處在停經狀態,這似乎有違自然界的常理?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日前英國利物浦科學家進行一項研究,試圖驗證常見的「祖母假說」(grandmother
hypothesis),是否真的足以說明女人的停經演化。
停經現象最常見的解釋之一是「祖母假說」理論,認為年長女性在停經之後仍然活很久是為了幫忙照顧孫子;一方面幫助她的後代存活下來,另一方面也讓具生育力的年輕媽媽能安心繼續生下更多下一代,如此一來才能提高基因被延續下去的可能性。但另一派生殖失配(mismatch)觀點則提出反駁,指出停經的設計並未帶來選擇性的好處,會發生純粹只是因為人類本來的壽命較短,但現在卻愈活愈久,才出現這樣一個機制來因應。
不過這兩種解釋都存有一些問題。「祖母假說」無法說明有些女性並沒有和家人住在一起幫忙照顧孫子,而生殖失配假說則沒有解釋為何女人的生育期會這麼長。
英國這項研究使用26種哺乳類物種的資料,其中包括三種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種,研究者對資料分析壽命、家庭形式大小、以及男女在生育力停止後與家人同住的傾向之間的作用關係。
結果發現,任何單一的假設都無法適當解釋停經演化的原因。作者演化生物學家Arbuckle教授指出,結果推測女性停經先是偶然發生的,但之後在那些雄性傾向住在家裡、雌性會離開出生地生育後代的物種中又發現,選擇性的好處促使了女性更年期時間愈長。選擇性的好處來自於祖母幫助照顧家中的兒孫輩,由於女性在照顧工作上的表現來得比男性被信任,這樣的協助使得後代更可能繼續成功繁衍下去。這兩種看似衝突的說法在這項研究中被證實可能都是正確的,而且還能相互融合。
資料來源:Biology Letters期刊
+ read more

2016.04.19
瑞典將禁止任何形式的代理孕母
今年2月瑞典政府提出一份有關於人工生殖的報告,在報告中堅決反對任何形式(包括商業、無償及跨國尋找)的代理孕母,這項禁令預計將在今年實施。
此份報告訪談了多位代理孕母、醫師及由代理孕母所生的小孩。作者Eva
Wendel
Rosberg表示:之所以建議全面禁止的最主要原因是女性成為代孕母親所要面臨的壓力,包括懷孕以及生產所要面臨的風險。此外,在代孕協議中,女性可能還會承受許多未知的壓迫,如合約中的不合理要求。Wendel
Rosberg的這份報告與三年前瑞典另一份由國家醫學倫理委員會所作的結論—應允許無償代理孕母不同;Wendel
Rosberg解釋,國家醫學倫理委員會只聚焦於醫學倫理議題但未考慮其他複雜的法律層面及代孕合約問題,所以結論會有所不同。
這份報告同時指出,支持無償代理孕母的立論基礎在於「給錢是對代理孕母的剝削」,所以代理孕母拿的錢越少,他就受越少的剝削。但事實上就算是無償的代理孕母,他依然會有與商業性代理孕母同樣的遭遇:被要求將懷胎十月的小孩送走;在懷孕期間改變其生活習慣並承受生產的風險與可能帶來的後遺症,甚至是死亡;就算這位善心的代理孕母被稱為「天使」,實質上他依然只是被視為一個裝載胎兒的「容器」。無償精神被社會所接受的唯一原因是長期以來評價女性的方式是以做了多大的「犧牲奉獻」,而不是她們「獲得」了什麼成就。再者,無償代理孕母合法化並無法禁止商業性的代理孕母,從英國的經驗來看甚至會增加其非法的代孕行為。
此外,在這份報告中也提到,目前到國外尋求代孕的行為事實上是一種剝削貧窮國家婦女的行為,也已經成為一種買賣小孩的產業。富裕國家的人們到海外「選購」婦女的生育能力,以滿足富人想要小孩的慾望,就像過去我們到貧窮國家採購廉價的工業產品一樣。
早在2013年,超過160個團體與個人所組成的婦女團體—歐洲婦女遊說(The
European Women’s Lobby,
EWL)就開始進行「禁止任何形式代孕行為」的遊說行動,並舉行多項活動(包括2015年5月在布魯塞爾以及2016年5月在法國巴黎的抗議活動)。在「歐洲婦女遊說」的努力下,歐洲議會呼籲其會員國應禁止代理孕母,而對於歐洲婦女遊說的分會—「瑞典婦女遊說」來說,該份報告是婦女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針對這份報告的主要反對聲浪來自於想要成為爸爸的男士們,他們認為:如果女性想要成為代理孕母不應該剝奪他們的機會。面對越來越多的男同志伴侶對於代理孕母的需求,瑞典政府是否真能禁止所有的代理孕母行為,恐怕還有變數。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Bioethics Research Library, Georgetown
University、BioEdge
+ read more

2016.04.18
肥胖與不孕:全球男性的健康課題
過去,許多研究都將肥胖與不孕的問題聚焦於女性,不過,一個來自葡萄牙Porto大學的研究團隊則指出,不孕是一個肥胖男性不得不面對的無聲問題。特別是在兒童、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男性超重或肥胖人數大量增加的當代,這個健康問題更應受到重視。
由Pedro F.
Oliveira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過去幾年間已經發表數篇研究,提供證據證明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在男性的生殖健康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研究人員(同時也是此研究團隊最新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Marco
G.
Alves說明:肥胖是一項嚴重打亂內分泌功能的代謝疾病。已知過量飲食造成的能量失衡會對腸道激素造成嚴重影響,而對於男性生殖系統的激素影響狀況如何仍有許多待解的疑問。若能完整了解那些與男性生育能力息息相關的激素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也能透過揭示其運作的機制和途徑來找出並進行針對肥胖男性的不孕治療。
該團隊強調,這些發現指向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呼籲政策制定者和媒體應認真關注。
資料來源: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 read more

2016.04.06
簡單一個動作提升剖腹產嬰兒免疫力
一般認為,自然產能為新生兒帶來一些特別的益處,是剖腹產無法達成的;像是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所接觸到來自母親身上的益微生物群(microbiome)有益於消化、代謝及免疫系統的發展。
過去的研究指出,這種出生時的接觸,能讓新手的免疫系統認識自己人─即好菌,進而學會辨識好菌與害菌。剖腹產阻斷了新生兒與這些益生菌的接觸,失去這種教育機會,對於新生兒的健康不利。
很幸運地,近來科學家找到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擦抹媽媽產道分泌液。
據今年2月初紐約大學醫學院(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團隊的研究結果,如果在經由剖腹產所出生之新生兒的嘴、臉及身上塗抹母親的陰道分泌液,30天內他們身上的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
和Bacteroides)的數量和自然產的新生兒的相似;而沒有接觸過母親產道分泌液的剖腹產新生兒,其益微生物的量則很低。
雖然這個研究的規模很小,但卻是第一個呈現「恢復剖腹產新生兒益微生物群是可能的」的研究。對於那些必須以剖腹出生的嬰兒而言是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Nature Medicine
+ read more

2016.04.06
英:「產程超音波」有助判定剖腹產需求
在生產過程中,當孕產婦歷經陣痛、破水,正式進入產程後,醫師或助產師通常都是用指頭來檢查產程的進度。但是,需不需要剖腹生產則很難斷定。
剖腹產率在世界各地有很大的差別:巴西50%、美國33%、挪威17~18%、台灣約34%;有些非洲國家雖然僅有1%,但是母親的死亡率高達15%。究竟這些剖腹產是否都是必要?還是被忽略了?應該要探討。不必要的卻做了,徒增不幸的併發症;必要的被疏忽了,可能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而危及胎兒或母親的生命。因此,如何斷定剖腹產的需要很重要。
英國醫師Eggebø的團隊於日前指出:在產婦進入陣痛後,使用超音波有助於判斷剖腹產的必要與否。
他們發現,在產婦風險評分中被列為「高風險」婦女的剖腹率是「低風險」婦女的10倍。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產程進行的較慢。但是造成產程慢的原因很多-如子宮收縮的力道不足、胎兒太大、產道太窄或是胎為不正,這些都不必然需要剖腹生產。
為了協助助產師判斷是否需要剖腹產,Eggebø的團隊發展了一套胎兒評估模式,包含產婦年齡、BMI值、懷孕期、胎兒的位置、胎兒旋轉的狀況以及其頭部皮膚膨脹程度等資訊。產程超音波的使用可以更精確地提共這些資訊,同時,產婦也能藉此看到自己生產的進行狀況。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