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14
利益衝突?FDA顧問委員會成員遭受質疑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以下簡稱FDA)再次被民間的監督團體要求針對顧問委員會定義出清楚的利益衝突界線。一切起因於一位顧問委員會成員的女兒參與了FDA正在審查中的藥物臨床實驗之情事遭到揭發。
這位行為受到非議的委員會成員Deanna
Cisneros是FDA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藥物顧問委員會的病患代表,並且推薦、支持BioMarin製藥公司所生產的Vimizim,做為黏多醣症患者所需的酶替代療法藥物。Cisneros在11月19日的會議中大方坦承自己的孩子參與了這項FDA正在調查中的藥物臨床實驗,而且有顯著改善。隨後,她投票表示支持開放這項藥品給所有有需要的病患。
來自公民健康研究組織的Sidney
Wolfe認為讓Cisneros參與顧問委員會是荒謬的做法,這不僅僅踰越了界線,還創造出了許多衝突,使得她無法做出理性且不帶有偏見的建議。
對此,FDA則表示:他們嚴謹的考慮過所有潛在的不合宜影響,並不認為個人關於產品的使用經驗-不論是病患或照顧者-一定會影響他們身為顧問委員會成員的正當性。畢竟,病患、家屬面臨重大或危及生命之疾病之切身經驗是具有意義與獨特性的。
不過,就在這件事遭到揭露的一個月前,公民健康研究組織才剛制止了另一位FDA委員會成員的不合宜行為。當時,FDA皮膚醫學與眼科藥物顧問委員會的主席Lynn
Drake排定了一場關於如何贏得顧問委員會青睞的演講,Wolfe因此去信致食品藥物管制局官員,譴責委員會的顧問成員不應該告訴藥廠如何獲得FDA的認可。隨後,Drake便取消了這場演講。
接二連三的事件使得Wolfe認為FDA針對顧問委員會成員的責任、義務與基本規範都沒有制訂出一個清楚的政策。但截至目前為止,FDA仍未針對他的去信做出正式的回應。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4.01.10
為了眼睛的健康,戒菸吧!
有吸菸習慣的人如果能戒掉這個惡習,可能可以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避免視線模糊不清的困擾。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與眼睛的使用,眼球的晶體會逐漸變得混濁,這是一個正常的症狀,但同時也是造成視力受損的主因。白內障就是指因為水晶體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視覺色調改變、畏光、視野中有黑點等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
近來,有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平均一天抽15支菸的中年男性若成功戒除菸癮,可降低白內障發生的機率。
根據這份來自瑞典的研究結果,平均一天至少要抽掉15支菸的男性出現白內障症狀的機率比起那些從未吸菸的男性高出42%。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發現,如果這些菸癮重的男性成功戒菸達20年以上,白內障的發病機率則僅比未有吸菸習慣的人多出21%。雖然風險仍然存在,不過已經有非常顯著的下降。
瑞典Orebro大學醫院的Birgitta Ejdervik
Lindblad醫生表示:雖然停止吸菸能減少白內障發生的風險,但是,因過去的吸菸習慣所造成的風險仍可能存在數十年。他強調:由於吸菸也與其他眼部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有策略的預防吸菸與倡導戒菸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眼科照護專業人員都應該鼓勵民眾停止吸菸。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眼科醫學電子期刊 (JAMA
Ophthalmology)
+ read more

2014.01.10
為了眼睛的健康,戒菸吧!
有吸菸習慣的人如果能戒掉這個惡習,可能可以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避免視線模糊不清的困擾。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與眼睛的使用,眼球的晶體會逐漸變得混濁,這是一個正常的症狀,但同時也是造成視力受損的主因。白內障就是指因為水晶體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視覺色調改變、畏光、視野中有黑點等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
近來,有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平均一天抽15支菸的中年男性若成功戒除菸癮,可降低白內障發生的機率。
根據這份來自瑞典的研究結果,平均一天至少要抽掉15支菸的男性出現白內障症狀的機率比起那些從未吸菸的男性高出42%。研究人員更進一步發現,如果這些菸癮重的男性成功戒菸達20年以上,白內障的發病機率則僅比未有吸菸習慣的人多出21%。雖然風險仍然存在,不過已經有非常顯著的下降。
瑞典Orebro大學醫院的Birgitta Ejdervik
Lindblad醫生表示:雖然停止吸菸能減少白內障發生的風險,但是,因過去的吸菸習慣所造成的風險仍可能存在數十年。他強調:由於吸菸也與其他眼部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有策略的預防吸菸與倡導戒菸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眼科照護專業人員都應該鼓勵民眾停止吸菸。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眼科醫學電子期刊 (JAMA
Ophthalmology)
+ read more

2014.01.09
女性受空污傷害大 須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呼吸氣流受阻,而且無法以藥物完全恢複之肺部疾病總稱,通常是漸進式惡化,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兩種疾病。任何病人如果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或者曾有暴露在危險因子的病史時,都要考慮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已發展與發展中國家非常盛行,過去都被認為是男人的疾病,但在近二十年內,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流行率及死亡率出現急遽上升的情形,因此最近一項美國想找出這其中的原因為何,回顧分析了過去的文獻證據。
結果指出,造成變化的第一個主要因素是在過去五十年間女性抽菸人口的增加,以發展中國家為例,2000年女性抽菸人口約只有9%,但到2025年估計將提高至20%。其他環境性因子包括在工作環境暴露於粉塵或化學物質與空氣汙染之中,而這與女性慢慢從事過去那些被認為只屬於男性的工作類型有關。
更新的研究證據則發現,女性的性荷爾蒙會影響女性受到空汙的反應;菸害或環境空汙對女童肺部功能的損害程度大於男童;男女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疾病認知,以及相關併發症有所差異,可能進一步影響疾病治療。
資料來源:轉譯醫學期刊(Translational Research)
+ read more

2014.01.03
知名藥廠宣布停止與醫療照顧專業者利益來往關係
自21世紀初期開始針對醫師與藥廠、醫療儀器製造廠之間的金錢利益關係已有許多研究討論,2010美國通過《醫師酬勞陽光法案》要求須公開揭露這樣的利益關係,並於2013年正式實施。上月中出現第一家藥廠-葛蘭素史克(GSK)主動宣布停止再付錢給醫療照顧專業家替自家藥廠產品進行宣傳。
GSK政策的改變,包括不再付錢給醫療照顧專業者向能決定或影響處方的醫師宣傳自家產品;不補助醫療照顧專業者參與醫學會議的費用,但仍會繼續提供醫師或學者臨床研究所需經費;廢除過去銷售額至上的業績評判標準,改以評估藥廠業務員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提供醫護人員產品諮詢服務的品質。
GSK執行長安德魯威提表示「這些改變將使藥廠與醫師、護士或其他醫療從業者溝通時更清楚、更有自信,且這才是將病人的利益擺在最前面。藥廠扮演提供藥物資訊給醫師的重要腳色,但這中間過程需要更透明且沒有利益衝突。」GSK正在計畫進行這樣的工作,希望能在2015年年底前全球GSK都到位。
這項舉動被認為會對其他藥廠起帶頭性作用,往後可能將有更多藥廠陸續跟進,而根據美國藥物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美國其實也有些藥廠已比GSK還早就開始進行這些政策,像是不提供會議出席費用,不斷在尋找能更優化藥廠與醫師間資訊流通的方式。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投書] 2014/01/02 其實是醫院不想付加班費! [投書] 2014/01/02 其實是醫院不想付加班費!](https://twh.org.tw/uploads/10.女性/post_default_16.jpg)
2014.01.02
[投書] 2014/01/02 其實是醫院不想付加班費!
因為最後一批的護理人員回歸勞基法的正常工時,引起醫療院所的反彈,嗆取消夜間、假日門診。某報還報導有11萬護理人員受益,影響3千萬就醫人次。
其實,大多數護理人員,原來就已在87年納入勞基法。而急診、加護病房、手術房、產房等的護理人員則被納入勞基法的84條之一,不同於一般勞工,也就是不受正常工時「兩週工時84小時」的規定;延長工時,沒有加班費等。我當立委時,認為這是剝削勞工,圖利雇主的條款,就是在這樣的條款下,月薪24K的保全人員被要求一個月工作高達360個小時,還沒有加班費!成就了3家保全業者名列全台灣前10大營利事業。我召開公聽會討論勞基法修法,欲廢除84條之一。雖然最後84條之一沒有廢掉,但是多次的協商及壓力下,勞委會同意這些被納入84之一的護理人員分成兩階段落日,兩年內回歸一般勞工的待遇。所以,第二階段的落日,就是明天!影響面並不如某報所言。
在檢討勞基法84條之一的同時,因為護理人員的工作條件惡劣,我屢次在立法院質詢、和透過與勞工/護理師團體開記者會,要求政府改善及督查。99年健保基金編列8億給護理人員,沒想到這個專款並沒有用在護理人員身上,而被醫療機構用在買沙發、電腦上、護士服等。100年健保基金專款提高到10億,我繼續強烈要求衛生署要查核該專款的使用情形,以確保護理人員權益。101年專款提高到25億,102年為20億,明訂用在護理人力上。
醫療機構在有兩年的緩衝期、又有專款補助的狀況下,不作妥善的準備與因應,如今竟然還放話綁架、恫嚇人民、威脅政府,真是不可思議!其中一類最似是而非的說法:萬一手術房開刀開到一半時,碰到醫護人員要下班怎麼辦?醫護交接頻率高有一定風險;醫院安排人力恐失去彈性空間。其實,在新的規定下,開刀開到一半,護理人員不一定要交班,可以「加班」的方式繼續工作,和以前不一樣的是,以前以「責任制」包裝「加班」,不用付加班費,現在「加班」就是「加班」,要支付加班費!如果醫療機構為了賺錢,不想給付加班費而要求「下班交接」,造成醫療風險,是醫療院所的道德、倫理出了問題,而不是護理人員回歸勞基法的問題!如果護理人員堅持下班交接,醫院就要有一定完善的交接程序,避免風險的發生,留一個不願意加班的護理人員在手術房,決不是病人的福祉。醫療機構只要有心給醫護人員合理的工作條件,不用擔心沒有彈性的空間!
日前,一群爺們在慶賀「國際醫療中心」成立,大大吹捧「發展國際醫療產業,將促成經濟成長」時,醫療院所的老闆、各級醫院協會的理事長都歡聲附和、共襄盛舉,沒有人擔心大大開放國際醫療對國內醫療護理人力造成的衝擊,想繼續以「剝削護理人力」以創造國際醫療產業的發達,真是台灣的「經濟奇蹟」!!
(本文刊登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