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抗氧化維他命非心臟疾病的解藥
2007.08.22
抗氧化維他命非心臟疾病的解藥
根據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使用抗氧化的維他命補充品,例如,維他命C、E和beta胡蘿蔔素,無法降低高危險群婦女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這份研究稱為「女性抗氧化劑與心血管疾病研究」(Women’s Antioxidant Cardiovascular Study),是第一份針對維他命C與心血管疾病所進行的大規模研究。參與者包含8,171位有心臟病史或是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婦女,平均年齡為61歲。研究人員追蹤了維他命C、維他命E、beta胡蘿蔔素和服用安慰劑對參與者的影響,總共追蹤了9.4年。結果發現,不論是單獨使用或是複合使用,抗氧化的維他命補充品都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唯一例外的是同時使用維他命C和E,這的確可以降低風險,但是以目前的研究證據,還不足以被列為預防心臟疾病的建議。   哈佛醫學院的教授JoAnn E. Manson,同時也是這份研究的負責人表示,抗氧化的維他命補充品並不能用來預防高危險群婦女的心血管疾病,但是,使用這些維他命也不置於讓身體產生不良的反應或影響。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還是要從建立健康的生活形態做起,例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體重控制、不抽煙。
+ read more
中年女性中風是男性的兩倍
2007.08.13
中年女性中風是男性的兩倍
一項發表在神經學刊(Neurology)的研究指出,中年婦女中風的風險是中年男性的兩倍,這可能和這些中年婦女的腰圍及心臟病增加有關。 Towfighi及UCLA的團隊分析了為數17,000人「國家健康及營養調查」之資料,發現有606人中風。其中45-54歲的婦女中風的機率是同年齡層男性的2倍;而在35-44歲及55-64歲則沒有此現象。進一步分析,發現中風機率增加可能和冠狀動脈疾病、腰圍的增加有關。他們也注意到女性的血壓及膽固醇較高,男性在中年血壓增加4-5點,而女性則增加8-10點。 此外,他們也發現年齡層在55-64的男性中風比45-54的男性多3倍,原因則不詳。 Towfighi指出,醫療照護的差異可能也導致中風的性別差異,女性一向不被認為是中風的高風險群,且醫師及婦女都缺乏控制危險因子的認知。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抽煙、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膽固醇、肥胖等,而65歲以上婦女的特殊危險因子包括,是否使用避孕藥、荷爾蒙療法、偏頭痛是否有增加。
+ read more
新藥比較好嗎?
2007.07.20
新藥比較好嗎?
許多治療糖尿病的新藥都在最近幾年紛紛上市,讓糖尿病患者對於選擇藥物感到很迷惑。一份發表在線上「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獻回顧發現,治療成人第二型糖尿病的藥物,新藥不一定比舊藥好,相反的,舊藥的藥效和新藥是一樣好的,甚至比新藥更好。 這是第一份針對所有糖尿病藥物做系統性分析的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Shari Bolen所負責,總共包括216項臨床試驗和2份文獻分析的研究。研究人員將藥物的影響分成幾個層面來做比較,例如,脂肪酸、血糖濃度、副作用、對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和對體重的影響。結果發現,舊的糖尿病藥物(Sulfonylureas & Metformin)在控制血糖、血脂肪等糖尿病指標上,和新藥(Avandia, Actos, Precose, Glyset, Prandin & Starlix)比較起來,效益是差不多、甚至更好。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新藥品上市,這些藥品不但所費不貲,也由於缺乏長期性的試驗與追蹤,使其安全性備受質疑;例如,現在市面上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和愛妥糖錠(Acotos),都算是目前高使用量的藥物;但是,後續研究紛紛發現這兩種藥物會增加女性的骨折率和罹癌率,梵帝雅膜衣錠更會提高心臟病風險。因此,舊藥和新藥比起來,舊藥不但價錢較便宜,藥效和安全性也較令人放心。
+ read more
牙周病與女性健康
2007.06.29
牙周病與女性健康
最近有兩份刊登在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JOP)的研究指出,牙周病對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是一種威脅。 其中一份研究檢視了50位20-35歲的女性,這些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結果發現有在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於牙周囊袋發生齒齦出血的比率,比沒有使用避孕藥的女性高。 另外一份研究的參與者是1,256位更年期婦女,研究檢視了牙周病和口腔內蛀洞骨質流失的關係。結果發現牙周病若不治療,會使牙齒的骨質流失,進而導致牙齒脫落,這份研究中,有62%的女性於口腔中檢測出至少一種的牙周炎相關菌種,而證據也顯示這些女性的牙齒骨質流失率較高;此外,研究也發現牙齒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是有相關性的,而過重的女性牙齒骨質流失的情形會較嚴重。 年輕女性可能會覺得牙周病是年老以後才會發生的疾病,但是,口腔疾病對年輕女性來說也是會有影響的,年輕女性如果有在用藥,就應該要注意到藥物有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口服避孕藥,就有可能會影響到口腔健康,因此,在使用口服避孕藥前就應該要檢查是否有牙周病。 此外,牙周囊袋的深度也是一個檢視自己口腔健康的好方法,牙周囊袋若只有1-2公釐且沒有牙齦出血的話,就不需要太擔心;但是若深及3-4公釐的話,就必須要做治療性的洗牙,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清除結石或是牙根整平術(scaling or root planing)。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其實牙周病和骨質疏鬆間是有很多相關的危險因子的,例如,年齡、抽菸與否、用藥狀態、一般健康狀態等,因此,有關於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和牙周病的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相關新聞:不要忽視牙周病!
+ read more
女性糖尿病,病況告急
2007.06.25
女性糖尿病,病況告急
一份發表在內科醫學紀錄(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過去25年來,美國男性糖尿病病患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女性糖尿病病患的死亡率卻不見遞減,使其性別差異越來越大。這份研究目前僅刊登於網站上,預計於八月出刊。  這項研究的主持人Edward W. Gregg發現美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整體死亡率逐年下降,為了瞭解這個趨勢使否也適用於糖尿病患,Gregg和其研究團隊便分析了三份大規模的世代研究資料,其中包括1971-1975、1976-1980、1988-1994的三次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結果發現男性糖尿病患的整體死亡率從1971-1986年的42.6‰下降到1988-2000年的24.4‰,在男性的總死亡率和男性糖尿病患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也發現相似的下降趨勢。但是,當他們檢視女性的各個死亡率時,卻沒有發現任何明顯下降的趨勢。 期刊的編輯之一Nanette K. Wenger表示,雖然這份研究無法解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但是,男性死亡率下降有可能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控制得當,或是醫療技術的進步;但是女性的死亡率卻不見下降,可見這也與女性和男性所能接受到的醫療照護品質有關,也就是說如果女性罹患糖尿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較難接受到適當的治療和照護。 台灣糖尿病的死亡率,過去十年來,除了2002和2004年的死亡率有微幅下降之外,皆呈現上升的趨勢,2005年的死亡率較十年前上升了10‰;女性糖尿病的狀況尤其嚴重,為我國國人十大死因中唯一死亡率高於男性的項目。台灣的醫護人員應該要更積極地促進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特別是針對女性糖尿病患。
+ read more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2007.06.15
糖尿病縮短平均壽命
根據六月份美國內科學誌(Archive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一份研究發現,女性和男性5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的話,女性糖尿病病患的平均壽命比一般女性短8.2年、男性則短7.5年;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這份研究的Oscar H. Franco教授和其研究團隊,使用的是Framinghan Heart Study的資料,這份資料是針對1948-1951年間5,209位28-62歲的女性和男性,後續追蹤超過46年。研究人員大約每間隔12年做一次追蹤,至今已於1956-1958、1969-1973、1985-1989年間追蹤過三次;追蹤的工作一直維持到參與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死亡,而研究人員在每一次追蹤後,都會評估這些參與者的糖尿病病況。 結果發現,若有糖尿病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而若糖尿病病患本身原本就已經有心血管疾病的話,女性死亡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兩倍、男性則高1.7倍;女性的平均壽命會縮短8.4年、男性則會縮短7.8年。 患有糖尿病的病患,若年齡超過50歲,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死亡率會明顯的上升;而不論有沒有心血管疾病,平均壽命也都會比一般人短。可見老年健康的議題宣導和政策推動上,應該要注意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而增加運動量和健康飲食就是預防糖尿病很關鍵的策略。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