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04
女性比男性更多頭痛,為什麼?
如果你因頭痛而受苦,你並不孤單。新的研究報告指出,頭痛影響全球一半人口,而女人比男人更普遍。
研究人員檢視1961年到2020年底發表的357個研究的數據,發現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
(52%) 患有一種頭痛,包括14%偏頭痛、26
%壓力型頭痛及5 %的人一個月中超過15天的頭痛。
此外,研究人員估計,全球每天都有近16
%的人有頭痛,而其中約一半的人 (7 %)
患的是偏頭痛。
所有類型的頭痛,女人都比男人更普遍,特別是偏頭痛
(女17%,男9%),和一個月超過15天的頭痛
(女6%,男少於3%)。
為什麼女性較會頭痛?
女性比男性更常見頭痛有幾個原因。首先,荷爾蒙變化在頭痛和偏頭痛發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有些人在他們的月經期間因為雌激素下降而經歷偏頭痛。
其次,女性可能有姿勢的問題,導致頸部和肩部緊張,這些都會轉移到你的頭上。
睡眠不足和壓力會導致更頻繁的頭痛。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這兩種現象的折磨。
挪威科技大學研究主導作者Lars Jacob
Stovner:「我們發現全球頭痛疾病很普遍,不同類型的頭痛負擔可能衝擊許多人。我們應該經由預防和較好的治療來減輕這個負擔。」
這項分析中大部分的研究,包括成人20-65歲,但有些包括超過65歲的成人,和兒童,年紀最小的只有5歲。
此研究發表在4月12日《頭痛和疼痛》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4.12)
+ read more

2022.05.04
人工流產即將遭禁?美國各地湧現抗議
(美國時間2022年5月3日加州抗議現場)
一份內部外流文件顯示,美國最高法院準備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的歷史性裁決,人工流產可能即將遭禁。此一消息持續延燒,憤怒的群眾聚集在華盛頓最高法院前抗議,加州等地也陸續出現抗議群眾,聲援女性自主。
最高法院將從根本否定人工流產權?
目前在美國,女性懷孕24週內可選擇人工流產,最高法院正在討論州政府是否可以禁止女性進行人工流產。
這份從最高法院內部外流的文件,是針對密西西比州反人工流產法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的意見書草案,根據這份意見書,大法官們將允許密西西比州反人工流產法生效,並宣告人工流產權的保護失效。
台灣會如此發展嗎?
在台灣,一般情況下,成年女性懷孕24週內可選擇人工流產。
前兩、三年也曾有宗教團體提出要限縮人工流產的執行,例如「懷孕8週後禁止人工流產」的公投提案。人工流產在台灣是否可能遭到禁止,引發關切。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因為國情不同,台灣不太可能有這樣的發展。美國最高法院宗教意識形態的操作罔顧女人健康和生命,令人遺憾!這幾年來,天主教大國,如: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國家,都逐漸對人工流產鬆綁,這是在宗教以外看見人民的需求,並以具體的方式來回應,這才是政府保障人民健康與生命負責任的作法。」
+ read more

2022.05.02
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會大大增加患子宮癌的風險。
他們發現BMI增加 5 點,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
88%,例如:如果一個165
公分的女性體重比健康標準高出12.7
公斤,她的子宮內膜癌風險幾乎翻了一倍。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CRUK)
資助的研究涉及英國、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 120,000
名女性。這是研究脂肪與子宮內膜癌之間關聯的最大研究之一。
此項研究量化了高 BMI
女性患子宮內膜癌風險的增加,並提出了這種聯繫的機制。
BMI如何影響激素和癌症風險
研究分析長期過重的影響,發現兩種荷爾蒙
─即空腹胰島素和睾丸素─ 與肥胖和子宮癌有關。
一種理論是脂肪細胞可以發出信號,告訴其他細胞更頻繁地分裂,這可能導致癌症。一些乳腺癌的發生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關,而脂肪細胞會產生這種荷爾蒙。
研究人員希望科學家們將來可以使用藥物來調節有患癌症風險者體內的這些荷爾蒙的數量。
CRUK 健康資訊負責人 Julie Sharp
博士說:「這樣的研究支持了一個事實,即超重或肥胖是英國癌症的第二大因素。這可以幫助我們開始查明相關的病理機制是什麼。這將在未來如何預防和治療癌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此研究發表在BMC MEDICINE
編譯來源:編譯來源:BBC News(2022.04.19)
+ read more

2022.04.25
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COVID-19長期併發症狀
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COVID-19長期併發症 (Long COVID-19)
的女性比男性症狀更多。女性出現吞嚥困難、疲勞、胸痛和心悸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COVID-19長期併發症被定義為在急性感染的初始症狀後超過
12 週的持續症狀。在這項由University of Parma的醫學博士
Giovanna Pelà 等人進行的研究中,91% 的患者在追蹤
(平均 5 個月) 時繼續出現 COVID-19
症狀。呼吸困難是COVID-19長期併發症最常見的症狀,其次是疲勞。女性又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衰弱、胸痛及心悸等症狀
(97% 對 84%)。
研究人員總結:「我們需要進行長期的縱向研究,以充分了解與
COVID-19長期併發症在病理生理學以及藥物治療上的性別差異。這些研究對於了解
COVID-19長期併發症的自然軌跡以實施針對性別的治療策略,防止治療上的性別盲。
《女性健康雜誌》主編Susan G. Kornstein
醫學博士說,雖然在 COVID
的急性期,女性的死亡率低於男性,但這項研究顯示,女性患COVID-19長期併發症的可能性更大。
此項研究根據發表在同行評審的《女性健康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4.20)
+ read more

2022.04.12
男女疼痛感不同
發表在《大腦》期刊的一個新研究,第一次發現脊髓中的神經細胞處理疼痛信號,男女各有不同。這個發現可以讓慢性疼痛有更好、更客製化的治療。
雖然長久以來已經知道男女對疼痛的經驗不同,而大多疼痛的研究使用雄鼠。這個新的研究很獨特的,使用了雌雄老鼠和人類男女的脊髓組織(由去世的人和其家屬慷慨捐贈)。
在實驗室檢視脊髓組織,研究人員辨識出一個稱為「BDNF」的神經生長因子,
它在男性和雄鼠身上能放大脊髓疼痛信號,但女性或雌鼠則否。但是,當雌鼠的卵巢被移除後,這個不同就消失了。這指向和賀爾蒙的關連。
研究的主導作者Dr. Annemarie Dedek
說:「發展新的止痛藥需要詳細了解疼痛在生物層面如何進行。這項新發現奠基了新治療的發展,以協助慢性疼痛受苦的人。」
這是第一次人類疼痛信號在性別相關的差異上,在脊髓組織中被指認出來。未來的研究需要了解,生物差異如何使得男女對疼痛感有所不同。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3.22)
+ read more

2022.02.21
女人應該注意的三件「心」事
三月是台灣重視女性心血管健康行動「為女著紅」的月份
—這是提醒女性需要了解的關於心臟病的三件事的最佳時機。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人數是婦癌的3─4倍。但是,社會對於這樣的現象並沒有應有的警覺。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呼籲女性做三件事。這對於台灣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應該注意的3件事
第一: 知道男性和女性的心臟病發作症狀可能不同。胸痛是兩者的主要症狀,但在女性中,它可能不是唯一或主要症狀。
胸痛是存在的。其他疼痛可能在下巴,放射到背部或頸部。女性可能會呼吸急促,可能會感到胃部不適或爆發汗流浹背,經歷心臟病發作的女性可能會感到疲倦,並且常常有一種壓倒性的不安感
—感覺有些不對勁。
女性經常忽略這些症狀,因為她們不會懷疑自己可能會心臟病發作。AHA
2019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 44%
的受訪者知道心臟病是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二: 了解您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這些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有關膽固醇的情況以及吸煙或吸電子煙。
「壞」低密度脂蛋白 (LDL)
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會增加男女患心臟病的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高血壓,所以她們應該注意變化,因為高血壓會給心臟、動脈和腎臟帶來更大的壓力。它還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患有糖尿病或吸煙的女性比男性患心臟病的風險更高。
對女性來說,注意妊娠糖尿病、懷孕期間血壓升高或早產等並發症也很重要,因為它們會增加以後患心臟病的風險。
任何這些風險因素都應該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分享和討論。
第三:降低風險。為了幫助預防心臟病,採取措施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降低血糖,應進行日常體育鍛煉、健康飲食、減肥和戒菸。
最可持續的變化往往從小事開始。每天只需步行或活動
10
分鐘就可以提升情緒並開始養成健康的習慣。用更有營養的全穀物、水果或蔬菜代替加工食品;選擇橄欖油而不是氫化油隨著時間都有對心臟健康積極的作用。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2.02.1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