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兩臂血壓的差異可預測你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0.12.31
兩臂血壓的差異可預測你未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項大型國際研究的有力證據證實,從兩臂測出之血壓讀數的差異越大,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風險越高。   該研究由英國國立健康研究院(NIHR)資助,它是第一份指出兩臂間血壓讀數差異越大,患者的額外健康風險就越大的研究。   研究的結論是,兩臂測出的血壓讀數差異每差一個mmHg,預示著10年後發生新的心絞痛、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升高了1%。   此外,在有高血壓的人當中有11%其雙臂血壓讀數差值超過10 mmHg,而在一般人口中這一比例為4%。   目前,英國和歐洲的指引均認為兩臂之間的收縮壓差值若為15 mmHg以上,代表患者有額外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項新的研究發現,差值在10 mmHg以上顯然就代表著有額外的風險。這意味著其實有更多人應考慮接受治療。   目前,國際血壓指引建議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心血管風險時應測量雙臂的血壓,但這個建議經常被忽略。這項新研究為雙臂血壓讀數的差異提供了正常範圍的新上限10 mmHg,該上限明顯低於目前指引建議的上限15 mmHg。這項研究可能促使國際高血壓指引的修訂。這代表更多有風險的患者會被辨識出來並接受可能挽救生命的治療。   此研究的臨床意義 每次心跳血壓會隨之上升和下降,此為一個循環,其測量單位為毫米汞柱(mmHg)。每個人會得到兩個數值,數值較高的收縮壓代表最大血壓,數值較低的舒張壓代表最小血壓。收縮壓高代表高血壓。全球有三分之一成年人有高血壓,它是引起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兩臂測出之收縮壓若有顯著差異,可能代表動脈變窄或變硬,這可能會影響血液流動。這些動脈變化進一步被認為顯示著患者可能心臟病發作、中風或提早死亡,應進行治療研究。   研究作者C. Clark說:「以常規使用的血壓計測量一隻手臂後接著測另一隻手臂的血壓成本很低,並且這在任何醫療機構是可行的,無需負擔額外的費用或昂貴的設備。儘管目前國際指引建議這樣做,但多半時間並沒有被實踐,背後通常是因為時間受限。事實上,測量兩臂之血壓所需的額外時間很少,但這最終是可以挽救生命的。」。   另一位研究作者V. Aboyans教授說:「我們認為,當患者在定期的門診時間依序測量兩隻手臂的血壓時,可以將兩臂測出的血壓讀數差值10 mmHg合理地視為正常差值的上限。這些資訊應納入未來要修訂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指引和臨床實務中。這種改變可能讓更多需要的人得以接受治療,以減少心臟病發作、中風死亡的風險。」。   研究方法 由英國艾希特大學主導的全球「INTERPRESS-IPD合作計畫」對所有可取得的研究進行了統合分析。他們整合了來自24項全球研究的資料,建立了擁有近54,000人的資料庫,其中涵蓋了來自歐洲、美國、非洲和亞洲成年人的資料,這些資料包含從兩個手臂測出的血壓值。   研究藉著與患者諮詢小組合作,他們取得並分析患者兩臂的血壓讀數以了解差異,並追蹤患者10年以上以了解有多少例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2.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職業婦女的記憶力退化得比較慢
2020.11.09
職業婦女的記憶力退化得比較慢
新的研究顯示,在外工作的婦女晚年的記憶力可能會比在家中的婦女還要好。   一項於11月4日發表在線上_《神經病學》_的研究讓6,189名55歲(含)以上的女性在1995-2016年之間,每兩年進行一次記憶力測試,並平均追蹤了12年。   整體而言,曾於青少年或中年時期在外工作過的女性,記憶力衰退較少,儘管有些人後來離開工作領域,在家裡養育孩子。舉例來說,在60至70歲之間,未在外工作過的母親的記憶力衰退率要比在外工作過的母親高50%以上。   這是研究人員在考慮了許多其他因素之後得到的結果,包含種族、教育水平以及婦女在童年時期的社會和經濟狀況。   工作和記憶力之間有關聯 專家表示,研究並不能證明有償工作能保持大腦健康,也不是否定婦女管理和照料一個家的複雜度,但工作和記憶力之間的關聯確實有道理。有另一項研究發現,智力和社交上的刺激都可以幫助預防記憶力隨年齡減弱,而一份工作正好可以帶來這些刺激。   波士頓學院社會工作學院的副教授Erika Sabbath認為人們可以從工作中獲得許多認知上的益處。她指出,工作可能涉及所有從智力上要求很高的任務到處理與他人的人際關係,這都可以使大腦受益。   芝加哥若許大學醫學中心的神經病學副教授Neelum Aggarwal也認同工作可以促進大腦活絡。他說:「在工作環境中,活動的類型有很多,像是新技能或是與團隊成員的新互動,都意味著大腦要以新的方式處理資訊。這可以『鍛煉』你的大腦,而鍛煉的結果就是增強整個生命周期的認知功能。」。   實際上,研究人員也發現,有工作的單身母親的記憶力衰退率比已婚的全職母親慢。Sabbath表示這個研究結果是令人驚訝的,因為有工作的單親媽媽通常要面對壓力和經濟上的困難;而且過去的研究也發現,與已婚的上班婦女相比,她們更容易患有心臟疾病等健康狀況。但她也說,認知上的健康和生理上的可能不同。儘管要面對壓力,工作還是能帶來益處。   此外,研究也指出,這項研究只著重在記憶力的表現,不包括其他心智能力。而且,儘管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可能發生在癡呆症之前,也不一定就都是如此。   許多研究已經將很多可改變的因素和記憶力衰退及老年癡呆作連結,因此,美國神經病學會的研究員Thomas Vidic博士告訴大家要往大方向來看。一般來說,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不抽煙和控制心血管風險因子(例如高血壓和糖尿病)都可以促進大腦的健康。   至於智力和社交上的刺激,Vidic博士表示,有償工作並不是這些刺激唯一的來源。舉例來說,志工服務和社區參與可能也可以帶來這些益處。他說,從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的是,我們在青少年和中年時期所做的事會影響到晚年,因此,不要等到80歲才來做改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0.11.04), Medpage Today (2020.11.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體脂肪的基因差異形塑男女的健康風險
2020.10.22
體脂肪的基因差異形塑男女的健康風險
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脂肪組織中的162個基因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的表達方式不同,這可能會影響疾病風險。   這162個基因中有些已經被認為與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相關。而這份新研究有助於解釋男人和女人面臨的不同健康風險,並且為更好、更針對性的治療奠定基礎。   研究員M. Civelek博士說:「肥胖與許多健康風險相關,而男性和女性將過多的卡路里存成脂肪的方式會讓男女罹患常見疾病的容易程度有所不同。我們研究了不同種族和健康狀況的人們,並發現了一組基因。這些基因的豐富程度在男女之間是不同的,不論其種族或健康狀況如何。」。   脂肪基因 基因研究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它產生的大量訊息。過去的研究在脂肪中發現了成千上萬的基因會因性別而有不同的表現,不過Civelek博士和他的團隊只在162個基因中發現了明確的差異。這個發現是研究人員分析了約3,000個人類樣本後得出的,這些樣本具有地理上和種族上的多樣性。   經過研究人員更深入的探索,他們發現6個特定的基因在調節脂肪組織的活性上特別有影響力。   這一發現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已經有許多研究在探討脂肪分布等方面的性別差異,但是遺傳的角色仍然獲得相對較少的研究。   Civelek博士說:「我們相信我們的發現將對精準醫療有所幫助,亦即找到藥物治療的靶點來幫助解決男女各自面臨的特定問題。例如:男性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女性更容易肥胖。我們辨識出的脂肪基因可能解釋這些疾病的嚴重性以及男女對治療的反應為何不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9.2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乳癌患者的常規掃描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0.10.13
乳癌患者的常規掃描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接受過乳癌治療的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在某些群體中,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於死於乳癌的風險。但是,這些風險如何評估呢?   一份發表於第12屆「歐洲乳癌會議」的研究指出,分析乳癌患者的常規掃描,可以預測哪些女性有大於1/4的風險患心血管疾病。   這項新的研究指出,計畫接受癌症治療的乳癌患者會接受電腦斷層掃描,可以透過電腦去分析掃描,瞭解冠狀動脈硬化的情形,來找到風險較高的女性。研究人員表示,辨識出最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採取措施來降低罹病風險。   研究作者H. Verkooijen教授說:「我們已經看到了乳癌存活率有巨大改善,部分要歸功於更好的治療。但是,治療具有副作用,某些治療方法如放射治療和某些類型的抗癌藥物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我認為,治療乳癌意味著要在解決腫瘤機會的最大化與副作用的最小化(包括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分析冠狀動脈鈣化程度,預測罹病風險 該研究包含約14,000名乳癌患者,他們於2005年至2016年間在荷蘭3家大型醫院接受了放射治療,並接受電腦斷層掃描以協助她們的放射治療計畫。   目前已知冠狀動脈鈣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電腦學習方法「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演算法,該演算法可以根據已經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來評估冠狀動脈鈣化的存在和程度,以評分心血管疾病風險─「冠狀動脈鈣化評分」。   研究人員對這群婦女平均追蹤了52個月,以了解她們是否有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在沒有鈣化的女性中(評分為零),有5%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在鈣化評分為1到10之間的女性中,有8.9%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鈣化評分為11-100的女性中該比例為13.5%,評分為101-400的女性該比例為17.5%,評分高於400的女性該比例為28.3%。   當研究人員考慮到女性的年齡和被診斷的年份時,他們發現鈣化評分最高(400分以上)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沒有鈣化的女性的3.7倍。在接受過特定類型化療「小紅莓(anthracycline)」的患者中,高的冠狀動脈鈣化評分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更強。   研究人員承認他們無法將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考慮在內,儘管他們正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這些因素。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10.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2020.10.11
妊娠性高血壓媽媽補充維生素D可預防孩子有高血壓
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患有高血壓,其小孩患高血壓的風險似乎更大。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學院的研究顯示,如果小孩還在子宮時暴露於較多的維他命D,這種關聯可以被降低或甚至被移除。   這份研究對麻州的754對母子的資料進行分析,他們的結論為,懷孕期間維生素D量較高可能有助於保護妊娠性高血壓婦女所生的兒童免於高血壓。兒童期有高血壓與成年後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   研究作者N. Mueller博士說:「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人還在子宮內時就大抵上已經內定好了,而現在我們發現,可能是維生素D以有益的方式改變了這一程式設計。」。   研究人員估計,全球2%至8%的懷孕發生妊娠性高血壓。它與孕婦肥胖有關,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嚴重妊娠性高血壓的發病率急劇上升。   同時,在1988至2008年期間,美國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上升了約40%。研究顯示,孕婦妊娠性高血壓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   Mueller說:「如果其他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些發現,那麼就需要進行隨機試驗來確定有妊娠性高血壓風險的母親若有更高的維生素D量是否可以預防兒童高血壓。」。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10.05) * Zhang M, Michos et al. _Associations of Cord Blood Vitamin D and Preeclampsia With Offspring Blood Pressure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_. JAMA Netw Open. 2020;3(10):e201904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1904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2020.10.06
脂肪人人皆有,影響隨分布部位而異
時值COVID-19大流行,人們容易忘記,我們面臨的最大健康挑戰之一仍然是全球的肥胖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肥胖的人數增加了近2倍,目前全世界有約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體脂肪高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但是,會增加疾病風險的不僅僅是體脂肪的多寡,脂肪的類型和儲存的部位也很重要。我們知道皮下脂肪會增加身體發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近年來,研究人員瞭解更大的風險是來自於累積在重要器官周圍的深層脂肪。   內臟脂肪可能是「有毒的」 脂肪並不全都是壞的。事實上,某些脂肪會帶來很多好處。它有助於保護脆弱的器官和組織,並作為便利的能量來源。如果您在寒冷中外出,脂肪可以讓你透過發抖來使身體變暖。   但是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血壓,並有可能導致心臟病和中風等併發症。許多臨床醫生使用BMI(身體質量指數)來衡量身體肥胖。但是BMI無法讓我們知道具有潛在風險的內臟脂肪的形狀和大小。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內臟脂肪會導致疾病以及好脂肪過多時會變成有害的脂肪。   許多內臟似乎會累積脂肪。這會是一個問題,因為它會產生有害的分子和荷爾蒙並將其釋放到血液中,透過血液運送,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引起併發症。   例如:有害脂肪會釋放出某種蛋白質,從而削弱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會使血糖升高,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糖尿病。內臟脂肪還會刺激細胞過度生長和複製,可能引發某些癌症。脂肪肝與代謝疾病有關,而過多的腎臟脂肪會干擾人體的水分平衡。   油包心會「傷」心 內臟脂肪也會直接影響它包圍住的器官。9月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產生生化分子,這些分子改變附近細胞彼此之間「交談」的方式,從而減慢了細胞間傳遞訊息的速度。由於心肌中電子訊號的傳輸被延遲了,使心跳不穩定,導致嚴重的心臟病,稱為心房顫動。   儘管較高的BMI會增加心房顫動的風險,但破壞心臟的電傳導和結構最關鍵的其實是心臟周圍的脂肪,而不是BMI本身。   這顯示從周圍脂肪釋放的有害物質可以直接傷害附近的器官,而無需通過血液運輸。   對於心臟病患者,可以考慮利用手術去除心臟脂肪,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同樣地,發現心臟周圍的脂肪會分泌有害分子可能為未來藥物的開發鋪路,這種藥物可以抑制有害分子從脂肪中釋放出來。   不論如何,這些發現強調了「油包心」的危險,特別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肥胖是感染病毒時出現嚴重併發症的主要風險因素,而在心臟周圍的脂肪可能與此有關。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9.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