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我採集HPV能提高子宮頸篩檢率?
2018.12.04
在家自我採集HPV能提高子宮頸篩檢率?
HPV(人類乳突病毒)篩檢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早期子宮頸癌檢測方法,但許多處於危險中的婦女沒有篩檢病毒,也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尋找子宮頸異常細胞。   新研究發現,將在家自我採集HPV的工具郵寄給難以接觸的婦女可能是一種可行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婦女保健服務資源有限的地方特別有用。   研究發現收到工具的女性有近80%使用了工具並寄回給研究人員進行檢測,而將工具寄回給研究人員的女性中約四分之一的人呈現感染高危險型HPV。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首先聯繫女性以評估她們參與該研究的興趣,然後寄出一個篩檢工具包及回郵包裹。篩檢工具包括一個名為Evalyn Brush的設備,其末端有一個小刷子,用來塞入子宮頸和/或陰道以採集細胞。參與者因參與而獲得了高達85美元的禮品卡。   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女性的回寄率約為30-40%,而新研究的結果遠高於研究團隊的預期。目前許多人對於在美國擴大使用自我採集有高度興趣,尤其是用在增加未定期篩檢女性的篩檢率。   研究對象為103名女性,其中約有一半五年多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將HPV採集結果寄回給研究人員的女性被告知其檢測結果已出來,研究建議這些女性跟地方健康中心預約以拿到檢查結果。在該研究中,只有11%的女性後續接受了子宮頸抹片檢查。   研究者表示,最初,有些人擔心自我採集HPV可能讓女性捨棄其他醫療服務。但現實情況是,這些女性無論如何都不會定期走進診所,自我採集HPV反而可以幫助打開後續就醫的大門。   結語 研究人員希望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瞭解在家自我採集HPV實際運作情形。因為試驗計畫的參與都是事先同意的,他們想知道,如果在寄出自我採集工具之前未事先與女性聯繫,是否仍會有相似的回報率。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研究中回報率高的原因,事先同意當然是重要的因子,但是,高額的鼓勵金更是關鍵。未來如要進行大的研究,應考慮如何處理這個部分。   在家自我採集HPV工具在其他國家廣泛使用,包括澳洲和荷蘭,但美國尚未批准或推薦此篩檢方法。而台灣過去雖有在家自我採集HPV的試辦計畫,但計畫成果不佳。   * Eurekalert(2018.11.28)、 *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of a Mail-Based HPV Self-Testing Program for Underscreened Women from Appalachian Ohio.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November 19, 2018        
+ read more
研究籲75歲以上續做乳房攝影檢查
2018.11.30
研究籲75歲以上續做乳房攝影檢查
研究指出,年齡在75歲以上的女性應該繼續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因為女性乳癌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75歲以上女性,每檢查1,000人就發現8.4人罹癌。   關於停止乳癌篩檢年齡一直存在爭議。2015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更新了乳房攝影檢查指引,這份指引仍跟2009年的版本一樣指出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評估75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益處和危害。然而,其他專業團體建議女性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繼續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英國國民健康署建議50-70歲女性每3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美國癌症協會則建議45-75歲的女性接受檢查。   在台灣,目前政府建議女性於45-69歲每2年做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雖然台灣女性得乳癌的年紀較輕,但就2015年的統計─75歲以上女性有885人罹患乳癌,佔所有乳癌患者7%,且其中有82%是侵襲性管道癌─來看,75歲以上乳癌篩檢是否必要,也是應該要討論的問題。     研究作者Destounis表示,目前正在進行關於停止乳房X光攝影檢查年齡的辯論。而這份研究結果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證明75歲以上女性的篩檢仍有價值,因為乳癌的發生率相當高。   在這項研究中,Destounis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2007年至2017年間763,256名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人,其中10%為75歲以上。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有3,944名,其中75歲以上患者有616名,佔16%。在75歲以上年齡組中,每檢查1,000名就發現有8.4名罹癌。     研究人員還發現,75歲以上罹患乳癌的女性有82%是侵襲性癌症,其中63%為2級或3級,其生長和擴散速度更快。   乳房攝影在乳癌的早期檢測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可以在女性或醫生能夠感覺到它之前兩年顯示乳房的變化,並且早期檢測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療選擇和提高存活率。   英國癌症研究Georgina Hill表示,乳房攝影可以透過早期發現癌症來挽救性命,但這也代表在女性一生中可能不會造成問題的癌症被診斷及治療。不過,整體來說,研究證據顯示70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的好處超過這些壞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11.20)、Daily Mail(2018.11.20)、104年癌症登記報告、Daily Mail(2018.11.26)      
+ read more
子宮頸癌 ─ 微創手術比傳統手術好嗎?
2018.11.19
子宮頸癌 ─ 微創手術比傳統手術好嗎?
一個新的研究指出,對子宮頸癌的病人,傳統剖腹式子宮頸癌根除手術事實上比微創手術更安全。   在子宮頸癌的最初期,切除整個女性生殖系統,包括子宮、子宮頸和其他的組織,是標準的治療。醫師廣泛的採取腹腔鏡切除子宮的手術,讓他們可以經由一個小的切口,拿掉有病的組織,可以快速復原,少疼痛和少傷疤。很多醫師傾向於使用這種手術,但是麻省總醫院和哥倫比亞大學醫院所做的兩個研究,發現微創手術增加死亡的風險達65%。這個發現使得研究專家十分驚訝,他們完全不知道微創手術竟然會導致其後更高的死亡風險。   腹腔鏡手術第一次在1910年實施,是以小型的相機和光線,醫師能看到體內手術的地方,用小型的工具操作。在1990年代,一位紐約醫師將腹腔鏡引用到子宮切除的手術。腹腔鏡手術讓病人少痛、傷疤小,復原時間較短,而沒有橫跨下腹的長線的手術疤痕。現在婦產科和外科醫師以及病人不論是婦科的一般手術或癌症手術都熱衷選擇少侵入性的手術。   但是腹腔鏡微創手術作為婦癌症病人的標準治療方式是否妥當?美國國家癌症機構進行了研究,檢視手術方式和存活時限的關係。   他們發現,2,461位早期子宮頸癌病人經過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之後,四年存活率有明顯的差別。經過剖腹手術,通常以為是高度風險的病患,有5.4%在手術後四年內死亡;而微創手術的死亡率則幾乎高達兩倍,為9.1%。   這樣的發現令參與研究的婦科癌症專家覺得,雖然微創手術對復原的幫助較好,但是除非以後有充足理由以及証明它的安全性,不宜再讓子宮頸癌病人做微創手術。   為了確認研究結果不是偶然,研究人員回溯到2000年,檢視更早的資料。傳統手術後的存活率一直保持穩定到2006年。之後,微創手術變得正規及廣泛,存活率反而每年降低0.8%。研究者相信這顯示的是因果關係,而不只是相關而已。   同時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另一個臨床試驗,隨機指定患子宮頸癌的婦女做微創或傳統手術,結果微創手術的死亡率還是比較高。研究專家尚未能指出原因。   經歷微創手術的病人,有較高的死亡率的原因之一是子宮頸癌的復發。子宮頸癌一旦復發,很難治療。   雖然這些發現的背後原因有待研究,外科醫師若要罹患子宮頸癌的病人採取微創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必須確保他們了解其中的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10.31)        
+ read more
乳癌篩檢的確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2018.11.15
乳癌篩檢的確可以降低死亡風險!
醫學領域一直在爭論,定期接受乳癌篩檢對於偵測到乳癌後的存活率的影響有多少。最近一項研究試圖解決這一爭論。   在台灣,乳癌是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1位,並且發生率在2006-2015年十年間從每10萬人口有61.1人罹患乳癌上升到104.9人。不過,大多數類型的乳癌是可治療的,並且通常是越早被診斷出來,治療就越有效。   台灣政府提供45-69歲婦女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2015-2016年40-69歲婦女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率為38.1%。   最近,一群專家欲確立乳癌篩檢對於乳癌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性,因此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定期做乳癌攝影檢查確實有助於降低乳癌死亡風險。   研究方法 研究小組分析了52,438名年齡在40到69歲之間的女性資料。其中一些參與者於1977年至2015年間連續39年定期接受乳癌篩檢。研究團隊分析了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後10年及20年內最終死於乳癌的案例。   10年乳癌死亡風險降低60% 研究發現,相較於沒有參與乳癌篩檢的女性,有定期篩檢的女性在被診斷罹患乳癌後,10年內死亡風險降低了60%,在乳癌診斷後的20年內,他們的死亡風險也降低了47%。   研究人員指出,所有被診斷患有乳癌的參與者都接受了適合他們癌症階段的治療,符合當時最新的國家指南。乳癌篩檢讓癌症早期階段即檢測出,意味著可以更快地開始治療癌症,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更好。   篩檢與治療相輔相成 研究作者Stephen Duffy教授表示,最近治療技術改善減少了乳癌死亡人數。這些新的結果證明了篩檢也扮演重要角色,使婦女從現代治療中獲得更大的益處。我們需要確保乳癌篩檢率得到改善,特別是在社會經濟貧困的地區。   研究結果是以具體、個人的資料為基礎,並且橫跨60年,再次確認了參與定期、高品質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降低乳癌過早死亡風險的最佳方法。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11.12)        
+ read more
子宮頸癌篩檢也可以在家DIY
2018.11.14
子宮頸癌篩檢也可以在家DIY
研究發現,將檢測高風險人類乳突病毒(HPV)的「自我採集試劑盒」郵寄給民眾,能促進子宮頸癌篩檢率 - 特別是對於超過定期篩檢時間的女性。   2016年台灣30-69歲女性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率為51.3%,仍有近一半女性未定期做篩檢。這可能是礙於經濟、距離或隱私而未定期做篩檢。   為了增加子宮頸癌篩檢率,十幾年前,政府有試辦計畫,提供HPV病毒檢測的自我採集試劑盒給民眾,讓民眾於採集完後將採樣寄給檢驗中心進行檢驗。計畫成果不佳,是因不習慣自我採集還是試劑的問題,不得而知。   近年來,HPV檢測已有相當的改進,為了瞭解在家自我採集的方法是否能有效地檢測出較嚴重的疾病,國外研究針對這樣的構想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在家中自我採集HPV可能是識別高風險女性的可行方法。   研究作者Jennifer S. Smith表示,還需要想辦法讓自我採集過程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並獲得美國食藥局批准用於診所做子宮頸癌自我採集。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193名美國北卡羅來納州30-64歲、過去4年都沒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低收入女性。研究人員提供他們2個檢測HPV的自我採集試劑盒,1個在家採集,1個在診所採集後交給護士,研究人員於實驗室檢驗這些採樣是否有高風險HPV病毒和其他性病。   另外,研究對象也給醫師做了抹片檢查及子宮頸組織切片。研究將自我採樣的檢驗結果與由醫師進行的抹片檢查及組織切片的結果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 在家自我採集的樣本顯示,有12.4%的女性被感染高風險HPV病毒,而在診所自我採集的樣本則顯示,有15.5%的女性被感染高風險HPV病毒。醫師的抹片檢查結果則顯示有11.4%的女性被感染高風險HPV病毒。   研究作者Des Marais表示,自我採集和醫師採集兩種方法對高風險HPV病毒的偵測率相似,所有經由醫師的抹片檢查及組織切片檢查出有嚴重子宮頸病變的人,其在家自我採集樣本也被檢驗出有高風險HPV病毒。換言之,在家自我採集並未遺漏任何有嚴重子宮頸癌病變的人。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1.07) * Home Self-Collection by Mail to Test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Obstetrics & Gynecology: November 05, 2018        
+ read more
為什麼有些癌症只影響年輕女性
2018.11.06
為什麼有些癌症只影響年輕女性
胰臟癌有許多形式,其中「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特別影響女性,而且通常是年輕女性。這怎麼可能?胰臟又不是受到女性荷爾蒙影響的器官,怎麼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最近一份研究對這樣的現象提出了可能的解釋。   「黏液性囊腺瘤」這種胰臟癌類型與另一種卵巢的黏液型癌症有奇怪的相似處。瑞士與美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大規模的基因體分析,發現這兩種癌症都源自於「胚胎生殖細胞(embryonic germ cells)」。在胚胎階段這些生殖細胞還未分化,他們會遷移至卵巢,而在過程中有些生殖細胞誤停在其他器官上,如:胰臟,讓個體有在未來30年後,在不同的器官罹患和卵巢相同癌症的風險。   卵巢和胰臟的粘液性腫瘤影響年齡在30至4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這種形式的腫瘤形狀類似大囊腫,裏頭充滿液體,約佔卵巢和胰臟癌的3%,通常通過手術治療。若及時治療,囊腫可被完全去除。不過,有15%的病例囊腫在手術前破裂使癌細胞擴散到腹膜引起轉移,癌細胞轉移後對化療具有高度耐藥性。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的預後不超過一年。   研究負責人Intidhar Labidi-Galy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是從臨床觀察開始的。身為卵巢癌的專家,Labidi-Galy偶然發現了一篇論文,詳細介紹了胰臟粘液性腫瘤的基因特徵。令他驚訝的是,儘管這兩種器官沒有直接的關係,胰臟粘液性腫瘤與卵巢的粘液性腫瘤具有相同的基因變化。該篇論文的第一作者Kevin Elias博士確定了兩種腫瘤之間的密切聯繫:相同的基因突變、相同患者類型–年輕女性、通常是吸煙者。更令人驚訝的是,在胰臟粘液性腫瘤發現卵巢組織。   共同的起源 卵巢和胰臟只有在胚胎發育期間才非常接近。在懷孕初期,胚胎擁有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在某種程度上是配子,即卵母細胞或精子的前體,他們在妊娠4到6週之間在人體中遷移。生殖細胞經過未來的胰臟,並在妊娠第7週左右抵達性腺的外圍。Labidi-Galy博士表示,很有可能,其中一些生殖細胞在遷移路上就停下來了。   透過公開的資料,研究人員辨識出懷孕第6、7、11及17周時原始生殖細胞在器官裡的基因表現,發展出「轉錄組學特徵(transcriptomic profile)」。研究團隊用這些特徵與胰臟及卵巢的基因表現進行比較,以瞭解這兩種器官健康、黏液型囊腫及其他腫瘤的特徵。   結果顯示,卵巢及胰臟黏液型腫瘤的「轉錄組學特徵」與卵巢及胰臟本身大為不同,而是與原始生殖細胞非常相似。   遷移期間意外的停止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胚胎階段,細胞在遷移過程中意外發生的停止,可能在幾十年後以癌症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是否表現出來取決於其他風險因素如吸菸及這些原始生殖細胞在體內的位置。事實上,雖然科學家只檢查了胰臟和卵​​巢,但過去已經有類似的病例顯示,這種生殖細胞遷移過程中誤停的現象也發生在其他器官上,特別是在肝臟或腹膜中。   Labidi博士總結,我們的結果不會改變對患者的手術治療,但會讓我們反思化療方案。這些罕見的腫瘤有點像癌症的孤兒疾病,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法。我們希望將它們與其他癌症聯繫起來以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處於個人化腫瘤學的核心:了解每個細節中的敵人會使患者更容易與疾病戰鬥。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10.1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