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越來越多的女性禮儀師處理往生者的後事
2021.02.19
越來越多的女性禮儀師處理往生者的後事
隨著人們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改變,以及越來越多人傾向由女性來處理女性的大體,現在韓國接受禮儀師培訓的女性有增加的趨勢,這是長期以來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外的領域。   在2000年初時,韓國大約有30%的殯儀員學生是女生,但今天,她們大約佔了班上的60%。   在台灣,截至107年底,禮儀師人數計929人,其中男性549人占59.10%,女性380人占40.90%,女性占比連3年增加。   打破性別的禁忌 在韓國,這個趨勢是在越來越多呼籲打擊對婦女性暴力行為之下發酵的。性暴力行為包含大量的針孔攝影機犯罪、「色情報復」,以及在網路上脅迫婦女和女孩分享自己的性愛圖片,有時甚至是暴力圖片的網絡。   目前19歲,就讀殯儀員研究的Park Se-jung說:「當有異性的同學碰我身體時,我會感到不舒服,就算我有穿好衣服。即使我死了,我一定也不希望他們觸摸、清洗和打扮我的裸身。我很確定我應該成為替其他女人辦一個好的告別式的人。」   韓國乙支大學(Eulji University)遺體防腐學教授Lee Jong-woo說,「從儒家思想來看,死亡過去在韓國被視為禁忌,對於婦女是否可以從事這樣的工作也有負面的看法,但這種想法正在改變。」   年輕人的死亡 禮儀公司表示,他們有陸續收到越來越多人要求由女性禮儀師來辦理後事。   已經擔任禮儀師七年的Park Bo-ram說:「去世的年輕人大多是自殺者,如果是由我們女性來處理大體,喪親者的家屬會感到比較自在,尤其如果是一名女人自殺的話。」   Park說:「我記得一個青少年學生,是個獨生女...自殺了。幫她清洗身體和換裝時,我在她的大腿上看到許多自殘的痕跡,但她的家人都不知道。」   Park回憶說,即使在悲傷中,女孩的父母也很感激是由一位女禮儀師處理女兒的大體。   韓國的自殺率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的:2019年每10萬人中有24.6人自殺身亡,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該年統計的平均自殺率為11.3。那年,自殺是青少年和20和30多歲的人的第一大死因。   韓國2019年有超過4,000名女性輕生,包含年輕的女性K-pop藝人具荷拉(Koo Hara)和雪莉(Sulli)。   反對女性在殯葬業的聲音仍然存在 據韓國就業訊息服務社所說,2016年,韓國6,200名禮儀師中有四分之一是女性。由於每年有超過13萬名女孩和婦女喪命,預計家屬對女性禮儀師的要求會繼續增加。   然而,仍有些保守的聲音反對女性在殯葬業服務。   計劃在畢業後到禮儀社工作的21歲的Shin Hwa-jin表示,她曾聽到一位女禮儀師和婆婆的對話。「她的婆婆說:『你竟敢肖想用那雙碰過屍體的手來煮飯給我吃?』」這讓她感到非常震驚。   編譯來源:Reuters (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東京奧運會主席說婦女話太多後「下台」
2021.02.17
東京奧運會主席說婦女話太多後「下台」
2020年東京奧運會首領森喜朗(Yoshiro Mori)在上周向日本媒體發表關於女性的性別歧視言論後,決定辭職。這就是他當時所說的:   「當增加女性執行委員的人數時,如果他們的發言時間沒有一定程度的限制,那麼她們就很難停止,這很煩人。 在董事會中有很多女性的情況下,董事會會議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婦女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如果一個人舉手,其他人可能會想,我也需要說些什麼。這就是每個人都講話的原因。」   由於由35名成員組成的董事會中只有7名女性,他稱讚她們「知道自己的位置」。他的話在房間裡和整個互聯網上都充滿了笑聲被當成了笑柄。   森喜朗是奧運會組織委員會的負責人,儘管他此前拒絕辭職,但至少有500名奧林匹克志願者因他的言論而辭職。   據報導,現年83歲的森將被現年84歲的川淵所取代。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1.02.1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三人行」一起成為孩子出生證明上的爸爸
2021.02.15
「三人行」一起成為孩子出生證明上的爸爸
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一個以「三人行」的方式共同育兒的多偶家庭向外界公開了他們的生活,且三個父親的名字都寫在孩子的同一張出生證明上   Ian Jenkins、Alan Mayfield和Jeremy Allen Hodges在2017年創下了歷史,當時法官承認他們都被記在現在三歲的女兒Piper的出生證明上。這項決定為美國其他多偶家庭在獲得法律承認上舖路,而這三人現在還有一個14個月大的兒子,名為Parker。   Parker和Piper都是透過卵子捐贈者和代理孕母而出生的同父異母姊弟。   Ian和Alan已經在一起十七年了,他們和伴侶Jeremy也已經在一起八年了。孩子們都稱Jeremy為“daddy”,而Alan被稱為“dada”,Ian則為“papa”。   Ian將他們獨特的家庭描述為「只是三個花很多時間討論晚餐要吃什麼的溫和的普通人」。   這三人現在已經發行了一本由Ian寫的書,叫做_Three Dads and a Baby_。該書將於2021年3月由 Cleis Press and Simon and Schuster出版,描述他們獨特家庭的故事。這些爸爸們還提供一些技巧,包括如何發展出一套一致的養育方式,以及當你的孩子喜歡daddy勝過dada或papa時該怎麼辦。此外,他們也有寫到正向的一面,像是一個家庭中有三份收入,以及三個人分擔小孩夜間餵食的工作。   Ian在接受《哈芬登郵報》採訪時說,他們確實對孩子可能會被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有所關注。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無論是在個人還是職涯生活中,他們都沒有遇到任何打擊。   Ian還補充道,他們的大女兒現在已經在讀幼稚園了,而其他家長和小孩也對他們的故事很感興趣。   根據這個三人行的家庭所說,只要是育兒相關之事,持續不斷的對話是健康的多重伴侶關係的重要關鍵。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 (2020.12.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關於乳牙 爸媽需要知道的事
2021.02.04
關於乳牙 爸媽需要知道的事
大家都知道,孩童會經歷「換牙」,也就是乳牙搖晃掉落,長出恆齒,這通常象徵孩童長大的通過儀式。   乳牙會搖晃掉落,是因為要長出的恆齒會推擠破壞乳牙的根部。雖然大多數乳牙都會掉下來,不過有時恆齒不一定會形成,因此,既使已經進入成年,乳牙還是一直存在。   乳牙終將會掉落,父母可能覺得不太需要費心照顧,但卻不應如此。健康的乳牙對兒童的健康和生活至關重要,爸媽們應該要注意孩子的口腔健康。   乳牙也會蛀牙 就像成人的牙齒一樣,乳牙也會發生蛀牙,原因包括來自口腔中的細菌、經常食用含糖飲料和零食、刷牙不當等。   未經處理的蛀牙可能影響牙齒內的神經和血管。情況如果嚴重,孩子可能會有嚴重的牙痛和感染。這些是兒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牙科治療的最常見原因。如果乳牙被感染或蛀牙情況嚴重,可能必須將牙齒拔掉。   如果在恆齒出現前就失去了乳牙,則兩側的牙齒可能會進入這個空間。在缺少空間的情況下,後來出現的恆齒可能會在錯誤的位置穿出。   牙齒問題可能導致嚴重情況 如果不及時治療,牙痛可能影響孩子睡眠,更可能難以集中精神,影響學習。   牙齒問題也會影響兒童的發育,牙齒酸痛的孩子可能不進食或少吃東西,影響營養和成長。   如果孩童時期就有蛀牙的問題,成年後發生同樣問題的風險較高。   孩子可能牙齒不適的徵兆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經歷的牙痛可能有所不同,父母們需要注意這些跡象。孩子牙齒不適時可能會:   * 抱怨牙齒會酸痛、發癢或有劇烈的疼痛,甚至是耳朵痛 * 避開熱、冷、甜、硬,或需要持續咀嚼的食物 * 比平時花更長的時間吃飯 * 抱怨有食物卡在牙齒裡 * 刷牙有困難 * 很難入睡或夜間醒來的頻率變高   不過好消息是,只要就醫治療,兒童的牙齒問題大多數都可以處理或解決。   定期看牙醫 父母應該在孩子長出第一顆牙齒或在他們一歲前(看哪個情況先發生),帶孩子到牙科檢查。之後,依據牙醫的建議定期回診。雖然孩子的牙齒可能還不錯,但定期地回診可以幫助孩子與牙醫建立關係,並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有些孩子(甚至是成年人)會很懼怕看牙醫,父母要從孩子小時候建立看牙醫的習慣,並讓孩子有正面的態度。   在家牙科保健 除了定期檢查牙齒,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成照顧牙齒和刷牙的習慣,以下是一些小撇步:   * 與孩子討論牙齒和其重要性 * 協助孩子使用適合其年齡的牙刷 * 讓刷牙變得有趣,例如,使用有孩子喜愛圖案的牙刷   有牙齒問題的父母可能會擔心孩子有同樣的情況,但父母可以建立孩子保健牙齒的習慣和態度,讓同樣的問題不再發生。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1.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什麼時候死是真的死了?
2021.02.02
什麼時候死是真的死了?
心跳停止死亡後的捐贈在醫學上可行,但必須在撤除維生措施後很短的時間內宣布死亡。然而,關於死亡宣告後,人們「復活」的故事仍然存在,而目前,幾乎沒有證據可以幫助醫學理解死亡。   家人在親人死後選擇器官捐贈,他們必須能夠相信死亡確實發生了,並且是不可逆轉的,這樣人們才可以在悲傷時決定捐贈,並使醫學界可以沒有壓力地展開捐贈的對話。   因此,為了瞭解死亡過程的生理學,S. Dhanani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與加拿大捐贈與移植研究計劃合作,徵得其家人的同意,對600多個臨終的ICU病患進行監測其生命跡象的過程。   研究發現了什麼? Dhanani博士發現,傳統以“直線”切割生死,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研究顯示,#在死亡過程中通常心臟活動會停止又重新開始數次,然後才完全停止。但沒有人恢復持續的血液循環或意識。目前的標準作法是,在心臟停止後,等待5分鐘確定死亡,再進行器官捐贈。該研究提供了支持當前死亡標準的證據!   您如何和一個家庭討論加護病房中垂死親人的器官捐贈研究?這個計畫因為有當事人家人H. Talbot女士的參增添了力量。Talbot女士的兒子死於車禍後成為了捐助者。2015年她以顧問身份加入研究團隊,從家庭的角度提供了反饋,如:何適當地對待垂死患者的家庭提出了一些想法。她的貢獻幫助實現了93%的家庭同意率,並降低了團隊對超越界限的恐懼。她兒子的器官捐贈至少挽救了四個人的生命,而她參與的努力使這些捐贈禮物成倍增加。   對公眾有什麼好處? 家庭和醫療團隊可以相信,一旦確定死亡,就可以安全地開始器官捐贈過程。現在,此研究數據可用於在國內和國際上為確定器官捐獻死亡的政策和指南提供信息。利用研究數據進行的進一步工作將使捐贈和移植團隊能夠預測出去除生命維生措施後,患者死亡所需的時間。預測死亡時間對於協調捐贈和改善器官分配非常有用。   這項研究得到了加拿大衛生研究所的支持,這是加拿大捐贈和移植研究計劃,CHEO研究所和KarelPavlík基金會的一部分。   研究發表在1月28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1.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疫情下的女人處境
2021.02.01
疫情下的女人處境
原來疫情在打破現狀中加深了性別的不平等 武漢肺炎疫情於2020年籠罩全球,延燒已逾一年,累計至今日全球超過9000萬個病例、超過200萬人死亡。除了對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全球超過100個城市封城,改變了人們的經濟社會生活模式。   在這些改變中衍生出許多性別議題,最近有幾份研究直指女人跟兒童所受的衝擊最大。   日本女人自殺率是男人的五倍 日本最近的調查發現,武漢肺炎疫情第二波大流行中自殺率​​上升了,特別是婦女和兒童。   日本在2020年2月至6月自殺率下降14%,但7月至10月間的自殺率卻較2019年同期上升了16%,與前一波的下降形成明顯對比。   調查發現,前波自殺率下降與政府補貼、工作時間減少和學校停課等因素有關。但下降趨勢卻發生了改變,特別是女性的自殺率上升了37%,是男性自殺率的五倍。主要原因是受到疫情衝擊的行業,大多是女性占主導地位的領域,還有職業婦女的家庭照護負擔加重、家庭暴力增加等原因。   研究還比較了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的數據,發現第二波疫情流行中兒童自殺率飆升了49%,大約與日本全國學校停課的時間一致。   研究指出,與一般的經濟循環影響不同,疫情大流行嚴重地影響了兒童、青少年和女性(尤其是家庭主婦)心理健康。   另有一則美國的最新研究,也呼應了日本研究的發現。   封城讓男人有機會參與育兒 真的嗎? 美國這項最新研究發現,在武漢肺炎疫情第一波大流行期間,父母都在家工作的雙新家庭,女性比男性承擔更多的育兒責任。   研究顯示,儘管疫情衝擊了傳統工作模式、家庭生活方式和育兒工作,但在36.6%的夫妻中,女性還是承擔了大部分或全部的育兒工作。   總共有44.5%的夫婦嘗試使用更平等的方法,例如輪流/輪班照護,或以更臨時的方式進行溝通。   另外,有18.9%的夫妻使用的策略似乎既不考慮性別也不平等。   研究主持人Kristin M. Shockley博士表示,大家以為封城後讓男人有機會平等地參與育兒的機會,但是事實卻非如此   哪種方式最有效? 研究人員發現,輪流工作的夫妻通常效果最好,比較會有較高品質的睡眠較最低的心理困擾。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育兒分工方式對幸福感及工作表現的影響,不意外地,需要遠距工作並負責所有育兒工作的女性,其幸福感和工作表現最差。   但是,這也不利於丈夫的健康和工作表現。Shockley博士表示,儘管丈夫的工作角色沒有大改變,但當其中一個人需要完成做完所有事情時,兩個人的關係會充滿緊張,這很可能會影響丈夫專注工作的能力。   相關決策應納入女性參與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與調查證明,武漢疫情衍生或加遽了性別不平等現象。政府持續提出各項政策以對應疫情的衝擊,卻甚少有性別視角。政策可能對不同性別造成不同的影響,若不能將性別需求和風險納入考量,就算是立益良善的規劃也可能讓某些族群面臨其他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 (2021.01.19)、Health Day(2020.01.18)、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21.01)、Reuters(2020.01.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