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05
出生就免疫!新加坡男嬰自帶武肺抗體
一名新加坡婦女在今年三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當時她已懷孕,11月時她的寶寶出生,是名健康的男嬰。嬰兒並未感染武漢肺炎,但帶有抗體。這個案例為武肺病毒是否可能經由母親子宮傳染給胎兒提供了新線索。
這位母親Celine
Ng-Chan感染新冠病毒時病情較輕,住院不滿三週便返家。她表示:「醫生懷疑是我在懷孕期間將我的COVID-19抗體轉移給了他。」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尚不知道患有COVID-19的孕婦能否在懷孕或分娩時將病毒傳播給胎兒或嬰兒。
迄今為止,尚未在子宮內的羊水或母乳的樣本中發現活性新冠病毒。
其他關於新生兒與COVID-19的研究
根據10月份發表在《新興傳染病》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來自中國的醫生提出報告,感染新冠病毒婦女生出的嬰兒體內COVID-19抗體檢出率隨著時間下降。
《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10月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由母親向新生兒感染的情況很少。
編譯來源:REUTERS(2020.11.2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2.04
生了孩子的跨性別男人能不能被登記為「父親」?
Freddy
McConnell是一名跨性別男性。他自2014年以來就一直服用睾丸激素,並接受了平胸手術,也已經合法註冊為男性,但是他還保有子宮。
Freddy於2018年懷孕,並生下了兒子Jack。他想在出生證明上登記為Jack的父親,卻被當局拒絕,認為他應該登記為母親,因此他向英國家庭法院提出訴訟。
他在高等法院的家事法庭爭辯說,被稱為孩子的母親違背了他的人權,也不尊重他的私人和家庭生活。但是法官裁定,根據英國普通法,母親的定義就是懷孕及分娩者,無論該人是男人還是女人。
今年稍早時,三名上訴法院法官皆駁回了Freddy的案子,稱該案涉及複雜的「相互關聯性」的立法,而任何法律的改革都必須在國會中進行。
據高等法院發言人所說,Freddy並沒有提出一個「應該被考慮」的「具有爭論性的法律要點」,因此他對法令的挑戰被拒絕。
LGBTQ
+慈善機構Stonewall隨後表示,最高法院大法官「錯失了一個促進平等的機會」。
如果Freddy的法律訴訟成功通過,他的兒子Jack就會是第一個在英格蘭出生而沒有合法生母的人。
編譯來源:FEM Positive (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8
向政府宣戰:波蘭爭取人工流產的戰役
自從10月22日波蘭政府試圖禁止幾乎所有人工流產的機會後,爆發了人民的抗議行動,如今抗議行動規模更大促使政府暫緩禁令。
抗議現場記者看到有些示威者被警察毆打或被噴胡椒噴霧。
波蘭這個天主教國家原已屬人工流產限制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新的法律進一步禁止嬰兒出生後很可能死亡的孕婦接受人工流產。
政府震驚於示威的規模,暫緩了禁令,但是有些醫院已經開始拒絕為女性做人工流產。
編譯來源:BBC(2020.11.2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4
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
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完善的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政策。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國健署的少子化因應計畫將例行產檢納入其中,先不論這是例行事項,不應作為亮點之一,就連產檢預算也編列不足。政府應把產檢預算補足,而不是挪用用來促進品質的菸捐來彌補。菸捐是拿來提升生產品質而不是用於例行公務。政府的態度再再顯示他們不重視少子化問題,長年預算編列不足是對醫生的剝削、對婦女的歧視!此外,國健署曾去日本考察,了解台灣產檢不如其他先進國家的問題,在其報告建議要加以改善,但是至今仍未見落實,顯示政府光說不練。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政府不能又要女人生,又不好好照顧女人。衛福部的產檢給付預算不僅長年低於實際支出,而且預算下降速度還比少子化的速度快。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顯示的是政府長年下來友善生產程度嚴重不足。呼籲政府要讓懷孕婦女不僅得到公平待遇,還要有讓孕婦能感受到政府重視的待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較國健署產檢給付及健保給付,可以看到不合理的地方。每個個案算下來,產檢給付與健保給付差了1320元。產科原本是負擔重的職業,再加上給付長年低落,可能降低年輕醫師投入產科的意願。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健保給付已經是接近成本價,國健署的產檢給付還比健保價低,很多變成醫師自行吸收或是孕婦自費。我們看到政府長年在虧待婦女。國家不應再用低估的預算去虧待婦女與醫師。我們建議不僅要增加產檢費用,也要增加項目,如產檢次數增加2至4次讓懷孕41周的孕婦不需自費產檢、超音波次數從1次變3次及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等。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每年政府給婦女的產檢給付是4915元,針對高風險孕婦給付會增加至5000到13000元不等。目前產檢利用率約為95%,未來會持續改進。不論預算編列是否足夠,政府絕對不會虧待孕婦。至於剛剛提到的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的問題,未來會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討論出共識後加以改進。
完整新聞稿請見台灣女人連線官網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23
孕婦感染COVID-19不增加不良妊娠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COVID-19的孕婦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很低,她的新生兒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指出,實際上,95%的孕婦懷孕結果是好的,只有3%的新生兒的呈COVID-19陽性。
研究作者E.
Adhikari博士說:「但是,有5%患有COVID-19的孕婦出現嚴重症狀,這些孕婦及其小孩的風險是顯著的。但是懷孕本身似乎並沒有增加COVID-19併發症的風險。」。
「大多數無症狀或輕度感染的婦女可以放心,因為他們的嬰兒不太可能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
她補充說:「透過研究罹患COVID-19的孕婦,包括因此住院和沒有住院的,我們得以確定母親的風險與一般人的風險相似。」。
在大流行開始時,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認為孕婦的風險大於其他人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但是新發現可以讓孕婦放心,她們的風險與其他人一樣。
沒有參與研究的婦產科醫生Jennifer
Wu說:「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初報告令人恐懼,但事實可能並不像最初那樣看起來那麼嚴重。但是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SARS-CoV-2傳播對母嬰的風險。」。
Wu認為被感染的母親其嬰兒應進行COVID-19檢測。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追蹤了將近3,400名孕婦,其中252名患有COVID-19。
在252名患者中,95%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但是,有6名婦女出現了嚴重症狀或肺炎。
Adhikari表示,比較懷孕期間有或沒有COVID-19的婦女,他們發現COVID-19不會增加不良懷孕結果的風險,例如早產、子癲前症或因為胎兒心率異常而剖腹產等。
在出現嚴重或急性症狀的女性出現較多早產,但是很難預測哪些患者會早產。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可能會增加此風險。
Adhikari說:「在252名受感染的婦女中,COVID-19的住院率為6%,與一般人的比率相似,但低於以前的報告。較早的研究顯示,將近20%的COVID-19孕婦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她補充,研究發現懷孕似乎並未增加大多數女性變成重病的風險。
Wu說:「即便如此,孕婦也應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以盡量減少感染病毒的風險。我們確實認為孕婦感染COVID-19的風險更高,因此應採取一切預防措施避免感染。」。
編譯來源:
* Health Day(2020.11.19)
* Adhikari EH, Moreno W, Zofkie AC, et al. Pregnancy Outcomes Among
Women With and Withou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Infection. JAMA Netw Open. 2020;3(11):e202925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11.06
荷爾蒙補充療法治療潮紅?這裡有最新指引
停經後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與乳癌風險增加有關。而最近一份大型研究指出,風險是隨著HRT的類型、接受治療的年紀和治療時間長短而不同。
研究發現,在超過50萬名50至79歲的女性中,使用HRT的女性患乳癌的風險相對較高,而使用複合式HRT-雌激素加黃體素的HRT-至少五年的女性,HRT與乳癌風險的關聯最強。
但是,增加的風險沒有像被廣泛引用的一份2019年研究所指出的那麼高。並且一旦婦女停止使用HRT,乳癌的風險降低速度比先前估計得更快。
HRT的利弊並不是黑白分明
北美更年期學會醫學主任Faubion說:「這非常複雜。沒有人能夠說HRT是完全安全的。」。
HRT被認為是治療更年期嚴重熱潮紅最有效的療法。Faubion表示,還有其他選擇,例如某些抗抑鬱藥,但沒有一個能與HRT的療效相提並論。
醫生一度認為HRT還可以幫助預防更年期後容易出現的疾病,包括心臟病。
但是在2002年,一項名為「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的美國大型試驗的結果引起了轟動。它發現使用複合式HRT實際上增加了婦女患心臟病、血栓和乳癌的風險。
另一方面,僅接受雌激素HRT可能降低的婦女患乳癌。但是,該療法僅適用於接受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因為單獨服用雌激素會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在「婦女健康倡議」大型試驗之後,HRT的處方箋數量直線下降。而此後許多的研究描繪出一個更加複雜的圖像。
「婦女健康倡議」大型試驗中的女性多年紀較大,約在60初頭。而有較近期的證據顯示,當女性在更年期早期開始HRT時(60歲之前),風險較小,這樣甚至可能有助於預防心臟病。
這對醫生和患者來說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是否對於大多數50多歲的女性來說,HRT帶來的好處將超過風險?
此研究與「婦女健康倡議」之異同
「婦女健康倡議」是針對一種特定的HRT類型進行研究,而此研究則透過檢視整體人口中的女性的病歷,來檢視在現實世界裡不同HRT類型與乳癌之間的關係。
主要研究作者Y.
Vinogradova說:「這項研究為整個圖像增添了更多細節。」。
Vinogradova表示,總體來說,研究結果與過去所見相符。至少使用了5年或過去5年內使用複合式HRT的女性風險最高。符合這種情況的女性當中,每年每10,000名女性就多出15至36例乳癌病例。這個範圍會根據年齡而不同,年齡在50歲以下屬案例數較低的那一端,而70歲以上屬案例數較高的那一端。
這證實了:老年婦女接受HRT所增加的相關風險顯著高於年輕婦女。
此外,不同形式的黃體素帶來不同的風險。風險最高的與黃體素「炔諾酮(norethisterone)」有關,風險最低的與黃體素「地屈孕酮(dydrogesterone)」有關。
大多數醫學團體建議不要使用HRT預防慢性病。他們表示,如果女性使用荷爾蒙治療嚴重熱潮紅,應以最低劑量和最短持續時間為原則。
Faubion表示,考慮使用HRT治療更年期嚴重症狀的女性應與醫師討論所有的健康影響,不僅僅是乳癌。
編譯來源:US News(2020.10.3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