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出生就免疫!新加坡男嬰自帶武肺抗體
2020.12.05
出生就免疫!新加坡男嬰自帶武肺抗體
一名新加坡婦女在今年三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當時她已懷孕,11月時她的寶寶出生,是名健康的男嬰。嬰兒並未感染武漢肺炎,但帶有抗體。這個案例為武肺病毒是否可能經由母親子宮傳染給胎兒提供了新線索。   這位母親Celine Ng-Chan感染新冠病毒時病情較輕,住院不滿三週便返家。她表示:「醫生懷疑是我在懷孕期間將我的COVID-19抗體轉移給了他。」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尚不知道患有COVID-19的孕婦能否在懷孕或分娩時將病毒傳播給胎兒或嬰兒。   迄今為止,尚未在子宮內的羊水或母乳的樣本中發現活性新冠病毒。   其他關於新生兒與COVID-19的研究 根據10月份發表在《新興傳染病》期刊上的一篇研究,來自中國的醫生提出報告,感染新冠病毒婦女生出的嬰兒體內COVID-19抗體檢出率隨著時間下降。   《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10月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由母親向新生兒感染的情況很少。   編譯來源:REUTERS(2020.11.2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卡介苗可能有助於預防COVID-19
2020.12.01
卡介苗可能有助於預防COVID-19
卡介苗(BCG)原來是用來預防肺結核的疫苗,但是除此之外,有研究顯示,早期接種BCG疫苗可以使兒童死亡率降低多達45%,主要是通過降低嬰兒對敗血症(血液中毒)的敏感性、呼吸道感染和發燒。   此外,有一些證據指出,卡介苗可預防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科學家認為,這種疫苗可以激發「先天」免疫系統,這是人體抵抗病毒和其他入侵生物的第一道防線。不同於適應性免疫,先天免疫很少針對身體過去遇到的特定病原體。   加州的Cedars-Sinai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因此想知道BCG是否會降低武漢病毒(SARS-CoV-2)的感染。   研究進行:檢視COVID-19症狀和抗體 在2020年5月11日至6月18日之間,有6,201名醫護人員提供了血液樣本並回答了有關其病史的問題,包括他們是否曾接受過卡介苗和兩種其他細菌感染和流感的疫苗。   總共1,836人說他們已經接受了卡介苗接種,4,275人說他們沒有接受過卡介苗接種,還有90人不確定。   在過去的6個月中,接種疫苗的人較少報告有COVID-19症狀。   總體而言,整體中有3.5%的人檢測出SARS-CoV-2抗體呈陽性。   在報告接種過卡介苗的人群中,有2.7%呈陽性,而在沒有接種過卡介苗的人群中,有3.8%呈陽性。   Arditi博士說:「看來,接種卡介苗的個體病情可能較輕,因此產生的抗SARS-CoV-2抗體較少,或者他們對這種病毒的細胞免疫反應更為有效。」。   在調整了年齡和性別之後,卡介苗接種(但沒有其他疫苗接種)仍與SARS-CoV-2抗體呈陽性的可能性降低有關。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到:「綜上所述,這些結果顯示,卡介苗接種史賦予SARS-CoV-2感染非特異性保護作用,並減少了COVID-19症狀出現。這似乎是卡介苗特有的,因為其他疫苗接種與防止SARS-CoV-2感染的類似保護作用無關。」。   研究侷限:自我報告的疫苗接種史 該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在於,它依賴於參與者對他們所接受的疫苗的回憶,以及他們在過去6個月中是否經歷過典型的COVID-19症狀。   此外,每組中出現症狀或測試呈陽性的人數相對較少,這限制了這項研究的統計意義及其結果的可靠性。   但是,有趣的是,那些報告接受卡介苗接種的人平均年齡較大。他們也更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這些都是增加人患嚴重COVID-19感染機會的因素。   2020年8月,《今日醫學新聞》報導了另一項觀察性研究,該研究指出強制民眾接種卡介苗的國家對該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   目前有22項臨床試驗正在調查卡介苗預防或治療COVID-19的潛力,這應會提供更多明確的證據。其中一項研究涉及Arditi博士和Cedars-Sinai。   Arditi博士解釋,沒有人相信卡介苗會比針對COVID-19的特定疫苗更有效。但是,如果試驗證明了它的價值,作為一種成熟的疫苗,卡介苗可以很快獲得批准並用於預防COVID-19。   他說:「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手段,在我們獲得最有效、最安全的COVID-19疫苗之前,這可能會帶來一些好處。」。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20.11.28)、 * Magali Noval Rivas et al. BCG vaccination history associates with decreased SARS-CoV-2 seroprevalence across a diverse cohort of healthcare workers. J Clin Invest.2020 Nov.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七國家檢出人有水貂之COVID-19突變病毒
2020.11.27
七國家檢出人有水貂之COVID-19突變病毒
根據一份分析,現在有7個國家傳出水貂身上的突變新冠病毒出現在人身上。   該突變被認為是COVID-19貂的變種,因為不斷在貂群中發現此種病毒,而如今人身上也發現此病毒。   全球最大貂皮生產國—丹麥的政府由於不確定這個發現可能的影響,於本月初展開全面撲殺貂的行動。這起行動起因於丹麥公共衛生機構「史坦頓血清研究所(SSI)」的研究,研究顯示,抗體比較難中和這個被稱為C5(Cluster5)的突變病毒,可能降低疫苗效力。   目前,丹麥、荷蘭、南非、瑞士、法羅群島、俄羅斯和美國都傳出有這種突變病毒。   丹麥政府儘管在政治上遭受強烈反對,但仍繼續進行撲殺水貂。農民必須在11/19午夜之前撲殺完所有的貂。然而,即使政府貫徹其決定,仍迫使了丹麥農業部長Mogens Jensen請辭。   SSI主任KåreMølbak也表示將辭職。不過他表示,請辭是因為他即將退休,否認與撲殺貂有關。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丹麥以外發現貂身上的突變病毒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的現象。但是,透過科學家上傳病毒基因序列及突變形式至「Gisaid (全球流感資料共享平台)」,他們看到在全球已經出現這個突變病毒。   倫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F. Balloux說:「我們知道有7個國家出現了這種突變病毒,但每個國家只有約20個基因組,這非常少。不過之後丹麥上傳了6,000個基因組序列,利用這些序列,我們得以發現受感染丹麥人的病毒中有300多個病毒變異Y453F。」。   SSI研究結果代表宰殺養殖貂是必要的。當感染的貂越多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類可能被感染。重點是,儘管這種突變可能並不可怕,但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擺脫受染貂群的威脅。我們不需要面對這種風險。尤其是在丹麥,他們的貂很多,數量比人類多三倍。   當被問及這種傳播是如何發生的時,Vasan指出,有鑑於部分人類和貂身上的病毒突變是從6月份在丹麥採集的樣本中得出的,因此可能是人、動物或貨物的移動將突變病毒傳播至其他國家。   但是,由於Gisaid資料庫的患者訊息不完整、沒有旅遊史,且由於一些樣本缺乏蒐集資料的時間,無法確切地了解病毒傳播的方式和時間,儘管當地科學家可能比較了解。   倫敦大學微生物學家J. Santini表示,病毒會發生變異,但僅僅是突變並不一定造成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仍然不知道這種突變首先發生在貂還是人類。Sars-CoV-2棘狀蛋白上的Y453F突變不太可能對當前候選疫苗的預期功效造成任何嚴重威脅,也不太可能成為新的公衛危機。   但是,如果這種突變起源於貂並傳播給人類,那麼一旦發現看似防疫良好的農場爆出疫情,就不得不擔憂我們是否能夠應對。   此外,持續的突變也可能令人擔憂。Santini補充說:「棘狀蛋白中的多個其他突變確實可能影響病毒對人類及動物的傳染性,這可能對我們的候選疫苗的預期功效構成新的威脅。」。   「CSIRO科學家的早期觀察顯示,Sars-CoV-2突變可能意味著在人與動物之間出現大規模傳播。」。   儘管丹麥是唯一下令撲殺貂的國家,但其他國家包括荷蘭、西班牙和最近的希臘,也在宰殺感染COVID-19的貂。根據路透社,波蘭也於11/17開始強制農場檢驗貂是否感染COVID-19,使全國的農場擔心檢驗可能促使他們必須宰殺貂。   在商業方面,丹麥的全面撲殺立即衝擊了業界。上週,丹麥育種協會和世界上最大的毛皮拍賣行「Kopenhagen Fur」宣布,未來3年內將暫時歇業。丹麥智庫估計,貂養殖場歇業的成本約為30億丹麥克朗(約新台幣136億元)。   編譯來源:Guardian(2020.11.1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有證據顯示,玻利維亞爆發的致命性疾病會人傳人
2020.11.25
有證據顯示,玻利維亞爆發的致命性疾病會人傳人
根據Americ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ASTMH)的年度大會上提出的新調查結果,一個在玻利維亞的致命性病毒—查帕雷病毒可能在醫療機構中人傳人,使人們擔憂未來疫情爆發。該研究還提供初步證據指出帶有此病毒的齧齒動物種類,牠們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人或其他可能感染人類的動物。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員提供了許多有關查帕雷病毒的謎團的新線索。查帕雷病毒於2019年在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La Paz)附近造成至少5起感染,其中3人死亡。在那之前,該病毒的唯一記錄是2004年在拉巴斯以東約370英里的玻利維亞查帕雷省(Chapare Province),當時發生一次小規模爆發和1例確診病例。而最近再度爆​​發使衛生部門感到驚訝,因為最初他們只知道這是一種症狀類似於伊波拉的出血熱。它促使玻利維亞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泛美衛生組織(PAHO)的傳染病專家的快速動員,以找尋該疾病的起源,執行內容包括從病人身上獲得樣本以及研發新的診斷方式。   流行病學家Caitlin Cossaboom表示:「我們的研究證實,一名年輕的住院醫師、一名救護車人員和一名腸胃科醫生皆在接觸到受感染的患者後,感染了此病毒,其中兩名醫護人員隨後身亡。我們現在認為許多體液都有攜帶這種病毒的可能。」   Cossaboom說,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證據顯示醫療照護者和任何在處理可疑病例的人都必須格外小心,以免接觸可能被血液、尿液、唾液或精液污染的物品。舉例來說,有證據顯示,死於該疾病的住院醫生可能就是在幫患者抽吸唾液時感染的。而另一名染病但存活下來的救護車人員很可能是在前往醫院的途中,幫同一位病患進行心肺復甦時感染的。此外,研究人員還在一名倖存者感染後第168天的精液中檢測到病毒的RNA,這也增加了性傳播的可能性。有關其他潛在的傳播途徑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   查帕雷屬於沙粒狀病毒(arenavirus)的一種,它們包含一些危險的病原體,例如每年在西非造成數千人死亡的拉薩病毒(Lassa virus),和已經在玻利維亞造成致命性暴發的Machupo病毒。如同這些病原體一樣,查帕雷病毒也會引起出血熱,這是一種在伊波拉患者中可見的症狀,它可以讓多個器官產生嚴重問題,使患者難以存活。Cossaboom指出,2019年查帕雷爆發時患者有發燒、腹痛、嘔吐、牙齦出血、皮疹和眼後疼痛的症狀。由於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因此主要只能提供患者靜脈注射和其他支持性療法。   關於查帕雷病毒,仍然有很多未知的事,主要包含查帕雷病毒的起源、如何感染人類,以及在玻利維亞和南美洲其他地區發生更大規模的疫情爆發的可能。Cossaboom提供了新的查帕雷病毒RNA的證據,該證據是從2019年疫情爆發的首例患者(一名去世的建築師)的住家和農田附近區域的齧齒動物檢測到的。她警告說,雖然這提供了重要線索,但證據不足以證明齧齒動物就是其感染的源頭,因為病毒RNA並不能證明齧齒動物具有傳染性。   Cossaboom說:「我們從齧齒動物標本中分離出的RNA基因體序列與我們在人類病例中所見的非常符合。」   檢測出病毒RNA呈陽性的齧齒動物是通常被稱為矮小稻鼠(pigmy rice rat)及小耳矮小稻鼠(small-eared pigmy rice rat)的鼠類,牠們是在玻利維亞和幾個鄰國被發現的。而齧齒動物是類似病毒(包括Lassa virus)的關鍵來源或傳染窩。   科學家認為,查帕雷病毒可能已經在玻利維亞傳播數年,但受感染的患者可能都被誤診為感染登革熱,這是一種在該地區很常見,而且會產生類似症狀的疾病。   全體動員解決致命的謎團 Morales-Betoulle和Cossaboom表示,未來的工作將著重在使用診斷測試進行監控管制以識別其他的人類感染,並進行實地考察以確定齧齒動物是否與疾病傳播有關。自疫情爆發以來,CENETROP已發現另外3起可疑病例,其中一例是個小孩。所有人都倖存了下來,而CDC預計會進行其他的測試。   ASTMH主席Joel Breman說:「雖然關於查帕雷病毒還有很多未知,但值得讚揚的是,該小組能夠如此快速地發展診斷測試、確認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以及發現囓齒類動物帶有該病毒的初步證據。這真是寶貴的一課:配有最新工具以及可以自由分享見解的國際科學團隊,是我們應對致命傳染病的威脅最好第一線防禦。」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11.1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20.11.24
產檢給付預算長年編列不足 婦團轟政府口惠不實!
2011年馬政府指出少子女化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將近10年過去了,情況並未好轉。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前10個月的出生人數13萬,幾乎能確定今年的新生兒數將創歷史新低,逼近16萬大關。   為了提高生育率,政府陸續提出多項政策。事實上,完善的產前檢查是保障孕婦順利生產最實際,也是最基本的政策。但是,檢視國健署補助的孕婦產前檢查,不僅預算長年編列不足,更有給付金額低於一般健保給付及產檢項目不周全等問題。此種對孕產婦及胎兒疏於照護的態度,讓人懷疑政府是否真正重視少子女化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國健署的少子化因應計畫將例行產檢納入其中,先不論這是例行事項,不應作為亮點之一,就連產檢預算也編列不足。政府應把產檢預算補足,而不是挪用用來促進品質的菸捐來彌補。菸捐是拿來提升生產品質而不是用於例行公務。政府的態度再再顯示他們不重視少子化問題,長年預算編列不足是對醫生的剝削、對婦女的歧視!此外,國健署曾去日本考察,了解台灣產檢不如其他先進國家的問題,在其報告建議要加以改善,但是至今仍未見落實,顯示政府光說不練。   立法委員林淑芬表示,政府不能又要女人生,又不好好照顧女人。衛福部的產檢給付預算不僅長年低於實際支出,而且預算下降速度還比少子化的速度快。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顯示的是政府長年下來友善生產程度嚴重不足。呼籲政府要讓懷孕婦女不僅得到公平待遇,還要有讓孕婦能感受到政府重視的待遇。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比較國健署產檢給付及健保給付,可以看到不合理的地方。每個個案算下來,產檢給付與健保給付差了1320元。產科原本是負擔重的職業,再加上給付長年低落,可能降低年輕醫師投入產科的意願。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健保給付已經是接近成本價,國健署的產檢給付還比健保價低,很多變成醫師自行吸收或是孕婦自費。我們看到政府長年在虧待婦女。國家不應再用低估的預算去虧待婦女與醫師。我們建議不僅要增加產檢費用,也要增加項目,如產檢次數增加2至4次讓懷孕41周的孕婦不需自費產檢、超音波次數從1次變3次及增加妊娠糖尿病篩檢等。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吳昭軍回應,每年政府給婦女的產檢給付是4915元,針對高風險孕婦給付會增加至5000到13000元不等。目前產檢利用率約為95%,未來會持續改進。不論預算編列是否足夠,政府絕對不會虧待孕婦。至於剛剛提到的產檢給付低於健保給付的問題,未來會再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及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討論出共識後加以改進。   完整新聞稿請見台灣女人連線官網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小孩好奇人老會變矮?
2020.11.20
小孩好奇人老會變矮?
30歲以前,你暫時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因為身高會持續增加,之後則逐漸縮減。到了80歲,身高會減少5-6公分。身體為何會倒縮呢?   和背部、肌肉、關節息息相關 身體哪個部位縮減了呢?那就是保持身體挺直的背部,由33個小骨頭組成脊椎。脊椎之間大部分有軟骨形成的椎間盤。這些椎間盤的中間柔軟像果凍,水是主要成分,在我們走路、跑步和跳躍時有減震的功能。   年紀越大,椎間盤慢慢失去水分,變得更扁平。因為23個椎間盤佔了背部1/4的長度,每一個縮減一些,加起來身高就變矮了。   老年人的肌肉也會變得較小且弱,骨頭變得越薄,關節內骨頭之間的空隙變得更小,這些都會改變身高。   身高可能縮減太多 老年人身高小小的改變是正常的,縮減超過5公分,則可能是疾病的徵兆,骨頭變得太脆弱,容易折斷。   肌肉變得虛弱時,特別是支撐背部的肌肉,會彎曲到駝背狀,看起來就更矮了。較虛弱的肌肉會引起背酸痛和平衡的問題。   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擋年紀漸長時變矮呢?確定是有的。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和不時到戶外玩耍、吸收陽光,都可以使骨頭和肌肉保持健康,避免身高變得太矮。   一天中身高的落差 一般人也許沒有想到,年輕的時候,一天內的身高會有變化。早上睡醒時,身高最高,起床後三小時內,身高可能失去達2.5公分。因為睡眠時,身體在休息的狀態,使得水分進入椎間盤的膠狀中心;起床後,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導致水分再次流失,變得矮了些。   若要讓自己的身體達到最高點,早上起床後馬上量身高。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0.11.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