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紐西蘭將在校內提供免費衛生棉
2020.07.08
紐西蘭將在校內提供免費衛生棉
紐西蘭宣布將在全國各地的學校提供免費的衛生用品,以解決貧困的女孩因為月經來潮無法上學的問題。   缺乏生理用品無法就學 紐西蘭的Youth 19組織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在9至13歲間的學生中約有12%的人因為經濟因素難以獲得生理用品。此外,每12名學生中就有1名(約8%)因為缺乏生理用品而無法就學。   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表示約有9萬5千名9至18歲的女孩,因為無法購買衛生棉等生理用品,在生理期時留在家中。政府提供免費提供衛生用品,為的是支持年輕女孩和女性繼續在學校學習。   這項計劃預計花費170萬美元(折合台幣約五千萬),將率先在15所學校推出首批免費生理用品,預計2021年將擴展到紐西蘭內所有學校。   即使是富有的國家 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儘管月經貧窮被視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但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即使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甚至紐西蘭,都仍然存在月經貧窮。   有許多國家開始面對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希望能逐步改善這個現象。例如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蘇格蘭自2018 年起即在學校提供免費的生理用品,更於今年2月起於公共場所免費提供生理用品;美國俄亥俄州於今年4月起停止對女性生理用品課稅;英國更將於2021年起全面取消對女性生理用品課徵增值稅。   紐西蘭婦女事務部部長Julie Genter說,月經是地球上一半人口生活的一部份,使用這些產品是必須的,而不是奢侈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在台灣,我們沒有看到月經貧窮的狀況,但對於「性別必需品」課以營業稅,可能造成的性別不公平,應有檢討的必要。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五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同卵雙胞胎在兩個子宮裡!
2020.07.07
五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同卵雙胞胎在兩個子宮裡!
一名孕婦發現自己有兩個子宮且兩個子宮各住著雙胞胎之一。醫生表示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是五千萬分之一。   28歲的K. Fairhurst在接受為期12週的超音波檢查時,才得知自己有雙子宮(uterus didelphys)。她還被告知,她正懷著雙胞胎,每個子宮各一胎。   Fairhurst說:「雙胞胎可能是一樣的。這種狀況本身很罕見,醫療人員告訴我,兩個子宮各住著一胎的雙胞胎的機率是五千萬分之一。」。   Fairhurst也很驚訝於被告知她有2個子宮頸。她已經有2個女兒,在懷第2個孩子時,醫生告訴她可能有「雙角子宮」(bicornuate),這意味著子宮發育異常。因此,當Fairhurst進行超音波檢查得知有雙子宮時非常驚訝。   醫生告訴Fairhurst她可能要分2次生產,計劃是她剖腹生出2個新生兒。   婦產科專家A. Khalil教授指出,雙子宮是非常罕見的。許多子宮異常的婦女不知道,即使生產過的婦女也是如此,因為在懷孕期間子宮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因此超音波掃描可能沒有檢查出來。   Khalil說:「Fairhurst可能懷有同卵雙胞胎,每個胎兒在單獨的子宮中發育。卵子和精子在很早的時候就分裂為二,這有可能發生。」。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6.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停經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2020.07.06
停經增加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停經使得婦女更容易發生一些健康上的問題。依據加拿大老化縱向研究的資料所做的一個新研究,指出停經是發生代謝症候群或其中一部分的一個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中央型肥胖和高血糖。   代謝症候群的案例隨年齡而增加,在加拿大60-79歲的婦女高達38%。了解起因很重要,因為這些症狀會增加心臟疾病和癌症的風險,婦女死亡的兩個主要原因。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停經和代謝症候群的相關性,和老化無關。這個新的研究分析超過10,000個45-85歲婦女的資料,發現停經和代謝症候群增加的風險有正向關聯。   然而,好消息是針對有代謝症候群的婦女,改變生活的型態,可以有效地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停經年齡和荷爾蒙療法的使用也可能改變這種正向的關聯,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量化其影響。   研究結果重新確認了停經和代謝症候群的關聯。代謝症候群相當於心血管風險增加,而心臟病仍然是婦女主要死亡原因,這個研究強調了中年婦女心血管風險的檢查和減少風險的策略的重要性。   研究結果發表在「更年期」,北美更年期學會的期刊。   編譯來源: Eurekalert (2020.07.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離奇案例?三胞胎出生就染武漢病毒,但雙親都呈陰性!
2020.06.30
離奇案例?三胞胎出生就染武漢病毒,但雙親都呈陰性!
台灣女人健康網不斷更新武漢肺炎病毒對孕婦、胎兒及新生兒的影響,曾有研究指出武漢肺炎病毒可能傷害胎盤,也有研究指出胎兒可能在子宮內感染病毒。但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等單院曾發表指引,指出沒有證據證明懷孕期間會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近期有更多與產婦、胎兒及新生兒有關的病例報告或研究,進一步揭示武漢肺炎的樣貌。   墨西哥三胞胎出生就感染武漢肺炎病毒 墨西哥有三胞胎在出生4小時後確診感染武漢肺炎病毒,但雙親檢測都呈陰性,令人不解,目前有關單位正在了解感染途徑。   三胞胎媽媽在懷孕七個半月後,剖腹產下一女兩男,醫療人員依程序進行採檢,檢驗結果呈現陽性。目前三胞胎當中,兩個病情穩定,另一個出現呼吸道疾病。   醫療人員最初以為媽媽是無症狀病毒帶原者,但爸媽的檢測都呈陰性,令人不解。   新生兒感染武漢肺炎病毒很罕見,但並非前所未聞。如果嬰兒與已經感染的任何人持續密切接觸,就可能感染,也可能通過胎盤從母親傳給嬰兒。美國耶魯醫學院在四月時報告了首例透過胎盤感染武漢肺炎病毒的病例。當發生感染時,母親和胎兒、嬰兒的風險通常較低,雖然一些報告表明這可能會增加嬰兒早產的可能性。   目前還沒有科學證據指出武漢肺炎病毒會引起流產或影響胎兒在妊娠中的發育,但為預防起見,還是建議孕婦避免密切的社會接觸,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美疾病預防中心警告 孕婦有更高風險 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根據所蒐集的病例,提出發現與警告。   與未懷孕的婦女相比,孕婦更可能因為感染武漢肺炎進入加護病房並使用呼吸器。不過,孕婦並沒有更高的死亡風險,目前也還沒有科學證據指出武漢肺炎對懷孕女性造成什麼影響。   患有嚴重的心血管和腎臟疾病、第二型型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和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處於最高風險。血壓高的人也有危險,但風險要小一些。   與老年人相比,年輕感染者的住院可能性較小。然而隨著各州重新恢復工作並開放餐廳等場所,感染情況正在上升,而這些新病例中有許多是年輕人。   預防中心主任Robert Redfield表示,相關單位應有更多的措施與行動來預防孕婦感染。而為對青少年發出警告,可能透過青少年常用的社交媒體平台,提醒他們保持社交距離、戴上口罩並避免大型聚會。   新生兒身上已有抗體? 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對427名感染武漢肺炎的婦女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其他人,孕婦感染者沒有特別惡化。約有10%的孕婦罹患重病,必須使用呼吸器,這與一般感染人群的發病率相似。5名婦女在分娩時死亡(少於所有參與者的1%),但並非所有死亡都是由武漢肺炎造成的。   產科醫生表示,5%的嬰兒檢測出武漢肺炎病毒陽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都良好。多數情況下,這些孩子是透過母親的胎盤感染病毒,但仍不能排除在出生後周圍環境人員感染的可能。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副院長Patick O'Brien博士表示,少數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女性所生的嬰兒已經具有抗體,可能是仍在子宮內時就對這種病毒產生了免疫反應,這表明母親將武漢肺炎傳染給胎兒。   抗體是因為感染病毒而產生的物質,將由免疫系統儲存,如果將來再次感染,則抗體會來抵抗同一病毒。IgM抗體是在首次被感染時產生的抗體,無法通過胎盤從母親傳給孩子,這意味著嬰兒必須自己生成。IgM抗體是早期形成的,本質上會刺激免疫系統破壞病毒,而其他類型的抗體(主要是IgG抗體)則可以儲存患者患病多年的記憶。   此外,患有武漢肺炎的女性中,超過一半(56%)來自黑人、亞裔和少數族裔背景。過去也有研究指出在罹患武漢肺炎住院的孕婦中,具有黑人、亞裔和少數族裔背景的女性比例高出4.49倍。但究竟為什麼他們更容易感染武漢肺炎病並引發嚴重不適,目前尚未有確切科學證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6.18)、BBC NEWS(2020.06.23)、REUTERS(2020.06.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產婦使用大麻對寶寶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
2020.06.24
產婦使用大麻對寶寶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
發表在《澳大利亞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使用大麻對於嬰兒有不良的影響!   雖然澳洲沒有關於婦女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狀況的數據,但「2016年澳大利亞國家毒品策略家庭調查」結果顯示,10-20%的育齡婦女在過去12個月中使用過大麻。   來自其他國家的最新文獻也顯示,從2002年至2017年,吸食大麻的女性,懷孕人數增加了一倍。   主因很大程度是來自許多國家大麻合法化的緣故。社會和醫療接受大麻的使用已導致「大麻是一種安全藥物」的整體看法。   在大麻是合法的地方,大麻藥房有時會推廣大麻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噁心和嘔吐。但是目前沒有研究評估它在這方面是否有效,更不用說它是否安全。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孕婦認為大麻不會傷害他們的寶寶。但是,最新研究卻顯示,越來越多的動物和人類研究發現卻與人們所想像的相反。   關於最新的研究 此項研究分析了5,610名首次懷孕婦女的數據,且其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很低。在懷孕14-16周時,依其自述大麻使用方式進行分組。   在研究中,314位(5.6%)的女性在懷孕前3個月或懷孕期間報告使用大麻。在使用大麻的婦女中,97位(31%)懷孕前停止使用,157位(50%)懷孕15周停止,60位(19%)在15周時仍使用大麻。   與母親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未吸食大麻的嬰兒相比,母親持續使用大麻的嬰兒,其出生體重、頭周長和長度都較小,也容易早產。   這結果令人關切,因為這些結果與未來的兒童健康和發展密切相關。   研究還發現,與母親自述未使用大麻的嬰兒相比,母親持續使用大麻的新生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呼吸問題和必須住院─的人數,高達2倍。   在美國和加拿大最近的研究中也看到了類似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與母親自述不使用大麻的嬰兒相比,在早期懷孕階段或懷孕前停止吸食大麻的婦女,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沒有差異。   大麻如何有害尚不清楚 懷孕期間使用大麻與新生兒健康狀況較差之間的關聯可能與吸食大麻時產生的有毒化合物(如一氧化碳)有關,類似於吸煙會導致嬰兒接觸的氧氣量降低;或者也可能是大麻中發現的化合物所造成的直接影響,我們知道這些化合物可以穿過胎盤並直接接觸到胎兒。   這些活性化合物THC(四氫大麻酚)和CBD(大麻二醇)影響一系列身體機能,包括大腦。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通常會以娛樂性大麻開始使用。   因此,當這些化合物接觸到正在發育的胎兒,我們擔心它們對生長和大腦發育會有影響。   觀察性研究並不完美 先前對於使用大麻與懷孕結果之間關聯的研究,因沒有適當考慮到干擾因素而受到批評。包括:吸菸、飲酒、使用其他非法物質或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新生兒的健康風險。   雖然在此項研究中考慮到了這些干擾因素,但研究仍有局限性。大麻的使用是基於自述,在懷孕期間繼續吸食大麻的婦女人數相對較少,且無法衡量所使用的大麻數量和強度。   儘管如此,此項研究強化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可能是有害的。   雖然此項研究,沒有繼續研究這些結果,但其他研究顯示,使用大麻可能會增加早產和死產的風險。   如果你打算懷孕 鑒於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使用大麻的潛在危害,在懷孕期間,甚至計劃懷孕時,避免使用大麻是最安全的方式。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的醫療機構和政府部門也都認同這一建議。   研究數據顯示,在懷孕早期減少或停止使用大麻可以防止一些危害。使用大麻並計劃懷孕的婦女應與其保健專業人員討論這一問題。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6.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中選會駁回人工流產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案
2020.06.15
中選會駁回人工流產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案
由彭迦智領銜提出的「人工流產前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提案,因領銜人屆期未補正,中選會予以駁回。   屆期未補正 提案駁回 基督教政黨「合一行動聯盟」主席彭迦智提出於去年11月提出修改優生保健法之公投提案,欲增訂條文要求女性於施行人工流產前,應有六天思考期並強制諮商輔導。   此案於今年3月27日舉辦聽證會,會後中選會因違憲之虞等原因要求領銜人限期補正,但屆期未補正,此案予以駁回。   人工流產公投案 引發婦女團體反彈 彭迦智於去年提出兩項與人工流產有關之公投提案,為因應宗教勢力對女性身體自主的侵害,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組成行動聯盟,關注公投案發展,並研議行動策略。2020年1月發起連署,對中選會提出「人工流產前強制思考期與輔導諮商」公投提案之聲明,此聲明後為聽證會參考資料之一。   為了讓社會更瞭解女性的聲音與需求,台灣女人連線舉辦了一系列活動,針對人工流產議題的不同面向進行討論並蒐集意見,包含「面對人工流產抉擇心路歷程徵文」以及四場網路直播座談會:「人工流產法規總體檢」、「女人在人工流產前應被強制諮商與思考嗎?」、「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徘徊的那些身影」與「Pro Life or Pro Choice:尊重生命,尊重誰的生命?」。   2020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人工流產」為題,對政府提出政策建言與訴求。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書芳表示,宗教團體提出公投目的是在阻卻女性進行人工流產,而非為了女性健康。其實國內外反人工流產的人士,想方設法都是要讓人工流產更困難進行。這個公投提案雖被駁回,但宗教團體還是會持續透過各種可能的管道提高人工流產門檻。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