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15
卵子並不一定同意女人選擇的男人
進化理論預測,男人和女人都會努力最大化他們一生的生殖成功。因此,人類耗盡時間和精力去選擇他們的伴侶,其實是差強人意的。特別是女人!
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者檢視受精前,卵子和精子間的互動。他們想要知道精子對圍繞在卵子外圍的卵泡液(follicular
fluid)如何反應?
研究顯示,卵子的卵泡液有某種化學信號吸引精子,不同女人的卵子吸引不同男人的精子─但並非一定是她們的伴侶的。伴侶的尋找甚至是在做愛之後還繼續─卵子會選擇精子。
這個發現是否能解釋某些不孕的原因,並不清楚。當前,約有1/3的不孕找不到清楚的原因。過去我們並不會去考慮精、卵間化學信號及互動,此研究為這個考量開啟了一扇門了。
微視的擇偶(MICROSCOPIC MATE CHOICE)
研究主持人Fitzpatrick副教授說:「一個女性的卵泡液比較能吸引一個男性的精子,而另一個女性的卵泡液比較能吸引另一個男性的精子。」。
這顯示人類卵子和精子的交互反應是取決於相關男女的特定屬性(specific
identify)。卵子並不一定同意女人選擇的伴侶。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其他男人的精子,卵子不一定更會吸引伴侶的精子。
這到底是卵子或是精子的選擇呢?
Fitzpatrick副教授說明了精子只有一個任務─將卵子受精,所以它們沒有什麼理由去挑剔,而卵子能因選擇高品質或基因相容的精子而獲益。
MFT教授D.Brison說:「卵子會選擇精子的想法在人類生育學上是非常新穎的。」。
曼徹斯特大學的榮譽教授補充說:「對卵子和精子互動方式的研究將改進生育力治療,而且最終將助吾人了解目前無法解釋的不孕原因。」。
「卵子發生的化學信號促進了人類謎樣的女性選擇」發表在科學期刊_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_。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6.0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5
中選會駁回人工流產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案
由彭迦智領銜提出的「人工流產前強制思考與諮商」公投提案,因領銜人屆期未補正,中選會予以駁回。
屆期未補正 提案駁回
基督教政黨「合一行動聯盟」主席彭迦智提出於去年11月提出修改優生保健法之公投提案,欲增訂條文要求女性於施行人工流產前,應有六天思考期並強制諮商輔導。
此案於今年3月27日舉辦聽證會,會後中選會因違憲之虞等原因要求領銜人限期補正,但屆期未補正,此案予以駁回。
人工流產公投案 引發婦女團體反彈
彭迦智於去年提出兩項與人工流產有關之公投提案,為因應宗教勢力對女性身體自主的侵害,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組成行動聯盟,關注公投案發展,並研議行動策略。2020年1月發起連署,對中選會提出「人工流產前強制思考期與輔導諮商」公投提案之聲明,此聲明後為聽證會參考資料之一。
為了讓社會更瞭解女性的聲音與需求,台灣女人連線舉辦了一系列活動,針對人工流產議題的不同面向進行討論並蒐集意見,包含「面對人工流產抉擇心路歷程徵文」以及四場網路直播座談會:「人工流產法規總體檢」、「女人在人工流產前應被強制諮商與思考嗎?」、「曾經在人工流產決定上徘徊的那些身影」與「Pro
Life or Pro Choice:尊重生命,尊重誰的生命?」。
2020年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以「人工流產」為題,對政府提出政策建言與訴求。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陳書芳表示,宗教團體提出公投目的是在阻卻女性進行人工流產,而非為了女性健康。其實國內外反人工流產的人士,想方設法都是要讓人工流產更困難進行。這個公投提案雖被駁回,但宗教團體還是會持續透過各種可能的管道提高人工流產門檻。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10
「母乳最好」是偏離女性的現實
雖然全球性都在推動母乳哺育,但是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其6個月純母乳哺育達到50%。澳洲最新研究找出了原因:媽媽停止母乳餵養的主要原因是奶量不足與餵養困難。
澳洲婦女 六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哺育約34%
研究人員利用《澳大利亞婦女健康縱向研究》中近2,900名媽媽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婦女大約擁有5,300多個孩子。
分析發現,在孩子出生後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哺育約34%、沒有進行母乳餵養3.9%、純母乳餵養時間低於6個月20.8%、母乳餵養至6個月並搭配配方奶6.8%、搭配固體食品24.5%、搭配配方奶和固體食品者9.7%。
研究人員指出,從未母乳餵養和母乳餵養低於6個月的原因主要是奶量不足和母乳餵養困難(例如,寶寶無法順利吸住奶頭或乳腺炎等);使用固體食物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對固體食物的提示(例如,表現出興趣);使用配方奶的原因是奶量不足和生活方式的考量(例如,返回職場等);固體食物和配方奶都使用的的原因則很多樣,包括奶量不足、寶寶斷奶的徵兆和生活方式的考量等。
討論母乳餵養的過程 需要更多理解和同情
研究作者K.
Moss博士說,在討論母乳餵養的過程需要更多理解與同情,母乳餵養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母乳餵養可能讓媽媽有巨大的壓力,如果遇到餵養問題,媽媽們可能需要協助或停止。
Moss博士表示,餵養困難會增加產後焦慮和抑鬱的風險,這種情況發生率高達20%。
而研究也顯示出,嬰兒餵養經常被簡單地劃分為母乳餵養和配方奶,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簡單,至少還有其他四種不同的方式:母乳餵養時間低於6個月、母乳餵養至6個月但有人搭配配方奶、固體食品或這兩者。
Moss博士建議媽媽們參考有科學證據的訊息,包括母乳分泌的自然波動、如何安全地使用配方奶進行餵養,以及如何辨別嬰兒已準備好接受固體食物。
多數母親不進行純母乳哺育通常出於非常充分的理由,這項研究強調了需要針對每個母親的情況進行個別化的支持,Moss博士這樣說。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0.06.03)、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2020.06.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5
科學家揭示前所未知的胎盤現象
最近一項研究透過MRI(核磁共振成像)發現,健康孕婦和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兩者在血液流向胎盤的方式存在重要差異。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妊娠高血壓的母親所生的嬰兒通常較小且早產。
MRI掃描還揭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發現:胎盤會收縮以幫助保持血液流動。胎盤功能不正常會導致妊娠高血壓。
研究的進行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以MRI觀察了34位健康孕婦和13位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的胎盤血流。
研究發現,在健康孕婦身上,血流速度非常慢。研究人員一開始對此感到奇怪,但是數據顯示這是胎盤得以有效運作的方式。而在有妊娠高血壓的孕婦身上,平常血液和氧氣流動的方式變化較大。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過去從未發現的現象,他們稱之為「子宮胎盤幫浦」(uteroplacental
pump)。
它指的是胎盤及與其相連子宮壁的部分有收縮的功能。它與發生在產前的「假性宮縮」(Braxton-Hicks
contractions)不同。研究者N.
Dellschaft說:「新發現的收縮的功能可能是預防部分胎盤的血液停滯。」。
另一位研究作者P.
Gowland表示,目前尚無可直接評估胎盤功能的臨床工具。他們能做的就是利用超音波評估嬰兒的大小和成長以及臍帶中的血流。
Gowland說:「這項研究指出,MRI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夠提供詳細資訊讓我們了解胎兒和母親之間實際發生著什麼以及了解妊娠高血壓孕婦身上有哪些變化。研究發現了一種會發生在孕期中全新的物理現象也非常令人興奮。我們希望將來臨床醫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更好地診斷和治療妊娠高血壓。」。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5.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3
為什麼這麼多的老年婦女有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是女性最常見的細菌感染類型之一,佔所有感染近25%。尿道感染的複發率可以含括年輕女性的16%-36%到停經後女性的55%。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婦女尿道感染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有多種的細菌入侵她們的膀胱壁。
其他導致停經婦女尿道感染發生率升高的因素還包括骨盆器官脫垂、糖尿病、雌激素缺乏、陰道中乳酸桿菌變少以及尿道周圍組織中大腸桿菌含量較高。
研究人員對14名有復發性尿道感染的停經女性的膀胱進行組織切片並分析其中的細菌。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患者中,多種細菌可以進入膀胱壁。
科學家表示,細菌多樣性、抗生素抗藥性和免疫反應在復發性尿道感染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作者K.
Orth說:「我們的發現代表了我們對停經後婦女復發性尿道感染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將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外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疾病,因為現在我們觀察到這些患者的膀胱壁有細菌的多樣性。」。
Orth說:「復發性尿道感染會降低生活品質、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沉重負擔,並導致了抗生素抗藥性。」。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5.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2
孕婦需要了解的乙型鏈球菌
乙型鏈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是一種常見細菌,喜歡生活在人類腸道中,並向下遷移至直腸,陰道,有時還遷移至泌尿道。並非每個人都有GBS,但是即使您有GBS,也可能不知道。它可能會導致各個年齡段和不同性別的人患病,但大多數時候不會。
但是,新生嬰兒可能在分娩時從母親的陰道中感染GBS。對於新生兒,GBS是腦膜炎、敗血症和肺炎的主要原因。
大約10%至30%的孕婦有GBS 菌叢,這意味著該細菌可以在婦女體內或體內生存,而不必然感到不適。
台灣在台灣女人連線的爭取下,GBS檢測在數年前列入孕婦的公費產檢項目,以降低新生嬰兒的患病風險。
孕婦的GBS檢測
檢測是在懷孕35-37週左右時進行,要4天時間會有結果。對GBS呈陽性的婦女在分娩時都應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降低嬰兒出生後不久發生GBS感染的風險。
在英國、丹麥、荷蘭和新西蘭,不建議進行全面篩檢。在美國,建議GBS全面篩檢。在澳大利亞,由健康提供者決定是否由女性決定是否進行檢查。
GBS可以來來去去
問題在於GBS可以來來去去。當孕婦在懷孕後期接受檢測時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在分娩時沒有檢測。超過60%的確診為GBS敗血症(血液感染)的嬰兒病例發生在對母親進行GBS篩查約36週時檢測為陰性的母親中。
簡而言之:有時GBS檢測意味著不需要抗生素的女性(及其新生兒)使用了抗生素,而其他可能會需要抗生素的女性卻會錯過機會。
但是,新的快速GBS檢查大約僅需要2個小時就可得到結果,這意味著可以在婦女陣痛或破水時進行檢測。不過,這些快速測試尚未在台灣的醫院使用。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快速檢測固然好,但有準確度的問題。
關於GBS抗生素的證據怎麼說?
如果在分娩前四個小時以上使用抗生素,則可以防止91%的嬰兒感染GBS。但是,如果在出生前不到4個小時使用抗生素,則在不到50%的病例中,抗生素可預防嬰兒感染GBS 。
分娩期間的抗生素對減少遲發性GBS疾病(出生後一周或更長時間)沒有影響。
對涉及852名婦女的四個隨機對照研究的一項回顧研究發現,GBS呈陽性的婦女服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嬰兒早期發生GBS疾病的發生率,但是和是否會因GBS感染或其他細菌感染而死亡無關。
但是,這些研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個案少和報告不充分,使得這些結果不可靠。這意味著在分娩過程中,自動給予所有婦女抗生素是沒有確鑿的證據的。但是,如果給有GBS的婦女是可以的。
抗生素對微生物群的影響如何?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接觸到第一批超量的微生物是在出生時通過的陰道,其中含有約200-300種細菌。
這些細菌有助於播種新生嬰兒的微生物群,從而改善其健康狀況並為感染建立有效的防禦屏障。
陰道的微生物群會隨著懷孕而變化。懷孕中期,荷爾蒙的轉移開始儲存糖原(glycogen細菌最喜歡的食物)。隨著細菌將這種糖原轉化為乳酸,陰道的PH值會降低(像更多的酸),這會阻止GBS等有害細菌的生長。
當嬰兒通過陰道時,他會吸收這種包圍在身邊的保護性細菌,但剖腹產嬰兒則不會有此過程。
在有GBS的狀況,分娩和出生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會擾亂這種脆弱的微生物群早期成長和嬰兒腸道中微生物群的平衡。這會影響包括肥胖在內的幾種發炎性疾病。
嬰兒感染GBS的跡象
對於新父母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照顧一個身體不適的嬰兒並迅速獲得幫助。GBS感染的跡象包括:
* 體溫過高或過低
* 餵養不良
* 易不安
* 睡得比平常多或不動
* 呼吸急促或呼吸聲大
* 膚色變化(包括看起來有斑點)
* 無法緩解的任何重大的行為改變。
編譯來源:Conversation(2020.05.2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