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05
細嚼慢嚥是天然的減肥藥
慢慢吃的作用有如胰妥讚Ozempic藥物的天然版本。
父母是否曾經告訴你不要吃太快?你聽進去了嗎?如果沒有,真是可惜,因為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囫圇吞棗會加體重及提高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快吃導致增重的原因
快速進食影響了抑制飢餓賀爾蒙的分泌,如類升糖素胜肽-1(GLP-1),它是Ozempic 藥物的天然版本。
慢慢吃讓你的身體有更多時間指示你的大腦你已經吃夠了。因為正常來說,飯後食物要花30-40分鐘才能由胃送到小腸,那裡有接收器偵測食物的到來並釋出GLP-1傳達,我吃飽了。如果吃得很快,在你意識到飽足時,熱量已經吃超過了。
如何慢吃
慢吃這個觀念並不是新的,以往鼓勵細嚼慢嚥。
前英國首相William
Gladstone在1885年時宣稱食物要嚼32下,每顆牙齒嚼一下,有助於適度的消化。
在20世紀初,一位因胃酸倒流和肥胖受苦的作家Horace
Fletcher開始遵從「悠閒吃東西讓你的身體有更多時間告訴你的大腦已經吃夠了。」他以「咀嚼大師」出名,因為他宣稱嚼32下食物,不只有助於減少暴飲暴食,也改善整體健康。
作者並不信把食物嚼到幾乎變成液體是必要的或理想的,但吃慢一點有益健康是正確的。
2018年《英國醫學期刊》發表的一個研究中,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近六萬人在五年內定期接受體檢的病歷。
除了體重,腰部尺寸和血液測驗,還有完成詳細問卷,包括他們通常是否吃快、正常或吃慢。
和大口快速吃東西的人比較,慢吃的人肥胖的可能性少42%。這個研究也發現晚餐後吃點心,和睡前兩小時吃東西,和體重增加密切相關。
2023年也有類似的研究,Tim
Spector教授和營養APP「Zoe」其他研究員主導的研究發現,吃快的人,不只吃得更多,也有較大的血糖急遽上升。
這個研究包括健康中年志願者,結果發現吃快的人平均比吃慢的人多6.9公斤,飯後血糖增加也較大。
「快」或「慢」進食並沒有單一的定義。不過2010年《臨床內分泌科和新陳代謝期刊》中關於「不同飲食節奏」的研究可以作為一個指南。
志願者被要求在兩個不同的場合吃一大碗含675卡路里的冰淇淋。一次必須5分鐘內吃完,另一次可以磨磳到30分鐘。當他們吃得較慢時,GLP-1和 抑制飢餓(降低食慾)的多肽YY分泌會增加。
所以如何刻意減少吃東西的速度?首先盡量坐在桌子吃餐點,因為如果邊走邊吃吃,你可能比較會大口吞嚥。避免吃飯時看電視,很多證據指出分心時會多吃。
研究發現,和自認為大口吞嚥食物的人相比,慢吃者會肥胖的可能性少了42%。
盡量使用天然的食材煮食,避免吃許多過度加工的食物,因為這類食品多傾向於少纖維、易吞食,導致在較少時間內吃更多。
2019年在《細胞代謝》期刊發表的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志願者住在一個實驗室,花兩個星期吃家裡做的餐點,接下來吃兩星期過度加工的食物,或者對調吃。吃過度加工食物時,一天中平均多了 500卡路里。
接下來,嘗試在每一餐時喝一大杯水,每咬一口後就喝點水,可以延長吃飯的時間,確保有足夠的液體。對於一個吃得快的人,每吃一口就把筷子或叉子放下或許是比較有效能夠減慢吃東西速度的方式。
最後注意你吃的是什麼,真的去品嚐食物,吃東西應該是愉快的,不只是充電而已。
編譯來源:Whatsnew2day (2024.05.10)、BMJ Open(2018.01)
+ read more

2024.06.04
新全球研究報告稱,到2050年全球預期壽命將增加近5年
近日在《柳葉刀》上發表的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最新發現預測, 2022年至2050年間,全球男性預期壽命將增加4.9歲,女性預期壽命將增加4.2歲。
預期壽命較低的國家預計成長幅度最大,有助於提高跨區域的預期壽命。這一趨勢主要是由公共衛生措施促成的,這些措施預防了心血管疾病、COVID-19、傳染性疾病、孕產婦疾病、新生兒疾病和營養疾病(CMNNs)並提高其生存率。
這項研究顯示,疾病負擔正在向非傳染性疾病(NCDs)轉移,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相關的危險因子,如肥胖、高血壓、非最佳飲食和吸煙,這些將對下一代的疾病負擔產生最大的影響。
隨著疾病負擔繼續從CMNNs轉移到NCDs,從生命損失人年數(YLLs)轉移到失能損失人年數(YLDs),預計有更多的人壽命會增長,但健康狀況不佳的年數也會增加。
全球預期壽命預計將從2022年的73.6歲增加到2050年的78.1歲(增加4.5年)。而全球健康預期壽命(HALE)—一個人可以健康地生活的平均年數—將從2022年的64.8歲增加到2050年的67.4歲(增加2.6年)。
在台灣,根據內政部「111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
防治政策的重要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科學系主任Chris
Murray博士表示,加速減輕全球疾病負擔的最大機會是,透過防治政策來預防或減輕行為和代謝的風險因素。
這項研究的隨附發現,自2000年以來,由於代謝風險因素導致的健康狀況不佳和過早死亡導致的總壽命損失年數(即DALYs)增加了50%。
該研究還提出了各種替代方案,以比較不同的公共衛生防治措施在2050年之前能夠消除幾個關鍵風險因素及可能產生的健康結果。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Stein Emil
Vollset博士表示,「我們預測不同替代方案之間的全球DALY負擔存在巨大差異。、、、在全球範圍內,『行為和代謝風險改善情境』的預測效果最強,與最有可能的『參考情境』相比,到2050年失能校正人年(DALYs數量)將減少13.3%。」
Murray博士認為,「我們有巨大的機會透過應對這些不斷上升的代謝和飲食風險因素,特別是那些與高血糖、高體重指數和高血壓等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相關的因素,來影響全球健康的未來。」
作者也設想了另外兩種情境:一種著重於更安全的環境,另一種則著重於改善兒童營養和疫苗接種。
IHME預測助理總監Amanda E.
Smith表示:「雖然『改善行為和代謝風險』情境對全球失能校正人年負擔的影響最大,但我們也預測『更安全的環境』和『改善兒童營養和疫苗接種』情境所帶來的疾病負擔減少超出了我們的參考預測,這表明這些領域需要持續取得進展和資源,以及到2050年加速進展的潛力。」
Murray博士表示:「除了整體預期壽命增加之外,我們發現不同地區的預期壽命差異將會縮小。這一指標表明,雖然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地區之間的健康不平等仍將存在,但差距正在縮小,預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增幅最大。」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05.16)、Daily
Mail(2024.05.17)、LANCET JOURNALS(2024.05)
+ read more

2024.05.20
不孕症治療會使產後心臟病風險增加一倍
羅格斯健康中心專家對超過3,100萬份醫院記錄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接受不孕症治療的患者在產後一年內因心臟病住院的可能性是自然受孕患者的兩倍。
不孕症患者特別有可能因危險的高血壓而住院,是自然受孕患者的2.16倍。
研究的主要作者Rei
Yamada醫師說,「產後檢查對所有患者來說都是必要的,而這項研究顯示,對於接受不孕症治療而受孕的患者來說,尤其重要。」
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的結果支持現在要求在分娩後三週進行初次產後檢查的護理標準,一些衛生系統尚未採用這些標準。大部分風險增加發生在產後第一個月,特別是對於有危險高血壓的患者。
Rutgers 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生物統計學部門負責人Cande
Ananth說,「這並不是唯一指出應該儘早進行追蹤的結果,過去研究已發現通過早期產後護理可以減輕風險。」
該研究分析了全國再入院資料庫,該資料庫包含每年約3,100萬人出院和再入院的全國代表性數據。該資料庫包含診斷代碼,可讓研究人員找到特定人群並確定重新入院的原因。
研究人員使用了2010年至2018年間超過3,100萬名產後出院患者的數據,其中包括287,813名接受過不孕症治療的患者。
儘管不孕症治療預示著心臟病的風險會急劇上升,但研究作者表示,不孕症治療患者相對年輕,使他們的整體風險保持在相當低的狀態。每10萬名接受不孕症治療的女性在產後一年內因心血管疾病住院者中有550名,而每10萬名自然受孕的女性中有355名。
與不孕症治療相關的心臟病風險升高其原因尚不清楚。心臟病的增加可能源自於不孕症治療本身、導致患者不孕症的潛在醫療問題或其他原因。
Yamada說,「展望未來,我想看看不同類型的不孕症治療及藥物是否有不同程度的風險,我們的數據沒有提供有關哪些患者接受了哪種治療的資訊。更詳細的資訊也可能有助於了解不孕症治療如何影響心血管結果。」
該研究刊登於《內科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05.15)、JIM(2024.02.25)
+ read more

2024.05.13
多吃蛋影響膽固醇不大
人們一直有一個疑慮,吃蛋到底會不會增加膽固醇?一天可以吃幾個蛋?
一項新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比較完全不吃蛋的人與一星期吃超過12顆蛋的人其膽固醇皆類似。這項新研究或許能讓人放心,吃蛋可能是好的,即使是在高風險族群。
史丹佛大學心血管副教授 Fatima
Rodriquez說:「吃大量的蛋對健康影響的問題仍未有答案,這項小型的研究給出了些見解,可以進一步用盲控做更大型的研究。」
吃蛋對膽固醇的影響
這項研究是由England’s
Best(美國最大蛋商之一)資助的。研究人員評估了飲食中攝取大量強化營養蛋(fortified
eggs),與無蛋飲食比較,在心血管生物指標上,如膽固醇、發炎、微量營養素和許多其他指標的影響。
強化營養蛋是添加了如維他命D、硒、維他命B2、5和12,以及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素的雞蛋。
這個研究有140位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強化營養蛋組,一星期吃12顆或更多的蛋;無蛋組,一星期只吃兩顆蛋或更少。
所有的參與者都是50歲以上,皆經歷過一次心血管事件,或至少有兩個心血管風險因子,24%患有糖尿病。
參與者每一個月和四個月都要約時間,親身參與評估生命徵象和膽固醇。研究人員在研究期間也要持續做電話查詢監督蛋的食量。
兩組參與者在研究的開始和四個月之後,研究人員會檢視他們的好膽固醇(HDL)和壞膽固醇(LDL)。
追蹤四個月後,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人的HDL和LDL膽固醇數值相似。雖然比起無蛋組,強化營養蛋組的HDL和LDL顯示小幅減少,但這些變化不具有統計意義。
這些結果表明,每個星期吃12顆蛋或更多,對血液中的膽固醇無負面影響。
Rodriquez說:「在此小型單一醫學中心的研究中,每星期吃超過12顆強化營養的蛋,在四個月後,血液膽固醇在臨床上並沒有顯著改變。做為一個醫師,我們的患者可能會問我們是否可以吃蛋,這個研究提出了一些證據,這個食用量的蛋也許是可以的。」
真的一星期可以吃12個蛋嗎?
雖然研究提供些證據認為食用超過12顆蛋,對血液膽固醇並無負面影響,但專家認為仍需謹慎。
因為此為單一醫學中心的小型實驗;而且是依據患者自述蛋的食用,並沒有細述吃蛋之外的飲食,包括是否攝取了較少的卡洛里,或食用較少飽和脂肪,或這些結果是否適用於非強化雞蛋。再者,患者知道自己的組別,可能也會影響他們的健康行為。
Cedar-Sinai預防心臟科主任和心臟科教授Martha
Gulati表示,所有這些因素「使得這項研究很難得出強有力的結論。」
如何把蛋列入健康飲食
雖然這項研究認為吃蛋對膽固醇的影響並不會如以往所想的那麼大,但就飲食和膽固醇而言,導致心臟病的從來不是一種食物,而是整體飲食和總飽和脂肪。
至少每天飲食中加入蛋是否安全,專家同意適量是可以的,但更需要知道你是否有攝取其他來源的飽和脂肪以及你的飲食是否均衡。因為最終是總飽和脂肪攝取量會影響你的低密度脂蛋白並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
Tomey說:「對於想要增進健康改變飲食的人,比較重要的是避免只聚焦在一個因素,我會鼓勵他們對自己的飲食做全面評估。」
此研究將會發表在今年美國心臟科學會每年的科學會議。
編譯來源:Health (2024.04.08)
+ read more

2024.04.19
睡眠不足會增加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嗎?
睡眠不足影響人們的健康甚廣。根據 JAMA Network
Open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晚睡眠不足六小時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
睡眠時間和糖尿病風險的關連
研究人員希望了解睡眠時間與第 2
型糖尿病之間的關係,以及健康飲食是否可以降低睡眠不足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
他們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這是一個大型生物醫學資料庫,是健康和醫學研究的全球資源。他們查看了
247,867
名成年人的資訊,追蹤他們十多年來的健康狀況。約
3.2% 的參與者在追蹤期間被診斷為第 2 型糖尿病。
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飲食健康但每天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時,與睡眠正常的人相比,他們患
2 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與睡7 到8 小時的相比較,睡眠時間為5 小時的人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16%,而睡眠時間為3 到4
小時的人的風險則高41% 。
為什麼睡眠不足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我們不知道睡眠較少的人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較高的確切原因。但先前的研究指出,睡眠不足的人血液中的發炎標記物和游離脂肪酸往往會增加,這會損害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胰島素阻抗,於是身體難以正確使用胰島素來調節血糖水平,從而增加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此外,睡眠不足的人以及睡眠模式不規則的人(如輪班工作者)身體自然節律(稱為晝夜節律)會受到干擾。
這會干擾皮質醇、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激素的釋放。這些激素通常維持血糖良好平衡。如果它們受到損害,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處理葡萄糖的能力可能會降低。
這些因素和其他因素可能會增加睡眠少於六小時的人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雖然這項研究主要針對睡眠時間為 8
小時或更少的人,但睡眠時間較長的人也可能面臨 2
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先前有研究顯示,睡眠時間與第 2
型糖尿病風險之間存在 U
型相關性。多項研究的回顧發現,每天睡七到八小時與最低的風險有關。當人們的睡眠時間少於七小時或超過八小時時,風險開始增加。
睡眠時間延長與第 2
型糖尿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原因可能與體重增加有關,而體重增加也與睡眠時間延長有關。同樣,睡眠不足的人更有可能超重或肥胖。
良好的睡眠、健康的飲食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降低罹患第
2 型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這項研究和其他證據,就糖尿病風險而言,七到八小時的睡眠似乎是最佳選擇。然而,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睡眠時間和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例如睡眠品質和生活方式的個體差異。
雖然這項研究的結果質疑健康飲食是否可以減輕睡眠不足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但有大量證據顯示健康飲食對整體健康有益。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4.04.17)、JAMA Network
Open(2024.03.05)
+ read more

2024.04.16
睡眠不足可能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尤其是女性
一項針對十多項研究的統合分析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七小時與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 而在女性及60歲以下的人更是如此。
為了進行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科學家們匯集了2000年至2023年間發表的16項研究數據。這些研究包括來自6個國家超過100萬名參與者,研究人員對這些參與者進行了2到18年的追蹤。參與者的年齡從35歲到60歲不等,其中約60%是女性。
在對數據進行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高血壓風險增加
7%;對於每晚睡眠不到5小時的人來說,這機率上升至11%。
睡眠不足七小時的女性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男性高7%。
睡眠超過八小時也與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有關,但「沒有統計顯著性」。
主要作者Aayushi
Sood醫學博士指出,這項研究包括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研究人群,這增強了結果的普遍性。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心臟病專家Paul
Leis表示,「提高人們對此的認識很重要,因為人們往往會忽略這一點。」
為什麼睡眠不好會導致高血壓?
儘管多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與高血壓之間存在關聯,但尚不清楚兩者之間是否為因果關係,也還不清楚它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一種理論認為,睡眠不佳會影響其他導致血壓風險的生活習慣,從而產生骨牌效應。根據Lies的說法,「睡眠不好的人可能會整天感到疲倦,而可能不太會關注鍛鍊和營養。」
如何降低高血壓的風險
專家表示,如果您睡眠不足,可以透過增加睡眠來降低高血壓的風險。然而,研究仍未確定預防高血壓所需的理想睡眠時間。Sood說:「這項研究沒有發現睡眠時間與高血壓風險之間有明顯的最佳點。」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60歲及以下的成年人每晚至少睡7小時。61歲至64歲的人應該睡7-9個小時,65歲及以上的人需要7-8個小時。
鑑於睡眠不足會導致嚴重的長期健康影響(高血壓、糖尿病和憂鬱症等),專家建議如果您缺乏優質的睡眠,請去看睡眠專科。
除了改變睡眠習慣之外,其他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可以降低血壓飆升的機率。
Sood說:「雖然睡眠不佳被認為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在全面的高血壓預防策略中,必須考慮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例如肥胖、缺乏運動和不健康的飲食。」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
然而,這項研究也有局限性,分析中包含的許多研究都依賴自我報告的問卷調查,這是一種不如醫生客觀測量準確的記錄方法。此外,這些研究使用了潛在的異質性人群,這使得得出一般性結論變得困難。
Sood說,未來的研究應著重於標準化方法,以增強新發現的「可比性和普遍性」。
該研究於4月7日在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年會上發表。
編譯來源:health(2024.04.09)、ACC(2024.03.2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