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來舒消毒噴霧」可用於對抗新冠病毒
總部位於英國的清潔用品公司「利潔時」7月7日表示,美國環保局(EPA)已核准其「來舒消毒噴霧」(Lysol
Disinfectant Spray) 用於對抗COVID-19。
EPA的聲明指出,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來舒消毒噴霧」和「來舒大面積消毒噴霧」(Lysol
Disinfectant Max Cover
Mist)對COVID-19有效,因此核准這兩個產品。
「利潔時」報告其第一季銷售創紀錄,並預測2020年業績將超過預期,因為消費者已在封城之前就囤積了來舒消毒劑、Mucinex止咳糖漿和Dettol肥皂。
來舒的營銷總監F.
Rousaud在聲明中說:「目前正在測試我們其他消毒劑品牌的功效。」。
美國總統川普曾建議作將消毒劑放入患者的血管中的研究,以測試其治療功效。對此來舒的母公司警告民眾不要使用消毒劑來治療新冠病毒。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7.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9
最新!新冠病毒會空氣傳染!
來自32個國家的239位科學家給世界衛生組織寫了一封公開信,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染。
就像許多與新冠病毒大流行有關的問題一樣,看似相對簡單的問題似乎也很複雜。我們實際上不能肯定地回答。
為什麼我們需要了解傳播方式?
了解COVID-19如何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使我們能訂定計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藉此最大程度地降低傳染風險。
例如:人們被建議與他人保持1.5公尺距離,是因為已經有了共識認為大型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這些大型飛沫的大小通常大於5毫米,當感染者打噴嚏、咳嗽或說話時,它們會透過感染者鼻口噴出的粘液和唾液傳播開來。
感謝地心引力,這些大型飛沫通常在落地前不會行進很遠。如果您與被感染者相隔1.5公尺以上,那麼您將會遠離飛沫移動的路徑。
同樣,了解這些大型飛沫可能會落在表面上,並且病毒可以在這些表面上生存,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勤洗手,以避免病毒透過手傳播到我們的口、鼻或眼睛。
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一直認為這些大的飛沫是COVID-19傳播的主要途徑。但是公開信的作者認為世界衛生組織輕忽了空氣傳播的角色。
空氣傳播和COVID-19
空氣傳播指的是病毒透過小到可以懸浮於空氣中的飛沫來進行傳播的能力。這些飛沫的尺寸小於5毫米,通常稱為氣溶膠(aerosol)。
大飛沫只能傳播很短的距離。理論上,一些較小的飛沫可以傳播得更遠,或者即使在感染者離開後也可以在房間內徘徊。
有多種證據支持新冠病毒是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
首先,實驗室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被霧化,並以這種形式存活長達4小時。
其次,在醫院採樣的「氣溶膠」檢測到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採樣的醫院包括在大流行所在的中國武漢市的2家醫院。不過重要的是要注意,檢測到這種病毒的遺傳物質並不一定意味著病毒在這種形態下具有傳染性。
也許最有力的證據來自大規模傳播事件的各種案例報告。這些事件中的許多人似乎在沒有與感染者密切接觸的情況下感染了新冠病毒。
一個值得注意的早期例子是美國的合唱團練習,儘管他們保持距離,但仍有近50人被感染、2人死亡。
另一個例子是在中國廣州的一次疫情暴發,來自3個家庭的10個人在一家餐館用餐後感染了COVID-19。未感染的人沒有與任何感染者保持密切接觸,但是被感染的人都位於冷氣直吹的範圍。關於這場疫情暴發的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但公開信的作者引用此例作為證據的一部分。
新冠病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意味著什麼?
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空氣傳播可能令人擔憂,因為如果它經常發生,則意味著該病毒可能容易在沒有密切接觸的情況下被傳播。
這也增加了病毒可能通過氣流傳播,甚至通過空調傳播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社交距離可能並不是那麼有效的,尤其若處於擁擠且通風不良的室內區域則人們可能面臨很大的風險。
知道新冠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傳播後,然後呢?
現在,關鍵問題不是空氣傳播在理論上是否成立,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關鍵的問題是空氣傳播在COVID-19傳播中佔了多大的角色。
例如,如果大多數新冠病毒的傳染是通過大型飛沫發生的,而透過空氣傳染的案例僅偶爾出現,那麼其意義跟空氣傳染是主要傳染途徑的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
令人放心的是,迄今為止,在澳大利亞大部分地區,為限制病毒傳播而採取的措施(如社交距離)非常成功。這顯示即使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也不大可能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以我們目前瞭解,我們面臨的難題是要不要將空氣傳播的因素作為預防的原則,,並對應地調整疫情控制措施,包括:鼓勵更廣泛使用口罩及增加封閉空間的通風設備;或者是等到有更明確的證據後再更改公共衛生建議。
7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已公開指出武漢病毒會空氣傳播。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7.0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5
為什麼我們的上睫毛比下睫毛長?
我們的上眼瞼每邊有90至160根睫毛,每根睫毛長8mm至12mm;下眼瞼,每邊有大約75根睫毛,長約6mm至9mm。
上眼瞼比較大、比較長、基部比較深,因此可以支撐更多美麗的睫毛。但是,為什麼上睫毛要比下睫毛長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樣能保護我們的眼球。此外,較長的上睫毛也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與他人交流。
他們怎樣保護你?
長的上睫毛和短的下睫毛共同構成了遮蓋整個眼眶的保護簾。這樣可以防止灰塵、昆蟲或汗水進入眼睛而造成傷害。
沒有睫毛,眼睛將更快變乾,並且細菌更有可能進入眼睛。這就是為什麼沒有睫毛的人必須經常眨眼的原因。
上睫毛實際上有一個「理想長度」。
觀察來自人類及各種動物的睫毛長度,理想的上睫毛長度是眼睛寬度的三分之一。短一點,風就很容易進入眼睛;長一點,風會被睫毛截住,兩種情況都使眼睛變得更加乾燥。
動物也靠他們保護!
人不是唯一有睫毛的動物,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有,包括貓、狗、大象和老鼠。但是牠們的長度和密度不同,取決於動物的居住地。在大多數情況下,動物的上睫毛也較長。
對於生活在塵土飛揚地區的動物來說,牠們的睫毛可以防止眼睛沾上灰塵。這就是為什麼駱駝、袋鼠、大象和長頸鹿有幾排長長的睫毛,而不僅僅是一排的原因。
在老鼠等囓齒動物中,睫毛位於眼睛周圍充當傳感器。這樣,老鼠只要在眼睛附近感覺到未知物體,便可以眨眼來保護眼睛。
不僅是哺乳動物。鳥類還在其上眼皮周圍形成了類似睫毛的羽毛。
這些羽毛通過在其眼睛上投射陰影來保護鳥類的眼睛免受陽光照射。與哺乳動物相比,這些類似睫毛的羽毛較長(長達2公分)、較厚且間隔較大。
睫毛的其他奧妙
當我們見面與其他人交談時,我們的睫毛也很重要。
如果您感到疲倦、驚訝或擔心,您的睫毛可以幫助他人察覺您的感覺。另外,向某人扇動睫毛可能是表明您非常喜歡他們的一種方式。增加上睫毛的長度有助於更明顯地傳達這樣的訊息。
睫毛二、三事
*
與我們身體大多數的毛髮不同,睫毛沒有使毛髮直立的微小肌肉,這些微小肌肉是我們起雞皮疙瘩時的突起。
*
睫毛通常是我們身體最深色的毛髮,而且永遠不會變灰白!
*
生活在5,000年以前的早期埃及人會在自己的睫毛上上妝,就像如今很多人在做的一樣。。
*
人與人之間的睫毛差別很大。不同的人種在睫毛的數量、厚度、捲曲度、形狀或長度上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
睫毛從眼睛向外彎曲,因此眨眼時上下睫毛不會打結。
*
如果拔睫毛,大約需要8週的時間才能長出來。所以最好不要這樣做!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6.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4
NASA總部以第一位非裔女工程師Mary W. Jackson重新命...
今年6月,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為了紀念及肯定其第一位非裔女性工程師的貢獻,將其總部由Two
Independence Square NASA Headquarters更名為Mary W. Jackson NASA
Headquarters。
NASA署長J. Bridenstine表示,
Jackson是幫助NASA成功地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重要女性成員之一。她從未和現狀妥協。相反地,她突破了障礙,為非裔美國人和婦女在工程技術領域打開了機會。
NASA指出,Jackson在NASA的工作始於外部的西部計算機部門(位於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在那裡她主導一項計畫以提升在NASA工作的女性的水準。
她是一位數學家和一位航空工程師,於1985年從NASA退休,於2005年去世,享年83歲。
《關鍵少數國會金牌法案》(The Hidden Figures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Act)於2019年11月確定立法。根據該法案,Jackson與非裔美國同事Christine
Darden、Katherine Johnson和Dorothy Vaughan被授予國會金牌。
《關鍵少數》一書中描繪了這4位女性事蹟,後來書被翻拍成電影。電影詳細介紹了黑人女性對早期太空飛行的貢獻,廣受好評。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2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3
打火姊妹!美國史上第一次 消防值勤組員全是女性
歷史上第一次,從美國加州帕薩迪納消防局第34分局值勤的消防員全是女性!
這的確是個大事件,因為這不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消防局的4名工作人員得知,由於假期和加班,她們將在同一時間值勤。這個具開創性的團隊由T.
Rodriguez上尉指揮,包含2名消防員和1名工程師。
消防局在Facebook粉專上分享了當下的慶祝照片,並附帶文字「帕薩迪納消防局史上第一次全女性消防人員一起值勤」。不出所料地,該照片在社群上引起很多關注。
在美國,消防員中只有4%是女性。儘管在警察和軍隊中這一數字已上升到約14%,甚至傳統上以男性為主的職業(如建築業和農業)女性所佔的比例也變高,但從事消防工作的女性比例仍然很低。帕薩迪納消防局由5%的女性組成,高於全國平均。
不論男女 只要有夢想就可以努力實現
Rodriguez上尉說:「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是,如果您有夢想或願景,那麼您就可以實現任何目標。這是我們成長中期待發生的事情,我們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們受訓、學習並接受了跟所有人相同的考驗,我們沒有放棄。」。
Rodriguez上尉於1994年加入帕薩迪納消防局,當時她是該部門僅有的3名女性之一。令人遺憾的是,這次全女性消防員的情況並非永久不變。
消防員Terrazas說:「男性消防員每天都可以體驗到全男性的值勤經驗,我很高興能享受到只有女性消防員的經歷。」。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6.2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02
為什麼COVID-19 殺死的男人比女人多?研究人員努力解...
為什麼Covid-19殺死的男人要多於女人?該病毒如何影響以女性為主的一線衛生工作者?這是研究人員在全球大流行中努力解決的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傳統上,醫學研究一直由男性主導研究,而他們的醫學研究涉及的細胞、動物和人類都以男性為主,這意味著治療的進展是針對男人的生物性。日前,澳洲人權研究所宣布已與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合作,展開了兩個COVID-19研究項目,這些研究項目將消除醫學研究中常見的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偏見,這種偏見會阻礙患者獲得最佳的醫療照護。
例如,心臟病是澳洲婦女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但心臟病仍然主要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許多普遍理解的症狀是男性─而非女性─所經歷的。這可能讓女性及其醫生有時意識到疾病的跡象為時已晚。
一個發表在澳洲醫學雜誌2018年的研究發現,相較於男性患者,心臟病發作的女性可能只有一半接受適當治療;在半年內的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
以性別為核心的COVID─19澳美跨國研究
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專案經理K.Thompson說:「依靠僅由男性產生或發生在男性的證據,就可能導致女性如何患病的錯誤假設。」。
COVID-19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自6月初在《BMJ開放健康》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分析發現,自大流行開始以來,發表過有關該疾病研究的所有作者中,女性只佔三分之一,而作為資深作者更少,儘管參與研究和治療該病毒的多為資深女性。
分析發現:封城(lockdown)措施讓女性有更多家庭教育、育兒和其他照料的責任,限制她們致力於研究的能量,進一步擴大現有的不平等。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男性受COVID-19的影響比女性更嚴重,因為該病毒是由雄激素控制的一種酶(ACE2)活化的。最近發表的兩項小型研究描述了有許多因COVID-19住院治療的男性是禿頭,這為理論增添了動力,因為男性禿頭與高水平的雄激素有關。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檢驗這個假設。
Thompson指出:「我們發現男女中COVID-19的發病率相似,但更多的男性正在死亡。…..
因為變數太多,我們難以理解造成差異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照護人員多為女性,如果我們沒有許多關於受試者的背景資料,那麼得到的結果將會是扭曲的。例如,如果受試的女性多於男性,我們在那裡就會看到人為的比例差異。」。
除了疾病的生物學差異的複雜性,研究的另一挑戰是,許多國家的報告根本沒有COVID-19病例或按性別列出的死亡人數。擁有性別平等政策的先進國家更有可能報告這些細目,而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則更少。
澳美的兩個研究項目
第一個研究項目將分別研究全球COVID-19男女數據,繪製大流行期間健康和一線家庭暴力服務的活動圖象,並調查在第一線的衛生工作者。
第二個項目是「醫學研究中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它將檢視當前澳大利醫學研究系統中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差距,並開發結合性別結果的健康經濟模型,以便更好地使用研究資金。
澳洲人權研究所所長L.
Chappell教授說:「獲得健康是一個重要的人權議題。…..令人震驚的是,在重要的健康問題上對婦女的經驗知之甚少,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婦女正在失去獲得適當醫療保健的機會。這是對人權的根本侵犯。」。
事實上,男性也受到性別偏見的不利影響。骨質疏鬆症通常被認為是停經後的女性疾病,但是男性佔骨質疏鬆症相關的髖部骨折的近三分之一。因此,所有領域的研究都必須「以性別為核心進行並以交錯的視角工作」。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6.2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