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法國鬆綁 女人都可以做人工生殖
2020.02.05
法國鬆綁 女人都可以做人工生殖
法國於日前修訂了《生物倫理法》,對器官移植、醫療協助生殖等部分的規定進行修改。新法將允許單身女性、女同性戀伴侶進行體外人工受精,這是總統馬克宏推動的重大改革之一。   根據法國現行法律,體外人工受精僅限於異性伴侶,並且需有不孕或其他醫療情形才適用。甫通過的《生物倫理法》放寬有關醫療輔助生殖的規定,對象擴及所有女性,包含單身女性、女同性戀伴侶等,都可以藉由醫療介入獲得自己的孩子。   修法過程面臨強烈反彈聲浪,曾有數萬名反對者上街抗議。保守派團體批評,該法「剝奪了孩子擁有父親的權利」。法國主教團主席Georges Pontier曾表示,所有公民都有義務站出來對抗這條新法。部分反對者擔心,這將為代理孕母的合法鋪路。   台灣《人工生殖法》未適用同性伴侶 在台灣,人工生殖目前僅適用於異性夫妻,同性婚姻合法之後,也成為討論焦點。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曾表示,人工生殖法最初立法基準不是為同志婚姻關係,同志是否適用需再研議,將儘速召開專家會議。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生育屬女人的身體自主性,是否有婚姻關係或有無伴侶,不應視為門檻。至於孩子需不需要有父及母,那是異性戀者的價值觀,也不該是阻止女同性戀者生育自主的藉口。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1.23)、FRANCE24(2020.01.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武漢疫情真如世界衛生組織相信的那樣?
2020.02.04
武漢疫情真如世界衛生組織相信的那樣?
2020年1月31日發表在柳葉刀 (LANCET) 期刊的研究指出:中國武漢市將近有76,000人已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估計數量遠遠超過迄今為止報導的病例數。   根據上週五中國衛生當局表示,被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數近10,000例,到目前為止,已有213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終於發佈,疫情是國際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新的電子計算模式估算研究透露更多的壞消息:武漢人已將新型冠狀病毒帶到中國的幾個主要城市,其數量足以引發當地流行病。   研究人員強調,這表明需要迅速增加重要的公共衛生控制措施,以預防武漢以外地區的重大流行病。   香港大學教授兼公共衛生專家梁啟超說:許多感染者可能不在正式記錄中。因為並非每個感染了新冠狀病毒的人都需要或尋求醫療救助。同時,新型病毒流行快速增長的緊急需求,可能超出醫療系統容量限制時,有些人無法就醫。   研究者指出:「我們對新病毒感染的模型估算值與武漢確診病例的實際數量之間明顯存在差異,也可能是由於其他一些因素造成的。 這包括從感染到症狀發作之間的時間差,感染者尋求醫療救助的延遲以及通過實驗室測試確認病例所花費的時間;所有這些都可能影響中註冊和治療的全數。”   研究人員還說,他們的模型顯示,如果可以降低2019新冠狀病毒的傳播能力,那麼中國所有城市的增長率和地區性流行病的規模都可以降低。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1.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法官對強暴認知不足將難伸正義
2020.02.03
法官對強暴認知不足將難伸正義
2017年被數名女性指控強暴的電影製作人Harvey Weinstein,終於在紐約法庭上被制裁。根據那些被他強暴的婦女具象的敘述,很難阻止一個人想像,如果一個133公斤的男人利用權勢操弄一個女人陪同他進房後,再次突然全身赤裸地衝向自己,她該怎麼辦。尖叫?反擊?試圖逃脫?   除非你就是那名女性,否則不可能確定將如何反應。我們的身體對眼前危險的反應是不理性的。身體會釋放出大量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觸發身體的反射,大腦掌管思考的部分幾乎難以控制這些反射。幾十年來,我們認為當人面臨危險時的反應是「戰或逃」,但這種觀念其實是建立在以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由於女性的月經週期影響荷爾蒙波動,科學家常認為女性作為研究對象太複雜而將之排除。   近代對於一個人面臨創傷時的神經生物反應的知識遠非如此。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戰或逃」只是複雜的荷爾蒙混合物引起多種反應中的一種而已。其他荷爾蒙,如:「皮質醇」可以增進能量、「鴉片類荷爾蒙」可以減輕身體和情緒上的痛苦、「皮質類固醇」可以降低能量、「催產素」可以提升正面的感覺等。   當婦女遭受強暴時,她可能會戰鬥或逃跑,但作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她的身體也可能使她無法動彈並顯得毫無情緒—科學家稱此為「緊張性麻痺」或「強暴引發的癱瘓」。從進化觀點來看這種反應等同於裝死。研究指出,多達50%的倖存者遭受強暴時會經歷這種情況。此外,身體自然的鴉片類荷爾蒙會阻止倖存者將發生的事情編碼到他們的記憶中,這使法律辯護團隊很容易質疑其證詞的可靠性。   數十名表示被Weinstein強暴的婦女描述了以下反應:反擊、逃到浴室而Weinstein在門外不斷捶門、只是躺在那裡或毫無反擊等。所有這些都是對強暴犯的常見反應。但是,僵住的反應容易被誤以為是願意屈服,並在關於什麼構成和不構成強暴和同意的行為上產生了社會迷思。兩年前一項強暴案中一名辯護律師質疑「她為什麼不尖叫?」,似乎這是對強暴的唯一合理反應。   「同意發生性關係」的法律定義是明確的:某人有能力且自由的情況下通過選擇同意發生性行為。當某人感到害怕或威脅、酒醉或入睡時,無法給予同意。   民眾,尤其是老一輩,對這個定義的了解很少。三分之一的人(65歲以上的人中有44%)認為,如果婦女不同意性行為但沒有肢體暴力,通常不是強暴;四分之一的人(65歲以上的人中有三分之一)認為,在長期關係中未經同​​意的性行為通常不是強暴。法庭上的陪審團無疑也會有這些觀念。不過,蘇格蘭強暴危機的倡議活動「#ijustfroze(我就是僵住了)」旨在教育人們,女人遭受強暴時不必然會出現肢體抵抗的反應。   但是,不僅僅是公眾不了解什麼是強暴罪,一些資深法官也不了解。2019年8月,60多歲的男性法官Robin Tolson在家事法庭中對一項兒童監護權案件中做出判決,該判決指出一名婦女並未被伴侶強暴因為她沒有以身體反抗。她提起上訴,由高等法院法官Alison Russell審理此案。   Russell在審理時責難Tolson,指出Tolson的判決明顯與法理不符。Russell表示:「這位法官判決背後的邏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男人與伴侶發生性關係是合法的並且可以接受的,不管他們的伴侶是否願意。」。Russell的判決還提到許多令人恐懼的細節:Tolson沒有讓這名女子在法庭屏幕後做證、允許該名男子在做證時徵求意見、毫無根據地暗示該名女子有「神經病傾向」,還對具有性威脅的文字「如果你不閉嘴,我會把我的陰莖插進你的屁股」不予理會。   此案能被公共所知唯一的原因是該名女子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家事法庭訴訟過程是不公開的,並且受到嚴格的舉報限制,限制父母公開談論發生的事情,這是為了保護兒童的隱私。但是籠罩著家事法庭的保密規定,意味著Tolson這樣的態度將不被檢視而長存。   這就是為什麼長期報導家事法庭的記者Louise Tickle倡議提高透明度的原因。Tickle指出,這並不是Tolson第一次被高等法院裁定他在家庭暴力案件上做出非常錯誤的判決,未來他還會再聽到數十起類似案件的陳述,而他對這些案件的判決將不會公開,因此我們不可能知道這影響將會多深遠。Tickle表示:「女人(有時是男人)經常聯繫並告訴我,家事法庭的法官在判定案件是否屬於家庭暴力時濫用程序。」。   家事法庭法官的責任不容小覷。他們必須在不公開、有時證據有限的情況下對兩名父母之間發生的事情做出「相對可能性的衡量(balance-of-probability)」裁決,亦即判斷一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否比沒有發生的可能性大。這些裁決將決定父母與子女之間有多少聯繫。   但是,Tolson有意或無意地利用了家事法庭的保密規定,認定受害者要有身體反抗才構成性暴力,而無視有關家庭虐待和性暴力的法律定義,並做出可能使婦女和兒童受到嚴重傷害的判決。為何Tolson能被允許再次對案件進行判決?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1.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新!血液中原來還有其他成員!
2020.01.29
新!血液中原來還有其他成員!
粒線體是在真核細胞中的細胞質裡小細胞器。它們是細胞呼吸的場所,是細胞的「電廠」,在能量代謝和細胞間通訊中起主要作用。它們的特殊性是擁有自己的結構及基因組,並與細胞核中包含的DNA分開,僅由母親遺傳。有時我們可以觀察到粒線體片段在細胞外。在某些非常特定的條件下,血小板還能夠將完整的粒線體釋放到細胞外空間。   由Inserm研究人員Alain R. Thierry領導的研究,在血液中發現了完整功能的粒線體,徹底改變了對這種細胞器的認識。   先前的發現表明,健康個體的血漿中粒線體DNA的含量是細胞核DNA的50,000倍。為了鑑定這種結構,分析了來自約100個人的血漿樣品。   該分析揭示了在血液循環中存在粒線體基因組完整的、高度穩定的結構。在檢查了它們的大小和密度以及粒線體DNA的完整性之後,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這些結構(每毫升血漿中多達370萬個)發現它們就是功能正常的粒線體。   在為期7年的研究期內,科學家使用了盡可能多的技術和方法論方法來驗證血液中循環著細胞外粒線體。   光從血液中存在的細胞外粒線體的數量來看,我們不得不問為什麼以前從未發現過他們的存在。但是這些細胞外粒線體的作用是什麼?答案可能是這些粒線體,類似於細菌,具有誘導免疫和發炎反應的能力。實際上,最近的研究顯示某些細胞能夠在它們之間轉移粒線體,例如幹細胞和受損細胞。蒂埃里解釋說:「細胞外粒線體可以作為全身的信使執行各種任務。」。   除了對我們的生理知識的重要性外,這一發現還可以改善某些疾病的診斷、監測和治療。實際上,研究團隊現在正在致力於評估細胞外粒線體作為產前診斷和癌症中的生物標誌物。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1.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減肥藥可能與癌症有關?
2020.01.20
減肥藥可能與癌症有關?
美國食藥局警告,減肥藥「沛麗婷膜衣錠(Belviq)」的上市後研究顯示,服藥者癌症風險可能增加。   藥物安全通訊指出,增加風險的機制尚不清楚,並且不確定是否有因果關係。此外,該公告並未量化可能增加的風險,目前食藥局正評估臨床試驗結果,故審查仍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食藥局並未要求患者停止服藥,而是建議進行醫病共享決策。醫療專業人員在決定是否開處方或繼續給患者服藥時,應考慮服用的益處是否可能超過潛在的風險。   成人若BMI為30以上,或BMI為27且有肥胖相關合併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醫師可開立「沛麗婷膜衣錠」處方箋給患者作為輔助體重管理的手段。   2012年美國食藥局核准這款藥上市,但其實藥廠第一次申請上市時因食藥局認為需要更多安全數據而遭拒。第二次申請時,食藥局諮詢小組對於研究無法排除服藥後心臟瓣膜問題感到擔憂。不過CAMELLIA-TIMI-61上市後試驗特別檢視服藥5年者的心血管健康,結果是服藥不會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並且還可以降低前期糖尿病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雖然在這份上市後試驗中並未將癌症風險視為議題,但食藥局表示在試驗結果提到相較於吃安慰劑的控制組,實驗組中有許多患者確診癌症。   根據2012年食藥局的審查文件,一些研究顯示,當老鼠暴露在與臨床相似的劑量下時雄鼠及雌鼠出現乳腺腫瘤(mammary gland tumors),並且當雄鼠暴露在較高劑量下也出現其他類型的腫瘤。不過,總體上惡性腫瘤很少見,沒有進行正式的癌症篩檢。食藥局諮詢委員會認為,在給患者的劑量上,藥物是具有足夠的安全性。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1.1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睪丸素是男性青春的泉源嗎?
2020.01.15
睪丸素是男性青春的泉源嗎?
美國醫師學會第一次提出與治療和年紀相關的「低睪丸素」的指引,直言睪丸素療法無法讓年長的男子回春,但有助於一些性無能。   我們已知男子的睪丸素隨年齡減低。多年來,醫療產業宣傳男子可能因「男性更年期」會受一些症狀困擾,包括:疲累、虛弱、肌肉流失、記憶和思考遲鈍、憂鬱、性欲低和勃起功能障礙。   學會指出,睪丸素療法幾乎無助於改善所有的症狀,只有在性功能障礙上有一些幫助。平均來說,研究發現在性和勃起功能上僅有稍微改善。   臨床試驗中睪丸素療法的作用並不多,學會會長Dr. McLean對此有點驚訝。但是隨年齢而減少的睪丸素,並非是男子健康問題的原因,補充睪丸素並不一定有效。   多數男性使用睪丸素是為了防老,但它安全嗎? 根據美國FDA,2009-2013年之間,美國男子服用睪丸素的人數由130萬增加到230萬。大部分人使用的原因,並非因為健康上的狀況而睪丸素不足,而是為了反制衰老的過程。   2013-2016年間,因為質疑可能有心臟疾病或攝護腺癌的風險,睪丸素使用大幅降低。   然而男士們仍然會詢問睪丸素相關訊息。根據美國內分泌和泌尿科醫學會的共同指引,睪丸素可能協助一些有性功能障礙的男子,但不應該開處方給模糊的症狀如疲累和低能量。   在安全方面,20個研究大致顯示睪丸素不會增加心臟問題、血栓或攝護腺癌的風險。然而這些研究追蹤男性約10年,之後的風險如何則無法預知。   性功能障礙的男性如何知道睪丸素是否低下?睪丸素的數量會波動,通常在早晨最高。所以測量血液中的睪丸素兩天時都要在早晨進行。   如果睪丸素低造成性方面的困擾,可以合理開始服用睪丸素,但要持續不斷。最好六個月內要重新評估,若無效果,則停止服用。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0.01.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