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治療糖尿病藥物含致癌物?!
2019.12.12
治療糖尿病藥物含致癌物?!
近日,美國食藥局正在調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藥物 「Metformin」是否含有「亞硝胺」類的致癌物「NDMA」,以及其含量是否超過了每日可接受的96毫微克。   他們與業者合作檢驗目前在市面上的Metformin是否含有致癌物,如果發現高含量的NDMA,將建議召回,屆時將即時提供患者及醫事人員最新消息。   美國食藥局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博士表示,已有國家查出某些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藥物的成分Metformin含有少量的NDMA,雖然其含量並未超過某些食品和水中自然存在的含量,但一些國家,如:新加坡的監管機構,正在召回某些Metformin。   針對這起事件,台灣食藥署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國內含Metformin成分之降血糖藥共有140款,其中110款有實際生產,已要求生產Metformin的藥廠Metformin原料藥必須檢驗合格,才可輸入台灣;同時針對市售降血糖藥產品的原料藥進行回溯性檢驗,但因檢驗量相當大,並未訂定檢驗期限。   在調查結果出來以前,美國食藥局建議有在服用Metformin的患者應繼續服藥以控制糖尿病,醫師也應繼續在需要時開立Metformin,因為沒有其他藥物以相同的方式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未與醫師討論即自行停藥可能是危險的。   過去一年半已發現幾種藥物,包括:降血壓藥「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ARB)」和胃藥「雷尼替丁(ranitidine,如:善胃得)」,含有少量的致癌物,如NDMA。這類致癌物會損害細胞中的遺傳物質。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避孕藥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2019.12.05
避孕藥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過去研究證據曾指出,口服避孕藥可能會輕微影響身體在飯後代謝糖份的能力,日前一項研究的初步結果也支持了這個說法,指出女性吃避孕藥可能提高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結果 研究團隊花了長達22年的時間對8萬名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女性有服用口服避孕藥比未曾服用過者,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提高了33%。研究的科學家將矛頭指向荷爾蒙因素,造成身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變差。   再者,月經週期愈長,也就是一生中的月經次數愈少,也會增加約25%的糖尿病罹患風險。但是,初經來潮與停經的年紀較晚,以及一生中具生育力的時間較長者,該風險則會比較低。   避孕藥與糖尿病關係還須再釐清  格拉斯哥大學Sattar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雖未找到直接因果關係,但中間的生理作用似乎是可以成立的-避孕藥會使妳的新陳代謝功能出現壓力,導致胰島素抵抗未能發揮作用。不過女性並不需要停止吃避孕藥,如果妳是因為過重而有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該做的是先減重才比較重要。   倫敦帝國學院生殖內分泌專家Jayasena博士則回應,合併型口服避孕藥含有高濃度雌激素,所以有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不過比起避孕藥,糖尿病的其他風險因子如體重、運動及家族病史會更重要。   英國糖尿病協會 (Diabetes UK)Riley博士也補充說到,雖然這項研究有助我們開始瞭解荷爾蒙濃度變化如何影響女性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但它並未指出兩者中間出現連結的真正原因,尚無法證明避孕藥會直接引起糖尿病。   研究在今年巴薩隆那糖尿病歐洲協會(EASD)上發表。   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9.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信用卡公司的演算法如何製造性別歧視?
2019.12.04
信用卡公司的演算法如何製造性別歧視?
上月11日蘋果公司Apple Card遭爆提供男女不同信用額度,被質疑性別歧視,隨後美國開始對案件展開調查。   這個事件引起關注的重點是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與電腦計算規則的演算法(algorithms)在決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顯然是帶有性別、種族歧視或其他形式的歧視。   社會往往會錯誤地認為電腦因為不像人腦一樣會思考,所以它不會造成歧視、是不偏頗的機器。但事實上,它所要處理的歷史數據資料、以及餵養或創造它的程式設計師們,可能本身是有偏見的,而且常常是無意識的。同樣地,機器會在沒有提出明確問題的情形下得出結論,例如,雖然沒有詢問性別的資料,仍然能夠區分男女。   我們是如何受到影響? 透過電腦演算法,從交通、科技到購物與運動都已獲得大幅改善。在我們的財務金融生活可以看到最明顯且直接的影響。   對消費者而言,演算法決定他們必須支付多少費用、或他們是否被允許購買某項產品。以保險為例,所謂的「郵遞區號樂透」會運用演算法決定兩個擁有相同財產和保安系統的人應付多少的房屋保險費。進行的方式是,使用郵遞區號進行演算找出那些區域裡的犯罪率,接著判斷財產被竊盜的可能性,並依此設定溢價。   有了信用評分,任何機器對於你還款能力可靠性的演算結論,都會影響你各個生活的層面,從簽手機合約到你能在哪裡租屋。在Apple Card案例中,我們不知道演算法如何做出決定或使用了哪種數據,但這可能包括歷史數據資料,這些數據涉及哪些人被認為較有財務風險,或者一直以來是誰提出了信貸申請。   所以這些演算法有偏見嗎? 經營Apple Card的Sach先生在事件爆發後也遭到外界批評,但他表示,他們不會去詢問申請者的性別、種族、年齡等等資料,如果那麼做會是違法的,所以演算決定的結論並不是依據申請者是男性或女性而來的。   然而,應用數據資料倫理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Data Ethics)南佛羅里達分部主任Thomas女士認為這樣的說法忽略了「潛在變項」,即便種族以及性別沒有被直接放入演算法當中,仍然會因為這些因素產生偏見。舉例來說,演算法不會知道一個人的性別是什麼,但是它可能知道你是一個國小老師,而國小本身就是個以女性為多數的領域。   在最具爭議性的犯罪與司法領域,歷史數據資料是選自過去某個時間階段,有可能在當時候警察或法官的人為決定是受到一個人的種族身分所左右的。機器因此學習和複製了來自過去可能帶有偏見的結論。   要處理以前從未見過的數據資料情況也將變得更糟。自動臉部或聲音辨識的軟體,由於幾乎都是使用白人、沒有地方口音的數據資料進行訓練,造成可能常無法正確辨識非白人或濃厚的地方口音,而這也是為何一些人打電話到呼叫救援中心會發怒的源頭。   問題該如何解決? 曾經在某一段時期,演算法公不公正的問題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卻沒有達成什麼共識。   一種選擇是要企業針對演算法如何進行設定對社會大眾完全公開,但這些產品都是具有商業價值的財產,由擁有高度專業技術、薪資優渥的人才研發許久後才推出,他們不願意就這樣把自己的秘密洩漏出去。   另一種選擇是「演算法透明度」-告訴客戶演算最後做出決定的原因,以及他們的數據資料中哪些元素最重要。但是,關於提供這些資訊的最佳方法尚無共識。   答案之一可能是根據比較少的特定資訊發展出較多的演算法。為保險業提供軟體的Charles Taylor InsureTech公司執行長Sahota先生表示,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聯合保單。保險公司可以透過雇主為一個特定勞工群體提供團體健康保險,被保險人則不需要個別填寫個人表格,因為保險公司會以整體來評估風險。隨著保險承保流程的簡化,消費者對於更少的點擊次數和更快速付費的需求正在出現。   但是,排除太多數據資料將使區別申請人和保單變得困難,這將導致產品同質化,將會花更多錢。Sahota先生認為應該告訴人們為什麼要求提供個人資訊、以及這些資訊將如何被使用。最後他認為,如果發現某件事無意間存在偏見,做一些事找到克服問題的方法是重要的,而非只是去指責都是數據資料的錯。     編譯來源: BBC News(2019.11.1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治療胃食道逆流反增急性腸胃炎風險?!
2019.12.03
治療胃食道逆流反增急性腸胃炎風險?!
上月底研究指出,服用緩解胃酸逆流的藥物PPI(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能增加死亡風險。最近研究發現,服用這種藥物的人罹患急性腸胃炎的風險增加80%。   常見的PPI類藥品如「耐適恩錠(Nexium)」,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不過,評論新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種藥容易與很多種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並且它還可能引起營養相關的問題及增加骨折和感染的風險,它並沒有想像中得安全。   此外,雖然很少有人需要長期服用PPI,但是人們確實長期服用。人們在服用這些藥物時需要與醫生進行討論。在某些情況下,藥物的益處可能仍然大於風險。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利用法國國家資料庫的資料進行比較。他們調查了超過233,000名持續服用PPI的人,並將其與近627,000名未服藥的法國成年人進行比較。   當研究人員觀察2015-2016年病毒好發的季節冬季時,他們發現一直服用PPI的人患上急性腸胃炎的風險要高80%。急性腸胃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短暫疾病,症狀包括上吐下瀉、發燒等。   服用PPI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最有可能是因為PPI會減少胃酸,而胃酸可能能夠幫助人體免於病毒感染。如果胃酸減少,就會改變腸道菌群,讓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不過,一位腸胃病學專家檢視了這份研究後表示,這份研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研究判斷參與者是否罹患急性腸胃炎的依據是看這位參與者是否有被開立治療急性腸胃炎的的處方箋,但是這種藥也可以用來治療其他疾病,因此可能並沒有那麼多人罹患急性腸胃炎。   此外,研究假設持續服藥的參與者都是有PPI處方箋的,這忽略了PPI在法國也能在藥局取得的事實,若將這些人加入研究在進行比較,服用PPI與罹患急性腸胃炎的風險可能不會那麼高。   研究表示,可能需要長期PPI的人包括: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人以預防潰瘍、嚴重食道發炎的人、罹患食道細胞病變「巴雷斯特食道症」的人等。對於那些可能不需要PPI的人,改變飲食可以有所幫助,包括改變所吃的食物種類、何時吃及吃多少。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11.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臉書創辦人的年度挑戰遭批白人男性中心
2019.11.29
臉書創辦人的年度挑戰遭批白人男性中心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格柏(Mark Zuckerberg)每年都會為自己設下一個新挑戰,過去曾出現包括學中文、拜訪美國每一個州及跑完365公里。今年他想要完成的挑戰是,探索科技在社會中所帶來的機會、挑戰、希望以及焦慮。   Zuckerberg今年初在臉書上宣布這項訊息時表示,他是工程師出身,過去做的都只是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實現,而這項挑戰讓他內心生畏。如今他在完成這項挑戰時 ─與9位專家一起討論「科技在社會中的未來願景」─,卻慘遭外界批評完全缺乏種族與性別的多樣性!   專家一面倒幾乎都是白人男性 截至目前為止,臉書已經發布6支Zuckerberg與8名男性及1名女性專家一起進行討論的影片,討論的題目涵蓋健康研究、治理問題、人工智慧、隱私及打擊假新聞。至於年底前是否還會推出其他影片尚不得而知。   參與討論的這8名男性專家分別為哈佛大學法學教授Zittrain博士及Feldman博士;Axek Springer出版社執行長Dopfner;Chan Zuckerberg Biohub負責人DeRisi和Quake;經濟學家Cowen;支付平台Stripe執行長Collison;以及歷史學家Harari。其中唯一的1名女性專家是史丹佛法學院院長Martinez。這些人的年紀大約在40-50歲之間,Collison是裡面最年輕的一位,他今年31歲。    然而,外界有許多人對於這些影片完全缺乏多樣性,都感到震驚且無法接受!一名科技創業家形容這像是個半熟的任務,毀滅性地缺乏社會意識。英國具影響力的科技領導者Abulokwe也提出反對的意見,認為Zuckerberg和一群由8男1女所組成沒有多樣性的團體一起談論科技的未來性,這在道德上是無法被接受的,同時也充分說明他對種族及性別的多樣性這個議題缺乏敏感度。   來自Creative Strategies的Milanesi則嘲諷Zuckerberg努力要放入一個女性,可是有色人種卻連一個象徵性的位置都沒有,她認為要在科技界找到聰明傑出的非白人人才真的並不困難。為Bloomberg撰寫封面故事的記者Wagner還指出,這些參與者中有7個人不是教授就是醫生,這不是真正的多樣性。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11.2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癌症佐以草藥治療害多利少
2019.11.27
癌症佐以草藥治療害多利少
癌症病人應告知醫師是否服用草藥製品,因為有些成份可能阻礙治療成效。   當乳癌擴散時,蒜頭,薑和銀杏製劑會延遲皮膚傷口的復原。   來自葡萄牙里斯本癌症研究中心的乳腺外科醫師Cardoso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草藥療法或乳霜有效。若有存疑,最好不要服用。   醫師要主動詢問正在治療癌症的病人,是否正在服用其他的藥物;特別重要的是當癌症已散播至皮膚的病人,想試草藥製劑前一定要先跟醫生照會。   這樣的情形,乳癌患者五個案例中就有一個,其他癌症較少。   許多產品的危險是會干擾荷爾蒙療法或化療,有些則延緩血凝固的過程,導致傷口復原較慢、結疤多。延緩血凝固的草藥,如:穿心蓮、短舌匹菊、蒜頭、銀杏、人蔘、山楂、七葉樹、薑黃。   英國的癌症研究網站同時建議,一些輔助療法可能阻礙正常療法應有的效果。癌症治療期間,應避免一些食物和飲料,如葡萄柚和橘子,因為它們會影響癌症藥物在身體內的分解和吸收。   Cardoso醫師以為病人有病亂投醫是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知道,尋找其他草藥或另類療法,有可能害處多於好處,而瑜珈、正念、靈氣療法和針炙對病人的生活品質都有正面的影響。     編譯來源:BBC(2019.11.1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