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
忽視「性別」威脅人類健康!
聯合國永續發展設定目標,要在2030年之前達成讓全世界人口都能健康生活的願景,但如果沒有消除性別不平等或是改變社會對女性及男性的態度,這個抱負將不可能會實現。
近期《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刊登「性別平等、社會規範及健康」系列專題文章,提到儘管大家都知道社會的性別角色期待對人一生的健康影響會是什麼,政府及健康機構卻一直在性別平等上很難有進步。
系列專題領導委員會主席Darmstadt醫學博士表示,有許多關於性別(gender)與健康的迷思必須被破除,例如:性別不會影響健康,但事實是它影響很大;性別不會被改變,但健康會;性別是種難以捉摸的觀念無法被衡量,其實不是。這個系列專題提供關於性別對健康影響的新認識,並呈現目前在健康系統、政策、法律及計畫中存在能改善健康的機會。
性別平等、社會規範及健康:主要發現
男女暴露於疾病和不利於健康的風險因子經驗不同,這樣的性別差異會和其他的不平等(年紀、階級、種族、性傾向等)互相影響,加大對健康與健康系統的負面作用。
當健康研究及健康資料蒐集存在性別偏見及不完整時,健康系統與健康照護的供給也被發現忽視並強化性別不平等。企業利益沒有逃過檢視,大公司被發現為了獲利而操弄性別,造成對健康不利影響。
但好消息是,有些如:免費基礎教育、有薪生育假等政策、法律或是計畫可以促進性別平等與健康,不過目前還未普及全球。
性別與健康行動:世界準備好了嗎?
系列專題主編Horton博士表示,「在#MeToo及#TimesUp的時代,串聯全球健康的社會運動與性別平等是實在、急迫、必須且可以達成的。但是,更保守勢力的反擊,如對性與生育健康的權利出現全球噤聲規則及倒退,不僅威脅對女性與男性的健康效益,也傷害未來效益的可能性。政治領導者到目前為止對於性別、社會對性別的態度與其對健康的影響都表現冷漠,但這個系列專題提供讓社會與政治徹底變革的證據與展望。」
這個展望來自5個以證據為基礎的建議:
*
降低性別不平等促進健康成效,例如:免費教育與有薪產假。
*
改革工作職場與勞動力,例如:彈性工作、育嬰假及同工同酬。
*
補足性別及性別相關態度行為的資料落差,以對貧窮健康有更佳的了解,並強化促進健康的基礎。
*
充權和投資公民社會團體;公民社會倡議性別平等的政治空間正在萎縮。
* 加強獨立問責制度,以確保承諾可以被兌現。
系列專題特別強調有多個將健康系統納入性別變革策略以改善健康的機會,並列出具體的建議,包括:提高女性在健康領導及治療角色中的能見度、肯認並回饋照顧角色、處理職場性騷擾與暴力、以及創造條件以改變女性與健康系統互動的方式。
一篇刊登在《刺胳針兒童及青春期健康》期刊的原著文章進一步佐證這次系列專題的發現,一個人青春期陽剛及陰柔的性別表現會影響他們在成年時期的健康,包括可能從事較危險或健康的行為,以及不同的健康成效。
這個前瞻性研究探索超過1萬2千名美國人的性別表現對健康的影響,時間從青春期直到成年初期。結果顯示,青春期的性別表現與成年時期的健康狀態呈現相關性,而且不受成年時的性別表現所影響。從某些健康的結果看來,其風險來自陽剛或陰柔特質,與個人的生理性別是什麼沒有關係的。
研究領導作者Shakya提到:「當我們對『性別』是由社會建構且強化的意識逐漸提升時,我們才會開始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瞭解社會的性別表現對我們一生健康福祉的影響程度。」
性別與健康的國際證據基礎
系列專題指出許多性別不平等如何對健康有害的例子、以及那些左右人們如何認識性別的不明文規定,來支持這些發現:
* 童年疾病照護的尋求(衣索比亞)
* 青少年/女體重控制與心理健康(南非、巴西)
* 學校同儕對青少年/女健康的影響(美國)
* 婚前性行為與愛滋病(尚比亞)
*
婦女在家外工作與不活動性小兒麻痺疫苗(IPV)(奈及利亞)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30)
+ read more
2019.06.18
服用躁鬱症藥物的媽媽可以餵母乳嗎?
服用「鋰鹽」(lithium)治療躁鬱症的女性經常會問,哺餵母乳期間用藥是否對嬰兒有影響?答案可能令人失望,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因為研究數量不足,這個擔憂目前還是沒有解答。
鋰鹽是治療躁鬱症的常用藥物,可降低躁鬱及產後抑鬱症狀。但有些專家建議不要在哺餵母乳期間服用,因為擔心會轉移到母乳中可能對嬰兒產生毒性。
然而患有躁鬱症的女性,懷孕和產後容易復發或罹患產後抑鬱。如果不治療躁鬱症,可能導致胎兒出生後健康不良,例如早產和體重過輕,也可能增加孕婦自殺的風險。
由Crystal
Clark博士領導的團隊,做了系統性研究。研究發現在2000年之前,鋰鹽經母乳對嬰兒造成影響的研究都是回顧性的,並且缺乏標準化,例如不包括對照組、不考慮母親或嬰兒的健康情形、不考慮母親是否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等。2000年後的研究設計較好,並指出鋰鹽在母乳期間風險較低。然而,作者也表示,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她建議,雖然母乳哺育期間服用鋰鹽的風險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但中斷躁鬱症治療的風險卻已經確立,並可能影響母親在關鍵時期照顧孩子的能力。餵母乳與否應該要個人化,視母親及嬰兒的狀況而定。但也必須告知媽媽鋰鹽可能帶給嬰兒的風險,例如躁動、嗜睡或餵養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既然母乳哺育期間服用鋰鹽的風險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在母親必須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就應該提供媽媽有其他餵養方式的選擇,以保護嬰兒,而不是只告知媽媽個人化、有風險,然後讓她不知所措。母乳哺育的雷厲風行推廣,將配方奶劣質化,讓這種問題的解答變得難堪,增加母親的罪惡感。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19.06.10)、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2019.06.10)
+ read more
2019.06.12
蘇院長拍板:生產事故救濟 產婦生產死亡給付提高至400...
昨日,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大會中,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支持台灣女人連線的提議,提高「生產事故救濟」給付上限,將產婦死亡救濟由200萬提高至400萬。
台灣女人連線(下稱台女連)推動生產事故救濟多年,2016年法案施行後仍不斷關注檢討。對於產婦死亡及重大傷害的救濟額度上限,始終認為有失公允。2018年5月的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提出「檢討『生產事故救濟制度』救濟項目及給付金額的合理性,並做必要的修正」之建言,未獲回應;同年12月於行政院性平小組會議中,建議衛福部檢討救濟金額之合理性並調整金額。衛福部於今年5月初公告調高產婦死亡及重大傷害的救濟額度上限各20萬元。
然而,這樣的微調還是無視給付的不合理,及缺乏對受害者的同理。因此,2019年5月甫落幕的健康行動會議,再度提出「再次檢討《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各項救濟金之合理性,並做必要修正」之建議。
昨日(11日)舉行之行政院性平會,台女連再度在大會提案檢討。蘇貞昌院長裁示,同意生產事故救濟給付額度朝增加的方向辦理,例如產婦死亡給付由最高新台幣200萬元調高至400萬元。並請衛福部設想各種狀況,減少爭議,全力辦理,如菸捐挹注經費不足,將編列預算支應。
擔任行政院性平會委員,並於會中提案之台女連黃淑英常務理事表示,雖然一直推動救濟金額合宜的調整,但沒想到這麼快就有進展。感謝蘇貞昌院長看見女性生產的公共性,願意投注國家資源來支持。
什麼是較適當的救濟金額?
生產事故救濟制度立法之初,其事故救濟金額是比照《藥害救濟法》而非疫苗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訂出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的給付比「藥害救濟」高出許多,原因是,接種疫苗的人是健康的人,很多時候更是配合國家政策接種,有「利他」意涵,而使用藥物是在治療「自己」的疾病。所以當發生疫苗傷害時,就可獲得較多救濟。
產婦多是健康的人,其生育子女除了是為己,也是延續國家的命脈,更有「利他」的意義。因此,若因生產發生死亡或重大傷害,其救濟金額應比照疫苗救濟,而不是藥害救濟,才符合救濟精神!
+ read more
2019.06.10
社會裡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有害健康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顯示,美國的性別不平等有害每個人的健康。
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的一位副教授Patricia
Homan發展出一個新的方法來研究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於性別不平等對健康的影響。她的研究是測試一個社會裏系統性的性別不平等,即權力和資源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健康。
幾十年來,我們已知性騷擾或歧視對婦女健康有傷害性的影響,但很少人知道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中,權力、資源、角色、機會隨著性別不平等的分配下,更廣泛的健康影響。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在很多主要的社會機構中很明顯,如:政府和經濟;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人際互動和關係中,如:婚姻、個人信仰和認同。Homan建立了具體的方法來測量美國各州、異性戀婚姻中的結構性性別歧視,並了解這對男女個人健康的影響。
Homan的研究收集各種來源的資料,有美國人囗調查和國家對年輕人的長期研究。對於超過3,300位美國成人的樣本,Homan設計了幾種方法,就社會上四種男女不平等的程度:政治、經濟、文化和身體生育,測量各州結構性的性別歧視。
測量內容包括:男女薪資差距、勞動參與和貧窮比例的性別落差、州議會男女席位比例、宗教保守派在各州的普遍程度(這與鞏固傳統性別角色和排除女人做領導者有關),以及住在沒有人工流產機構的州中婦女比例。
她發現,以州來看,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會使男女兩性的健康更不好。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程度最高的州,如猶他、懷俄明、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奧克拉荷馬,慢性疾病的情況較高,而40至50歲之間,自稱的健康狀況和身體功能也是最糟的。這表示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衆人的健康有整體上的傷害。婦女居住在性別歧視高的州有健康問題的人比歧視程度低的州約多了兩倍,並且整體健康狀況也早衰了7歲。
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最低的州有馬利蘭、加州,麻州、佛蒙特和夏威夷。
公共衛生學者和國際人權組織認為,生育的選擇權和完整的生育健康照護服務的管道是基本人權,也是婦女有平等的公民權、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先決條件。
Homan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幾種政策上的考量。她認為美國性別不平等不只是人權的議題,也是公共健康的問題,所以性別平等的政策就是健康的政策。換言之,政策制定的目標—讓男女薪資差距縮小、增加婦女參政的席位、保障且擴大生育健康服務的管道或是促進性別平等,有可能改善社會上所有人的健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9)
+ read more
2019.06.09
女性在醫學學術領域代表性依然過低
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發展雖然慢慢獲得改善,但最近有兩個研究指出,實際進展的速度可能不如預期。
醫學期刊文章 女作者比例提高不到一成
第一份研究分析2008年一月到2018年七月間,女性作者出現在醫學期刊的次數包含15個知名醫學期刊與4個一般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藥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及The
Lancet)的次數。橫跨9大專科:小兒科、放射科、婦產科、皮膚科、精神科、腫瘤醫學等。 。結果顯示,在這10年間,女性作者的比例上升4.2%,其中女性為文章第一作者的比例增加了3.6%、為最後作者則增加7.8%。
研究提及,女作者發表文章的比例提高,主要是由於其他女性的幫忙,而非來自男性同儕的支持。數據顯示,當女性是文章的最後作者時,第一作者為女性的機率,比起男性為文章的最後作者,第一作者為女性的機率要高出13%。此外,女性需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成為文章最後作者,但男性僅需5年。
醫學研討會女講者比例改善情況有限
第二份研究針對美國及加拿大重要醫學研討會邀請女性擔任講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2007年與2017年比例的變化。結果顯示,這10年間的平均比例由24.6%上升至34.1%,提高幅度同樣不到一成。
過去曾有研究統計2014年國際量子化學大會、2015年第一屆腦刺激研討會上女性講者的比例(5.1%與24%),得出了與前述類似的結果,甚至更差。
研究團隊認為這個現象背後有兩個解釋:不是醫療領域缺少女性參與者,造成女講者的缺席,就是女講者的缺席讓女性對追求醫療事業的發展感到沮喪。
過去報告也曾顯示,女住院醫師因工作表現佳而被表揚或成為全職教授的機率較低。以及與男性同事相比,她們較有可能獲得較低薪資。
「用人唯才」反使弱勢被排除在外
這兩項研究都凸顯在醫學學術領域中,女性人數過少並缺乏代表性。第二個研究的主要作者Ruzycki博士表示,在知名學術機會中增加女性與其他代表性低的群體之可見度,會提升他們的投入程度以及成為領導者和成功的可能性。
有少數人憂慮讓特定族群擁有學術機會是一種歧視的作為,認為應「用人唯才」。但Ruzycki醫學博士回應,多數瞭解平等、多元及融入論述的人都知道,強調用人唯才將會使這些弱勢群體被排除,唯有有意識地在事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她/他們納入,才能達到醫學學術領域中的平等。
編譯來源:MD MAGAZINE(2019.05.29)、JAMA Network(2019.05.28)
+ read more
2019.06.08
Siri複製性別偏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慧語音助理,例如:Apple的Siri與亞馬遜的Alexa,發音為女聲,並常對用戶提出的問題,給予順從屈服及調情的回應,包括公然辱罵的問題也是一樣,這會鞏固認為女性是低聲下氣的性別偏見。
女聲語音助理強化性別偏見
該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大部分語音助理都是女聲發音,這釋放出一個訊號:女性是熱於助人、溫順及取悅他人的幫助者。而用戶只需按下按鍵,或發出微弱指令即可」。
「語音助理對於指令的要求沒有任何主體性,無論指令與問題的語調為何或是帶有敵意,語音助理都會對其表現尊敬,在許多地區,這將強化一般認為女人對惡劣對待都會屈從容忍的性別偏見。」
該報告名為「I’d Blush if I
Could.(如果我可以的話,我會臉紅)」,其中寫到當用戶向語音助理說「You’re
a
slut.(你是個蕩婦)」,Siri就會如此回應;而Alexa則會說:「Well,
thanks for the feedback.(好,多謝你的反饋)」。
工程師團隊近9成為男性
報告寫到,設計這些產品的公司員工壓倒性都是男工程師團隊,他們把AI系統設計成讓女性語音助理以調情的口吻回應不當言語,「科技公司將這些產品擬人化為女性,對言語性騷擾作出偏頗、平淡或具歉意的反應,這樣的奉承態度尤其令人擔憂」。
用戶會對語音助理提出性問題
人工智慧發明遭受性騷擾的現象並不少見。微軟語音助理產品Cortana也曾被發現,有非常多早期的用戶對語音助裡的性生活進行發問。
曾有一個發展數位語音助理產品的公司進行了研究,發現至少15%用戶與語音助理的互動很明顯具有性意味,公司認為實際發生情形可能比這個比例更高,但偵測性暗示對話內容在技術上有困難。
聯合國建議開發中性語音助理
禁止性別偏見的不當語言
教科文組織建議科技公司停止將語音助理預設為女性,開發「中性性別」的可行性,並阻止具性別意涵的侮辱和辱罵性語言。同時將語音助理設計為跨裝置可互通使用的,並在與人類互動一開始就聲明這並非真人。
目前狀況已改善但仍難完全改變
科技公司顯然已察覺了問題,目前實際測試的結果發現,這些語音助理已改成以「I’m
not going to/ I don’t know how to respond to
that.(我不會/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I’m not
sure what outcome you
expected.(我不曉得你想要得到什麼回應)」等方式回應用戶的言語性騷擾。
然而即便如此,這些被原廠設定為女聲的人工智慧助理,在面對人類用戶給予其他指令時,仍然會展現傳統定義的女性特質那一面,隨時準備等著要服侍主人,即使不想遵從指令,也會溫柔有禮貌地回絕。因此雖然科技公司的改變看似是進步,但要真正改善性別刻板印象仍不樂觀。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 1(2019.05.22)、The Guardian 2(2019.05.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