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7.16
嬰兒早吃固體食物睡得更香
英國研究發現,相較於純母乳哺育六個月的嬰兒,出生後三個月就吃固體食物的嬰兒的睡眠時間更長、夜間醒來頻率更低、睡眠問題更少。研究認為原因可能是較早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嬰兒較不會因飢餓而於夜間醒來。
目前政府的建議是,母親嘗試純母乳哺育達六個月左右,並且延遲給嬰兒吃固體食物。主要原因是鼓勵母親盡可能延長母乳哺育的時間,另一原因是科學家發現提早給嬰兒吃固體食物可能導致過敏。
然而,75%的英國母親在五個月前就讓嬰兒吃固體食物,其中有四分之一(26%)的母親表示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嬰兒夜間飢餓。
不過NHS的指引指出,開始給嬰兒吃固體食物不會讓嬰兒比較能夠睡整晚。英國衛生和社會關懷部建議在嬰兒準備好時再給他們吃固體食物。
這份研究是對英國食品標準局和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的「Enquiring
About
Tolerance(EAT)」研究資料做第二次分析得出的結果。研究於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在倫敦聖托馬斯醫院舉行。
EAT研究對1303名來自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純母乳哺育的三個月大的孩子進行隨機臨床試驗。他們被分為兩組,一組遵循標準的嬰兒哺育建議,並鼓勵純母乳喂養約六個月;另一組在繼續母乳哺育同時,從三個月開始在嬰兒的飲食中加入固體食物。
父母每月完成線上問卷調查,直到他們的孩子滿一歲,接著每三個月做一次問卷調查至小孩3歲。調查問卷記錄了吃固體食物的頻率、母乳哺育頻率和持續時間及有關睡眠持續時間的問題。此外,研究團隊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身心健康、社會關係和環境指標」評估孕產婦的生活品質。
參與研究的1303名嬰兒中,94%
(1225名)完成了為期三年的問卷調查,其中608名來自純母乳哺育組,607名來自嬰兒早期吃固體食物組。
該研究發現,相較於純母乳哺育至6個月左右的嬰兒,早期吃固體食物的嬰兒睡眠時間更長,夜間醒來次數更少。兩組之間的差異在六個月達到頂峰,早期吃固體食物的嬰兒睡眠時間比另一組每晚多出16.6分鐘,相當於每周多睡了約2小時,夜間醒來的頻率從每晚2.01次降低到1.74次。而根據母親的回饋,六個月之前吃固體食物的嬰兒的父母,睡眠問題較少。睡眠問題與與母親的生活品質顯著相關。
主要作者Gideon
Lack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支持許多父母的觀點,即嬰兒較早開始吃固體會改善睡眠。雖然官方指出,開始吃固體食物不會讓嬰兒更有可能整晚都睡覺,但這項研究顯示,政府需要重新檢視這項建議。專家認為這份研究結果可能改變嬰兒哺育的指引,政府預計於7/16-20進行討論。
另一位作者Michael
Perkin博士表示,研究發現睡眠持續時間略有增加且夜間醒來頻率較低,改善嬰兒睡眠品質有助於嬰兒的長期健康。而有鑑於嬰兒睡眠直接影響父母的生活品質,即使是小小的改善也會帶來重要的好處。
英國食品標準局(FSA)發言人表示,FSA在資助研究方面有著重要腳色,例如資助EAT研究,這項研究有助於擴大對過敏症發展的認識[1]。這份對EAT研究計劃期間收集的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可能是父母感興趣的,但是,這些發現存在局限性。
研究團隊強調女性仍應維持頭六個月純母乳哺育的建議,即使提早給嬰兒吃固體食物亦是如此。有些經常咳嗽或吐奶的嬰兒可能不擅長吃固體食物,對於這樣的小孩不宜提早提供固體食物。而對於健康、足月生產且可以順利喝母乳的嬰兒,母親只要持續提供母乳,可以提早給嬰兒吃固體食物。如果對寶寶的最佳選擇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醫生或健康專家。
[1] 2016年Gideon
Lack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相較於沒有吃致敏食物,如花生、魚、煮過的雞蛋、芝麻與小麥的嬰兒(對照組),出生後3個月就吃過的嬰兒(實驗組)的食物過敏率較低(對照組vs實驗組的食物過敏率:7.1%
vs
5.6%)。研究結果後來使美國健康主管單位於2017年修改了指引,指出對於高風險的嬰兒應於出生後4個月就給他吃花生。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7.09)
* Daily Mail(2018.07.09)
* Perkin MR, Bahnson HT, Logan K, et al. Association of Early
Introduction of Solids With Infant Sleep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 Published online July 09,
2018.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8.0739
* Introduce allergic-inducing foods to infants to build up
tolerance, study concludes (2016.09.01)
+ read more

2018.07.12
嬰兒為何多生在清晨4點出生?
新的研究發現,因為生產方式的不同,嬰兒出生的時間有差異。而多數嬰兒出生的時間落在清晨,研究表示,這可能是演化的結果。
研究對英國500多萬名出生嬰兒進行分析,發現71%的嬰兒出生在周間的下午5點到隔天早上9點之間,並且凌晨4點是最多人出生的時間,下午出生的人最少。
自然產、剖腹產及經過催生的生產(induced
labours),嬰兒出生的時間有差異。自然產多發生於半夜至凌晨6點之間,並且也較常於周間發生而非周末或假日。
選擇性的剖腹產則多集中在周間早上9點到中午之間。而經過催生的生產則多發生於周二至周六的半夜及假日的前一天,較不會發生於周日、周一及國定假日中或國定假日之後。研究也發現在聖誕節和聖誕節隔一天(12月26日),出生的嬰兒數量最少。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英國首次針對各種生產方式的出生時間進行的全國性分析,是與英國倫敦大學和英國國家分娩信託(NCT)合作的結果。
主要作者Peter
Martin博士表示,其他領域的長期經驗和研究表明,在沒有醫療干預下出生的人最有可能在夜間或凌晨出生。這可能是演化結果的一部分,人類祖先多於白天分散活動,於晚上聚在一起休息。因此,夜間生產可能為母親和新生兒提供了一些保護。
不過,這並不能解釋研究的其他一些發現。研究團隊對於計劃性的剖腹產比較不會發生在假期間並不感到驚訝,但是卻很難理解為什麼沒有任何醫療干預的自發生產的人在聖誕節及節日的隔一天最少。在預產期幾天前做選擇性的生產可以理解,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調查這一點。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6.14)、PLOS ONE(2018.06.14)
+ read more

2018.07.09
凍卵女性嘗試懷孕者不到一成!
儘管越來越多婦女因為預期自己會隨著年齡增加導致生育力降低而選擇凍卵,但我們還無法根據實際案例經驗評估凍卵的相關成果。最近研究指出,這是因為不到8%選擇凍卵的女性會解凍卵子並嘗試懷孕,並且解凍卵子的女性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成功懷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間563名婦女凍卵的經驗,研究作者Michel
De
Vos表示需要對這些經驗的細節做全面評估,以了解這些選擇性凍卵的婦女及他們的結果。
分析結果顯示,
563名婦女做了902次輔助生殖治療來收集卵子。他們凍卵的平均年齡為36.5歲,在每個治療循環中每位婦女透過「玻璃化冷凍技術」平均取了8.5個卵子。只有72位(佔所有婦女12.8%)回診做生殖治療,他們平均年齡為42歲。
在這些回診婦女中只有43位(佔所有婦女7.6%)的卵子被解凍、受精及植入子宮。43%凍卵者透過「子宮內受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或「單一精蟲顯微授精術(ICSI)」將卵子與捐贈精子結合。
整體來看,所採集的卵子的存活率是73.4%,反映了「玻璃化冷凍技術」的效果,而在植入受精卵後持續懷孕的機率為32.6%(43位中的14位)。
De
Vos還指出,大多數回診的凍卵者都找到了合適的伴侶來撫養子女。但從數據來看,研究無法確定凍卵者接受卵母細胞冷凍保存的決定是否增加了活產的可能性。
這些結果與其他大型生育中心的結果一致,其中一個(在瓦倫西亞)記錄的持續妊娠率為21%,反映了婦女在35歲後凍卵的侷限性。那些持續懷孕的凍卵者,他們平均取的卵子數為9.2顆。
雖然歐洲和美國大型生育中心越來越多,但De
Vos提醒女性在35歲以後最好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回診解凍卵子的婦女中有三分之一確實懷孕,但與任何生育治療一樣
-
卵子的品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下降,並且超過36歲凍卵者成功率將低於33%。
Gillian
Lockwood博士對研究評論,他表示凍卵後回診做生殖治療的人很少,可喜的是原因在於多數凍卵者後來因為自然懷孕而不需要。絕大多數凍卵的女性選擇如此是因為他們有一天想要成為母親,但是當下他們不在關係中而無法實現。不過,多數女性在短時間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關係而不需要回診做生殖治療。
Lockwood博士提醒,要很謹慎地不將凍卵當作火災保險一樣,因為凍卵無法保證最後一定成功生出小孩。不過很多女性表示,他們對於自己為了有一天能當上母親而做準備感到充滿力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7.03)、Daily Mail(2018.07.03)
+ read more

2018.07.04
女性凍卵的主因不是生涯規畫!
與普遍的想法相反,婦女選擇冷凍卵子不是因為教育或職業發展,其原因主要圍繞著女性缺乏與男子結婚和養育子女的穩定伴侶關係。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選擇性冷凍卵子最大的質性研究的結論。
研究作者美國耶魯大學的人類學家Inhorn博士表示,醫學文獻和媒體多陳述女性是為了教育與職業發展而延遲生育。然而,研究結果指出缺乏穩定的伴侶才是主要動機。
研究是對150名選擇在美國(114名女性)和以色列(36名女性)生育診所凍卵的女性進行深入訪談。Inhorn博士對訪談進行了質性分析,最終發現導致女性凍卵的十個原因。
研究中的大多數女性(85%)在凍卵時沒有伴侶,反映了六種不同的生活情境
-
單身、離婚或正在離婚、分手、海外工作、自願或非自願單親及職業規劃。為了職業發展而選擇凍卵是這六種情境中最不常見的,即使是那些職場有提供凍卵保險的女性亦是如此。
那些有伴侶的人(15%)面臨著四種不同的生活情境-
男人沒有準備好生孩子、太新或不確定的關係、拒絕生孩子的伴侶或者伴侶有多個伴侶。大多數女性已經完成了她們的教育和職業目標,但是她們已經30多歲了,無法與穩定的伴侶擁有持久關係是她們轉向凍卵的主因。
除了一個例外 - 在海外工作之前冷凍卵子 -
這項研究中的美國和以色列婦女幾乎沒有差異。然而,Inhorn承認,這十種選擇性卵子冷凍的原因對於其他國家的女性來說可能並不適用,但研究中兩個國家的女性的共同反應確實顯示了一些普遍性。
選擇性卵子冷凍是當今許多生育診所中增長最快的服務之一。在「玻璃化冷凍(vitrification)」技術引入之後,選擇性凍卵開始增長。「玻璃化冷凍」是一種快速冷凍技術,可以在幾秒鐘內將細胞變成類似玻璃的狀態。在此之前卵子冷凍是低效的,通常冰晶會對卵子的結構造成損害。耶魯大學生育專家兼該研究的共同研究員Pasquale
Patrizio博士補充,2013年美國約有5,000個冷凍卵子,預計2018年會有76,000個。
目前選擇性凍卵的臨床結果仍不清楚,因為很少有女性解凍卵子來懷孕。根據現有數據,對於35歲以下的女性來說,可以建議冷凍保存10-12個卵子,而對於35歲以上的女性來說,大約20個卵子可能有一個懷孕的機會。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7.02)
+ read more

2018.07.03
癌婦「生」機─人工卵巢
醫生已經從人體組織和卵子製造出「人工卵巢」,幫助婦女在癌症治療和其他可能損害女性生育能力的療法後生育孩子。
哥本哈根的研究小組表示,實驗室製造的卵巢可以讓人類的卵子活數週,這種方法增加了女性在化療和放療等嚴苛的治療後生育的希望。植入人工卵巢也可能有助於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和血液病β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女性,因為治療這些疾病的療法可能傷害生育能力。此外,人工卵巢也對經歷早期更年期的患者有幫助。
目前,「冷凍卵巢」是對被確診罹癌的女性有助的選項,亦即在進行治療之前將卵巢組織切除並冷凍,以避免治療傷害生育能力。當病人癌細胞全部清除後,再將卵巢組織放回,女性可以自然地繼續生孩子。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手術是安全的,但某些癌症,如卵巢癌或白血病,會侵入卵巢組織本身。這意味著當冷凍組織被解凍並放回時,患者會面臨疾病再次發作的風險。出於這個原因,醫師很少向高風險患者提出卵巢組織冷凍的選項。這時,「人工卵巢」可能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如何製造人工卵巢?
研究者使用化學物質去除卵巢組織的所有細胞,包括任何潛伏的癌細胞,留下了的組織「支架」,主要由膠原蛋白製成。然後,醫生在這個支架中植入了數百個人類卵子的前身─卵泡。
研究團隊發表將含有20個人類卵泡的人工卵巢植入老鼠體內,發現其中四分之一的卵泡存活了至少三週。在那個時候,血管開始在卵巢周圍生長,以攝取它在動物體內的營養。研究主持Pors表示,這是他們能真正顯示人工卵巢可以支持這些卵細胞的第一個證據,是很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在人工卵巢準備進行人體試驗之前,可能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倫敦婦女診所的醫療主任Nick
Macklon指出,儘管從冷凍卵巢組織罹患癌症的風險很低,但醫生應認真對待這種危險。由於這種擔憂,無法使用這種手術來治療某些癌症。因此,Macklon表示這是(人工卵巢)一個令人興奮的發展,即使研究還在早期階段,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概念。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8.07.01)
+ read more

2018.06.27
睪丸中的細菌預測你的生育能力?
睾丸一直被認為是無菌的環境,直到最近科學家首次發現,男人的睾丸有自己的細菌,並且細菌的類型攸關男性的生育能力。
專家表示,睾丸中有自然生存的微生物,身體內睪丸環境的多樣性可以為男性的生育能力提供線索。睾丸中細菌類型較多的男性較具生育能力,而細菌類型範圍小的男性可能意味著精子數量更低。那些精子數量少到甚至無法用手術萃取的男性往往只有一種細菌。
對於精液中沒有精子的男性,目前治療不育的方法只有一些選項,而這項發現可能會產生對這種不育男性的新療法。
這份來自義大利米蘭的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具生育能力的男性睾丸中有四種類型的細菌。研究團隊對比有健康數量精子與無精症
(精液中沒有精子)的男性,發現有健康數量精子的男性他們的睪丸中有少量的細菌,這些細菌主要屬於四種類型。而無精症的男性,整體來說其睪丸中有較多細菌但都屬於一、兩種類型的細菌。
這些發現實際上令人驚訝,因為幾乎所有的醫學教科書都提到人類睾丸是一種不會孕育微生物的環境。
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睾丸中觀察到細菌
果這個研究結果獲得更多的證實並被發展,這些結果可以支持未來男性不育症的治療。
在生育治療期間,無精症患者可能通過手術從睾丸中取出精子,但這並不總是成功的。對於症狀更嚴重的男性來說,成功可能性較低,例如非阻塞性無精子症,這種無精症男性產生的精子很少或沒有精子。
不育男性的細菌種類較少,但細菌數量更多
研究發現,不育男性睾丸中的細菌種類最少,只有一種類型的細菌主宰了環境。
研究人員表示,找到預先測試男性細菌的方法,可能可以發展出更好的方法來確定哪些人能從萃取精子手術中受益,從而節省一些不必要的手術。另外,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只是初步的,但如果得到證實,可能會吸引更多的開拓性研究。
有些男人沒有生自己的孩子可能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泌尿科醫生Sarah
Vij表示,有些男性(無精症)沒有生自己孩子的可能。那些是我們真正想要幫助的人。因此,找到一種方法來研究男性睾丸中的細菌而不進行侵入性的切片檢驗很重要。
精子在實驗室中生長的說法
過去的研究曾嘗試幫助沒有精子的男性有生育能力的方法,2015年一家法國公司表示可以在實驗室中培養精子。
該公司Kallistem聲稱已經成功地將稱為「精原細胞」在試管中轉化為成熟的精子。但研究結果並未公佈、經過同行評審或獨立驗證。英國專家也對此說法抱持懷疑的態度。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6.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