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02
史達汀能改善患免疫疾病媽媽的胎兒存活率?
新的史達汀治療研究顯示,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媽媽服用史達汀藥物Pravastatins有助於降低產出早產兒的機率及增加新生兒的存活率。不過,此研究是小型的初步研究,因此研究團隊提醒研究結果尚不足以成為臨床治療建議。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及希臘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的研究團隊,找來11位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的產婦,並提供他們服用一種不會接觸到胎兒的史達汀藥物-Pravastatins。研究團隊另外找來11位同樣罹患APS的產婦,提供他們目前標準的抗凝血治療–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及肝素(heparin)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Pravastatins的母親的新生兒皆為活產,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則有7個活產、3個死胎,1個於產後3小時內往生。再者,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有7位因為胎兒窘迫(foetal
distress)等其他危及母親健康的問題而被施予緊急剖腹產(emergency
C-sections)。
此外,由於Pravastatins治療能降低APS對胎盤發展的影響,進而增加胎盤的血流量、避免胎兒發生子宮內生長遲滯(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導致早產,服用Pravastatins的母親平均在第36周產出新生兒,另一組則為平均26周。而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產下的早產兒待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時間也較久。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女性健康部門的資深編輯Guillermina
Girardi教授說明,許多患有APS的母親對傳統的抗血栓治療沒有反應,並且還面臨著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如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危及母親及胎兒的健康。但有研究結果發現被廣泛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Pravastatins可能有助於避免患有APS的產婦發生懷孕症候群。
不過,Girardi教授提醒,此份研究屬小型的初步研究,且研究對象並未經過隨機取樣,因此還需要大型的隨機臨床試驗來完整建立這種治療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_
+ read more

2016.07.28
母乳哺育能降低產後糖尿病風險?
在台灣,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為3%。所謂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指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在懷孕期間才出現血糖超過正常值,在產後血糖值又恢復正常的情形。而目前已知,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女性於產後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較其他一般女性高。過去有研究發現,母乳哺育達3個月以上可以保護母體免於罹患糖尿病長達15年,最近一份研究則對此提出解釋。
由Anette-Gabriele
Ziegler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發現母乳哺育達3個月以上對母體具有保護作用後,進一步探討背後可能的原因。他們找來近200位曾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並區分為母乳哺育達3個月以上及未達3個月或未曾哺乳者,觀察兩者新陳代謝產生物質的差異。其中,研究團隊排除了年齡、BMI值、母親教育程度、產後天數等因素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母乳哺育3個月以上的女性在新陳代謝時,磷脂(phospholipids)產生的過程發生變化,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發病;而母乳哺育時間較短的女性,母體血漿中的白胺酸濃度(leucine
concentrations)及總支鏈胺基酸濃度(total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較低,亦即其肝功能較差,可能影響其代謝醣類之能力。
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妊娠糖尿病工作小組的主管Sandra
Hummel博士說明,研究結果以新的視角看見了母乳哺育作為降低產後糖尿病風險的潛在原因,並且她認為這可能在降低產後糖尿病方面是項成本效率高的方法。未來科學家將致力於把實證研究轉變為具體的臨床建議,Hummel博士說明,目前的目標是擬出鼓勵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婦女母乳哺育的策略。
資料來源:_Diabetologia_
+ read more

2016.07.21
肥胖威脅生命!男性比女性更應小心!
肥胖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的熱門話題,不過肥胖除了讓我們沒有符合現今的審美觀外,還會造成什麼影響呢?世界衛生組織依據身體質量指數(BMI)估計全世界有1.3億的成人過重、6億為肥胖。而近日更有研究指出男性因肥胖而過早死亡的機率是女性的三倍。
研究團隊從來自歐、美等國共189份研究中篩選出390萬名至少可再存活五年的20-90歲成人為研究對象,其中近乎40萬名的參與者在研究期間死亡。(定義過早死亡的歲數為35-69歲)
研究發現,在正常BMI值下,男性在70歲以前的死亡風險為19%、女生為11%;中度肥胖(BMI值介於30-35者)男女則分別增加10.5%、3.6%,且因肥胖或過重導致冠狀脈動心臟疾病、中風、呼吸疾病及癌症的風險皆增加。
英國牛津大學醫學統計和流行病學的教授暨研究主持人Richard
Peto說明,在70歲前減去體重10%就能對死亡風險有所改變,女性可以降低10%、男性20%。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分會生物統計學的研究者Barry
Graubard表示,我們從其他的研究中得知身體上的活動能夠減少死亡的風險。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的院長David
Katz指出,這項研究得出一重要發現─肥胖增加人類過早死亡的風險;並且讓我們了解肥胖與過早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提醒人們重視肥胖並進行改善。
不過,研究團隊也說明了本篇研究的限制在於他們僅用BMI作為測量肥胖的工具,沒有評估身體不同部位的脂肪分佈、肌肉質量或與肥胖相關的血糖或膽固醇等新陳代謝因素。由於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人重新思考BMI作為評判肥胖標準的適切性,另外,本篇研究也未能說明何以肥胖所造成的健康風險有性別上的差異,因此,要徹底了解肥胖與死亡風險間的關係勢必需要更多的研究。
這項研究的資助者包含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英國癌症研究中(Cancer Research
UK)、健康研究全國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資料來源:The Lance
【延伸閱讀】
美研究:別再用BMI來判斷你是否健康!
還在斤斤計較BMI?體脂肪才是主要的死亡風險因子
延年益壽操之在己!三大風險其實可預防
+ read more

2016.07.20
史達汀能降低癌症患者死亡率?
降血脂藥—史達汀,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好處,最近一份觀察性研究還發現,它可能有助於降低肺癌、乳癌、前列腺癌及腸癌的死亡率。
研究主編輯:英國伯明罕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Paul
Carter博士說明,過去他們發現高血脂與罹患乳癌有關,並且從動物實驗發現,提供史達汀給具高血脂的動物後,乳癌風險便降低了,因此研究團隊希望了解高血脂是否也會影響不同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進而希望能透過史達汀來降低死亡率。
研究團隊以在2000年-2013年間於英國就診且罹患肺癌、乳癌、前列腺癌或腸癌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這群樣本來自於ACALM臨床資料庫(Algorithm
for Comorbidities, Associations, Length of stay and
Mortality),共有近一百萬名患者,其中有0.86%有肺癌、0.58%有乳癌、0.5%有前列腺癌、0.49%有腸癌,且資料庫還記錄著其他與癌症共存的症狀如高血脂。
研究團隊剔除會影響死亡率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後,發現癌症患者若有被診斷出具有高血脂,相較於未被診斷出高血脂的患者,其癌症死亡率較低。患者被診斷出高血脂後,肺癌、乳癌、前列腺癌及腸癌患者的死亡率分別下降了22%、43%、47%及30%。
Carter博士說明,研究顯示癌症患者被診斷出高血脂有助於改善其存活率,並且改善程度令人驚訝。再者,Carter博士說明認為這可能與被診斷出高血脂後的治療如史達汀有關,但是未來仍需要有研究了解這樣的結果在其他癌症上是否也成立。
ACALM研究的創辦者Rahul
Potluri博士說明,其他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可能也有助於降低患者死亡率,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及β-阻斷劑(beta-blockers)等,並且他提到這份研究強調了未來進行相關臨床研究的重要性,以確定史達汀或其他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是否真的有助於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Potluri博士最後強調,在臨床研究得出肯定結果前,醫事人員仍應依據現行指引給予有心/血管疾病或屬高風險者的癌症患者史達汀藥物。
資料來源:F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Biology
+ read more

2016.07.19
降血脂藥會影響神經系統?
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是用來降血脂的藥物,進而降低服藥者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然而,近來有研究指出,依據個人及藥物差異,史達汀類藥物可能影響服藥者的睡眠、行為以及神經,如:四肢燒灼感及刺痛感、疲憊、認知問題等。針對此現象,美國加州大學一位藥學教授認為史達汀類藥物確實會對神經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有更多研究去了解史達汀對神經造成的影響及其背後的原因。
史達汀視其劑量及個人的健康情形,對不同的人會產生非常不一樣的影響。舉例來說,該藥通常能降低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即腦部動脈被阻塞引起腦部缺氧的疾病),但是也可能增加出血性中風(即腦部出血引起腦部缺氧的疾病)的風險。
它也可能會增加或降低服藥者的侵略性。美國加州大學藥學教授Beatrice
Alexandra
Golomb指出,在2015年他們觀察到女性服用史達汀變得比較具侵略性,男性則相反,這樣的差異可能與男性的睪酮(testosterone)下降有關。不過,也有部分男性服藥者因為睡眠品質下降而侵略性增加。
此外,史達汀類藥物也會影響神經退化過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斯症及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部分服藥者發展出ALS或與ALS相似的症狀,並且當停止用藥後症狀便解決了,顯示至少在部分案例中,史達汀類藥物會引發症狀。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史達汀類藥物也會降低神經退化的進程。
教授Beatrice說明,史達汀類藥物的影響相當複雜,需要有更多研究致力於了解該藥對神經造成的影響,並且解釋應如何保護需要服藥的人不受史達汀類藥的不良影響所苦。
資料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
+ read more

2016.07.11
我該不該吃降膽固醇藥史達汀?
雖然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時也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認知功能下降、肌肉痠痛、虛弱、白內障等副作用。關於史達汀藥物的利弊衡量目前仍有爭議,有些醫師質疑史達汀的藥效,有些則認為民眾因為被質疑藥效的醫師誤導而承受心/血管疾病風險。我們到底該不該服藥?最近一位知名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作家發表了她的看法。
一份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有200,000名英國人因為史達汀的爭議選擇停止服藥,可能因此影響2,000名民眾在未來10年死於心/血管疾病。
針對這份研究的結論,BMJ作者,同時為史達汀的懷疑論者Luisa
Dillner發表了看法。她點出該研究所引用的數據:副作用的發生率18-20%,經過心臟學家及病理學家的爭論後被修改為9%;並且研究中所提「200,000名民眾因為媒體所引起的轟動而停止服用史達汀」是引用自一份分析大型資料庫數據的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再者,Luisa說明,研究也忽略了人們可能會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停止服用史達汀。
對於該不該吃史達汀這個問題,Luisa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是非題,重要的是民眾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服藥。並且醫師的傾向也很重要,如果該位醫師曾做過關於史達汀的研究,如Malcolm
Kendrick醫師,他可能較能明白的告訴你: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後半生每天都服藥能夠讓你多活多久,目前看來,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者若持續服藥5年,可以將心臟病風險降低至36%,換言之,平均來說這能讓你多活4.1天。Luisa強調,這樣的資訊或許有用,但是關鍵仍在於,服藥與否應是個人的決定而非既定的答案。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