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8
女性心血管疾病:生命階段決定風險
儘管心血管疾病不分性別皆為十大死因之一,然不同於男性的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起源於童年且會隨生命階段而有所差異。為深入了解女性各生命階段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美國醫療科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與南部臨床調查協會(Southern Societ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各就此發表了報告。
高血壓
中年女性,尤其在更年期以後,罹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比率高於同一個年齡範圍內的男性,紐澳良杜蘭大學的Marie
'Tonette'
Krousel-Wood博士發現這可能與女性較男性不遵循醫療建議有關,對此Krousel-Wood說明,造成女性遵循醫療建議程度低,除了是與自我控制有關外,醫療提供者不會在每次臨床實務上評估病患的醫療建議遵循程度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此外,近來有研究發現測量病患的藥物指引遵循程度、檢視再次取藥的頻率,可以預測高血壓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Krousel-Wood於是建議,這些測量應作為補充資訊,讓醫病之間能夠更有效地一起控制高血壓及其他慢性疾病。
荷爾蒙替代療法的時間點
過去對於荷爾蒙替代療法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的論述,有些研究報告發現在更年期以後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確實有這樣的效果,但有些隨機試驗卻得出相反的結論。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Suzanne
Oparil博士及其同仁以接受療法的時間點解釋其中的關鍵。
關於時間點的論述,指的是在更年期後不久即接受荷爾蒙療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在更年期以後很久才接受療法則會增加風險。以此假設做動物實驗發現,負責調節女性特徵、附屬性器官的成熟和月經等的17β-雌二酮(estradiol)有助於延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並降低血管受損的風險。此外,在初期人體試驗中發現,這種17β-雌二酮所引起的反應受到更年期以後接受荷爾蒙療法的時間點影響,但是否與年齡增長影響荷爾蒙接受器對荷爾蒙的反應有關,還需更多研究來探究。
Krousel-Wood與Oparil博士希望藉由這些研究發現,能引發更多人關注處於各生命階段的女性病患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在一篇導論中,紐約市立大學上城區醫學大學的Daniel
Villarreal博士說明,他們具深度的分析預示了女性心血管疾病議題未來調查及管理的方向。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 read more
2015.07.03
抗憂鬱藥物緩解更年期不適 卻增加骨折危險?!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在美國已是排列第三名最常見的藥物,雖然它本身是抗憂鬱症藥物,卻常被當作荷爾蒙療法的替代藥物,用來治療像是熱潮紅、夜間盜汗等更年期不適症狀。然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服用SSRI類藥物可能發生增加骨折機率的副作用。
美國東北大學健康科學系Matthew
Miller醫學博士及研究團隊,分析了37萬3千名婦女40到64歲健康的中年婦女資料,研究團隊將她們的資料被分為兩組,在1998-2010年間分別服用SSRI類藥物與H2受體阻抗劑(H2
antagonists)、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後二者為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選擇H2受體阻抗劑和氫離子幫浦抑制劑進行比較的原因,主要是前者在過去被發現不會或極其輕微增加骨折風險,而後者則些微會增加;而SSRI類藥物在過去亦曾被指出與發生骨折風險具有關連性。
研究結果顯示,與服用另外兩項藥物相比,這些接受SSRI類藥物一至五年不等治療更年期不適症狀的婦女,發生骨折的機率增加67~76%。研究解釋發生這樣的結果與一個生物性的假設一致,就是抗憂鬱藥物相關的骨頭衡定性之調變有利於蝕骨細胞活性的關係,也就是說,抗憂鬱藥物使得骨密度變低,才形成骨折機率變高。
由於導致骨折的風險會持續存在多年,因此研究團隊建議中年婦女應縮短服用的時間長度,同時未來研究應繼續探究是否低劑量服用也會出現相同情形。
資料來源:BMJ傷害預防期刊
+ read more
2015.07.02
阿茲海默症真的是女性疾病?
最近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發現,年齡在65歲以上的人當中,每6位女性就會有1位罹患阿茲海默症,比例高於男性的11位中會有1位罹患阿茲海默症。造成這種性別差異的解釋分歧,包括基因變異、女性更年期以及女性較男性長壽之故。為深究原因,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邀請15位舉足輕重的科學家,討論在阿茲海默症的議題上,女性有哪些危險因子。
女性活得較久
美國南加州大學Roberta Diaz
Brinton教授認為,年齡確實是罹患阿茲海默症最大的風險因子,但平均而言女性較男性僅多活4、5年,考慮到阿茲海默症是發病後20年才會被診斷出來,因此若在某一年齡層中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仍高於男性,那麼年齡可能就不是造成性別差異最主要的原因。
更年期
Brinton發現,女性的雌激素有助於腦部的新陳代謝保持規律,並且也能維持認知功能正常,因此更年期時雌激素下降後,人體一定會啟動另一種效率較低的機制取代雌激素原本的任務,進而影響女性的認知功能。
基因變異
目前認為對阿茲海默症有影響力的基因有:APOE-4、APOE-3、APOE-2。APOE-4是對晚發性家族遺傳阿茲海默症最具影響力的風險基因,APOE-3則是APOE基因中存在於人體最普遍的一種,被認為對罹患阿茲海默症來說是中度風險因子。而APOE-2則為最不普遍的基因,但被認為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在健康男性人口中,持有一對APOE-4基因者罹患輕度知能障礙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僅略高於非持有者。但在健康女性人口中,持有APOE-4者罹患輕度知能障礙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卻是非持有者的2倍。而在基因型中只有一個APOE-4的人口中,只有健康年長女性會有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男性則無。
在輕度知能障礙人口中,持有一對APOE-4基因,惡化成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皆高,並未有性別差異存在。而若基因型僅有一個APOE-4,輕度知能障礙的男女惡化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同樣很高。
資料來源:Alzheimer’s Association、American Neurolog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5.06.24
沉溺3C產品 青少年骨骼健康恐受損
3C產品日新月異發展快速,因擔心3C產品對孩子身心可能有不良影響,身為家長可能常花盡心思避免讓家中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沉溺於其中。根據多項研究指出過度使用3C工具(如:電視、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會對健康有負面效應,美國兒科醫學會已經建議,孩童及青少年/女每天使用時間應少於兩小時,同時兩歲以下的孩童則應避免接觸。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兒童及青少年花過多時間坐在這些
3C產品的螢幕前,將可能使血壓、焦慮感升高,且會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對身體健康有害。日前一項挪威研究針對以螢幕為主的3C數位媒體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花愈多時間在這些東西上面,他們整體的骨骼健康表現愈差,但在青少女身上並沒有相同情形。
在這項研究中,主要研究者Anne
Winther與她的研究團隊選擇骨骼健康這個過去少有研究且未有明確定論的主題,對961位15-17歲的青少年/女展開調查,分別在2010-11及2012-13年進行兩階段的研究。參與者在研究中被詢問包括平日在放學後及假日時使用電腦、看電視及電影的時間長度;菸酒、軟性飲料及鈣攝取狀況等與骨骼健康相關因子的資料;以及每周活動量。之後並用X光吸收儀測量參與者的骨密度,同時BMI值及體內維生素D含量資料都一併加入進行評估。
研究分析發現,青少年平日(4小時)及假日(5小時)都比青少女(3小時;4小時)花較多時間待在3C產品螢幕前,且無論男女,只要花愈多時間在3C產品上,進行其他體能活動的時間就愈少。同時,這些久坐於螢幕前的青少年,全身所有部位的骨密度也比較低,但青少女則無相同情形,青少女久坐於螢幕前,只輕微與發生股骨頸部位骨密度下降有關,研究推測造成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男女體內脂肪的分布與荷爾蒙不同所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這項研究屬於觀察性質,卻是首個以重複測量方式來呈現青少年/女骨骼健康與久坐於3C產品螢幕前之間關連性的研究,對公共衛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應密切追蹤發展。英國兒科學及兒童健康皇家學院Benjamin
Jacobs博士針對此研究結果也強調,兒童及青少年/女應透過適度運動、限制每天待在3C產品螢幕前應少於4小時、並適度補充鈣補充品,來改善骨骼與整體健康。
資料來源:BMJ Open期刊
+ read more
2015.06.18
醫學解密:脂肪護心有一套!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沒有胖得健康這回事」,但是最近一篇研究卻發現環繞血管的脂肪其實可以抵抗心臟相關的疾病,並降低心臟病發的風險。
研究由英國心臟基金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中來自牛津大學心血管藥物的Charalambos
Antoniades教授及其團隊主導,於心臟手術中採集病患的人體組織,藉此了解心臟及心臟附近的動脈如何傳遞求救訊號給環繞在血管周圍的脂肪,刺激人體產生抵抗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防衛機制。
當人體有過量的自由基而有罹患動脈粥硬化(atherosclerosis)之風險時,血管周圍的脂肪及心臟會釋放化學分子來減緩過量的自由基,並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這些化學分子有抗炎的作用,可以降低由過量自由基造成的發炎反應的風險。Charalambos
Antoniadesg說明,過去人們對脂肪的印象並不好,但是我們漸漸發現為何特定的脂肪其實對健康的心臟相當重要,這些發現對於往後心血管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研究團隊正試圖了解能刺激人體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防衛機制的脂肪,在哪些情況下反而會使人體變得不健康,如: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情況。研究團隊正發展治療的方法來避免脂肪成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此外,藉由電腦斷層掃描的技術,研究團隊也試圖監測脂肪在人體內的特性,藉此引導未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醫療行為。一旦了解以後有助於醫師發現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並立即給予治療以避免情惡化成心臟病。
研究的贊助單位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執行長Jeremy
Pearson教授提到,目前對於為何會發生心血管疾病以及人體有什麼樣的機制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我們仍了解不多。因此這項以人體組織為樣本的研究,可以為人們認識脂肪的角色提供新的角度,並且對未來的治療方式有指引作用。台女連最後也提醒讀者,此篇研究發現乃針對內臟周圍的脂肪,而非可以從外貌觀察出的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囤積依然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
資料來源: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 read more
2015.06.02
心臟疾病風險有種族差異!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雖然同屬於非代謝症候群,肥胖和過重的黑人女性的心臟疾病風險較一般女性高;但對白人女性來說,過重卻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Gentofte醫院心臟科的Michelle
D.
Schmiegelow醫師,她以肥胖程度和代謝症候群的狀況作為依據,並納入種族和族群的考量,分析更年期婦女的心臟疾病風險;研究對象為12,364位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裡50-79歲的婦女。
經過1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非代謝症候群的女性中,過重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的1.49倍,但白人女性卻是0.92倍;而肥胖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1.95倍,但肥胖的白人女性卻是1.07倍;相同的,在符合兩項代謝症候群指標的女性中,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比白人女性高。
過去心臟病研究的參與者大多為白人女性,這份研究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納入了很多黑人女性;而這份研究也確實發現種族會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若光是用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來評估心臟疾病的風險的話,黑人女性的風險會被低估,而白人女性的風險則會被高估。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