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6.02
心臟疾病風險有種族差異!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雖然同屬於非代謝症候群,肥胖和過重的黑人女性的心臟疾病風險較一般女性高;但對白人女性來說,過重卻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Gentofte醫院心臟科的Michelle
D.
Schmiegelow醫師,她以肥胖程度和代謝症候群的狀況作為依據,並納入種族和族群的考量,分析更年期婦女的心臟疾病風險;研究對象為12,364位美國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裡50-79歲的婦女。
經過13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非代謝症候群的女性中,過重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女性的1.49倍,但白人女性卻是0.92倍;而肥胖的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1.95倍,但肥胖的白人女性卻是1.07倍;相同的,在符合兩項代謝症候群指標的女性中,黑人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也比白人女性高。
過去心臟病研究的參與者大多為白人女性,這份研究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納入了很多黑人女性;而這份研究也確實發現種族會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若光是用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來評估心臟疾病的風險的話,黑人女性的風險會被低估,而白人女性的風險則會被高估。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5.05.27
男人小心!骨質疏鬆不是女人的專利!
如同心臟病被看作是男人的疾病一樣,骨質疏鬆防治向來聚焦於女性,彷彿男性都沒有骨鬆問題。最近相繼有兩項研究呼籲:男性到了50歲之後也是可能會出現骨密度低於正常值的情形;甚至一旦罹患骨質疏鬆而骨折,男性死亡的風險將高於女性,因此男性應多加注意!
第一項研究由Irina
Dashkova醫學博士所領導,針對146位住在紐約及佛羅里達地區的老年人進行骨質疏鬆情形調查,當中七成為白人、三分之一為平均72歲的男性。研究驚人的發現,男性發生骨鬆性骨折,導致嚴重的健康危險、失去獨立自主能力以及死亡的風險都比女性要高。再者,男性治療攝護腺癌藥物也會影響睪固酮分泌,進而提高骨鬆風險。
不過在研究中女性不曾吸煙、擁有骨鬆的家族病史的比例比男性高。大多數女性都有接受骨鬆篩檢,研究中卻只有少於25%的男性有;女性服用鈣片或維生素D健康食品作為強化骨骼的預防性措施比例,也是男性的四倍以上。研究最後提醒社會大眾及醫護人員應提高有關男性老年人口在骨鬆防治的意識,讓男性也能活得長壽。
第二項研究則是由國家猶太健康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主要研究者Elizabeth
Regan醫學博士,針對3,000位45-80歲曾經或目前正在吸煙者進行的骨密度檢測研究。研究發現男性骨密度比女性稍低、且較易發生脊椎骨折,前項男性的風險為女性的1.5倍、後者為1.2倍。Regan博士提到,有部分男性屬於低骨密度卻未及早發現因而導致骨折,我們應該要改變這個現象,因此建議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應更新其於2009年所發佈的骨鬆篩檢指引,改變僅針對女性的內容,要將有較高風險的男性也納入。
國家猶太健康中心另一位風濕病學家Mehraz
Maleki醫學博士認為適當的篩檢是必要的,通常檢查出來的結果都會讓人驚訝,因為罹患骨鬆常是沒有任何徵兆。Maleki博士並提供預防骨鬆的方法供參,包括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飲食或鈣補充品、維生素D補充品或每天至少日曬20分鐘、多進行負重運動、不抽煙及不過度飲酒。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5.05.21
孕期過重後遺症:孩子易發胖!
全球目前每年有130萬名孩童出現過重情形,當中約有30萬名已有肥胖問題,另根據美國國家醫學院(IOM)指出,在2004-2007年間,已有超過半數的孕婦在懷孕妊娠期間增加過多體重,因此對於孩童及孕產婦來說,過重或肥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2014年曾有美國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過多或不足,都將會使得孩子在二至五歲時的體重過重。日前出現另一研究再度提出呼籲,孕婦在懷孕期間過重的話,孩子在八歲時體重將會明顯增加,導致過重或肥胖。
這項研究的團隊在希臘國家資料庫中隨機選取5,125位孩童資料,並針對他們的母親進行電話訪談調查,瞭解這些女性懷孕時的年紀、妊娠期間體重變化、運動量、抽菸狀態、酒精攝取量,以及孩童在八歲時的BMI值。結果顯示,媽媽在懷孕期間增加的體重、運動程度及抽菸狀態,都與孩童出現肥胖問題相關。
研究最後指出,懷孕時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孩子在孩童時期變過重或肥胖的機率,根據目前美國運動醫學院及美國婦產科學會的建議,如果孕婦沒有健康問題或婦科併發症,最好每週適度運動150分鐘。懷孕是女性可以修正不健康習慣的最好時機,醫護人員應提醒孕婦做好體重控制、避免抽菸或飲酒、並進行適度的運動。
資料來源: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 read more

2015.04.29
史達汀引糖尿病 非高風險患者也遭殃?!
糖尿病學期刊日前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服用史達汀(Statin)得第二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性)的風險會增加46%。
過去研究所採取的對象集中在患心臟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病人,這項由東芬蘭大學和Kuopio大學醫院臨床醫學院的教授Markuu
Laakso和同事們一起完成的研究,對象則是芬蘭Kuopio地區8,749位無糖尿病的白人男性,年齡45和73歲之間,以六年的時間追蹤,審視史達汀引發糖尿病的機制,也就是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分泌的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服用史達汀的男性在調整多種變項,如:年齡、身高體重指數、腰圍、運動量、抽煙、喝酒、家族糖尿病歷史、使用beta阻斷劑及利尿劑情形之後,他們得糖尿病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的人增加了46%。且服用其中的兩類史達汀—Simvastatin和Atrovastatin,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和劑量高低相關,劑量越高,風險越大。研究團隊表示,服用史達汀會引起糖尿病最可能的直接關連性是史達汀會減低胰島素的敏感度和分泌。
這項新的研究同時確認了一般人服用史達汀以後,得糖尿病的風險比以前報導過的還高。不過這項研究強調其研究對象皆是白人男性,結果是否可適用於婦女或其他種族,有待未來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
此外,由於現今針對史達汀效益和副作用之間的平衡未有定論,因此不同的臨床指引對於75歲以上的病人是否該服用史達汀的建議也不相同。另一項刊登於內科醫學年鑑的研究就討論了75歲以上無心血管病史的老年人使用史達汀效益風險的問題。
這項研究使用臨床實驗的資料,設計了電腦模擬,預測75歲以上、無心臓血管疾病的人,服用史達汀的好處和經濟效益。結果顯示,服用史達汀經濟實惠,可預防75至94歲之間發生心肌梗塞和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可是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肌肉痛、易疲勞、降低活動力和造成認知傷害,研究表示,雖然只是些許的增加,卻可能會抵銷掉史達汀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4.13
能量飲料:少年人的「戕」心劑?!
能量飲料(又稱機能性飲料,如X牛一類宣稱能提振精神、減少疲勞的飲品)素來被認為能減輕疲勞、提升身體與精神上的表現,然而最近來自加拿大一篇文章指出,能量飲料的行銷策略可能使人忽略其成分對心臟健康的不良影響。
能量飲料有高含量的咖啡因,同時也可能含有其他成分,同樣有咖啡因的效果卻不易被察覺,如瓜拿納(guarana),一個作用與咖啡豆中的咖啡因極為相像的巴西植物,但濃度卻比前者高兩倍。雖然普遍認為咖啡因對人體來說是安全的,但是仍有研究持相反意見。另一方面,瓜拿納與能量飲料中其他成分如人蔘、能抑制神經作用而減緩焦慮的牛磺酸(Taurine)等交互作用下,可能引發更多心臟風險。
由醫學博士Fabian
Sanchis-Gomar帶領的研究團隊指出,能量飲料可能引發健康的年輕人死於心臟疾病;而對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來說,突發性心律失常死亡症候群或心律不整的風險也會顯著提高。甚而,連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好發的心房顫動,也出現在一位踢完足球後喝下能量飲料的13歲男孩身上。
根據研究,2007年美國有5,448人被診斷為咖啡因過量,其中有46%為19歲以下的年輕人。研究數據反映除了能量飲料外,生活中充斥著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如口香糖、喉糖、口溶片,導致年輕人容易食用過量的咖啡因。
面對這種危機,Sanchis-Gomar博士建議醫療人員應主動了解年輕病患是否飲用能量飲料,注意攝取過量的症狀;並且應與之討論單獨飲用能量飲料及與酒精混合飲用的危險。同時,醫療人員也應了解目前市面對咖啡因的管制不足以及能量飲料成分彼此作用後對身體產生的不良影響,讓家長及孩童知道過量咖啡因背後存在引發心律不整、焦慮、恐慌症等風險。Sanchis-Gomar強調這份衛教知識傳遞極其重要,因為家長與老師經常不經意地傳遞與能量飲料有關的錯誤觀念。
資料來源: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2015.03.23
女性糖尿病發病率較低是因為...?!
肥胖男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較肥胖女性來得高是長久以來為人所知的事實。日前,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的學者發現,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男女肌肉中蛋白質的活動狀況不同。
當人們體重過重時,體內的骨骼肌會發展出胰島素抗性,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而本次的研究小組發現名為PTEN的蛋白質是當中的關鍵,且其活動方式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
PTEN蛋白質的活動會阻礙肌肉中胰島素發出信號,導致肌肉無法獲取足夠的糖分。這種「肌肉胰島素抗性」增加了發展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而本次研究發現,女性的肌肉抵銷、中和此種蛋白質的成效較好,因此,胰島素能較好的運作,使肌肉獲得足夠的糖分。
研究主持人Samaan博士說明,PTEN蛋白質是女性相對來說較不易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一個可能解釋,即便她們含有比男性更多的體脂肪。而本次的研究發現對於未來的治療方式相當重要。研究團隊現已開始著手下一階段的研究,了解PTEN蛋白質在不同的細胞中如何被調節。
資料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