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2014.12.25
女人小心趁機「坐」大
  由於現代人的工作時數拉長,因此工作習慣對於人們的健康影響重大。美國研究發現,坐著辦公的時間長短與人體肥胖有高度相關。   研究小組於2012-2013年間訪問了1,891位來自美國密蘇里州四個城市的居民,其年齡在21-65歲間,且每周在公司工作20小時以上。研究者請他們自述上班中的坐時,再觀察其與BMI值的關係,同時比較此關係是否有性別和種族差異。   研究發現,坐時與BMI值確實存在關係,但只有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增加肥胖的可能性。在女性的樣本中,相較於每日上班中的坐時在30分鐘以下者,坐時在30-180分鐘間者,其肥胖機率是前者的1.53倍;而每日坐時超過360分鐘的女性,其肥胖機率更增加至1.70倍大。男性在此研究中則未顯現出其坐時與BMI值存在關係。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運動習慣存在性別差異有關。   另外,此項研究亦發現坐時與BMI值的關係存在種族差異。相較於白人女性,黑人女性容易因為坐時變長而肥胖。至於男性樣本中是否也存在種族差異,由於黑人男性樣本數太少,因此無法定論。   雖然此篇研究的樣本來自來自特定地區、缺少亞洲人的數據,並且是以參與者自述的方式進行,可能造成研究上的限制,但研究者強調上班是主要坐時增長的原因,建議從減少上班中的坐時開始,更有助於減緩肥胖的發生。另外,近來亦有研究發現,會議中採站姿可能提升工作表現。因此,提醒女性上班族宜多注意平時之運動習慣,以避免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纏身。     資料來源:_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_        
+ read more
甜蜜的負荷:糖比鹽更易引起高血壓
2014.12.22
甜蜜的負荷:糖比鹽更易引起高血壓
  過去研究認為鹽分是導致高血壓的主因,但近來有醫學專家指出:過度攝取糖分比鹽分來的容易導致高血壓發生。研究同時發現攝取鹽分不足將影響診療效果,甚至造成更高的死亡率;而相對於高血壓,鹽分攝取應與心血管疾病更為相關。   透過動物醫學實驗發現,餵食老鼠蔗糖將影響其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心跳加快、腎素分泌增加、腎素鈉含量上升、血管阻力上升等,交互作用下將進一步導致高血壓發生。另有研究發現,相較於攝取的熱量中有10%以下來自糖分者,熱量中有10%-24.9%來自糖分者,其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了30%;而來自糖份的熱量大於總熱量25%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糖份的熱量低於10%者高出三倍。   然而,亦有實驗證實當鹽分攝取量降低至每日2500毫克時,血壓會隨之下降。因此,美國心臟醫學會心臟病指引摘要編輯組的副主席Robert H. Eckel依然建議減少鹽分攝取量來降低高血壓發生。另外,根據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Lawrence J. Appel 醫學博士的研究,鹽分攝取過多將增加頭痛發生率。   綜合而言,醫學研究證實:要預防高血壓,控制糖分比控制鹽分來得重要。尤其攝取果糖類會使代謝功能下降、增加心肌需氧量、心跳加快、影響血壓的變化等,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然鹽分亦為影響生理機制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控制糖分之餘亦須注意鹽分的攝取量。   資料來源:BMJ Open    
+ read more
地中海式飲食可能有益勃起障礙男性的心血管健康
2014.12.16
地中海式飲食可能有益勃起障礙男性的心血管健康
  最近一份小型研究發現,對有勃起障礙的男性來說,地中海式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可以促進他們的心血管功能。   雅典大學(University of Athens)的醫學博士Athanasios Angelis指出,有在吃地中海式飲食(多食用蔬菜、橄欖油、魚類的飲食模式)的男性的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他們的心血管功能和修復能力較好。   研究人員使用左心室質量指數和E/E'比率(Early filling to early diastolic mitral annular velocity)當作評估心臟舒張功能的指標。結果發現,總分55分的地中海飲食評分(Med-Diet Score)中,得分低於20分的男性,通常左心室質量指數和和E/E'比率會顯著高於其他男性;此外,動脈硬化和內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也和地中海式飲食呈現負相關。   動脈粥樣化、動脈硬化的形成和心功能不全最終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意外事件;這份研究指出,採用地中海式飲食對有勃起障礙的男性來說,可以促進其心血管功能,進一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未來需要有更大型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這個發現。       資料來源:EuroEcho-Imaging會議      
+ read more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12.12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多數生產完的媽媽能夠分泌足夠的母乳餵飽寶寶,但也有一些媽媽是需要藉由藥物刺激以增加泌乳量。有專家會鼓勵媽媽服用一種具有鎮吐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domperidone,利用藥物可能會產生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副作用,促進乳汁分泌,但是過去已有研究該藥物可能與出現心律不整與心因性猝死等健康傷害有關連。   近日一項法國的新研究呼應過去的論點,提醒大家domperidone雖然對喝母乳的寶寶沒有危險,但對媽媽心臟健康的潛在傷害風險仍值得憂慮!   這項由法國研究者Catherine Paul博士所領軍的研究,分析數個domperidone藥物的大、小型研究,整理當中與藥物效益及風險相關的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有4個研究結果發現domperidone會增加母乳分泌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10-20毫克劑量的domperidone三天,但也有其他建議應提高劑量到120或160毫克才夠。   關於副作用,在7個共包含113名寶寶的小型研究中,其中85名寶寶身上並未見有任何藥物副作用反應、其他28名則無相關資訊。其他涵蓋60對媽媽與寶寶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藥物安全性上同樣沒有疑慮,但針對domperidone的效益則無法做出結論。   研究認為,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服用domperidone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和心因性猝死,而心律不整又是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要拿domperidone做為催奶的藥物,對媽媽還是有健康疑慮。研究最後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母乳哺育的實際實行情形要比非適應症服用domperidone來得效益高且較安全。     資料來源:人類哺乳期刊(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 read more
喝咖啡可能有助降低阿茲海默症罹患率
2014.12.05
喝咖啡可能有助降低阿茲海默症罹患率
  專門研究咖啡與健康關係的非營利組織咖啡科學資訊學會(ISIC)最新公佈研究報告指稱,每天喝三至五杯咖啡,能使罹患阿茲海默症(老人癡呆症)的機率降低達20%。   歐洲65歲以上的人口目前佔了15.4%,預估到2025年將增至22.4%;高齡化人口的增加,意味各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也會越來越普遍,目前平均每20位65歲以上老年人有一位罹患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2014歐洲年度大會其中一個論壇主要討論飲食營養與保護認知功能的關係,特別是在阿茲海默症的前期,在病徵與癡呆發生以前,飲食營養所扮演的角色。論壇上的一項報告認為,主要由魚類、新鮮蔬果、橄欖油和紅酒所組成的地中海式飲食,對於降低阿茲海默症罹患率有一定的作用,這是因為上述飲食當中含有具有保護作用的多酚;而咖啡當中同樣也含有大量多酚。   先前已有研究發現,長期固定適量的飲用咖啡,最多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達20%。最近的一份研究則指出,在四年的追蹤研究裡,確實發現咖啡有助降低罹病率,但過了四年之後的效率就逐漸遞減。   該報告也發現,咖啡裡所含的咖啡因及多酚都是保護認知功能退化的主要角色,咖啡因能預防大腦的澱粉蛋白斑塊及神經纖維糾結形成,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兩項主因。咖啡因和多酚也有助降低炎症,減緩大腦記憶細胞的退化。   歐洲阿茲海默症協會副主席Holmerova主席表示,報告的發現令人感到受鼓舞,有助於瞭解飲食營養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角色。       資料來源:咖啡科學資訊學會(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Coffee)      
+ read more
日研究:阿斯匹靈無法降低年長族群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11.27
日研究:阿斯匹靈無法降低年長族群心血管疾病風險
  今年五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才發布一項重要訊息表示,現有的研究證據尚未能支持服用阿斯匹靈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藥物,這項訊息與美國心臟學會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立場都相左,阿斯匹靈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上的角色爭議持續存在。   日前一項日本初級預防計畫(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開放標記研究指出,每天服用阿斯匹靈並未發現會有助於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年長者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這項研究共有來自全日本1,007間診所14,464位年紀在60-85歲的病患參與,他們都有高血壓、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研究團隊隨機分配參與者接受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靈腸溶錠的開放標記治療。   根據研究結果,服用阿斯匹靈的族群,發生心血管病因死亡、非致命的中風或心肌梗塞的五年累計比率為2.77%,而未服用者該比率為2.96%,顯示阿斯匹靈對預防年長者發生上述心血管相關疾病與死亡的效益並不顯著。雖然與安慰劑組相較,服用阿斯匹靈能相對降低發生非致命心肌梗塞與短暫性缺血發作的風險,但也會同時增加出現顱外出血及腸胃道副作用的機率。   研究團隊強調,雖然這項研究進行時間較短,在追蹤最長達6.5年時就已停止,但即便將時間拉長,阿斯匹靈作為初級預防藥物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也已經不如原初所設想。   J. Michael Gaziano與Philip Greenland博士評論表示,這個研究結果與過去一些在低風險族群身上所作初級預防效果的試驗結論一致,目前仍較有爭議及困難決定是否應該用藥的族群主要是那些還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卻已是高風險的族群,他們認為,很有可能還是有某些具有多重風險的病患服用阿斯匹靈是是可以達到平衡效益與風險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至於效果可以達到的程度有多少,則需有進一步的其他研究進行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