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6
戒菸可延壽
根據一個令人吃驚的新分析,選擇戒菸的人可見到預期生命的顯著增加,只要一個星期就可看到好處。
研究人員檢視數據後宣稱,戒菸一星期,比繼續抽菸,可以多活一天。
政府支持的研究發現,平均每根香菸「奪走」大約20分鐘的壽命,20包菸約7小時。這比以前估計的一根香菸短壽11分鐘,對抽菸者塗上更淒慘的畫面。
表示新年當天戒菸的人,到一月八號時,可延壽24小時。到二月二十日,可以拿回一個星期的壽命,到年底,可避免失去50天的壽命!
新的數字基於最新追踨人口健康研究的結果。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說,吸菸的傷害是累積的,越快停止,可以活得越久。
戒菸不只可延長壽命,還可以減少疾病
研究指出,抽菸者除整體壽命喪失以外,通常也喪失許多年的健康。抽菸主要侵蝕了比較健康的中年,而非縮短生命終結的時段,通常的標誌是慢性病或失能。所以60歲抽菸者典型的健康狀態是不抽菸的70歲。」
抽菸相關死亡的三分之二是由於肺癌,失能的肺部疾病,如肺氣腫、慢性氣管炎和心血管疾病。治療這些問題,每年估計花費英國衞生署25億英鎊。
新年新計劃:戒煙
倫敦大學學院「酒精和菸草研究組」的主導Sarah
Jackson博士指出:「很重要的,人們要了解抽菸是多麼有傷害性,戒菸可以改善他們的健康和預期壽命。在任何年齡戒菸,都可以大幅改善健康,且益處很快就開始了。」
英國皇家內科醫學會,菸草特別顧問,Sanja
Agrawal教授評論:「吸每根香菸浪費了生命中寶貴的分分秒秒,累積的影響傷害很大,不只是個人,也是我們的保健系統。這項研究是一個有力的提醒,預防死亡和疾病,處理吸菸是一個急迫優先的議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4.12.30)
+ read more

2024.12.30
5種癌症篩檢降低死亡風險
醫療科技的進步讓癌症的死亡降低。究竟降低的原因是因為癌症預防、篩檢的改良及普及或是治療的進步?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模式研究,檢視個人癌症預防、篩檢和治療的綜合影響,結果發現,癌症預防和篩檢的改進,在過去45年中對5類型的癌症─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攝護腺癌─,已避免了更多的死亡,比治療上的進展更多。
研究結果怎麼說?
整體而言,這個模式顯示在1975-2020年間,由這五種癌症避免死亡的達594萬。預防和篩檢的措施佔了475萬,或避免死亡中的80%。
預防、篩檢和治療各自的影響依癌症的種類而有差異:
*
乳癌有100萬避免了死亡(若無任何措施,則可能271萬死亡),其中75%是由於治療進展,其他則由於乳房造影術的篩檢。
*
肺癌,在345萬避免了死亡中(若無任何措施,則920萬死亡),預防經由煙草控制佔了98%,而治療進展則是剩下的2%。
*
子宮頸癌有160,000例避免了死亡(若無任何措施,則370,00人死亡),完全是因為做了子宮頸癌篩檢(如PAP和HPV,或人類乳突病毒測試),和切除癌前病變來實現的。
*
大腸直腸癌有940,000避免死亡(若無任何措施,則345萬人死亡),79%由於篩檢和切除癌前息肉,剩下21%是由於治療進展。
*
攝護腺癌有360,000避免死亡(無任何措施,則101萬死亡),篩檢加上PSA測試佔了56%,治療進展則44%。
此研究的共同主導者Katrina A. B.
Goddard博士說:「雖然很多人相信治療的進展是這五種癌症死亡率降低的主要驅動者。令人驚訝的是預防和篩檢對死亡的減少貢獻良多。過去45年中,這五種癌症的患者,10個人中有8個是由於預防和篩檢的進展而免於死亡。」
Goddard說:「這些發現表示,我們需繼續在這些地方有強大的策略和方法。並不單是治療的進展、或預防和篩檢,在幫助我們減少癌症死亡率。」
作者們承認研究中的這五個癌症類型,只佔了所有癌症死亡不到一半,而這些癌症的發展不必然可運用到其他的癌症,特別是那些無效的預防、篩檢或治療措施。
但是,也要發展新的預防和篩檢策略來避免其他非常致命的癌症死亡,如胰臟癌和卵巢癌。
再者,作者們指出這些發現是基於美國人口中的平均,也許不能概括到特定人群。研究也未考慮到措施中的潛在傷害,如篩檢期間的偽陽性結果和過度診斷,以及未測量其他的結果,如生活品質。
此研究發表在今年12月的《JAMA腫瘤學》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12.05)、JAMA(2024.12.05)
+ read more

2024.10.11
子宮內膜癌警訊:別輕忽陰道不正常出血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今(2024)年5月確診子宮內膜癌,積極接受治療,仍不敵病魔於9月病逝,享年48歲,令人不捨。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影響子宮內膜的癌症,屬於子宮體癌的一種,約佔95%,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通常在停經後的女性中發病,但也有年輕女性可能受到影響。
根據台灣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子宮頸癌因抹片篩檢推廣略有成效,發生人數逐年下降,反觀子宮內膜癌發生人數持續攀升,近十年從1936人成長至3181人,上升了64.3%。
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
衛福部提醒,子宮內膜癌常見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等異常出血、持續性陰道出血或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除了服用相關含荷爾蒙成分藥品或保健品外,也應警覺可能是宮內膜癌徵兆。惟目前國際間尚無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若婦女出現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阻斷疾病進展。
然而,究竟要如何發現身體的警訊呢?
偵察子宮內膜癌:321口訣
日前馬偕兒童醫院副院長黃閔照醫師於訪談中提出321口訣提醒女性朋友,如月經有:3–不到3個禮拜就來;2–2個月沒來;1–月經來潮超過1星期,就是月經異常的警訊,千萬不要輕忽,更別因害怕內診而延誤治療,務必盡速就醫。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子宮內膜癌是一種可治療的癌症,早期發現和治療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女性應對自己的健康保持警覺,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識別任何不正常的徵兆。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擔憂,請及時就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檢查將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維護您的健康。
相關國際新訊:
* 過重是子宮內膜癌明確的風險 (2022.05.02)
* 直髮劑易罹子宮體癌 (2022.10.23)
+ read more
/20240924.png)
2024.09.24
使用乳房植入物罹癌 英國女性首獲賠220萬台幣
近日,68歲的英國女性Susan因乳房植入物引發罕見的淋巴癌向藥廠Allergan索賠,最終獲得約220萬台幣的賠償,這是英國第一起因此病例與藥廠達成和解的協議。
因為乳癌家族史,Susan在25年前接受了雙側乳房切除術,而後他使用了乳房植入物進行重建。但在幾年後,他發現右側乳房的植入物周圍明顯腫脹疼痛,於2018年確診BIA-ALCL。
Susan激動地表示,他無法接受這個情況,為了預防罹患癌症他切除了乳房,現在得了癌症,怎麼可能?她更警告有使用植入物的女性,要小心潛在的風險,並對此病症保持警覺。
什麼是BIA-ALCL?
BIA-ALCL是一種罕見的淋巴癌,通常發生在乳房植入物周圍的組織中。這種癌症通常在植入物使用的8至10年後才會顯現,雖然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卻可能致命,對健康的威脅卻不容忽視。
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統計,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球約有1,270件BIA-ALCL病例。但因為症狀往往不明顯,且可能與其他乳房問題混淆,患者可能不會聯想到自己的症狀與植入物有關,加上醫療體系的認識不足、欠缺監控及通報機制等原因,病例數嚴重被低估。
隨著BIA-ALCL病例的增加,包含美、澳、法等國都採取管理介入,下架禁用多款乳房植入物。
更有多國女性對Allergan提出訴訟,要求賠償,荷蘭甚至有6萬名女性集體尋求賠償。
台灣發生第二起病例
在亞洲,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都出現BIA-ALCL病例,並透過集體跨海訴訟向廠商求償。台灣更在最近發生第二起病例,再次提醒了乳房植入物的潛在風險,所有使用乳房植物的女性都應該關注這個問題。
為了保護女性健康,台灣女人連線推動建立乳房植入物登錄制度,能夠追蹤使用者的健康狀況,當植入物出現問題時,也能迅速通知受影響的患者進行檢查和治療。這樣的系統不僅能提高對乳房植入物的瞭解,還能長期追蹤潛在的健康風險,及早發現問題,減少對健康的威脅。
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系統現在已經完成建置並正在推廣使用。這不僅是項關乎個人健康的措施,更是對整體女性健康的保障,呼籲有使用乳房植入物的女性儘速加入登錄,保障自己的健康與未來。
編譯來源:DailyMail(2024.9.4)、BBC(2024.9.4)、FDA(2023.12.15)
+ read more

2024.08.16
到2050年,男性癌症死亡人數將增加93%
一項新研究表明,到2050年,全球男性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數預計將激增。
2020年之前的研究中得知,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率比女性高出約43%。男性在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吸菸和飲酒)方面的發生率較高,導致更高的癌症發生率和較低的存活率。關於全球男性癌症負擔的全面證據,尤其是按年齡組和國家區分的差異,仍然有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澳洲、衣索比亞和中國的研究人員審查了2022年全球癌症觀測數據,對185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種癌症進行了分析和2050年人口預測。
結果顯示,在2022年,65歲及以上男性中61%有高的MIR(死亡對發病比,表示較差的存活率)。這些人當中,罹患罕見癌症類型(如胰臟癌)的人中91%有高的MIR。
預估在2022年至2050年間,男性癌症病例將從1030萬增加到1900萬(增幅超過84%);死亡人數預計將從540萬增加到1050萬(增幅超過93%),其中65歲及以上男性的增幅超過1倍(117%)、在人類發展指數中等和較低的國家/地區的增幅將超過160%。
該研究的作者寫道:「2022年男性癌症病例和死亡率存在顯著差異,預計到2050年這些差異將會擴大。加強衛生基礎設施、提升人員素質和可及性、促進國家和國際合作以及推廣全民健康,對於減少癌症差異並確保全球男性癌症公平性至關重要。
此研究發表在美國癌症協會雜誌《癌症》。
編譯來源:Becker’s Hospital(2024.08.13)、Cancer(2024.08.12)
+ read more

2024.08.14
紋身可能增加惡性淋巴瘤的風險
你在刺青之前思考過它的健康風險嗎?
一項於2024年7月初發表在《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上的研究,測試了美國常用的75種紋身和永久化妝墨水樣本,發現其中26種被引起感染的細菌污染。
這些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這種細菌會引起嚴重的健康併發症;還有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這種細菌會引起痤瘡。
更令人擔憂的是,2024年5月的另一項發表在_《eClinicalMedicine_》期刊的研究發現,任何大小的紋身都與21%的淋巴瘤(血癌的一種)風險增加有關,而風險似乎並沒有因為紋身的大小而升高或降低。
淋巴系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包括脾臟、胸腺、扁桃體、骨髓以及位於腹部、腹股溝、骨盆及胸部、腋下和頸部不同部位的淋巴管和淋巴結的連接網絡。
然而,這類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它只能顯示關聯。或許紋身的人可能還有其他共同的因素導致這個結果,如:飲食、壓力或其他的東西?
紋身前請停看聽
儘管如此,紋身過程可能會導致淋巴瘤,這似乎是合理的。畢竟,當你把愛人的照片永久紋在你的手臂上時,你可能並沒有完全意識到注入你體內的液體。紋身墨水可能含有各種致癌和潛在致癌物質,如初級芳香胺(PAAs)、多環芳香烴(PAHs)和不同的金屬,如砷、鉻、鈷、鉛和鎳。是的,當你把Justin
Bieber的臉紋在你的屁股上時,你得到的可能不僅僅是小賈斯汀狂熱。
此外,將紋身墨水注射到您體內可以引起您的免疫系統反應,從而將墨水從注射的地方帶到最終安息地。這意味著您的淋巴系統正在參與其中。事實上,研究發現紋身墨水在紋身很久之後還是可以在你的淋巴結中找到。
現在,尚不清楚有多少紋身的人可能會繼續患上淋巴瘤。這不是超級常見的癌症。美國癌症協會估計,男性一生中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機率約為四十二分之一,而女性的機率則低一些,大約五十二分之一。
然而,刺青變得更加普遍。隨著紋身變得越來越普遍,有必要評估這種做法目前可能涉及哪些風險。許多紋身店並不主張品質控制。因此,主動提出一些重要的問題會有所幫助,例如紋身過程會增加風險還是降低風險,以及是否有可能不含致癌物質的替代類型墨水?
同時,請記住你對身體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能產生長期影響。
研究怎麼做
在這項於2021年進行的研究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三名研究人員首先使用瑞典國家癌症登記冊來查找2007年至2017年間所有20至60歲於某個時間被診斷患有惡性淋巴瘤的患者。然後,對於每個淋巴瘤病例,研究人員使用總人口登記冊找到三個隨機選擇的年齡和性別相匹配的對照。初步研究人口總數為11,905人。
接下來,研究人員向每個人發送了一份問卷,詢問了一系列與紋身相關的問題,例如這個人是否有紋身、紋身的時間以及紋身有多大。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有紋身的病例比例更高(21%比18%)。那些有紋身者患淋巴瘤的可能性是沒有紋身者的1.21倍(亦即高出21%)。風險增加最大的是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可能性高30%)和濾泡性淋巴瘤(可能性高29%)。
在紋身後的頭兩年內,患淋巴瘤的風險最高(比沒有紋身的人高81%),接下來的3至10年下降,然後在11年後再次上升(比沒有紋身的人高19%)。
然而,這類研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它只能顯示關聯。雖然知道無論紋身的大小如何,紋身都與淋巴瘤的較高風險有關,這讓人更想了解那些碰巧紋身的人可能還有什麼不同。他們是否有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暴露、不同的壓力或不同的東西?
另外,一項研究甚至不足以證實一種關聯。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學研究來確定刺青是否確實與淋巴瘤和其他健康問題有關。其他類型的研究,例如實驗室和臨床研究,可以幫助表明因果關係是否確實存在。
編譯來源:Forbes(2024.06.06)、eClinicalMedicine(2024.05.2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