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WHO給年輕世代的聽力警訊
2015.03.17
WHO給年輕世代的聽力警訊
  目前全世界約3億6千萬人有中度到嚴重的聽力障礙,佔總人口數的5%。在3月的國際愛耳日(International Ear Care Day),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報告指出: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暴露在過高的音量下,包括個人視聽裝置或是身處夜店,可能導致聽力受損。WHO非傳染性疾病預防部門主管Dr. Etienne Krug表示「受生活習慣影響,越來越多年輕人處於聽力障礙的風險。他們應該要意識到,一旦失去聽力,就不會回復了。」 一般來說,聽力正常者,雙耳都可聽見25分貝或更小的聲響,聽力障礙的成人或兒童,至少有30-40分貝的聽力損失。許多原因都會導致聽力障礙,包括遺傳、傳染疾病、藥物、老化和環境噪音,而其中一半以上的聽力障礙者原本是可以避免殘疾的。 傷害的程度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暴露的時間、強度、頻率,巨大音量可能造成暫時的聽力障礙或是耳鳴,但是過量的暴露則會造成嚴重且永久的傷害。WHO分析數個中到高收入國家的研究,指出約有半數12-35歲的人因個人視聽裝置曝露在有害的音量下,例如智慧型手機,另外有四成的人則是因身處夜店、酒吧或是運動賽事中而受到影響。 WHO建議青少年降低個人視聽裝置的音量,在吵雜的場所戴耳塞,且盡量少待在可能有巨大音量的場所,以避免聽力受損。酒吧、夜店等娛樂場所也應降低高音量的音樂播放時間,並提供耳塞和安靜的房間給顧客使用,WHO也呼籲政府制定法律來管制娛樂場所的音量,而工作場所中可允許的噪音程度是85分貝,且一天最長不超過8小時的暴露。 我們需要共同來關心聽力障礙對生活的影響,聽力障礙不只是生理上的殘疾,更會導致心理的孤獨、孤立和挫折感,藉由一些簡單的預防措施,可以幫助數以千計的青少年遠離這些風險, 避免聽力障礙發生。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 read more
「蛀」你健康:製糖產業的算計?!
2015.03.16
「蛀」你健康:製糖產業的算計?!
  你認為,當製糖業者發現科學宣稱糖對牙齒健康有害時,合理的反應是什麼?研究如何降低糖對牙齒的傷害?想太美了!最新的研究證據指出,製糖業者開始影響國家研究計畫以利其產業的發展。 研究團隊檢視1960年代以降名為'Roger Adams'的大量文件,這些文件是Roger Adams自1959年成立科學建議平台以來所累積的資料,內容包含製糖產業的內部文件,從中可以觀察製糖產業欲影響公共健康研究的行動策略。 結果發現,製糖業者面對科學家對於糖造成牙齒傷害的指控時,並沒有嘗試降低食物中的糖分含量,而是贊助那些研究能破壞牙菌斑的酵素的計畫,並且試圖研發能抵抗蛀牙的疫苗。此外,相關文件也顯示製糖業者「參與」了美國國立牙齒研究機構的領導階層,企圖影響國家在牙齒方面的研究計畫。 這種「關係培養」的具體結果是,1971年美國國家蛀牙計畫中有78%的研究是由製糖業者「聯合」建議,並成為首要的研究計畫,手法一如過去菸草業者為了影響政策所採取的行動。 製糖業者欲影響公共政策的指控並非首次出現,顯示糖開始成為健康上的重要議題。 WHO已於上週宣布降低飲食指南中的糖分攝取量標準,認為已有研究證實當人體總熱量中由糖分所產生的熱量低於10%時,可以減少過重、肥胖與蛀牙的風險。同時,WHO強調其所指涉的糖分主要來自於加工食品如醬料、果汁飲料等,而非來自蔬果、乳製品的糖份,因為目前尚未有研究報告證實來自蔬果、乳製品的糖與身體反應不良有關。   資料來源:PLoS Med  
+ read more
耐人尋味...科學家與製糖產業的地下情
2015.02.16
耐人尋味...科學家與製糖產業的地下情
  鹽與糖的攝取量長久以來被認為對心血管有重要影響,然而鹽與糖各自的影響力卻仍存爭議。而最近有調查發現公共衛生的科學家們與製糖產業關係匪淺,讓人對宣稱以實驗結果為依據的糖分攝取標準產生疑慮。 調查報告者Jonathan Gornell說明,雖然此調查是在英國進行,但是所涉及的產業包括可口可樂、雀巢等跨國公司,因此調查結果不僅針對英國。提醒全球人民對公告的糖分攝取量標準有所警覺,尤其是擁有眾多跨國公司總部的美國,其所受的影響更為直接。 在調查報告中提到,英國營養學科學顧問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Committee on Nutrition)的部分委員以及英國醫學研究會的人類營養學研究單位(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Unit),曾接受來自可口可樂、雀巢(Nestlé)、瑪氏食品(Mars)、森寶利(Sainsbury)超市公司、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and Distilling食品及熱飲公司與從事減肥及體重控制的聯鎖加盟業者慧優體(Weight Watchers International)等公司的贊助,且金額相當可觀。 以人類營養學研究單位中的一名研究員Susan Jebb為例,她是牛津大學飲食與公共健康系所的教授,也是英國衛生局管轄下的公共健康責任協議食物網絡的主席。她在2004年至2015年間接受了跨國公司價值250萬美元的贊助,並且可口可樂公司也曾用近30萬美元的錢贊助一項Susan Jebb的研究。而那些曾贊助Susan Jebb的跨國公司,目前也是Susan Jebbn擔任主席的政府健康協議中的成員。 但是,最令Gornell吃驚的是:幾乎所有從事公共健康研究的研究員認為,收受來自相關產業的贊助是沒有問題的,並且對於大眾認為這種行為會影響研究中立的疑慮感到驚訝。對此,Gornell評論,並不是收受來自相關產業的贊助就會導致研究偏誤,但為了讓公布的公共健康訊息具有公信力,應該要盡可能降低商業操弄的可能性。並且這種現象也反映出英國缺乏對與公共衛生相關研究的贊助,造成研究員容易陷入經費短缺與研究客觀性的兩難中。 最後,Gornell強調,公共健康是政府的責任,而不是一種產業。產業界的義務僅在於為投資者在最低成本中獲得最大利潤,社會形象只是一種附加價值,當其利益與社會價值有所衝突時,過往所建立的社會形象不過是做做樣子的偽裝。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
孤芳自賞?有魅力的男人只想著自己!
2015.02.13
孤芳自賞?有魅力的男人只想著自己!
  有吸引人的外型,同樣會擁有吸引人的人格特質嗎?英國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 London)的學者發現:有魅力的男人較不慷慨大方,而且較不可能擁有、維護平等的概念;反觀女性,則沒有此種傾向。   相貌外型對於人際互動與個人心裡狀態的影響一直是許多學者關注的議題。其中一項既有的理論假設為:由於在競爭社會地位的過程中,往往是具備吸引力者勝出,因此,出於對自身的利益,他們對於打破這種不平等的社會結構自然較不感興趣,甚至可能反過來強化它。學者進行此次研究便是為了要了解有吸引力的外在條件對於個人關於平等、利己的態度和行為所造成的影響。   第一階段的試驗,研究團隊以3D身體掃描的方式測量記錄了63位男性與62位女性的身體。除了身形纖瘦程度之外,分別依據男性的胸腰比、女性的腰臀比給予吸引力指數評分。這125位參與者同時被要求完成人格特質量表,並且接受情境測驗。在測驗中,研究人員給予參與者一筆金錢,並且詢問他們願意與其他人分享多少。   在研究的第二階段,研究團隊找來另一群人作為評分者,其中一部分人被要求依據3D身體掃描的結果評斷上述125位參與者的吸引力指數;另一部分人被要求評論這125位參與者在現實生活中行為公平、無私的可能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根據第一階段的實驗結果,吸引力指數高的男性比起分數低的男性來得更為自私且不重視公平;但是,吸引力指數高的女性的自利程度與對平等概念的看法都與其它分數的女性相同。而且第二階段的實驗結果則證實一般人傾向認為有吸引力的人,不論男女,都比較自私且不在乎公平的維護。   研究主持人Price博士說:「根據這次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外型越是具備吸引力的男性對於經濟及社會平等的發展越沒有助益。」   不過,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受到很多不同因素,如:教育、宗教、社會文化與個人的生命經驗等的影響,所以,並非所有有魅力的男人都很自私,而較不具有吸引力的男性就一定不會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這個研究真正重要之處在於驗證了社會上相關刻板印象的存在,同時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觀點與契機讓我們深思與自我反省。     資料來源:Evolutionary Psychology        
+ read more
家裡東西發霉了會影響健康嗎?
2015.02.09
家裡東西發霉了會影響健康嗎?
  對很多人來說,冬天是又濕又冷的季節,牆壁、衣服、家俱沒有一樣躲的過霉菌的侵襲,不過,我們應該要擔心家裡有霉菌嗎?霉菌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嗎?如果會的話,我們又要怎麼預防家裡的東西發霉呢? 霉菌的孢子通常是經由空氣或附著在物體和人體身上進到屋內,開窗、開門或開空調系統也都是讓孢子進入屋內的管道,衣服、鞋子、寵物更會幫助霉菌的生長;不過霉菌的孢子只有附著在夠潮濕、且有充足養份的地方才會生長,不然通常不會造成任何問題。 美國疾管局(CDC)認為霉菌不一定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但是有些人的確對霉菌較敏感;此外,對有氣喘的人來說,霉菌的存在可能更容易觸發氣喘的症狀。 世界衛生組織(WHO)則認為霉菌會惡化室內的空氣品質,而這可能會影響呼吸系統,因為霉菌、細菌這些微生物會釋出孢子、細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進入室內空氣中;或生成一些可能有害人體的物質,例如:過敏原、黴菌毒素等刺激物,可能會影響敏感體質者。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認為即使沒有過敏,霉菌仍然會使眼睛、肺部、鼻子、皮膚、喉嚨感到不適。霉菌過敏的症狀和對空氣中其他物質過敏的症狀類似,包括:鼻塞、流鼻水、鼻子癢、喉嚨癢、打噴嚏、流眼淚。 英國肺臟基金會(British Lung Foundation)董事長Stephen Spiro認為某些霉菌的菌種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肺部感染,例如:有些氣喘病患若吸入曲黴(Aspergillus)會引起過敏性支氣管與肺的麴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原本免疫和呼吸系統不好的人,便容易因此不適,若病人有血液方面的疾病,更可能因為吸入霉菌而出現致命的症狀。 雖然已有許多證據顯示室內過度潮濕的環境和呼吸系統健康有關,包括:氣喘、呼吸道感染、咳嗽、打噴嚏、呼吸困難,但是目前有關霉菌與健康的研究還沒有最終的結論。不過,養成良好習慣讓家中沒有霉菌,也可以生活的更沒有疑慮。 美國疾管局和國家環境保護局都建議,如果發現有東西發霉應立即處理。在室內若發現漏水或有水溢出,應盡快修理並弄乾,若能在48小時內使其乾燥,霉菌就不會生長。另外,要預防霉菌生長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室內的濕度,開窗戶或開抽風機讓空氣流通、不要在室內晾衣服等。 若要清除物體表面的霉菌,可以使用清潔劑、肥皂或清水,並在清潔過後立刻將表面擦乾,以免又生成霉菌。布和木頭這類容易被滲透的材質若是發霉則較難根除,即使清除掉了,往後也很容易再生成霉菌;如果已經發霉一段時間,大部分的情況都只剩丟棄一途。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作者:James McIntosh)  
+ read more
性別研究新勢力:「男性健康與陽剛氣概」研究興起
2015.02.02
性別研究新勢力:「男性健康與陽剛氣概」研究興起
  2014年世衛公報曾發表一篇觀點文章呼籲國際間各國衛生政策應注意男性健康落差問題,盡力改善男性健康才會對婦女及兒童有利。近日《全球健康行動》期刊 發表一篇「性別與健康」評論文章,針對該期刊在去年以同名主題徵稿收件的文章內容進行評論,得到與世衛公報文章相同的發現。 該期刊共徵得13篇文章,圍繞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性別暴力、性別與老化、氣候變遷等主題,而評論指出「陽剛氣概」是篇數僅次於生殖健康的主題,是未來有發展希望且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 評論文章的第一作者瑞典Umeå大學性別研究中心教授Ann Ohman表示,當我們談到性別與健康時都會馬上聯想到生殖健康,所以這次的投稿件數以生殖健康佔大宗並不令人意外,但這也可能會壓縮到其他主題的研究發展空間。而這次投稿中比較令人驚訝的是,「男性與陽剛氣概」在其中也佔了5篇。 Ohman教授表示,男性與女性健康兩者存在權力關係,是緊密連結、難以拆解開來看的,如:一篇研究玻利維亞及厄瓜多的青少年男女性行為,結論指出性別平等態度對青少年男女的性與生殖健康都有正面影響;男性酗酒問題及陽剛氣概議題同樣會牽涉性別權力關係。而這些圍繞在男性與陽剛氣概的研究皆指向一個新的理論概念,那就是推動健康的男性氣質,這將會對女性及孩童的健康有益。  除此之外,另一類文章Ohman教授認為也非常重要,那是關於關注印度地區婦女遭受性侵的問題,以及討論社工、研究者及公衛專家在改善印度性別平等上能夠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全球健康行動期刊(Global Health A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