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服用避孕藥傷害女性生育力?
2014.07.29
服用避孕藥傷害女性生育力?
  現今的臨床建議,女性在停止服用避孕藥後能再回復正常生育能力,一般大約在六個月內就可能再懷孕,但服用避孕藥是否對女性生育力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卻是目前仍持續受到關注的一個問題。   日前一項在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協會(ESHRE)年會上發表的丹麥研究指出,服用避孕藥對兩個可以代表卵巢儲量(ovarian reserve)的指標具有抑制作用,而這兩個指標可幫助有效預測卵巢老化程度及發生停經的時間點。 「卵巢儲量」指的是卵巢儲存卵泡及使卵細胞成熟的能力,現今最能用來正確檢測卵巢儲量的兩個簡易指標為「抗穆勒氏荷爾蒙」(AMH)與「卵巢中小卵泡總數」(AFC),由這兩項數值可推測女性目前的生理時鐘狀態與未來的生育壽命,同時數值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因此也被認為是卵巢老化的標記。   根據研究分析833位19~46歲女性資料的結果(其中約30%曾經使用過避孕藥),在曾經使用避孕藥的女性中,以19~29.9歲族群的卵巢大小縮小最多,減少約29~52%。經過調整多個變項後,這些女性比起未服用過避孕藥的女性,AMH數值降低達30%、AFC數值降低達20%。   結果雖然顯示服用避孕藥會改變用以評估女性生育狀態的兩項指標,但研究作者認為避孕藥不可能會造成卵子耗盡,所以並不相信這樣的改變是永久性的,也不必然會影響女性的未來生育狀態。但台灣女人連線認為,這項研究只進行3年的時間,研究作者就直接斷言避孕藥不會傷害女性生育能力顯然過於草率,在研究中並無法看出長期使用避孕藥是否會影響生育力恢復期的長短、以及對女性生育力是否會有永久傷害,而這些都是未來研究必須再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資料來源:ScienceDaily、MedicalNewsToday    
+ read more
醫師鮮少告知懷孕婦女注意環境化學毒素
2014.07.03
醫師鮮少告知懷孕婦女注意環境化學毒素
  生活中許多物品含有環境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可能有害,過去已經有研究指出,某些特定的環境化學物質會降低男女成功受孕的機率、使懷孕婦女較易發生生育事故、以及增加新生兒出現先天性異常的危險,也建議應將這些資訊在不孕與產前門診提供給婦女參考。   但近日一項美國的新研究對2,500位婦產科醫師進行調查,卻發現多數醫師並沒有向懷孕婦女建議應避免環境化學毒素。在研究中只有20%的醫師表示他們會定期詢問孕婦暴露於有毒化學物質的情形,甚至只有6.7%有接受化學毒素對生育能力有害的相關教育。   研究中雖然多數認同醫師在協助孕婦瞭解這些環境毒素上確實扮演重要腳色,卻因為目前在這個議題上累積的研究證據不足,導致醫師對現有的證據資料還無法完全採取堅定立場,因此未能向孕婦提出確切的建議。多數醫師也提到由於這些環境化學毒素根本無法完全隔絕,孕婦都一定會接觸到,所以他們選擇不說是因為不想造成孕婦的驚恐。此外,也有醫師反映,孕婦通常有其他更亟需處理的健康問題:飲食不良、缺乏運動、肥胖與糖尿病。   不過研究最後仍然建議醫師應告知孕婦最可能造成傷害的化學毒素有哪些,盡可能提供孕婦減少暴露的可行且實際方法。同時,必須影響健康專業者在政策制定上發聲,並要求製造廠商應提出化學毒素的安全性證據。       資料來源:PLOS One期刊(PLOS One)      
+ read more
女性最後一胎愈晚生 反而活得更久
2014.07.02
女性最後一胎愈晚生 反而活得更久
  過去研究一致認同高齡產婦因年齡較大,身體機能與體力皆會變差,因此懷孕生產對產婦本身與寶寶都有較高的健康風險,雖有研究也曾指出高齡產婦並不會增加胎兒發生先天異常的風險,但普遍對高齡產婦仍持較負面看法。   不過,日前出現一項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研究指出,女性在33歲之後才生下最後一胎的話,她們將比29歲之前就完成並結束生產行為的同年齡女性,活到95歲的機率提高約1倍,顯示較年長仍生育對這些女性來說在此一意義上反而可能是件好事!   研究共包含462位女性,所有女性都至少生育一名子女,分析結果發現,以在33至37歲之間生產最後一胎的女性是最長壽的一群,她們活到95歲的機率是29歲之前就完成並結束生產行為的女性之2.08倍,37歲以後才生最後一胎的女性,長壽的機率也是其1.92倍。   研究認為,這些女性在較年長的年紀仍保有生育能力,代表她們的生殖系統老化速度較慢,同時,其他生理系統的老化也會同樣遲緩,有其他研究也曾經得出一樣的結果,其理論是特定基因變異使得這些女性可以較晚生育並且活得比較久。   最後研究強調,女性生產最後一胎的年紀並非指這就是適合生育的最佳時間,純粹只是因為女性選擇她們懷孕生產的時間點,因此,未來研究需特別針對「停經年紀」與長壽之間的關係進行瞭解,因為停經年紀才是女性保有生育能力時間長短的最佳指標。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
電子產品輻射對生育力及後代健康有害?
2014.06.19
電子產品輻射對生育力及後代健康有害?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人與人之間要聯繫溝通變得更加快速簡單,但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眾多電子產品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卻有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隱憂,近日有兩則研究報導分別指出這類電磁輻射對人類生育力與後代健康會有不利的影響。   在過去有研究表示,手機所發出的射頻電磁輻射(RF-EMR)可能對男性生育力有害,近日有一項英國新研究整理分析10個相關研究後發現,手機放在褲子口袋裡可能使男性精蟲的活動能力變弱,降低受孕的機會,再次呼應手機所發出的電磁輻射會對生育健康有害。   研究一共蒐集將近1,500份精液樣本,分析後以三種能力呈現精蟲品質,包括活動力、生存能力、受孕能力。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未暴露於手機的射頻電磁輻射者,精蟲中的50-85%可以正常游向卵子,但有暴露者,活動力平均下降8%,而且精蟲的生存能力也出現類似影響結果。但研究結果對於輻射暴露對精蟲受孕能力的影響並不清楚。   研究只發現射頻電磁輻射與男性精蟲品質兩者存在正向關連,但未找出直接因果關係,不過這個結果對可能不孕的男性來說非常重要,未來應有進一步研究瞭解射頻電磁輻射對一般男性健康的臨床意義。   電子產品的電磁輻射除了對男性生育力有害之外,六月初美國兩個非政府組織(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及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Trust)與醫師、科學家也共同出來呼籲懷孕婦女應避免暴露於手機與其他無線裝置的電磁輻射,因為根據研究顯示暴露於這些電磁輻射與生下的後代發生類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問題有正向關連。   他們在全國性教育推廣運動BabySafe Project向懷孕婦女提出十項建議,包括應避免將手機放在口袋、不在睡覺時靠近無線電話、搭車或電梯不用無線裝置、避免長時間待在無線網路路由器旁、沒有使用時將路由器插頭拔掉等。   不過針對這項推廣運動計畫外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這項計畫中所引用的研究資料大多數都是動物研究的資料,僅有一個丹麥研究是在人體上進行,同時,研究存在回憶偏差與過多干擾因子問題,更未提出明確的臨床建議。質疑的聲音認為在這個議題未有明確定論之前就提出這樣的計畫將可能造成懷孕婦女的恐慌,未來應該要針對電磁輻射會造成的可能傷害進行初步的囓齒動物研究。       資料來源:國際環境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Reader、Medpage      
+ read more
膽固醇過高恐有不孕風險
2014.06.12
膽固醇過高恐有不孕風險
  日前,《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刊登了一篇新發表的研究,提醒所有想要懷孕生子的夫妻注意各自的膽固醇指數,因為,根據研究發現,高膽固醇可能會使得懷孕困難。   研究者指出,與雙方膽固醇指數都控制在正常值的夫妻相比,夫妻當中只要有一人的膽固醇過高,就較難順利受孕。其中,若膽固醇指數過高的情況是發生在女性身上,受孕成功所需花費的時間較多;若膽固醇過高的情況是發生在男性身上,由於脂質濃度可能對精液的品質造成影響,膽固醇指數較高的男性精蟲數量明顯低於正常值。   最後,這項研究也發現,在所有情況中,若夫妻雙方的膽固醇指數都超過標準,受孕成功需要耗費的時間是最久的。   主持此項研究計畫的醫學專家表示:「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過量的膽固醇會對我們的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現在我們發現膽固醇指數也與不孕症狀有關。依據這項研究的發現,我們建議所有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接受膽固醇數值的檢測,確保自身的膽固醇數值在合宜的範圍,並且好好的控制它。」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_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_          
+ read more
吸菸的女性提早停經  患心臟病機率將大幅提高
2014.05.27
吸菸的女性提早停經 患心臟病機率將大幅提高
  進入更年期一直到停經是女人生命必經且再自然不過的一段過程,一般正常女性的平均停經年紀在50歲左右,但某些女性會因精神壓力大或個人生理因素出現提早停經現象,而在過去研究中已發現,一旦女性停經後缺乏荷爾蒙的保護,將提高發生骨質疏鬆、脆弱性骨折、心血管疾病與中風以及早發性死亡的機率。   最近又有另一項來自瑞典包括2萬2千停經女性的長期追蹤研究呼應了提早停經會增加發生心臟病的論點。這項研究發現,女性若在40-45歲之間自然提早停經,那麼她們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將比在50-54歲停經的女性要來得高出40%。停經時間每延後一年,發生心臟病機率將更降低2%。   再者,過去已經知道吸菸會使女性提早停經,這項研究則進一步再指出,女性曾經吸菸且即便早已戒菸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她們若在46-49歲之間就發生停經,她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還是會增加。   北美停經學會(NAMS)表示,停經無論時間早或晚都是須特別注意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而且這是女性採取各種方式降低風險的好時機,方法包括運動、健康飲食、減重及戒菸。這個研究結果會帶動未來出現更多研究去瞭解到底提早停經與心臟病之間的關連性為何、以及探討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是否也可能會造成卵巢功能退化的問題。       資料來源:停經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