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jpg)
2022.03.09
美國主要研究發現新冠疫苗與死亡無關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CDC) 表示,輝瑞和 Moderna
疫苗接種後報告的副作用有92% 的是輕微的。
截至 2021 年 6 月,美國約有 4,500
人在接種疫苗後死亡。其中 80% 以上是 60
歲及以上的人。
但在數據中沒有偵測到死亡可能與疫苗本身有關的證據。
研究作者 Tom Shimabukuro
博士說:「令人放心的是,對這兩種 mRNA
疫苗的反應通常都是輕微的,並且在一兩天後就會消退
— 這佐證了當初臨床試驗和授權後監測的報告。」
心臟炎症
研究人員研究了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間在美國接種的近 3 億劑疫苗中的不良事件。
從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數據來看,CDC
收到超過 340,000 份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報告,其中 92%
為輕度。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頭痛、疲勞、發燒和發冷。
在記錄為嚴重的 22,000
多起事件中,最常見的是呼吸急促。
其他嚴重事件,包括一種稱為心肌炎的心臟炎症,儘管這種副作用非常罕見。
死亡率
由於 Covid
刺戳最初是根據緊急授權使用的,因此醫療保健提供者必須報告接種疫苗後的所有死亡人數,無論醫生是否懷疑存在「合理」聯繫。
截至 2021 年 6 月的六個月內,約有 4,500 人死亡,其中
80% 以上是 60 歲及以上的人。
CDC 的 David Shay
博士說:「在緊急情況下,特別是在老年人群中,Covid-19
疫苗的快速接種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由於他們的年齡,這個群體的死亡率基線已經高於普通人群,我們的結果與其他成人疫苗接種後,這個年齡段人群的死亡率相似。」
根據另一個僅由個人呈報的系統 V-safe
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 1%
的人在接種疫苗後尋求過任何醫療護理。
Vanderbilt University醫學教授Elizabeth
Phillips博士說:「令人欣慰的是,六個月的 VAERS
數據支持了這一點 — 儘管大約每 1000
名接種疫苗的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產生不良反應,但大多數這些都不嚴重。令人放心的是,除了已知與
mRNA
疫苗相關的心肌炎和過敏反應之外,沒有其他意外的
[安全] 信號。」
研究結果發表在《柳葉刀》醫學雜誌上。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2.03.08)
+ read more

2022.02.08
喝咖啡可刺激消化
最新營養科學的文獻回顧性評論,強調了喝咖啡對消化過程的好處,以及降低膽結石和某種肝臟疾病的發生。
整合194個發表過的研究的結論指出:飲用適度的咖啡
(每天3-5杯),對消化道的各種器官並不會造成傷害。其中有兩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
─咖啡和減少膽結石以及減少胰臟發炎風險相關─
雖然仍需要更多研究。
咖啡經過胃腸時有三個主要影響:
1)
咖啡和胃、膽囊及胰臟的分泌有關。咖啡刺激消化荷爾蒙胃泌素和鹽酸,兩者在胃液中協助分解在胃裡的食物。咖啡也刺激膽囊收縮素(CCK)的分泌,這是一種增加膽汁製造的荷爾蒙,也幫助消化。
2)
咖啡促使腸道微生物菌群的組合變化,主要是益生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a數量的增加。
3)
咖啡和穀麥片一樣會刺激大腸蠕動,比無咖啡因的咖啡多23%,比一杯水多60%。它可能和減少慢性便秘風險相關。
最近的研究也強烈支持咖啡有對抗肝臟疾病的保護作用,包括最常見的肝癌
──肝細胞癌。
除了證據指出飲用咖啡有助於初階的消化,大部分的數據並不支持咖啡對胃食道逆流有直接的影響。胃食道逆流是其他風險因子組成或加成的影響,如肥胖和不良飲食。
這個新的評論,標題為「咖啡對胃腸道的影響:敍述性綜論和文獻回顧」,由法國健康和醫學研究的國家機構的名譽研究主管Astrid
Nehlig博士所主導。
他說:「和一些假設相反,飲用咖啡總體來說,和排便或消化問題並沒有關連。在某些情況下,咖啡對一般消化不良如便秘,有保護作用。越多的資料指出腸道細菌群,如益生菌雙歧桿菌量的增加和飲用咖啡相關。雖然需要更多的數據來了解咖啡在消化道上的影響,這個起點十分令人鼓舞。」
此回顧性研究由非營利「咖啡科學資訊機構」(ISIC)所資助。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1.18)
+ read more

2022.01.22
美FDA加強醫療器材對女性影響的研究與監管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的器材與放射健康中心
(CDRH)
18日公布了一項計畫,旨在解決和監管醫療器材研發中既有和新興的性別問題,以保護和促進女性健康。
CDHR首席醫療官Terri
Cornelison博士表示,隨著對性別和性別差異的理解,我們認識到兩種性別:生理性別
(SEX,一個人的生物學特徵)及社會性別
(GENDER,一個人用來定義自己的社會結構概念)。這兩者相互關聯,它們的相互作用可能會影響生理反應、疾病的表現和治療結果等醫療健康面向。
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女性整體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不僅僅只在生殖或性健康方面。這個前提下,CDRH女性健康計劃的目標在確保所有女性都能獲得創新、安全和有效的醫療器材。
缺乏代表性會對女性健康產生嚴重後果
從歷史上看,臨床前細胞研究、動物研究和臨床研究絕大多數是對男性進行的。Cornelison博士直言,研究對我們瞭解醫療相關產品,包括醫療器材如何影響不同生理/社會性別的個體至關重要。她指出,心血管器材,如心律調節器就是一個例子,它對於男性和女性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和併發症發生率,缺乏女性相關研究會對女性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這次的計畫有三個主要優先事項:特定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分析與報告、改善當前和新興女性健康問題的綜合方法,與制定女性醫療器材研究指南。
Cornelison博士總結,透過這三個重點的進行,將可加強理解醫療器材如何影響女性,並努力確保器材對女性及所有人的效益與安全。
台灣情形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倡議國內以人體為對象的科技研究需有性別觀點。經過十數年的推動,衛福部終在2022至2025年的性別平等推動計畫草案中納入「促進科學研究及技術研發之性別化創新」目標,預計建立科學研究性別分析指引,並在藥品及醫療器材臨床試驗納入性別統計與分析。
編譯來源: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2022.01.18)、MEDTECHDIVE(2022.01.19)、European
Pharmaceutical Review(2022.01.19)
+ read more
/EMA.jpg)
2022.01.14
歐盟藥物管理局對第四次加強劑量的必要性表示懷疑
歐盟藥物管理局 (EMA) 週二對第四劑 COVID-19
疫苗加強免疫的必要性表示懷疑,並表示目前沒有數據支持這種方法,因為需要更多關於快速傳播的
Omicron變種的數據。
EMA疫苗戰略負責人 Marco Cavaleri
在媒體簡報會上說:「雖然使用額外的加強劑可能是應急計劃的一部分,但在短時間內重複接種疫苗並不代表可持續的長期戰略。」
EMA
官員提出了一種擔憂,假設每四個月給予加強劑,可能會導致人們的免疫系統超過負荷並導致人群疲勞。
Cavaleri
還表示,需要更多關於新變種對疫苗影響的資料,以及更好地了解當前這一波疫情的演變,才能決定是否需要
Omicron 特異性疫苗。
他說,重要的是針對疫苗成分的選擇進行良好的討論,以確保我們有一個不僅僅是反應性的策略,而是嘗試提出一種合適的方法,以便防止未來的變種。
EMA
表示,它目前正在與疫苗開發商進行對話,是否需要更新疫苗,但補充說,任何此類變化都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協調。
編譯來源:REUTERS(2022.1.12)
+ read more

2022.01.11
突破性的 COVID 感染通常是輕症
針對著COVID-19 疫苗完全接種 (即依規定接種兩劑)
提供的保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對 465
家美國醫院的突破性病例進行了一個回顧研究。
這項新審查發現,完全接種疫苗的成年人突破性感染很少會患重病。呼吸衰竭、需要在重症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以及死亡也非常罕見。
重症的高風險因素
研究顯示,罹患嚴重疾病或死亡風險最高的因素是 65
歲及以上、免疫系統受損或患有慢性疾病
(例如影響腎臟、心臟、肺、肝臟或神經系統的疾病)。
研究顯示,每 10,000 名接種疫苗的 COVID 患者中,有 1.5
人死亡,18
人出現嚴重後果。所有結果較差的人都至少有一個高風險因素使他們容易感染嚴重的
COVID,而近80%死亡的人則有至少有四個。
這些研究涵蓋了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間的一段時期,120 萬完全接種 COVID
疫苗的人的數據。當時 SARS-CoV-2 的嚴重 Delta
變種在美國廣泛傳播。而Omicron尚未出現。
專家怎麼說?
研究人員指出,除了接種兩劑輝瑞 (Pfizer) 或 Moderna
疫苗或一劑強生 (Johnson & Johnson)
疫苗外,加強注射還能提供進一步的保護。
NIH高級研究員Sameer
Kadri博士說,疫苗非常有效,大大降低了 COVID-19
造成嚴重後果的風險。
Kadri補充說,增加 COVID-19
疫苗接種覆蓋率是公共衛生的優先事項,疫苗不僅可以減緩病毒的傳播,還有助於防止新變種的出現。
他警告說,可能會出現更多病毒變種。但由於 Omicron
變體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它可能會壓制其他變種。
傳染病學專家Dr. Marc Siegel 說,我們需要一種能夠阻斷
Omicron 變種的疫苗。輝瑞和 Moderna 應該為 Omicron
重新設計疫苗。他們是開始了,但太慢了。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2.1.7)
+ read more
/疫苗日期.jpg)
2022.01.08
我們是否處於過度接種Covid疫苗的邊緣?
以色列官員已經宣布他們打算開始進行另一輪加強注射,而德國衛生官員警告說,需要第二劑加強劑來管理
Omicron。這意味著美國和英國最終都將面臨效仿的壓力,儘管兩國都堅稱還沒有計劃進行第四次注射。
很多人會質疑為什麼打了兩劑的疫苗,保護力會消失的那麼快?加強接種必要嗎?有需要打到第4劑嗎?有專家表示,我們在與
Covid
的對抗中可能過度接種疫苗了。以下是專家不同的意見:
應該要加強接種
Indiana Universit 醫院的主任David
Aronoff,教授說,回顧一些最初的試驗,這些試驗顯示這些疫苗在預防有症狀的感染方面有多好。但是,我們需要記住,正在流行的新變種
Delta 和 Omicron其外部與原來的病毒有不同。
他又說,我們需要疫苗來預防即使是症狀輕微的疾病。這將防止
COVID 的長期併發症,如長期
COVID,同時,也將中斷傳播循環,這最終是結束大流行所必需的。這就是我們需要打第四劑,甚至第一劑專門針對變體(如
Omicron)疫苗非常重要的原因。
反對加強接種
有些科學家們認為,每三、四個月就施打一次疫苗根本不是「可行的」,甚至可能沒有必要,因為
Omicron
會加速流行病的進程,並導致住院天數和歷史上的死亡數字。
他們呼籲在推動施打第四次注射的計劃之前,應提供更多關於加強注射之間劑量差異的數據。一些專家聲稱額外加強注射的好處微乎其微,因為它們的主要目的
—防止死亡和住院—
在一年後幾乎沒有減弱,而且又產生了幾種 Covid
變種。這實際上意味著加強劑在已經很高的免疫水平基礎上增加免疫力,效益不大。
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病毒學家Ian Jones教授說, Omicron
可視為「天然疫苗」。
該論點背後的邏輯是,由於 Omicron
具有高度傳染性但比其他變體更溫和,因此它可以在不引起嚴重疾病的情況下增強免疫力,一些數據顯示接種兩劑後感染比再加強疫苗接種更能有長期最佳的免疫!
健康不公平
在先進國家爭議要不要打第4劑時,許多經濟落後的國家打第一劑的人口都不到10%。歐美國家急欲保護人民免於感染,卻任由病毒在其他國度變種,轉而更嚴重地感染其國民,這樣的政策邏輯是可議且可笑的。
編譯來源:Dailymail (2022.01.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