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5
美最高法院推翻判決 憲法不再保障女性人工流產權
圖為加州PASADENA市政府前抗議群眾聚集現場(2022年6月24日)
美國最高法院於6月24日以六票對三票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判決,一夕改變近半世紀由憲法保障的人工流產權利。這是美國最高法院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將嚴重影響美國女性生育健康。
這項判決之後,人工流產相關規定將回到州政府,各州政府可以立法禁止女性因任何原因進行人工流產。專家估計,美國約有半數的州會成為「人工流產禁止州」。
保守派大法官:人工流產不是憲法賦予的權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對密西西比州提出之「多布斯訴傑克遜婦女健康組織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做出判決,認定密西西比州禁止懷孕15周以上孕婦進行人工流產的規定並未違憲。此項判定指出女性人工流產並非憲法賦予的權利,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與1992年的「計畫生育聯盟訴凱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兩案的歷史性判決。
負責撰寫多數意見書的保守派大法官Samuel
Alito主張過去的判決錯誤,他寫道「我們認為憲法並不涵蓋人工流產權,因此必須推翻羅案與凱西案的判決,讓管制人工流產的權力回歸人民與其民選代表。」亦即,各州的州議會有權立法決定是否禁止或限制女性人工流產。而這段話,正是最高法院日前主要意見書稿外洩的內容。
在不同意見書中,3位自由派大法官們表示,多數大法官取消了50年來保障捍衛女性自由和平等狀態的憲法權利,這不僅破壞法治精神的核心,也將破壞避孕和同性婚姻等權利,最終,破壞的是法院的權威。自由派大法官寫道:「懷著對最高法院以及全國數百萬女性的的悲痛情緒,她們從今天起將失去憲法保障的基礎權利,我們提出異議。」
各地湧現民眾聚集抗議
此項判決宣布後,最高法院外支持和反對人工流產兩派群眾聚集示威,預估各地將會出現更大規模的示威行動。
各州也將出現立法大戰,約有13州將在30天內禁止人工流產,其他州可能準備推動反人工流產立法,這項議題也將衝擊美國期中選舉。
編譯來源:CNN(2022.06.24)
+ read more

2022.06.20
mRNA 疫苗不會使月事中斷
在接受一劑、兩劑莫德納或輝瑞疫苗接種後,國際間有許多月事失調發生的通報。
而另一個挪威尚未發表的6000名女性研究指出,疫苗接種後,大量經血的案例上升,突顯了潛在的擔憂,因經血流量的增加,或延續的時間會干擾生活品質。
這促使了歐盟藥品管制局 (EMA) 檢視這個事件。
歐盟藥品管制局 (EMA):未發現月經變化與 COVID
疫苗之間存在聯繫。
歐盟衛生管制人員結論:現有數據顯示,mRNA新冠疫苗不會導致月經失調,也不會導致所謂「繼發性閉經」(90天或更長時間沒有月經)。
月事失調有一些原因,包括潛在的醫療狀況、壓力和疲勞。衞生監管機構強調新冠感染後有這些案例的報導。
PRAC說它已檢視可能風險的所有數據,但同時也要求疫苗製造廠商,提供最新的案例累積審核。
編譯來源:Reuters News (2022.06.10)、Reuters News (2021.12.21)
+ read more

2022.06.02
當肥胖男性減重時,精子數量會反彈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男性減掉多餘的體重並維持時,健康益處可能會一直延伸到他們的精子數量。
這項針對近 50
名肥胖男性的研究發現,那些通過低熱量飲食減肥的人,精子數量提高了約
40%。但是有一個代價:他們需要保持體重以保持較高的精子數量。
在這種情況下,體重減輕相當可觀:經過八週的低熱量飲食,研究參與者平均減掉了16.3公斤。
審查研究結果的泌尿科醫生Bobby Najari
醫師說,體重減輕和精子數量增加都很快 —
而且驚人。
他說,目前尚不清楚現實世界中有多少男性能夠實現這種減肥效果
— 並且保持這種減肥效果。
但 Najari
說,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飲食和鍛練減掉多餘的體重可以在計劃生育中發揮作用。
已有許多研究已將肥胖與精子質量降低關聯在一起,包括精子數量減少和活動正常的精子減少。這項新研究著眼於減肥是否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它涉及 47 名年齡在 20 至 63
歲之間的肥胖男性,他們都遵循低熱量飲食 —每天
800 卡路里—
持續八週。之後,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四組,進行為期一年的維持階段:一組鍛練;另一組服用利拉魯肽,一種有時用於減肥的糖尿病藥物;第三組鍛練並服藥;第四組都沒有。
鼓勵所有鍛練者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適度運動,例如快走。為了增加動力,他們還參加了鍛練課程。
研究人員發現,經過八週的節食後,參與者不僅體重大幅下降,而且普遍表現出精子數反彈。他們的精子數量平均增加了
41%,精子濃度增加了 49%。
一年後,大約一半的男性維持了減輕的體重
—無論是通過鍛練、藥物治療還是兩者兼而有之。他們還保持了較高的精子數量和濃度。
然而,對於胖復的男性來說,情況並非如此。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研究參與者有不育史,或者減肥是否提高了他們的受孕能力。但是,新發現可能對生育能力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之前的研究顯示,更高的精子數量和更快的受孕速度之間存在關聯。
為什麼體重很重要,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 Najari
表示,荷爾蒙效應是一個主要可能原因:過多的脂肪組織可以促進睾酮轉化為雌激素,而肥胖男性的睾酮水平已被證明比瘦男性低。
無論確切的機制是什麼,Najari
說,新發現指出減肥精子數會逆轉。這一過程提供了希望,即對精子質量的負面影響不是永久性的,可以通過飲食和鍛練來扭轉。
他建議,如果肥胖男性試圖與伴侶一起懷孕六個月但沒有成功,他們可能希望進行精液分析。
此研究發表在5月《_人類生殖_》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2.05.26)
+ read more

2022.05.20
西班牙將允許16歲以上女孩選擇人工流產
西班牙政府通過了一項性與生殖健康法案草案,修改先前保守人民黨於
2015 年批准的人工流產法,取消 16 歲和 17
歲女孩施行人工流產必須徵得父母同意的要求。
此法案草案還為女性勞工提供三天的月經病假,以緩解疼痛,如果疼痛特別劇烈,可延長至五天。這種病假的薪資將由國家社會安全系統支付,而不是雇主。
如果該草案獲得國會批准,西班牙將成為歐洲第一個為其女性勞工提供帶薪月經假的國家。
性與生殖健康法案的提出也旨在促進男性激素避孕的發展,強調避孕不僅僅是女性的責任。
政府發言人Isabel
Rodriguez說,該法案代表了「民主向前邁出的新一步」。
平等事務部長Irene
Montero表示,政府機構必須「摒棄關於女性身體的禁忌、污名和內疚」。
西班牙還表示將對代孕實施更嚴格的限制,該國已經禁止代孕,並承諾更進一步,禁止代孕機構的廣告。
它說代孕是對婦女的一種暴力形式,並以同樣的方式對任何類型的強迫懷孕、人工流產、絕育或避孕進行分類。
在台灣
優生保健法規定,未成年女孩施行人工流產必須有父母或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女性受僱者因生理日致工作有困難者,每月得請生理假1日,全年請假日數未逾3日,不併入病假計算,其餘日數併入病假計算。前項併入及不併入病假之生理假薪資,依各該病假規定辦理。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2.05.18)
+ read more

2022.05.04
人工流產即將遭禁?美國各地湧現抗議
(美國時間2022年5月3日加州抗議現場)
一份內部外流文件顯示,美國最高法院準備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的歷史性裁決,人工流產可能即將遭禁。此一消息持續延燒,憤怒的群眾聚集在華盛頓最高法院前抗議,加州等地也陸續出現抗議群眾,聲援女性自主。
最高法院將從根本否定人工流產權?
目前在美國,女性懷孕24週內可選擇人工流產,最高法院正在討論州政府是否可以禁止女性進行人工流產。
這份從最高法院內部外流的文件,是針對密西西比州反人工流產法案「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的意見書草案,根據這份意見書,大法官們將允許密西西比州反人工流產法生效,並宣告人工流產權的保護失效。
台灣會如此發展嗎?
在台灣,一般情況下,成年女性懷孕24週內可選擇人工流產。
前兩、三年也曾有宗教團體提出要限縮人工流產的執行,例如「懷孕8週後禁止人工流產」的公投提案。人工流產在台灣是否可能遭到禁止,引發關切。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因為國情不同,台灣不太可能有這樣的發展。美國最高法院宗教意識形態的操作罔顧女人健康和生命,令人遺憾!這幾年來,天主教大國,如: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國家,都逐漸對人工流產鬆綁,這是在宗教以外看見人民的需求,並以具體的方式來回應,這才是政府保障人民健康與生命負責任的作法。」
+ read more

2022.03.22
50歲卵子逆齡不是夢!
科學家成功讓人類的卵子回春,下一個世紀50歲的女人成為母親可能不會是「鮮事」。
以色列研究人員有效的使40歲婦女的卵子變成類似20歲的, 這將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婦女所有的卵子一出生就有了,但隨時間漸漸衰化,使得年紀較大的卵子不易受精。回春的卵子可能恢復受精的活力。
卵子如何逆齡?
現在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科學家已經發現,透過一種用於治療
HIV
患者的抗病毒藥物(逆轉錄酶抑制劑)可以逆轉卵子的老化。此藥物阻止人們被病毒感染時的基因(DNA)損傷,同理地用來防止卵子衰化過程中發生的基因損傷。
他們測試了數百個小鼠卵子,然後是人類卵子,證實了這一論點。
20歲出頭的婦女平均在一年內自然受孕的機會可是80%,到了40歲時機率少了一半。研究中並未將這些逆轉後的卵子暴露於精子中,所以能否提高受孕機率仍是未知數。
全球晚育趨勢的處方
全球婦女現在生孩子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晚。
在英國,第一次做母親的平均年齡現在是 29 歲 —而
1970 年代是 23 歲。在美國,它已經從 21 歲上升到 26
歲。在台灣,10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12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1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0.94%。
這種變化被認為是由於更多的女性優先考慮她們的職業,以及社會和財務問題的考量。
但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懷孕的機率會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女性現在在年輕時冷凍卵子,為以後的生育治療做準備。
對於 35 至 37 歲的女性,IVF 治療的成功率約為
25%,即四分之一的胚胎。對於 35
歲以下的人,成功率約為 32%。
領導這項研究的分子生物學家Dr Michael
Klustein說:「許多女性試圖在 40
歲及以上時懷孕,我們認為這個藥物實際上可以提高她們的生育能力。」
「在 10
年內,我們希望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提高老年女性的生育能力。」
「這可能對 40 至 50
歲的女性有所幫助。在那之後,我們進入了更年期。」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2.03.0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