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7
悶悶不樂的女人容易中風!
在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或安全感的情況下,女性常會壓制自己生氣和不滿的感受,外表看起來沒事,這就是「自我沉默」。過去研究曾發現,面對負面情緒選擇自我沉默的女性,會有較多的憂鬱和憤怒的症狀,而這兩種症狀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再次證實這樣的關聯,指出40-60歲有自我沉默傾向的女性,其頸動脈較易沉積斑塊(plaque)而導致中風的風險會增加。
此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中年人的心血管健康可能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將自我沉默如何影響身體納入考量。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團隊讓304名女性填寫問卷,並自我呈報他們有關人口統計資料
、病史、憂鬱以及血壓、身高和體重等身體測量的資料。
研究發現,會在親密關係中說出自己的需求或感受的女性,頸動脈沒有出現斑塊;而那些比較無法表達自己,頸動脈出現斑塊的機率增加了14%。這些斑塊可能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主要領導的研究者Jakubowski表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是自我沉默會讓她們處於比較高的罹病風險之中。
無法表達真實感受造成與自我分離
美國西北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Jack回應,「如果你是自我沉默,那就是在切斷連結。不僅是在切斷你與對方的連結,同時也在切斷與你自己的連結。」
「大多數時候,我們透過與他人交談、發聲來再次確認自己。但是,自我沉默會使女人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感到非常困惑-『我覺得生氣有什麼不對勁嗎?我應該要更柔和嗎?』
這就是造成可能導致身體問題的壓力。」
未來研究方向
Jakubowski表示,要探究為什麼自我沉默和頸動脈的斑塊之間會有關係,未來研究可以多專注在憂鬱症、人際關係衝突或睡眠障礙問題。憂鬱症和睡眠不足都是頸動脈硬化斑塊的風險因子。
這項研究已在9月24日的北美更年期學會年會上發表。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9.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5
為什麼年紀越大體重越難維持?
隨著我們變老,多數人會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有適當飲食和運動,體重仍然增加。最近研究發現了越老越難保持體重的原因。這是第一次有研究發現,年老時,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率降低,讓我們變老時的體重不易維持。
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率影響老年的體重變化
研究分析了54名男女的脂肪細胞,追蹤了他們平均13年的資料。隨著這群人年紀變大,他們體重平均增加20%。
研究發現,隨著我們變老,「脂肪新陳代謝(lipid
turnover)」—脂肪細胞消耗與儲存脂肪—的比率(rate)下降。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41名進行減肥手術的女性的新陳代謝情形,以及她們的新陳代謝率如何影響他們術後4至7年保持體重的能力。
研究指出,只有那些術前新陳代謝率低的女性,術後新陳代謝率有增加,讓她們術後幾年不復胖。這可能是因為,相較於在術前新陳代謝比率高的女性,那些比率較低的女性她們的新陳代謝率還有可以增加的空間。這使後者具有保持體重的優勢。
一位營養師表示,新陳代謝率較慢是衰老正常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使用較少的能量來運作,因此分解較少脂肪。而影響我們體重的除了脂肪細胞的活動外,還有代謝、荷爾蒙、營養攝取、基因、肌肉組成、運動和環境毒素等。
好消息是,雖然我們無法停止衰老,但如果增加身體活動,讓身體健康、肌肉質量更高,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率。因此即使我們變老,保持體重並非不可能。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9.1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1
糖尿病患者同時罹患的疾病有性別差異!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的男性和女性,同時患有其他疾病的類型不一樣,以及6-10歲兒童前期糖尿病盛行率出乎意料地高。
目前已知許多疾病或症狀可能與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一起發生,稱為合併症,包括:鬱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心律異常、骨質疏鬆症、腎功能障礙、嚴重焦慮和憂鬱等。
疾病盛行率的性別差異
在美國,前期糖尿病的盛行率為20.2%(男性為23.6%;女性為17.1%),糖尿病為5.4%(男性為7.3%;女性為3.7%)。前期糖尿病的盛行率在6至10歲的男性為4.4%,在70歲以上的男性為40.4%;而女性在同年齡組中的盛行率分別為4.8%及42.3%。
合併症的性別差異
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心絞痛、心臟病發作、動脈鈣化(硬化)、輕微焦慮及認知處處理速度降低較女性普遍。在前期糖尿病患者中,女性骨質疏鬆症和憂鬱症盛行率較男性高。而不論是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患者,女性心律異常、全身性發炎反應的盛行率較男性高。
研究表示,男女在生物學、生活方式及行為上的差異,可能影響合併症盛行率的不同。
此外,6至10歲兒童的前期糖尿病盛行率高達4.6%,這凸顯了對所有年齡的人群進行相關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在年輕時就開始用健康的生活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合併症的性別差異,並檢視前期糖尿病及糖尿病的盛行率。分析對象為11,014名6至80歲的參與者,他們都經過了詳細的檢查,包括:驗血、做心電圖等,並接受了問卷調查。
正常的空腹血糖值為100毫克/分升下、糖化血紅素為4.3-5.6%。研究定義的前期糖尿病是空腹血糖值為100-125毫克/分升、糖化血紅素介於5.7-6.5%;糖尿病為空腹血糖值126毫克/分升以上、糖化血紅素介於6.5%以上。
研究也根據分析對象是否有在吃降血糖藥來判斷是否罹患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1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0
對心臟病症狀的無知可能害死妳!
最近一份調查指出,上百萬名女性可能不了解心臟病的症狀,這對一些女性來說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這項對2,000名女性進行調查的研究發現,不知道大量流汗、頭暈及感到噁心是心臟疾病的症狀的女性,分別有43%、41%及36%。此外,10%誤以為只有男性才要擔心心臟問題、13%不認為女性會心臟病發、25%認為女性會出現與男性不同的症狀。
研究作者表示,女性對心臟疾病有著巨大迷思,以為自己沒有風險,這不僅是錯的,更是攸關生死。
在這份調查之前,有研究指出,男女的心臟病症狀其實大同小異,主要的症狀都是胸痛。但女性有時會出現其他症狀。
此研究作者表示,不論男女都要認識警訊並積極應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18
大量使用降膽固醇藥物是商業利益下的「公衛災難」?!
根據一位著名的心臟病專家的說法,史達汀類藥物(降膽固醇)的大量處方是一種「公共衛生災難」。
Malhotra博士表示,數百萬英國人因手上的藥丸而被迫經歷許多不必要的副作用。
史達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藥物,被給予未來10年內有10%以上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人。它們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處方藥,估計有30%的40歲以上成年人適用這些藥物。幾乎所有男性到65歲、所有女性到70歲都會超過10%的門檻,無論他們的健康狀況如何。
但眾所周知,這些藥物會引發一系列令人討厭的、虛弱的副作用,包括:頭痛、肌肉疼痛和噁心,還會增加第2型糖尿病、肝炎、胰腺炎、視力問題以及記憶喪失的風險。英國國家健康服務表示,十分之一的人會有輕微的副作用,百分之一的人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Malhotra博士指出:「對膽固醇錯誤的思考、無能的科學、商業利益衝突和不符合醫學倫理等,導致數百萬人因過度服用史達汀類藥物而導致公共衛生災難。服用該藥物的數百萬人並沒有因此改善預期壽命或減少心血管死亡率;而30%至50%的患者會出現一些副作用,1%的患者會患上第2型糖尿病。許多人因為有藥物保護的錯覺,讓他們認為可以大快朵頤而肥胖。」
以前的研究顯示,停止服用史達汀類藥物(一年只需20英鎊),會剝奪患者的健康保護。 但是Malhotra博士認為這是危言聳聽,他補充說:「任何聲稱這一點的研究在科學上都是可疑的,它們是由與藥商有強大財務關聯的科學家主導的。」
心臟領域的專家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分歧,有一方面擔心「過度開處方」會造成「弊大於利」。
Malhotra博士表示,患者需要被告知藥物的效用很小,並警告所有副作用。
據英國心臟基金會,這些藥物是針對數百萬英國人開的,每年可以挽救7,000人的生命。
自2014年以來,英國所有超過75歲的人都可服用史達汀類藥物
-
即使他們身體健康。每年花費近2000萬英鎊。據估計,在美國有高達3000萬人服用史達汀類藥物。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18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有勃起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
問題的男性可能更有心臟病、中風及早逝的風險!
中國科學家檢視包含了154,000人以上的25份研究報告。他們發現有勃起困難或不能維持勃起的人比無勃起問題的人可能增加59%得心臟病、34%得中風及33%早逝的風險。
風險最高的是55歲以上有糖尿病且抽煙的陽痿患者
更令人意外的是,有勃起障礙問題不超過7年的人比更長時間的患者更具風險,但原因不詳。
事實上全球有約一億人有某種程度的勃起障礙問題,到2025年會增加到3億人。
統計顯示在美國及英國四分之一的死亡和心臟病有關。雖然心臟病及勃起障礙兩者早已被發現相關,但相關的程度不明。
心臟病和勃起障礙通常都因血管沉積灰白質(plaque)而引起,即所謂動脈粥樣硬化。而由於陰莖的血管比心臟窄,所以在發展成心血管疾病前,勃起障礙可能是前兆。
Dr. Ron
Blankstein指出,輸送血液到陰莖的血管直徑很小,這些微血管會出現勃起障礙的前兆,如果勃起障礙的問題是持續狀態,那就更加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心臟病。
此外,有憂鬱症的勃起障礙病患比較不願意尋求醫師的治療,因此憂鬱症可能成了心臟病的催化劑。
科學家們敦促泌尿科專家和心臟科醫生對男性患者(平日檢查時)做性健康篩選以便預測其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