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15
每天喝番茄汁護你心?
日前有日本研究指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每天喝200毫升的無鹽番茄汁可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茄紅素—使番茄呈紅色的化學物質,可避免斑塊在參與者的動脈中積聚,從而使血壓下降。
他們聲稱茄紅素的效果來自於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導致動脈硬化的有害膽固醇。並且在番茄中發現的化合物會降低小腸吸收膽固醇和肝臟合成膽固醇。
專家對研究結果持保留的態度
英國心臟基金會資深營養師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準確地呈現番茄汁的健康益處。而且日本人口可能與其他國家不同,不宜概括。此外,這項研究也沒有考慮參與者其他的飲食內容,或者他們是否以其他形式食用了番茄,而且沒有考慮可能影響血壓和膽固醇水平的生活習慣。
雖然如此,專家仍認同每日蔬果有助於維持健康的心臟和循環系統。
研究怎麼做的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花了一年研究481人(男184位,女287位),在這期間參與者想要喝多少番茄汁研究者都會提供。而參與者會確實記錄每天喝了多少番茄汁及任何他們注意到的健康變化。
大多數參與者每天喝了約200毫升的無鹽番茄汁。
94名有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的參與者,他們並未接受血壓治療,並在參與實驗後血壓平均下降了3%,相當於收縮壓(數值較高的血壓)降了4mmHg。他們的舒張壓(數值較低的血壓)也降了大約3mmHg。
而在高膽固醇患者中,有125人的膽固醇水平平均下降3.3%。
研究也分析了男性、女性和不同年齡組是否有差,結果發現這些人喝番茄汁的效益是相似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6.11)
+ read more

2019.06.14
心臟病男性沒了配偶死亡率高!
最新研究指出,一個人的心血管疾病存活率可能會受到性別和婚姻狀況的影響。換言之,當患有心臟衰竭、心房顫動或心臟病發作後,男女患者及不同婚姻狀態中的人們疾病死亡率存在明顯差異。
結婚提高心臟疾病存活率,對女性尤其如此
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的鰥夫比有同樣疾病的寡婦死亡風險高11%。在心臟衰竭及心房顫動方面,鰥夫的死亡率也比寡婦高。離婚男性若患有心房顫動,其死亡率比有同樣疾病的離婚女性高14%。
處於婚姻狀態中的男女若患有心房顫動,男性的死亡風險比女性高6%。
對於未婚人士來說情況完全不同。研究發現,相較於患有心力衰竭的單身女性,同樣罹患疾病的單身男性死亡風險少了13%。
這些研究結果顯示,喪偶或離婚的男性和單身女性可能最需要支持,以減少他們的死亡風險。
你不需要獨自面對自己的心臟疾病
研究作者表示,無論你的婚姻狀況如何,無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重要的是要知道你有很多支持。如果你不能請親友協助或這讓你感到不舒服,也可以向您的醫生尋求建議和支持。
了解婚姻狀況的差異如何影響男性和女性的存活率,不僅可以辨別需要額外支持的人,還有助於改善提供支持的方式。當談到幫助人們從危及生命的心臟病中康復時,僅僅關注他們的醫療問題並不一定能帶來最好的結果。重要的是我們要提供全面的護理並探索其他有助於個人健康的因素,例如他們的支持網絡。
這些性別差異可能是由於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或尋求支持的意願。辨識哪些人群的結果最差,我們可以推動醫療專業人士鼓勵這些人參與團體治療,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支持網絡來應對這些嚴重的慢性疾病。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1,816,230位在2000-2014年間因心臟病發作、心力衰竭或心房顫動而住院的人的資料。研究人員透過這些資料了解婚姻狀況或性別如何影響長期的死亡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04)
+ read more

2019.06.07
青壯年男性也要小心低骨密度問題!
骨質疏鬆、骨頭易碎常被視為是停經女人健康的問題,不過最近一項研究卻發現,35-50歲中年男性出現低骨密度問題的盛行程度可能超過大家的想像。
骨質缺乏症(osteopenia)發生在骨骼密度低於正常值的時候,但還不到會輕易碎裂的程度。如果沒有測試骨密度,這個骨質疏鬆的前兆一般很難被發現。
研究對象與結果
研究團隊分析173位35-50歲成人的骨質密度,參與者被邀請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掃描股骨頭與腰椎,這兩個部位是容易發生骨折的位置。結果顯示,26%女性參與者有骨質缺乏症,而男性的比例還稍高於女性,有28%有相同狀況。
負重運動及鈣攝取有利骨骼強健
研究指出,維持骨骼健康需依靠做負重運動,像是走路、跑步、跳躍這類活動,才會訓練骨骼抵抗重力,藉由支撐體重變得更強健。研究中的大多數男性參與者雖有大量運動,但幾乎都是選擇騎自行車。這個運動跟游泳一樣,會讓心血管系統健康,卻對維持骨骼健康發揮不了效果。
飲食均衡、充足的鈣攝取也是重要的,但研究中的大多數參與者都表示他們每天攝取不到三份的乳製品。而重視均衡飲食的同時,研究也表示大家可能會高估鈣攝取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性,事實上,只有在骨骼還在成長的階段,多攝取鈣才有意義,到30歲以後,骨骼停止成長,就必須仰賴負重運動才能讓它維持強健,結論是你要選擇使用它或者就是失去它。
男性骨鬆特殊風險因子:睪固酮減少與飲酒過度
美國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OF)董事Lewiecki博士針對此研究結果回應表示,男人一般出現骨鬆的時間比較晚,雖然他們不會經歷像女人停經這種快速的荷爾蒙改變,但睪固酮還是會緩慢減少,而低睪固酮就是男性骨鬆的風險因子之一。除此之外,喝太多酒也是會導致男性骨質流失的其一主因。Lewiecki博士建議除了負重運動之外,肌肉強化及訓練平衡感技巧的活動都對骨骼健康有益,並且要避免吸菸以及飲酒過度。
這項研究由於樣本數小,目前尚無法將結論沿用在一般大眾身上,未來還需有更多大型研究,以釐清骨質缺乏症的盛行程度。本研究5月28日刊登於《美國骨科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8)、Dailymail(2019.05.28)、HealthDay(2019.05.30)
+ read more

2019.06.05
喝紅酒真的對心臟有益嗎?
多年來,研究顯示飲用適量紅酒與良好的心臟健康有關,但專家表示,在喝酒之前了解背後的含義是什麼很重要。
一直以來,並沒有研究證明飲酒與改善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相反地,研究只是發現紅酒與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等益處「有關」。目前尚不清楚是紅酒本身還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是喝紅酒的人有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而且,你可能甚至不需要喝紅酒就能獲得好處,適量的啤酒和烈酒也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有關。
一種常見的假設是紅酒因為含有抗氧化劑,如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因此可能對心臟有益。一些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降低血壓。不過,白藜蘆醇是否真的具有心臟保護性、需要攝取多少白藜蘆醇才有效果都存在爭議。若要獲得白藜蘆醇可能帶來的心臟保護效果,可能意味著要飲酒過量。
適量飲酒代表可以喝多少?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如果要喝酒,請適量飲酒。具體而言,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一到兩杯,女性每天飲酒一杯。(一杯代表355ml啤酒、118ml紅酒、44ml酒精濃度40%烈酒或30ml酒精濃度50%烈酒)
飲酒過量的壞處
研究發現,適度飲酒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益處,如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然而,過量飲酒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肝臟損害、肥胖和某些類型的癌症和中風,更不用說它對心臟的負面影響。酒精過量對心肌細胞有毒,它可能導致高血壓及引發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很難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狀況
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需要一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不僅要將人們隨機分配至不飲酒的控制組和適度飲酒的實驗組,還要比較不同類型的酒—紅酒、白葡萄酒、啤酒、烈酒,以確定哪一種酒比較有效。
接著必須控制各種因素—年齡、性別、心血管風險和他們的飲食習慣,並且必須追蹤他們多年。這種研究還會遭遇倫理困境—讓不喝酒的人喝酒。
因此,此類的研究比較難執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5.24)
+ read more

2019.05.27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女性比男性容易有心臟病?
糖尿病是心臟病的危險因子,而對於女性來說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比男性患者更糟糕的結果。統計顯示,與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並且她們更容易死於心臟病。
治療差距是原因之一
男女糖尿病患者獲得的治療有差距可能是原因之一。女性糖尿病患者獲得的治療不如男性患者的積極,她們也較少被推薦接受心臟相關手術。
研究顯示,在糖尿病診斷後一年中,與男性相比,女性使用降膽固醇藥物可能性低了10%,並且女性使用其他心臟保護藥物的可能性也降低了7%。
荷爾蒙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是原因
美國心臟學會的科學聲明指出,荷爾蒙和心血管危險因子也可能是女性糖尿病患者風險較高的原因。
例如,許多女性在被診斷患有第2型糖尿病時已經有許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高膽固醇、高血壓、腹部肥胖和血管功能異常。研究指出,高膽固醇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並且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也有更多的發炎的指標。
此外,研究發現,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如:血糖、血壓、膽固醇和吸菸狀況,女性的控制率總體上低於男性。
需有更多性別差異研究
一位心臟科醫師表示:「我們並不擅長治療女性。背後的原因無論是出在醫生、患者還是提供醫療保健的管道,都不清楚,但這個現象一直存在。需要更多關於女性和性別差異的研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這個現象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怎麼降低風險?
女性患者必須做到自我健康管理,定期看醫生並保持活躍。研究指出,女性患者需要比男性患者更頻繁、更有力地運動,以減少心血管事故。
建議遵循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以及每週兩天的中等至高強度肌肉強化活動。
如果持續做有氧運動,快走就已經足夠。隨著鍛煉時間的增加,女性和男性都會受益更多。
美國心臟學會發布的膽固醇指引也建議,醫生與糖尿病患者要討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生活方式及可能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問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5.14)
+ read more

2019.05.22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近幾年因為醫學發展,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上升,但這些抗癌療法或手術也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最近一份研究分析了600多萬美國癌症患者的資料,發現心臟病是僅次於肺癌的死亡原因。
在死於心臟疾病的癌症患者中男性佔60%,而在年齡分布上70歲以上者死亡率較高。死於心臟病的癌症患者最常見的原位癌分別為:前列腺癌(22.1%)、結腸癌(15.3%)、乳癌(12%)、肺癌(9.6%)、膀胱癌(7.4%)。膀胱癌的心臟病死亡率最高(8.4%)。有53.4%接受手術。
而預測癌症患者死於心臟病的因子包括:男性、診斷時已屆高齡、接受手術、罹患原位癌乳癌及肺癌。
研究結論指出,癌症患者的心臟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皆高。在提供高齡癌症患者積極的根治性手術或化療時應謹慎為之。此外,新興的「心臟-腫瘤科跨科別照護服務」也需要持續進步。而為了辨識高風險群體,未來需有更多研究進一步了解。
研究所分析資料取自美國國家癌症機構的研究計畫「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SEER)」。他們分析了1998
-
2014年所有癌症患者(不包括皮膚癌)的記錄,共納入6,154,298名患者的資料。SEER所收集的資料涵蓋約34.6%的美國人口。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4.2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