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狼吞虎嚥易吃出病!
2017.11.23
狼吞虎嚥易吃出病!
你會為了趕時間而匆匆忙忙吃完午餐嗎?你會因為好吃而大口大口地吃嗎?根據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狼吞虎嚥將會增加你的腰圍,同時也會增加心臟病、糖尿病與中風的風險。   為了瞭解吃飯速度與代謝症候群的關係,日本的心臟病醫師Dr.Yamaji追蹤了1083名病患長達五年,其中男性642人、女性441人,平均年齡為51歲,這些被研究者在開始研究時(2008年)都沒有代謝症候群。研究團隊透過問卷了解他們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運動行為以及藥物史。   研究團隊將研究對象分為三組—慢食者、正常速度組以及快食組。經過五年的追蹤,他們發現,84位有代謝症候群。整體來說,快食組有比較高的機率發生體重增加、高血糖、高壞膽固醇以及較粗的腰圍。快食者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一般速度進食者的約2倍、是慢食者的5倍。   過去,在日本有一個3000受試者研究,發現快食者比慢食者容易過重(3倍);一個10人的研究發現快食者比較容易胃食道逆流。另外在中國也有研究指出細嚼可以減少10%卡洛里的攝取。   專家表示,通常,大腦被通知胃有點撐時,食物已進入小腸,大概需要15─20分。狼吞虎嚥讓我們的身體沒有足夠的時間感受到飽足,可能會吃下過多的食物。所以,我們應該要改變生活型態,細嚼慢嚥幫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什麼是代謝症候群? 所謂代謝症候群是指五個與代謝有關的因子出現狀況,包括:高血壓、高三酸甘油酯、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過粗的腰圍。而這些都會導致心臟病、糖尿病以及中風。   美國疾病管制局提出警告,在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34%)的成人有代謝症候群,不久的將來,代謝症候群將取代抽菸成為心臟病的首要風險因子。     編譯來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Scientific Sessions 2017、Medical News Today(2017.11.14)、Daily Mail(2017.11.13)、    
+ read more
心碎了 也是一種心臟病
2017.11.22
心碎了 也是一種心臟病
悲傷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英國最近的研究則更進一步顯示,嚴重的情緒壓力會引發心臟永久性的傷害。   在英國每年至少3,000個成人罹患「心碎症候群」,又稱「章魚壺心肌病變(tako-tsubo cardiomyopathy)」,但真正的數目可能不止。通常是由喪失親人所引起的壓力,使得心肌受刺激而變弱。「心碎症候群」的症狀與心肌梗塞相似,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冠狀動脈是正常的,不像心肌梗塞有血管堵塞現象。   此病是在1990年日本發現首例,即在極端的壓力發生時,過度刺激心臟,使得左心室的下端膨脹,其變異的形狀很像日本傳統漁夫捕章魚用的章魚壼(takotsubo),因此以此命名。   目前以為這種傷害只是暫時的,會隨時間漸漸復原,但英國Alberdeen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定期做超音波和核磁共振掃瞄追蹤有「心碎症候群」的37個病人長達2年的時間發現,即使離開了引發事件很長的時間,他們心臟的傷害仍然存在。   即使醫師以為他們已經復原,許多病人仍然容易疲倦,不能運動。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病人應該和心臟病發作的病人一樣,接受長期的治療。    女性比男性更普遍的受到心碎症候群的影響,且快樂的時候也會引發此症候群。   2016年瑞士跨9個國家、25個協助機構的研究,分析1,750個人的研究發現,485個病人受到情緒影響而引發心碎症候群,其中有20個人(4%)是因快樂的事件(生日派對,婚禮,驚喜的告別慶祝,孫子出生,球隊贏)、其他465個人(96%)則因悲傷和壓力很大的事件(配偶,孩子或父母的死亡,參加葬禮,意外,憂慮疾病或人際關係問題);平均年齡65歲;95%的病人是女性,因此確認了大部分的症候群發生在更年期後的女性。   到底心碎症候群如何發生?為何有人受影響,有些人則不會,科學家繼續在嘗試了解。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3)      
+ read more
你在服用史達汀嗎?注意糖尿病風險!
2017.11.14
你在服用史達汀嗎?注意糖尿病風險!
自從2008年最早發現史達汀與糖尿病關係的研究發表後,到底史達汀是否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就沒有定論,最近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聚焦這個主題做觀察性研究。研究發現服用史達汀者比沒有服藥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36%。   研究團隊分析的資料來自美國一項長期臨床試驗的追蹤計畫,參與追蹤計畫的人都過重或肥胖,他們代謝糖的能力都不佳,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程度。研究的分析對象共3,234名,他們在10年追蹤計畫期間,每年被測量血糖兩次,並記錄服用史達汀的情形。在計畫初期,4%的參與者有在服用史達汀,到了末期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服藥。他們所服用的史達汀以素果(Zocor)及立普妥(Lipitor)為主。   研究團隊為了瞭解史達汀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測量這些人的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阻抗的程度,發現服用史達汀會降低胰島素分泌,使血糖滯留在血液中難以被細胞利用。   具體而言,研究發現服用史達汀者比沒有服藥的人糖尿病風險增加了36%,即使在考慮了服用史達汀者本身就有比較高的血糖,分析結果依然顯著。此外,研究並未發現史達汀會影響胰島素阻抗。   研究作者Jill Crandall博士表示,雖然這份研究是觀察性的研究,無法對許多「變數」作分析,所以不能證明史達汀會導致糖尿病。不過,研究結果的確加強了史達汀與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的證據。這個研究並非要人們不要服用史達汀,因為史達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證據是顯著的。此研究重大的意義在提醒人們,特別是有糖尿病風險者,服藥時應定期追蹤、檢查糖尿病的風險,並透過改善生活方式、減重等方式降低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 2012年美國食藥管理對於史達汀藥物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已提出警訊;2015年已有數千名婦女針對其一藥物─立普妥,提起集體訴訟。因此,女性在降低膽固醇用藥的選擇上,更要謹慎!     編譯來源: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2017.10)、Daily Mail(2017.10.24)、Medical News Today(2017.10.24)      
+ read more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2017.11.08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懷孕或生產對於女性健康或壽命的影響在醫療體系裡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懷孕或分娩會消耗女人的身心健康;有人認為生育小孩能降低女性早逝的風險。   不孕婦女沒有生產的健康困擾,但是專家認為不孕是另一個潛在健康問題的前兆,這個潛在的健康問題將會使得女性的整體健康惡化。日前,一項研究分析了近8萬位女性的健康紀錄,結果支持了這個論點:不孕可能是某種賀爾蒙問題的跡象,而這種賀爾蒙問題,提高了女性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為年齡介乎55至74歲的女性。研究人員追蹤她們在1992年至2001年之間的健康狀況,包括死亡原因。若女性參與者無法自然受孕超過一年,即會被歸類為不孕。在這13年的研究期間,11,006名女性為不孕,大約佔總數的14.5%。研究結束時,大多數女性還活著,已過世女性的平均年齡為74歲。總體來說,不孕女性死亡的機率比有生育小孩的女性高出10%,而不孕與卵巢癌或子宮癌的發生率無關。同時,不孕的女性因內分泌相關疾病而死亡的風險較高—儘管糖尿病的發生率相似,死於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出70%,而死於乳癌的風險則高出43%。   研究主要作者─賓州大學的Natalie Stentz博士表示,目前針對男性不孕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已有諸多著墨,但是針對女性生育能力和健康之間的相關性,還尚未被嚴謹地研究。而這項研究帶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孕本身,還是另一個易導致不孕的潛在健康問題,造成疾病死亡的風險提高?   這項研究意味著,不孕的診斷史的確與女性的終生健康息息相關—從未生育過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風險都有增加。而女性在她生命的某個階段生孩子,對健康會有保護的作用。這個發現為不孕的女性在檢查或預防醫學上的管理,提供了其他可能的機會。    有一『返老還童』的假說:一個女人僅僅只要懷孕,就可能會降低罹患惡性   腫瘤和長期疾病的風險。「異種共生」(parabiosis)理論提供了為何懷孕可以保護女性健康可能的解釋,亦即與極為年輕的有機體—也就是正在增長的胎兒,共享血液,能使母親「返老還童」。   ASRM的主席Richard J. Paulson醫師表示,這是一項有趣且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然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協助我們理解,是否存在某種潛在的健康問題導致女性在適合生育的時期不孕,而在她的生命晚期,使她罹患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同時,我們需要釐清的是,是否針對不孕症的治療,也可用來降低這類晚期疾病發生的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研究是針對著不孕婦女的探討,其結論不能直接引用在健康但選擇不生育的婦女身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Online  30th Oct. 2017、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年會 (October 28, 2017 - November 1, 2017)          
+ read more
多吃大豆有益心臟?美食藥局昨是今非
2017.11.03
多吃大豆有益心臟?美食藥局昨是今非
一直以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研究指出大豆蛋白質能降低膽固醇,因此核准廠商於大豆製品上宣稱產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不過,最近的研究不再發現大豆製品與心血管健康有明確的關聯性,因此美食藥局擬要求廠商移除這項宣稱。   1999年美食藥局核准廠商宣稱大豆製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但2005年美國健康照護研究及品質機構的研究顯示大豆蛋白質對壞膽固醇影響很小,使美食藥局於2007年重新評估這項宣稱的真實性。   2017年10月30日食藥局表示,根據評估結果,大豆蛋白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無法符合政府「認證的健康主張 (authorized health claim)」所需的嚴謹標準,因此公告此宣稱背後的證據並不一致且無法證實宣稱的真實性。   但是,還需進一步討論法規通過後廠商是否可以宣稱科學證據標準較低的「合格健康主張(qualified health claim)」。在正式修法前將蒐集各方意見,修法後,預估廠商要花37萬至86萬美元重新製作其產品標示。   美國心臟學會表示,他們早在2008年就向食藥局提出大豆蛋白質或大豆異黃酮(isoflavone)對心血管健康的直接益處相當微小。此外,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對消費者的調查,消費者並不了解「合格的健康主張」或「認證的健康主張」的意涵及差異,更不了解「合格的健康主張」背後的科學證據有限且品質不一,呼籲政府不要核准廠商宣稱產品有「合格的健康主張」。   面對新的政策方向,廠商表示反對,指出包含加拿大在內有12個國家都核准廠商宣稱豆類產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並表示將在政府蒐集公眾意見期間表達反對的立場。消費者權益促進團體則樂見這個新政策,認為過去的研究錯誤地解釋豆製品對膽固醇的影響。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營養學家Bonnie Liebman表示,一個人可以因為大豆製品取代了紅肉而獲得健康益處,但這個好處是因為少吃紅肉而非大豆製品的緣故。     編譯來源:STAT(2017.10.30)、Daily Mail(2017.10.30)    
+ read more
避免失智,女性從降血壓開始!
2017.10.26
避免失智,女性從降血壓開始!
最近研究發現高血壓對失智的風險有性別差異。女性在40歲有高血壓,失智風險增加了73%,但同年齡的男性,有高血壓並沒有增加失智的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Kaiser Permanente Northern California健康照護系統中的成人健康資料,共7,238筆。1964-1973年間,這些人平均年齡33歲,所有人當時都被測量血壓,並在他們平均年齡為44歲時再次測量血壓。資料顯示,在30歲左右,男性約有31%有高血壓、女性則有14%;在40歲左右,男性約有25%有高血壓,女性則有18%。   1996-2015年間,研究團隊追蹤了5,646位還存活成人的資料,在這段期間有532位被診斷罹患了失智症。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在30歲有高血壓其失智風險並沒有比同年齡、沒有高血壓的女性高,但是到了40歲有高血壓的女性,失智風險就增加了73%。而對男性來說,不論是在30歲或40歲有高血壓皆未使失智風險增加。這些結果在研究團隊考量了其他影響因素,如身體質量指數(BMI)、糖尿病及吸菸與否以後仍然成立。   研究表示,雖然高血壓較常發生於中年男性身上,但是中年有高血壓對女性來說是失智症的風險因子。換言之,中年高血壓對女性大腦健康來說是更危險的影響,並且影響可能不限於失智症。   研究者Rachel Whitmer博士表示,過去已知高血壓是失智症的風險因子,研究結果進一步發現發生高血壓的年齡對失智症風險的影響及高血壓影響失智症風險的性別差異。   對於研究的限制,Doug Brown博士表示,需留意這份研究是以1960-1970年代北加州的人為分析對象,那時候治療高血壓的方式並不如現在進步,因此無法確定研究結論對其他族群的適切性。   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單位的Rosa Sancho博士表示,對心臟有益的對大腦也有益,目前實證顯示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不吸菸、適量飲酒、保持活躍、飲食均衡、定期檢查膽固醇等都有助於保持大腦健康。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171005)、Daily Mail(171005)、UPI(171004)、Neurology(1710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