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0
男女不同調——誰消化食物比較快?
你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有何不同嗎?相信你會直覺地想到生殖器官的差異,但除此之外呢?若你想了很久卻想不到其他答案,那麼,你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其實是按照非常不同的步調在運作著。除了之前所報導的生理節律與心率有性別上的差異之外,在大啖美食之後,我們的身體處理這些食物所需的時間也因性別而有些不同。
不論男女,我們都需要靠進食來獲取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與養份,在食物下肚後,消化系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它,食物得以被轉化為身體能夠吸收、使用的形式,身體用不著的部分也得以被代謝。不過根據腸胃學家,女性消化食物所需的時間卻比男性還要多出五之一。
究其原因是,女性的胃較小,因而分解食物的酸產生較少。另一方面,女性的消化速度較慢也與其雌激素分泌有關——有研究指出,雌激素這似乎會對結腸和腸道產生影響,使其放鬆。同時,雌激素似乎也改變消化膽汁的組成,所以其中能夠溶解食物的鹽含量較少。
「從食物移動通過腸道的速度來看,女性比男性慢了約20%。食物從入口到排出體外的時間,男性平均花費24小時,女性則需要28小時。」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腸胃學家Anton
Emmanuel博士說明,「也因此,女性的排便次數往往比男性來得少。」
資料來源:American Clinical and Climatological
Association、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6.12.15
男性更可能在聚餐時過度進食?
碰到節日大餐或與朋友聚餐時,許多人常常一不小心就吃進比平常還要多的食物。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當下的氣氛驅使,食物美味;但若你是男性,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這更有可能是因為你的自尊心(ego)在作祟。
這項新研究找來一群體重與年齡皆相近的大學生在不同情境下進行吃雞翅比賽,一是有群眾觀看與加油歡呼,另一則沒有觀眾。即便獲勝者最終只會得到一面廉價塑膠獎牌,但這些參賽者仍然都吃下了平常的4倍多的食物。而男性在有觀眾的情況下所吃進的食物量更是比沒有觀眾時多出了30%以上;並且多將這個過程描述為具挑戰性、酷且令人振奮的。反觀女性,在有觀眾時反而吃的較少,且多認為這是個讓人有些尷尬的過程。
據此,研究人員認為男性在社交場合特別容易有過度進食的風險,即便當下沒有任何道理這麼做。「就算是男人自身也沒有意識到,吃得比在座的其他人多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陽剛氣質與力量的展現。」研究共同作者Kevin
Kniffin博士解釋。
康奈爾大學食品和品牌實驗室(Cornell Food and Brand
Lab)主任——同時也是本研究主要作者——Brian
Wansink博士提醒人們在聚餐時“專注於朋友,而不是食物”。“如果你想展現你的男子氣概,與你的朋友進行一場健康的腕力比賽就好,別想著要吃得比他多!“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個研究的設計是以「比賽」方式進行,所以研究結果是不是能夠完全推論至日常的社交場合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從研究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不同性別在進食行為上的有趣差異。
資料來源:Frontiers in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6.12.07
哪些運動對你的心臟有益?答案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_(圖為台灣首位羽球女子單打世界球后戴資穎;圖片取自中央通訊社)_
已有許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運動能有益心臟並帶來其他健康上的好處。不過,是不是有哪些運動特別有益心臟健康呢?
一項近日發表的研究分析了80,306名平均年齡52歲之成人的健康與活動數據(來自其所填寫的問卷),包括他們對各種運動的參與頻率和強度。在約9年的時間裡,這8萬多名成人當中總共有8,790人死亡,其中1,909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分析結果顯示,經常游泳、參與球拍運動(如網球、壁球或羽毛球)或做有氧運動(包括舞蹈)的人比沒有參與上述運動習慣的人較不可能因疾病死亡,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上述運動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幅度由小至高依序是:有氧運動降低36%、游泳降低41%和球拍運動56%。比較讓人驚訝的是,此份分析結果表明騎自行車和跑步並不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的機率。
研究人員補充,此次分析僅僅關注死亡率,並沒有關注運動在社會和心理健康層面所能帶來的好處,以及幫助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發病率下降的可能。
身體活動有助於保護人們免受慢性疾病侵擾;包括心血管疾病,是現今國人的第二死因,在美國則名列第一。美國有關當局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要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活動),並且平均分次分配在一週中完成較為理想,同時搭配一週至少2遍的肌肉加強鍛煉。
資料來源: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read more
2016.11.21
命中注定心臟病?健康生活能救你
擁有心臟疾病高風險基因是否就代表這輩子注定罹患心臟疾病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健康生活型態可以將風險降低將近一半,並且即使是一點點的改變也能帶來助益。
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人類基因研究中心(Center for Human Genetic
Research)主任Sekar
Kaithiresan博士及其團隊使用來自4個大型健康研究中55,685名研究對象的資料,分析他們是否有心臟疾病高風險基因,並根據他們的吸菸、體重、飲食及運動習慣判斷其生活型態是否健康。同時,觀察他們是否發生心臟事件,如:心臟病(heart
attack)、心臟停止(cardiac
arrest)或是否需要暢通血管阻塞的手術。
研究發現,相較於過著不健康生活的高風險者,過著健康生活的高風險者在未來10年發生心臟事件的可能性降低了46%。此外,對於沒有高風險基因的人,健康生活型態也將心臟事件發生的風險降低了一半。
Kaithiresan博士說明,他們判斷生活型態是否健康的標準不高,只要不屬於肥胖(亦即可以過重)、不吸菸且一周至少有運動一天就會被歸類在健康生活型態中。換言之,只要有一點點的改變也能為高風險者帶來幫助。
最後,此份研究為非隨機取樣且4個大型健康研究的研究方法不同。再者,研究團隊未考量研究對象的行為改變或是否有其他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的疾病史,因此提醒讀者此份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尚需隨機臨床試驗來確認。
研究經費來自美國心臟學會基金會-默克研究共同贊助計畫(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Merck Research
Fellowship)、哈佛醫學院及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機構(NIH)。
資料來源: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
+ read more
2016.11.07
用運動發洩情緒?小心心臟負荷過度!
許多人生氣或難過時,可能會選擇用運動來發洩激動的情緒;但是最近一份跨國大型研究指出,情緒激動時做激烈運動可能使心臟病風險增加3倍。研究人員提醒,研究結果並非要大家少運動,而是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民眾避免在盛怒或悲傷時做激烈運動。
研究找來12,000多名遍及52個國家且有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研究對象,當中有7成為男性,平均年齡為58歲。研究團隊在分析時,使用病例交叉研究(case-crossover
approach)的方式,亦即每位研究對象是他/她自己的對照組,以排除其他可能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將患者在「AMI症狀發生的前1小時」與「AMI症狀發生日前一天的同一時段」的狀況進行比較。
研究團隊紀錄研究對象在上述兩個時段是否有運動與其運動狀況運動,包含運動強度、情緒(是否有感到憤怒或情緒低落)。此外,研究團隊為避免其他因素的影響,再進行分析時也將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心/血管疾病病史、疾病風險、疾病預防藥物、教育程度等納入考量。
研究結果發現,在AMI症狀發生前1小時有激烈運動、感到憤怒或情緒低落三種狀況之一的話,發生AMI症狀的風險多了2倍;而若是有運動且同時感到憤怒或情緒低落的話,發生AMI症狀的風險則升高為3倍。這些結果不因地區、心/血管疾病病史與風險、心/血管疾病預防藥物、性別、年齡或症狀出現時間而有不同。
研究團隊說明,運動與情緒過去被指出會激活交感神經、分泌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使個體產生類似逃/戰鬥的反應、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及血壓上升等,模擬了類似心肌梗塞缺氧的狀態,可能讓原本已脆弱的動脈粥樣硬化情形惡化。不過,雖然運動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但並非任何運動都會如此,而是指短時間內激烈的運動才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仍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民眾規律運動,但在運動前宜諮詢醫師討論適合的運動強度與時機。
資料來源:Circulation
+ read more
2016.10.27
兩大可樂品牌資助了上百個健康機構
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在2011~2015年間,總共有96個國家健康組織接受了美國國內最大的兩家汽水公司—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贊助。此外,同時間這些汽水巨頭們更阻止了28個試圖降低美國國民對於汽水攝取的法案。
研究顯示大型飲料公司對於美國國民的健康和營養攝取有嚴重阻礙,並呼籲健康組織停止接受來自他們的贊助。
含糖飲料近幾年來已因未造成肥胖、糖尿病及心臟疾病而成為大眾關注的健康隱憂。但似乎有些有些企業試圖削弱這些健康風險與含糖飲料間的連結,比方說上個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便揭露糖業組織自1965年來是如何透過金錢收買科學家,以弱化糖分攝取與心臟疾病間的因果關係。
而來自波士頓醫藥大學的Daniel Aaron和Michael
Siegel博士近期的研究更讓人得以進一步得知近5年來國家健康組織是如何受到汽水公司們的操控與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近五年內共有96個健康組織接受含糖飲料企業的贊助,這些贊助都確實符合以下標準:必須由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提供,而贊助內容包含財務上或任何活動資助、國內或任何影響美國國民健康的組織、贊助必須在研究期間進行,此外,子公司贊助也包含在內。
其中可口可樂資助83家,百事可樂資助1家,且共有12個組織同時接受兩家贊助。不過,由於百事可樂並未如可口可樂一般公布企業資助的組織清單,因此研究者認為接受資金的組織恐高於這些數字。
此外,令研究團隊震驚的是,即便含糖飲料的攝取與糖尿病間的關聯多麼顯而易見,美國糖尿病協會與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竟然也出現在受資助名單當中。
研究同時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自2011~2015間透過遊說阻止了28個健康法案或相關條例,比如針對含糖飲料的課稅。在2011~2014年間,可口可樂每年耗資將近6百萬美元在遊說相關法案,百事可樂則是3百萬美元。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也發現美國飲料協會—標榜美國無酒精飲料的貿易協會—每年也花費1百萬美元從事相關遊說。
研究團隊稱他們的研究顯示飲料公司使用「企業慈善」為行銷工具,以模糊可能對自身產業造成利益限縮的大眾健康標準。
在一封Aaron寫給_Medpage
Today_的郵件中提到:「汽水公司可以透過與國家健康組織的利益互惠及在經濟上提供資助,使立法上對自身不利的潛在風險中立化。…健康機構的主要宗旨應該是推廣他們所服務人民的健康,我敢說接受來自汽水公司資金的行為,已經背棄了這些責任。健康組織除了無法為民眾健康把關,甚至還可能成為侵蝕民眾健康的幫兇。」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醫學博士Robert
Lusting也表達了對於健康組織接受汽水公司資助的擔憂:「如果你相信卡路里就只是卡路里,糖只是空有熱量,汽水公司的贊助行為也只是保護自身的市佔率。但如果卡路里不只是卡路里,而糖的有害性也不只是因其含有的熱量,那麼來自這些飲料企業的資金便太過分且不道德,甚至應該是違法的。…研究已經證實糖份的代謝與酒精一樣,造成兩種型態的糖尿病、心臟和脂肪肝疾病,此外更是易上癮的,這些都與它的卡路里無關。甚至是飲料企業自身都承認他們的飲品會造成蛀牙,可說是誘發慢性疾病最大的因子。」
Aaron表示,許多人相信這些飲料企業贊助健康組織是為了扭轉由他們產品所引發的傷害,然而,研究卻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大幅反對、遊說與人民健康相關的法案。而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發現其真正意圖,其實是假藉「幫助人民健康」來扭曲大眾對這些贊助行為該產生的合理負面感受,並從中牟利。他們本質上是以行銷立場出發。此外,本篇研究只針對國家級的健康機構,但Aaron指出仍有許多地方、州立的機構未被涵蓋在內,類似這樣的行為無處不在。
然而,報告還是帶來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健康機構們已經開始重新思考贊助夥伴了!例如營養與飲食學會、美國兒科協會及部分組織已經決定在2015年合約到期後,將不再與可口可樂續約。
總結此次的研究成果,Aaron和Siegel博士建議健康組織拒絕來自這些汽水公司的贊助,並尋求替代的資金來源,以避免淪為企業營銷策略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