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2.06
魚該怎麼吃?FDA為孕婦與孩童發布建議指引
日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發布報告指出在北美的4種野生鮭魚內驗出過去認為只有亞洲魚類才會感染的「日本絛蟲」,引起嘩然。許多呼籲民眾不要吃生魚片或是指稱吃魚並不安全的訊息也紛紛出現,弄得人心惶惶。而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於孕婦、正在哺乳的媽媽以及孩童該怎麼吃魚、吃什麼樣的魚等問題發布了建議指引。
FDA指出,魚類能提供重要的營養素幫助孕期與孩童早期的成長與發展。但卻有許多孕婦平均一週僅攝取不到2盎司(約60公克)的魚,遠低於FDA與環境保護局(EPA)對於成人一週攝取2~3份(240公克~360公克);至多不超過3份低汞魚肉的建議量。兒童的攝取量應該較小,並根據其年齡和總卡路里需求進行調整。
新指引的建議攝取量與過往及2015~2020美國飲食指南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指引確定了那些魚是合適的選擇,又那些魚是危險的,其中總共包含了62種魚類,並將之分為三大類:最好的(一週攝取2~3份;一份約4盎司,即120公克)、好的(一週攝取1份)與應該避免的。
最好的魚類包含低汞魚與貝類,像是人們常吃的蝦、鱈魚、鮭魚、罐頭輕金槍魚、羅非魚和鯰魚。而一周建議攝取一份即可的好魚類則有大西洋鮭魚、石斑魚、大比目魚、扁鱈和長鰭金槍魚(罐頭、新鮮或冷凍)。
而懷孕、哺乳婦女、育齡(約16-49歲)婦女與兒童應盡可能避免汞含量較高的七種魚類:來自墨西哥灣的魚、鯊魚、旗魚、紐西蘭紅/橙魚、大眼金槍魚、馬林和鯖魚。
資料來源:FDA
+ read more

2017.01.31
坐得久老得快?
+ read more

2017.01.23
男女不同調——誰的頭髮長得快?
你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有何不同嗎?相信你會直覺地想到生殖器官的差異,但除此之外呢?若你想了很久卻想不到其他答案,那麼,你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其實是按照非常不同的步調在運作著。除了之前所報導的生理節律、心率、眨眼頻率與消化系統的運作有性別上的差異,以及女性比較不勝酒力之外,有沒有想過誰留頭髮比較容易?又為什麼多半是女性留長髮呢(撇除社會文化因素)?
一般來說,人類頭髮一個月平均長長約1.25公分。
不過研究指出男人的頭髮生長速度更快一些,比女人快了約6.5%。因為男人有較多的雄性荷爾蒙——睾丸激素,能夠刺激毛囊更快地產生毛髮。
然而,雖然睪丸激素能加快頭髮生長的速度,但它同時也會對頭髮的生長週期造成影響,使之變得較短。(how
long each strand grows for before falling out)
而女性頭髮的生長速度雖然不如男性快,但她們體內的雌激素延長了頭髮的生長週期。這意味著女性有較充足的時間可以慢慢留長她的頭髮。據歐洲的統計數據,女性頭髮的生長週期大約為5˜6年,而男性的則是3˜5年。
資料來源: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 read more

2017.01.19
老年運動帶來「心」希望!
目前已知規律運動能降低全因及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對中年人來說更是如此。不過,對於老年人運動的好處,尤其是對心/血管死風險的影響,仍所知有限,因此最近有研究檢視,規律運動是否可以降低老年人的全因及心臟疾病死亡風險。
研究檢視來自2,465名65-74歲的男女,這些資訊來自於他們在1997-2007年參與芬蘭國家健康調查的資料,包括:生活習慣如吸菸、運動;教育程度;身高體重;血壓及膽固醇指數。研究團隊持續追蹤這些樣本至2013年,同年從芬蘭人口死亡註冊資料了解有多人去世以及死亡原因為何。
研究發現,中強度及高強度的運動與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下降有關,因為這些運動能維持健康的體重、降低血壓、降低血栓風險、穩定血糖變化及改善好與壞膽固醇的比例。此外,如果參與者是從靜態的生活習慣變得比較活躍,即使只是開始在家附近散步,仍能顯著改善健康並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許多研究指出靜態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對健康可能造成不利的影響,但如果本身已有心/血管等正在治療的疾病,建議先諮詢醫師適合做哪些運動再安排接下來的運動行程。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 read more

2017.01.18
男女不同調——女性醉得更快?
你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有何不同嗎?相信你會直覺地想到生殖器官的差異,但除此之外呢?若你想了很久卻想不到其他答案,那麼,你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其實是按照非常不同的步調在運作著。除了之前所報導的生理節律、心率、眨眼頻率與消化系統的運作有性別上的差異之外,你是否曾經觀察到或認為女性比較容易喝醉呢?
有一個科學的原因能夠解釋為什麼很少有女性能夠拼酒贏過同桌的男性——她們體內的酶較少,因此較難在酒精進入血液之前分解它們。
「女性的胃裡只有約五分之一酒精脫氫酶,使女性比男性受到更多的影響」紐約性別差異醫學基金會的創始人Marianne
Legato博士解釋道。
另一方面,女性似乎也因此在隔日早晨遭遇更令人不適的宿醉。根據密蘇里大學的一項調查,女性最常見的宿醉症狀
- 脫水、疲勞、頭痛、噁心和嘔吐 –
皆比男性的更為嚴重。
而學者認為這可能對女性的健康帶來長期影響。女性攝取大量酒精對肝臟造成損傷的過程比男人來得更快;這很可能是由於女性體內能夠用以分解酒精的酶較少,使得肝臟在第一時間必須做更多工作。因此,學者提醒女性注意自己的飲酒量以降低酒精相關的肝臟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Journ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University of
Missouri, The Foundation for Gender Specific Medicine in New York
+ read more

2017.01.10
男女不同調——誰消化食物比較快?
你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體構造有何不同嗎?相信你會直覺地想到生殖器官的差異,但除此之外呢?若你想了很久卻想不到其他答案,那麼,你或許還沒有意識到: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其實是按照非常不同的步調在運作著。除了之前所報導的生理節律與心率有性別上的差異之外,在大啖美食之後,我們的身體處理這些食物所需的時間也因性別而有些不同。
不論男女,我們都需要靠進食來獲取身體運作所需的能量與養份,在食物下肚後,消化系統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它,食物得以被轉化為身體能夠吸收、使用的形式,身體用不著的部分也得以被代謝。不過根據腸胃學家,女性消化食物所需的時間卻比男性還要多出五之一。
究其原因是,女性的胃較小,因而分解食物的酸產生較少。另一方面,女性的消化速度較慢也與其雌激素分泌有關——有研究指出,雌激素這似乎會對結腸和腸道產生影響,使其放鬆。同時,雌激素似乎也改變消化膽汁的組成,所以其中能夠溶解食物的鹽含量較少。
「從食物移動通過腸道的速度來看,女性比男性慢了約20%。食物從入口到排出體外的時間,男性平均花費24小時,女性則需要28小時。」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腸胃學家Anton
Emmanuel博士說明,「也因此,女性的排便次數往往比男性來得少。」
資料來源:American Clinical and Climatological
Association、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