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猶豫是否人工流產的女性  渴望聲音被聽見
2019.04.01
猶豫是否人工流產的女性 渴望聲音被聽見
近半數的懷孕是在非預期的狀況下發生,在挪威,2017年全國共有12,733個人工流產數,同年的活產數為56,600個。挪威科學與科技大學助理教授Marianne Kjelsvik在進行博士工作期間,訪問13名18到36歲的女性,她們都曾經到醫院要進行人工流產,但在那個當下對這個決定非常猶豫,後來又再回家考慮,約有10-20%的女性曾有這樣的狀況。   不談論人工流產的禁忌 讓女性感覺孤單 Kjelsvik提到,這些女性都非常小心選擇她們可以一起討論人工流產的對象,有些人沒有和讓她們懷孕的男人提起過這件事,她們會上網去看一些和她們有相同處境的故事。   當被問及是否有什麼對象她們曾經想找,但卻很猶豫的,有一些女性的回答是她們的媽媽,而其中真的有和媽媽聊過的,有些媽媽本身也曾人工流產過。Kjelsvik表示,當這件事被認為是個秘密,甚至是和身邊很親近的人也無法討論,這說明了女人是如何會感覺到孤單。   介於中間還在遲疑的聲音未被聽見 在理想的狀況之下,一個女人如果想要人工流產應該會對自己的選擇非常堅定,可是常常事實並非如此。她們會發現自己身在一個不利於擁有小孩的處境中,但同時又感覺要去經歷人工流產是非常困難的,最後常是在醫院才作出最後的決定。Kjelsvik發現,人工流產的爭議中我們看不見女性在面對要做人工流產或是繼續懷孕生產這中間的聲音。   宗教常在爭議中被提及,但這個研究中的女性有她們自己的價值觀,當談論她們的價值觀時,宗教從未出現過,反而她們關心的是她們的決定會牽涉到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思考是否要過一個擁有小孩的人生。每個人對人工流產都有意見,但對面臨兩難的女性來說,要決定對或錯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期待醫療人員能傾聽她們 這13名女性是從挪威全國6家不同的醫院所招募參與研究。她們都表示在醫院時接受了很好的照顧,感到受尊重,但同時她們也希望醫院人員能以更好的方式處理她們所提出的懷疑,這裡所指的不是給予她們建議方面,而是能夠聆聽她們的聲音,她們非常需要有人可以說說話,有人可以告訴她們這對她們來說是如何困難。相反地,醫院人員對於不以任何方式去評斷或影響這些女性這點則是都非常小心。   Kjelsvik表示,醫院人員都非常忙碌,有幾位提到他們沒有接受過要如何處理女性提出懷疑的相關訓練,如果一天當中有許多這樣的狀況發生,他們的工作可能會亂成一團,因此她認為,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安排會面機會給這些女性,而且不應由個別護士提供協助。當女性能有自信做出對的決定,這對每個人都是有益處的。   要避免出現批判的態度或影響女性的決定,Kjelsvik建議可以使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像是「要做出這個人工流產的決定,你的感覺是怎麼樣?」,這樣的問題所釋放的訊息會是關心而非批判。   下最後決定後心中的懷疑仍未消失 即使已經下定決心,有些女性心中還是會有懷疑。Kjelsvik在這些女性做出決定後的4周和12周後進行追蹤訪談,發現她們心中還是會有一些不確定感。選擇繼續懷孕到最後的女性中,有一些會因為她們不喜歡懷孕過程且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愛小孩而感到困擾,當初考慮人工流產的原因依舊也還是沒有消失。而一些選擇進行流產的女性,後來則又覺得她們其實可以度過懷孕的過程。   禁忌逐漸式微 但個人的決定還是很私密的 挪威國家醫藥與健康研究倫理委員會副主席Berge Solberg教授認為,會對在人工流產問題上加入外界的看法抱持懷疑論的原因有很多。他說,我們目前正看到一個去迷思及去禁忌的人工流產,有愈來愈多的人會跳出來以鮮明強烈的立場談論它,但即使有很多社會討論在進行,這個議題對真正身在其中的女性來說還是很私密的,對於決定要不要拿出來討論還是會非常小心。   挪威人工流產法律規定 近期「減胎」引發爭議 挪威的人工流產法案在經過一大段爭取婦女權益的歷史戰役後才誕生,立基在女性可以掌控自己身體的概念上。法案規定在懷孕12周結束之前,女性擁有自主決定人工流產的權利,12周之後將會有專家小組針對女性利益和胎兒生命權做出衡量與決定,而往往兩者會出現利益衝突,在大多數案例中女性的觀點並不太被尊重。同時愈靠近預產期會被准予人工流產的條件會愈加嚴格。在挪威,胎兒在出生之前是不具法律地位,出生時才會被認可具有完整人的尊嚴。   近期挪威出現減胎的爭議,也就是懷雙胞胎的女性可以做人工流產取出其中一個胎兒,由於挪威司法公安部解釋人工流產法案的完全女性自決概念可以適用於這些案例中,引發其他保守勢力的反對,要聯合排除自決減胎的可能性,並凍結人工流產法案及生物科技法案。   無論立法如何改變 人工流產比率仍不變 Solberg教授指出,無論立法如何改變,人工流產的實際狀況在各個國家都非常一致,不久前愛爾蘭才廢除一項人工流產的禁令,之前那個禁令所造成的結果就是許多有人工流產需求的愛爾蘭女性被迫得旅行到英格蘭接受手術,由此可知,不管立法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女性的選擇,愈嚴格的禁止只會導致更多危險的人工流產行為,讓更多女性因此受害而已,而不安全的人工流產已是現今主要的全球健康問題。     編譯來源: Eurekalert(2019.03.20)        
+ read more
冷凍卵子超過十年必須銷毀,違反人權?
2019.03.22
冷凍卵子超過十年必須銷毀,違反人權?
在英國,依據「人類胚胎及受孕法案」冷凍卵子最長可以保存的時間是10年。超過10年,這些冷凍卵子 必須銷毀。若女性被診斷為「早發性不孕症 」就可以排除在10年毀損規定之外,允許將卵子保存至55歲。最近,這個規定引起反對聲浪。   台灣針對冷凍卵子規範之相關法規為「人工生殖法」,該法主要是針對捐贈精、卵或是不孕夫妻進行人工生殖療程做規範。   依照「人工生殖法」的規定,捐贈之精卵若有活產一次,其餘精卵即必須銷毀;或保存逾十年也必須銷毀;而夫妻因實施人工生殖所有之生殖細胞(包括精子 、卵子或胚胎),若持有者要求銷毀、死亡、夫妻離婚、保存逾十年(但得經提供者之同意延長期限保存)皆須銷毀。若未婚女性依其意願冷凍卵子,目前「人工生殖法」並無相關銷毀年限之規定。   女性的心聲 英國女性團體所屬律師認為,冷凍卵子最長保存10年的規定是武斷、過時的,且違反了人權。   提出質疑之一的女性—化名「安蒂」表示,凍卵子是我可以擁有我生物學上小孩的最後機會,但醫療機構卻告訴我,它們即將於幾個月後被銷毀,我很難描述當被告知我的卵子將被銷毀我的混亂及類似於喪親之憂傷。我認為女性應該擁有自己決定何時可以有小孩的權利,而不應該因為憂慮未來可能的不孕,而在她們未準備好前就懷孕。   質疑現行規定的女性認為,冷凍卵子的保存期限應放寬到該名女子55歲。 Salima Budhani律師表示,自1990年通過「人類胚胎及受孕法案」之後,醫學已有重大發展,社會環境也已變遷,但對於非與醫學理由相關的凍卵規定卻仍然沒有改變。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表示,政府現在沒有計畫重新審視此一法案。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3.15)    
+ read more
台灣婦團前往聯合國展現台灣婦權驕傲
2019.03.19
台灣婦團前往聯合國展現台灣婦權驕傲
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簡稱CSW) 於3月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第63屆會議。台灣雖不是會員國,但民間婦女團體每年皆積極參與由非政府組織於CSW會議期間舉辦的NGO CSW的平行論壇以增加國際能見度及加強與各國婦女團體的合作。   今日(美國紐約時間3月18日)台灣女人連線以「生育權應包含生產事故救濟之規劃」(Reproductive Rights Should Include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Measures)為題舉辦平行會議,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分享台灣婦女團體如何倡議、推動生產事故救濟機制,並促成世界首例以保障女性生育風險的法案—「生產事故救濟條例」之立法相關經驗與社會運動策略;同時,特別邀請二位國內外學者專家擔任與談,分別為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RCO)衛生資深督導王宗曦以及國際女醫師協會聯合國代表Padmini Murthy教授。   生產無後顧之憂也是生育自由重要的一環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指出,當大家談到生育權或生育自由的時候,總是聚焦在正面的情境,如:要不要生?何時生?如何生?生幾個?以及滿足這些需求的政策配套等,而忽略了生產有風險的事實。風險變成事故時,如何撫慰身心創傷的產婦、防止同樣的事故再發生,讓女性無後顧之憂地孕育下一代,也是生育自由重要的一環。而「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即是將生產事故補償制度法制化,由國家承擔女人生產風險,這是世界首次以保障女性生產風險的立法先例,很值得與其他國家的婦女團體分享一路以來,從觀念、倡議到立法推動的種種歷程。   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 黃淑英表示,「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核心價值是:生產不但是個人的事,更是社會、國家的事。然而,生產一直都存在著生死難測、難以控制、也不會消失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醫療的不確定性、醫師或醫療院所裡系統性的疏失或錯誤、國家政策的不當或不足、女人個人的體質或行為。不管事故的原因來自何處,承受傷痛的就是女人。當女人為自己也為社會、國家生育下一代,為「永續生存」的使命甘冒風險,無私地付出時,國家應該站出來承擔這個風險的發生。因此,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在制度設計上,包含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則:   * * 以女人為主體,無論產婦生產事故發生的地點是在家裡、在途中或醫療機構,只要是和生產有關或無法排除和生產有關,皆予補償; * 國家設立救濟基金。當生產發生不幸的事故時,如產婦或新生兒重大傷亡,即時予以產婦或家庭補償,撫慰傷痛,降低醫病對立,避免訴訟的二度傷害; * 採「不責難,有責任」的精神:如果事故是發生在醫療院所,不處罰醫護人員,讓他們願意呈現真相;而醫療體系應負起「除錯」的責任,亦即,檢討事故原因並提改善方案,以提升生產醫療的安全及品質。 * 政府應建立外部監測機制監督醫療院所「除錯」的執行。   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推動了13年,其中幾經轉折,至2015年12月終於通過,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通過亦表示台灣社會肯認「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同時也是國家大事」,是台灣社會性別平權的一大步。   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RCO)衛生資深督導王宗曦表示,2012年開始實施「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後,經評估後發現有效降低醫療糾紛與日益高漲的醫病對立關係。因此,當時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提出正是時候,欣見本條例完成三讀,並順利執行。   國際肯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條例」 Padmini Murthy教授非常肯定台灣在「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立法,除了是世界首例之外,同時落實CSW63所強調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特別是目標3,其3.1為「到2030年,全球孕產婦每10萬例活產的死亡率至70人以下」、3.8「實現全民健康保障…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以及目標5「實現性别平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女權即人權,台灣在性別平等的進步值得各國參考。   與會的各國婦女團體對於台灣生產事故救濟條例概念上的創新印象深刻,同時從參與平行會議中,獲得與推動法案、社會運動策略有關的經驗,希望能以此為借鏡,在自己的國家推動這樣的制度,以落實對女性生育權的保障。   觀看全程實況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060146824038842/              
+ read more
Reproductive Rights Should Include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Measures
2019.03.08
Reproductive Rights Should Include Childbirth Acci...
  THE FIRST LEGISLATION IN THE WORLD TO PROTECT WOMEN FROM THE RISKS OF CHILDBIRTH. In discussions on reproductive rights or reproductive freedom, people tend to focus on positive scenarios and the measures to fulfill these needs. The risks of childbirth are often ignored. When accidents happen during childbirth, how to consoling the suffering women, as well as preventing future tragedies, should also be regard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reproductive freedom, so that women can remain free of worries about childbirth. Through the long-term efforts of mine along with Taiwan Women’s Link, in December 2015, Taiwan’s legislature passed the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Act which fulfills such need.    THE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ACT (CARA)   WHY SHOULD THE STATE SHOULDER THE RISKS OF CHILDBIRTH? People may question why should the state provide compensation or relief for a "personal" childbirth accident? Indeed, a woman gives birth because she would like to have a child. However, in the meantime, the child she gives birth to is also a future member of our society – a worker, civil servant, teacher, soldier, doctor, nurse, etc. Therefore, CHILDBIRTH IS NOT ONLY A PERSONAL MATTER, BUT ALSO A SOCIETAL AND THE NATIONAL MATTER.   Nevertheless, there have always been unpredictable and uncontrollable risks for reproduction. When a woman selflessly puts her own life at risk to fulfill the mission of "mankind's survival",the state should also shoulder the risks involved.   HOW CAN THE STATE BEAR THE BURDEN THESE RISKS?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S A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MECHANISM" to bear the burden of risks. * A WOMEN-CENTRIC PERSPECTIVE: Regardless of the locations of where the childbirth accidents occur, the women receive compensation as long as the accidents may relate to the childbirth. * GOVERNMENT-BACKED RELIEF FUND: In the occurrence of death, major injury for the mother, infant or fetus, compensation is offered to the puerpera or her family to console their suffering and to ease the doctor-patient conflict. * SPIRIT OF "ASSIGNING NO BLAME BUT DEMANDING ACCOUNTABILITY": CARA avoids punishing medical care system, so that it will honestly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rrection", which means to inspect the cause of the incident and to propose plans for improvement, thereby to rais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s external monitoring mechanisms to oversee and reinfor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rection" measur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Taiwan Women's Link CO-SPONSORING ORGANIZATION: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SPEAKER: MS. HUANG SUE-YING, Executive Director, Taiwan Women's Link PANELISTS: * DR. PADMINI MURTHY MD, MPH, FRSPH, FAMWA, Professor / Global Health Director, NYMC SHSP MWIA Addl NGO Rep to United Nations * DR. WANG , TSUNG-HSI MD,PHD, Senior advisor of health, TECRO TIME: 6:15 PM, March 18, 2019 VENUE: Church Center for the United Nations, Room: Tenth Floor       PAMPHLET DOWNLOAD:THE CHILDBIRTH ACCIDENT RELIEF ACT (CARA) LIVE BROADCAST OF THE PANEL>>HTTPS://WWW.FACEBOOK.COM/TWLANDTWH/VIDEOS/2060146824038842/          
+ read more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尊重母親的哺育選擇!
2019.02.20
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尊重母親的哺育選擇!
近日英國調查指出媽媽因為餵小孩配方奶而感到羞愧。其實,英國國家分娩信託基金曾警告,在餵養嬰兒時,女性可能會面臨被評斷或對自己做出的決定感到內疚。而在2018年6月,在英國促進母乳哺育最積極的組織—皇家助產士學會表示有些女性不能或不想母乳哺育,助產師應尊重選擇不母乳哺育的女性。   皇家助產士學會(RCM)的最新建議強調,如果媽媽在獲得充分資訊後決定以配方奶餵養嬰兒,其決定應該得到適當的支持。這個決定是女性的權利。   RCM仍建議嬰兒在頭六個月應純母乳哺育,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首席執行長吉爾沃爾頓表示,證據清楚地表明,母乳哺育為母嬰健康帶來了最佳效益。然而,現實情況是,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婦女往往難以開始或維持母乳哺育。   RCM認為,女性應該是照顧的中心,就像其他產科護理領域一樣,助產士和產婦支持工作者應該促進知情的選擇。如果在給予關於母乳哺育的適當訊息、建議和支持後,女性選擇不這樣做,或者選擇同時給予配方奶和母乳,她的選擇必須得到尊重。   RCM表示,不能或不想母乳哺育的女性必須獲得關於如何準備乾淨的瓶子和了解嬰兒反應的一切建議和支持,以便與寶寶建立親密和愛的關係。   我們知道每個女人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她的孩子,我們希望能夠讓我們的成員支持女性成為最好的女性,讓她們做出適合自己和嬰兒的決定該組織還表示,那些選擇母乳哺育的人也需要支持,讓他們在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時不用感到尷尬。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8.06.12)        
+ read more
別再只針對女性!流產和精子健康也有關!
2019.02.12
別再只針對女性!流產和精子健康也有關!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多次流產可能與男性精子品質不良有關。   復發性流產被定義為連續三次妊娠20週之前流產。直到最近,復發性流產被認為是由母親的健康問題引起,例如感染或免疫問題。   不過,醫學家現在意識到精子健康也可能有關。研究作者Jayasena博士表示,傳統上醫生在尋找復發性流產的原因時,一直關注女性,而未分析男性的健康狀況,即精子的健康。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精子健康也可能決定了懷孕的健康狀況。   這份研究指出,相較於那些伴侶沒有流產的男性,伴侶有復發性流產的男性的精子DNA受損程度較高。研究希望這些研究結果可以為尋找治療方法開闢新的途徑,以減少流產的風險。   發現伴侶雙方都可能導致復發性流產,將有助更清楚地看到問題並開始尋找能確保懷孕的方法,進而生產健康的嬰兒。   研究怎麼做的 科學家們分析了50名伴侶曾經連續流產三次的男性與60名伴侶沒有流產過的男性的精子健康狀況並進行比較。   研究分析顯示,相較於對照組,伴侶有復發性流產的男性的精子DNA損傷程度是其兩倍。研究認為這種DNA損傷可能是由所謂的「活性氧化物(或稱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引發的。   精液含有由精子細胞形成的分子,可以保護精子免於細菌和感染。不過,當分子的濃度高到一定程度,分子會對精子細胞造成嚴重損害。而這份研究的結果顯示,伴侶有復發性流產的男性的精子的「活性氧化物」含量是對照組的四倍。   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可能觸發高含量的「活性氧化物」的原因。   Jayasena博士表示,雖然研究中的男性都沒有任何持續感染,但是在產生精液的前列腺中可能存在過去感染留下來的細菌。這可能產生永久性高含量的「活性氧化物」。   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會降低精子的健康,而這可能是因為高體脂會增加「活性氧化物」之故。因此,研究團隊正在分析研究的50名男性的代謝健康狀況,並評估其體重和膽固醇水平。這些男性的年齡比伴侶沒有流產的男性略大,前者平均年齡為37歲,後者為30歲,並且略微超重。該團隊正在調查這些因素是否可能影響活性氧的含量。   Jayasena博士總結,儘管這是一項小型研究,但它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如果我們在進一步的工作中證實精液中高含量的活性氧化物會增加流產的風險,我們可以嘗試開發降低這些含量的治療方法,增加健康懷孕的機會。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1.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