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YouKnowMe:女性捍衛人工流產的自主權
2019年五月中旬對美國女性的生育權來說是可怕的一周:阿拉巴馬州禁止人工流產、密蘇里州已經通過了懷孕8周以上禁止人工流產的法案。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帶動下,右翼加強了對人工流產的戰火,1973年美國承認婦女人工流產權的羅伊韋德案(Roe
v Wade)非常有可能會被推翻。
然而,不只是反人工流產的倡議者正在動員,婦女權益團體也收到創紀錄的捐款,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精力,他們正在努力保護婦女控制自己身體的權利。這些倒退的新法律也引發了成千上萬的女性在社群媒體上用標籤#YouKnowMe分享她們的人工流產經歷。
#YouKnowMe活動發起人是演員和脫口秀節目主持人Busy
Philipps,目的是擺脫仍然圍繞著人工流產的羞恥感。Philipps表示:「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曾經人工流產,但很多人認為他們不認識有人工流產經驗的人,但是#YouKnowMe。所以,讓我們這樣做:如果你也在那四分之一的女性中,讓我們分享這個經驗並開始結束恥辱。使用標籤#YouKnowMe並分享你的真相。」
大量女性(和跨性別男性)加入行列,其中包括一些名人。
利用社群媒體上的標籤進行社會運動曾引來很多嘲諷,不過正如#MeToo已經證明的那樣,網路上的討論可以改變現實世界。人們分享的#YouKnowMe故事使政治變得非常個人化。這些經驗呈現出一幅非常有力的圖像—人們選擇人工流產的各種原因,有些是創傷性的、有些是平凡的,而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YouKnowMe也掌握了對人工流產的詮釋權。反人工流產倡議者用羞恥和責備的態度談論人工流產,並將自己描述為「支持生命」。女性與#YouKnowMe分享的真實故事提醒人們,那些反對人工流產的人只是想要限制女性的生育權,他們不是「支持生命」,而是「支持控制他人」。
雖然#YouKnowMe很強大,但它也令人深感沮喪。婦女不應該需要以公開揭露隱私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人生。他們不應該需要找理由來要求身體自主權。
他們不應該需要公開他們的個人故事,以提醒立法者他們不只是可以孕育生命的個體,他們是「人」!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5.18)
+ read more
2019.05.24
攝護腺肥大藥物恐延遲癌症診斷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的男性若罹患了攝護腺癌可能晚兩年才被診斷出來,並且確診時已是晚期癌症的可能性是沒有服藥者的兩倍。
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如波斯卡(Proscar)和適尿通軟膠囊(Avodart),會降低一種由攝護腺產生的蛋白質PSA的水平,這是醫生監測男性是否罹患攝護腺癌的標記。
如果醫生未意識到這種藥物會引起PSA降低,他們可能因為PSA沒有上升到足以判定罹癌的門檻而錯過了早期癌症。而研究也發現,這種情況似乎經常發生。
藥物遮掩了PSA
研究追蹤了81,000名罹患攝護腺癌的男性,發現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的人,其癌症是在第一次PSA水平升高後3.6年才被診斷出來,沒有服藥者則為1.4年。
此外,只有29%的服藥者在首次PSA水平升高的兩年內接受了攝護腺組織切片,沒有服藥者則為59%。
這意味著許多攝護腺癌發展到晚期才被發現。25%的服藥者被診斷出晚期攝護腺癌,未服藥者為17%。而其中一些癌症是轉移性的,7%的服藥者癌症已轉移,未服藥者則為3%。
研究結果點出醫療團隊和患者需要認識到攝護腺肥大藥物可能抑制PSA水平。研究作者認為需要有明確的指引,以幫助許多服藥的男性得到更好的照護。而男性也不應放棄PSA檢測,它仍然是篩檢攝護腺癌的有效工具,只要有將攝護腺肥大藥物的影響納入考量。
編譯來源:
* Health Day(2019.05.06)
* Sarkar RR, Parsons JK, Bryant AK, et al. Association of Treatment
With 5α-Reductase Inhibitors With Time to Diagnosis and Mortality in
Prostate Cancer.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May 06, 2019.
+ read more
2019.05.23
製藥產業與藥品改革者的口水戰
藥品改革者指責製藥業利用「藥品研發」當成藥品昂貴的藉口,事實上,根據一項研究指出,製藥廠在2017年花了大約僅花了22%的營收在研發部門。
這項新研究由藥品定價改革的倡導者「永續處方價格聯盟」(簡稱CSRxP)(註一)委託,該聯盟的組成包括藥品中盤商、醫院和保險公司。根據2017年美國10家最大製藥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財報分析,
這些公司的營收超過一半是來自處方藥。研發佔營收比例平均為22%,Celgene最多(45.49%),而
Gilead 則最低(14.3 %)。
儘管藥商一再堅持研究新療法就是藥價高的原因,這項研究證明製藥廠並沒有將足夠的營收用於新療法的研發。「永續處方價格聯盟」認為這是藥商的「說詞」。
美國藥品與製造商協會發言人
Campbell表示:「他們批評我們在研發上僅花費22%是荒謬的,因為製藥廠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佔銷售額的百分比高於所有其他製造業」(註二)。
這顯示在藥物開發上缺乏共識。越來越多的政策制定者關注到這個問題,他們正致力於降低藥物價格的雙贏解決方案。
儘管CSRxP
對於製藥廠花22%的營收在研發很有意見,但多項研究顯示,製藥業比起其他著重在研發部門的行業超支,例如:科技業。由美國藥品與製造商協會委託進行
的2015年研究發現,製藥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比任何其他高科技行業都要多。
數據分析Craft公司在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醫療照護行業的營收投入研發的比例高於其他任何行業,然而其中大部分是由製藥公司推動的。
2017年製藥廠收入平均有18%的利潤。三家製藥公司Biogen,
Gilead和Pfizer在2017年的利潤都高於平均。CSRxP稱Pfizer,為「最嚴重的違規者」,並指出該公司當年的營收用於研發14.6%,而利潤高達40.6%。輝瑞的發言人指出,這是由於稅制的改變,經過調整後,公司的利潤事實上只接近20%。
CSRxP的另一份前所未有的研究,估計製藥廠在銷售和行銷方面的花費。他們發現,10家美國製藥廠在2017年的廣告和行銷總額上花費了475億美元。平均而言,2017年製藥廠將營收的19%用於廣告和行銷。AstraZeneca為該年度此類最大花費者,廣告和行銷佔營收的33%。
美國藥品與製造商協會的Campbell批評CSRxP提供的數據誇大。她指出最近的一項研究,製藥業在2016年的行銷和廣告上花費為299億美元。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製藥業與一般科技業的研發部門最大的不同是製藥業的商品與人的生命及健康有直接相關,在研發製作時必須相當謹慎,成本較高,例如一個藥品的製程還需人體試驗及監測等等,因而投入的比例金額高於科技業,應該是必要的。
註一:永續處方價格聯盟(CSRxP)
是一個由醫生、護士、醫院、消費者、健康計劃、藥品福利管理、藥劑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聯盟,專門針對病人、製藥廠兩方以及市場需求,來降低美國藥品價格的解決方案。
註二:互聯網公司在研發支出方面相當接近製藥公司,微軟和google
在研發方面的銷售約佔營收的12
%。但是,其他科技行業公司通常不會達到這種支出水平。如蘋果公司,在研發的花費少於營收的3
%,而IBM只比蘋果高一點點。(來源:Invertopia)
編譯來源:STAT(2019.05.14)
+ read more
2019.05.20
#Me Too倡議活動難以撼動醫療領域
自從2017年,#Me
Too倡議活動如星火燎原般地席捲國際社會,撼動了政治、學術、商業、演藝、慈善界等。這些活動讓人們看到性騷擾、性暴力的普遍性及嚴重性。
不過,雖然許多領域的性別平等議題獲得改善,但醫學領域仍然存在根深蒂固的性別不平等。例如:男女醫師的薪資差距雖然三年來首次變小,但女醫師仍比男醫師平均少了90,490美元;女醫師在進修、獲得國家研究補助、發表研究及進行臨床試驗等方面與男醫師仍有落差;或者女醫師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被視為護士等非醫師的醫事人員。
2018年3月一間美國製藥市調公司利用其技術平台詢問女醫師:「身為一名女醫師是什麼感覺?」,並在2019年3月問了同樣的問題且多加了一個問題,特別提到了#Me
Too的影響。
#ME TOO一年,身為女醫師的感受有何變化?
結果顯示,女醫師的工作生活中有三種負面經驗在一年中增加了三倍甚至四倍,分別為:女醫師比男醫師容易被視為非專業人員;被歧視;在被男性主宰的職場中工作。
認為女醫師比男醫師容易被視為非專業人員的人,一年間增加了26%(2018年為10%)。具體的例子如:患者和同事不斷評論女醫師的外表;受訓中要面對來自年長男醫師的注視、評價及偏見;或者是雖然女醫師以姓氏向患者自我介紹,但患者會以名字稱呼女醫師(男醫師少有這種經驗)等。
而認為醫學領域是由男性主宰的女醫師,一年增加了11%(2018年為4%)。例如:一位受訪者表示自己是醫院中唯二女性外科醫師中唯一全職的,而男女醫師的休息室相連且無遮蔽,因此女醫師很難自在地休息。
此外,連續兩年的調查中只有約20%的受訪者表示身為女醫師的感受是完全正面的。不到10%認為其經驗與性別無關,亦即他們的經驗與男醫師並無二致。
#ME TOO倡議活動是否影響了醫學領域?
2019年的調查顯示66%的女醫師認為#MeToo倡議活動並未改變其工作上的行為;近20%的女醫師表示,倡議活動給予他們「遏制」騷擾的力量,而不是忍受性別歧視;而8%表示變得更加意識到在過去女醫生必須付出多少心血才能讓今天的女醫師在醫學上被認真對待。
完成這份調查的公司執行長表示,調查的結果最有希望的是許多人不再對問題置之不理,而已經開始在三個方面採取行動以求改變,這將改善下一代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經驗。這三個方面分別為:
* 成立非營利組織
一些受訪者成立了非營利組織,以幫助女醫生取得突破,這也將直接影響對患者的照護品質。例如:組織Brave
Enough鼓勵女性擔任領導者,特別是女醫師;組織Time's
Up
Healthcare致力於提供醫學領域中的女性公平、安全和有尊嚴的工作。
* 督導
部分受訪者提供了督導方案,例如拉丁美洲督導小組,鼓勵女性不要害怕走上醫學的道路。
* 重新建構社會的性別期待
男醫生很少需要提醒患者或工作人員他們是醫生,女醫生卻經常不得不這樣做,並且經常要處理他人對其外觀和吸引力的不恰當評論。面對這個問題,已經有女醫師開始進行公開討論。
此外,美國醫學會成立了「會員改變醫學倡議活動」,其中包含了關注女醫師的經驗。當女性佔醫療從業者75%(36%為醫師),而職業倦怠正讓有才華的員工離職之際,醫療領域關注女性的需求,培育最好的從業者實刻不容緩。
醫療領域的領導者需要特別關注整個團隊,特別是女性的工作經驗,並在他們的資源消耗殆盡前解決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雖然#Me
Too倡議活動對女性醫師的工作環境及條件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有更多女性的性別意識因此提升,有助於未來進一步改善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經驗。
編譯來源:STAT(2019.05.01)
+ read more
2019.05.17
隨時可中止研究贊助 ─ 廠商的殺手鐗?!
可口可樂公司在為科學研究提供資金時,與學術機構簽訂的合約中包括了一項條款,允許在任何時候暫停提供研究資金。
在週二發表的一篇報告中,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合約條款會迫使接受贊助者因擔憂他們的研究計劃被取消,而讓研究的結果與可口可樂公司目標相吻合,然而他們也補充目前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這篇報告發表在「公共衛生政策期刊」上,主要是在檢視食品和飲料產業對學術研究的贊助和影響。食品飲料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透明度,保證其所贊助研究的獨立性。引人注目的是,可口可樂在2015年開始
在網站上列出所贊助的機構和研究人員,以及隔年對科學研究贊助的目標原則。
但研究人員強調的終止條款似乎破壞了他們對科學透明度和研究不會受限制的承諾。
對於食品和飲料公司贊助研究的擔憂是,這可能導致關於肥胖、營養、運動的訊息偏向公司商業目標。但由於公共資源有限,這樣的資金在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學或研究人員很難拒絕資金的提供,優渥的研究經費與學術界的發展有關。
此篇論文的作者表示很難對少數的協議及相關信函而做出結論,但是這些文件揭露了個案案件。這篇新的報告指出,可口可樂沒有指導或是控制研究過程,但可以把研究在提交給期刊之前對其進行審查和評論;然而,研究團隊有權拒絕公司的建議(除非它們與某些商業機密掛勾)。可口可樂還要求研究團隊公開他們受到公司贊助。
終止條款的約定因協議而異,在2012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彭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項目的一份合約中提到:一旦研究小組被告知該項目被終止,必須「立即停止所有工作並將進行中的工作(包括未完成的工作)、研究數據及副本歸還回給贊助商…」像這樣終止研究的合約可以允許可口可樂撤銷不利的研究,或是利用合約來向研究人員施加壓力,即便研究員Steele和她的同事在報告中補充說他們沒有發現過去有發生這樣的狀況。
美國潘寧頓生醫研究中心
2016年的一份聲明指出:「這些贊助我們的資金或是合約不會決定我們研究的結果,科學一向如此…我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專業的期刊中,無論這些結果會不會對於贊助有所幫助。」
其中一個紀錄,揭露合約是可以被更改的。在多倫多大學,研究協議草案中內容提到多倫多大學須提供可口可樂公司優先檢視、核准或是駁回由多倫多大學或是其員工開發的任何關於研究、贊助以及雙方來往的信息或是其他物件。
在給可口可樂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營養科學副教授 Dr.
Sievenpiper寫道:「合約裡有無限的研究撥款但卻是非常嚴格的條款」。最後,措辭被改為說,「雙方在有善意的情況下可以互相協商」。
Dr.
Sievenpiper也表示:可口可樂公司並沒有參與設計、實施、分析、解釋或公佈決定我們的任何一項研究。他推動改變協議中的內容,以滿足不限制研究撥款的研究期望。另一位沒有參與此報告的紐約大學教授Nestle表明這些證據顯示了可口可樂公司對於研究的控制,這應該是由研究人員來取決。她也強調其他大學和研究人員也應力保研究的完整性。
教授Nestle說:「從研究初始問題到發表都應該是研究者發起和控制的。這種由商業贊助控制的研究是以營利目的,不是科學。如果研究人員接受贊助進行研究,他們需要將資金和研究之間建立明確的隔閡。如果沒有,他們正在做營利研究,而不是科學研究。」
此篇報告經由非營利性研究小組US Right to
Know取自於北美洲、歐洲、和澳大利亞的研究機構的協議內容,其中包含了可口可樂與學術界的五項協議和相關信函。
編譯來源 :STAT(2019.05.07)
+ read more
2019.05.15
八卦的秘密:美國人每天花52分鐘八卦別人,男人也是!
科學家認為八卦是社會運作必要的條件之一!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本週發表於社會心理學和人格科學的新研究中顛覆了一些關於八卦的傳統假設。
史無前例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追蹤了受試者八卦了多少以及受訪者說了什麼。此研究設計讓研究者能夠以科學的角度來竊聽對話,研究顯示我們每天幾乎花了一小時在八卦,沒有人花超過這個時間。
八卦的內容
研究中每個人都會八卦,但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八卦,絕大多數的八卦是關於參與者認識的人,而非明星名人。女性確實有比男性多花一些時間在八卦聊天
-
但研究人員將八卦內容歸類為「中立」,這意味著女人們談論的這些八卦是為了分享消息,而不是做出負面陳述或判斷。這些中立性八卦是八卦聊天中主要呈現的形式,但是在研究分析中,垃圾話的內容也比稱讚的話高出兩倍。
經濟教育程度與八卦的關係
根據這項新研究,年輕人特別容易發表負面評論,但富裕人士就比較常八卦嗎?當然不!它發現較窮的、低教育的人八卦的程度並沒有比有錢人及教育程度高的人少。
八卦的正面作用
我們都會八卦,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和好奇心,八卦甚至還具有重要的目的。之前的研究表明,我們看東西的方式以及我們的大腦如何察覺臉部表情實際上會根據我們聽到的八卦而變化,八卦具有保護作用,提供有關誰值得信賴以及誰可能對我們造成危險的信息。
研究設計
此研究讓467名
願意的參與者配備一個錄音器,隨機抽取他們一整天的談話,並記錄他們談話內容的10%。
在269名女性和198名男性中,在兩到五天內總共聽到了4,003例八卦,換算後平均每人每天花52分鐘八卦上。
研究作者明確的指出,「八卦無處不在」。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研究指出八卦內容多為中立的,這與台灣的生活經驗似有差異。日常中我們所謂的「八卦」多半是負面的、具有批判性的小道消息,是否此篇報導的研究對象因配戴錄音器,潛意識下對於八卦的內容有所節制呢?
編譯來源:Mail online(2019.05.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