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健康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2017.11.17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以幫助女性懷孕。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專家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女性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D,生孩子的可能性要高出33%。專家表示,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夏季更容易懷孕,因為維生素D的濃度受到太陽光線而大大提升。   國民健康局建議已經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女性,為了寶寶的發展著想,每天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但是這項新發現顯示,維生素D補充也可能在一開始時,幫助她們受孕。   只有26%的女性有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人員統合分析2010至2015年間的11項研究,在2700名接受人工協助生殖和其他形式的生殖治療的女性中,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懷孕可能性高出46%、活產可能性高出33%;維生素D的濃度和流產沒有相關。此外,有四分之三嘗試懷孕的女性缺乏維生素D。   科學家們說,對於那些嘗試自然懷孕的人,可能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伯明翰大學生殖專家研究員Ioannis Gallos博士強調,他們只是發現了一個與血液檢測相關的環節,實際上並沒有測試補充劑是否會提高生育能力。他呼籲進行一項完整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定維生素D是否確實可以提高受孕的機會。   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提高胚胎在妊娠初期成功植入子宮內膜的機會。   受孕率的季節性變化已經建立,夏季和秋季的受孕率較高。雖然有很多論述解釋這種現象,但是還沒有得到背後的確切機制。一般認為,陽光照射量的增加和陽光光度的增加可能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存儲量,從而在夏季和秋季會有更高的受孕率。   研究員Justin Chu博士也提醒,女性應該遵循國家的指引,服用低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女性為了懷孕而服用維生素D,要留意不要服用過量。維生素D過量可能導致身體內積累過多的鈣,這些鈣會削弱骨骼,損害心臟和腎臟。每天10微克的劑量是安全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5)    
+ read more
懷孕婦女應排除在臨床實驗外嗎?
2017.11.16
懷孕婦女應排除在臨床實驗外嗎?
長久以來,由於擔心藥物對於懷孕婦女的影響,因而在藥物臨床實驗中,將她們列為弱勢群體,並排除於臨床實驗外。但許多藥物,諸如:抗生素、治療氣喘或是反胃的藥物,越來越多使用於懷孕婦女身上。因此,我們必須立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以蒐集懷孕婦女使用藥物的有力證據。   事實上,雖然以懷孕婦女是「弱勢群體」為由將她們排除於臨床實驗之外,但何謂「弱勢群體」卻沒有一個普遍可以被接受的定義。   為瞭解懷孕婦女被視為弱勢群體的這個假設,研究者尋找了將「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這個假設,提出證據的所有論文。   在65篇相關的論文中,有13篇在最後分析中討論了「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這個假設,主要呈現4個主要的主題::知情同意(9篇)、易受脅迫的程度(susceptibility to coercion;7篇)、因缺乏科學知識增加的風險(7篇)以及發展中胎兒的弱勢(6篇)。   由於懷孕婦女必須同時衡量臨床試驗對於她們自身與胎兒的利弊得失,特別是在缺乏資訊的情形下要做決定,因此無法做到知情同意。但作者認為,沒有直接明顯的證據可以證明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是無行為能力者。再者,也有其他只能有少數或沒有資訊以確實做到知情同意的情況,像是罕見疾病或是老人病患。   其次,我們也會假設,由於女性自身以及社會的期待,懷孕婦女會保護發展中的胎兒,因此她們可能會受脅迫。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只是一種父權家長式的想像,而非實際上的正當理由。   胎兒的弱勢或許是一個議題,因為缺乏足夠的科學數據以了解藥物在懷孕過程中將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特別是新藥。但以胎兒無法為自己發聲作為其弱勢的理由,則有待商榷。事實上,胎兒只須有一位代理人—懷孕的婦女—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沒有理由以胎兒的弱勢將懷孕女性視為比一般研究對象更為弱勢。   懷孕婦女的弱勢處境是來自於對於她們研究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困境,就只能透過將她們納入臨床實驗中!   研究者認為,只有透過贊助者、藥物管理機構、研究者、方法論家、藥理學家、準則委員會等通力合作,將懷孕婦女納入臨床實驗,才能成功地減低懷孕婦女的弱勢處境。   研究者指出:在2000-2010年,美國FDA核准的172個藥物中,超過97%的藥物可能會損害懷孕婦女,而確切知道是否對懷孕婦女有害平均需要27年。我們迫切地需要改變目前範例,透過研究而不是排除在研究外,來保護懷孕婦女。   最近出現的茲卡病毒及疫苗發展的快速,讓我們有一個關鍵性的機會論證,蓄意將懷孕婦女排除於研發藥物之外,將會產生甚麼後果。我們已經開始了解排除懷孕婦女於研究外在科學上以及倫理上的重要性,現在是我們開始改變的時刻了!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7.19)    
+ read more
試管嬰兒─受精卵植入一個最好!
2017.11.09
試管嬰兒─受精卵植入一個最好!
人工生殖技術所費不貲,許多女性為了省錢及增加受孕機會,會植入多個受精卵。不過新的大型研究指出,只植入一個受精卵可以增加兩倍機會生出健康嬰兒。   體外受精的技術始於1970年代,傳統的體外受精需要將卵子立即與精子結合,並植入子宮。隨著冷凍技術發展,冷凍卵子不需像新鮮卵子需須立即處理,而是可以保存多年,解凍後馬上就能受精。許多女性為了專注在職場上,同時又希望能保存卵子的健康,越來越來多女性湧進生殖中心冷凍卵子。   由於這項技術在2013年以前仍是實驗性的程序,因此尚未有任何資料能證實冷凍卵子跟新鮮卵子的效果一樣。為了瞭解兩種生殖技術的效果,科羅拉多大學及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綜合比較分析,比較對象為2012-2014年間接受體外授精的3萬名民眾。   結果發現,新鮮卵子與冷凍卵子成功生下活嬰的機會相似,但是新鮮卵子的生殖程序較常出現一次植入2個或3個胚胎的情形,導致多胎妊娠的發生率較高。研究表示,多胎妊娠會增加母親及胎兒的併發症風險,包括生出早產兒及新生兒出生體重過低等。為了降低干擾人工生殖效果的因素,只植入一個胚胎將增加2倍的機會生出健康嬰兒。   研究表示,女性可能因為生殖技術昂貴,為了增加成功機會而傾向於一次植入一個以上受精卵。再者,生殖中心或診所之間有競爭關係,因此會為了增加受孕機會而驅使醫師植入較多受精卵到子宮。雖然美國生殖醫學學會的指引建議一次只植入一個受精卵,但新鮮卵子及冷凍卵子發生多胎妊程的比率仍然各有22.5%及31.9%。研究作者Alex Polotsky博士建議準父母及醫師將目光放遠,以生出活嬰為目標,因為單單追求受孕是不足夠的。   在台灣,目前以植入2個受精卵或胚胎的活產率最佳。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01)、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17.11.01)        
+ read more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2017.11.08
不孕會提高女性早逝的風險達近一成
懷孕或生產對於女性健康或壽命的影響在醫療體系裡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懷孕或分娩會消耗女人的身心健康;有人認為生育小孩能降低女性早逝的風險。   不孕婦女沒有生產的健康困擾,但是專家認為不孕是另一個潛在健康問題的前兆,這個潛在的健康問題將會使得女性的整體健康惡化。日前,一項研究分析了近8萬位女性的健康紀錄,結果支持了這個論點:不孕可能是某種賀爾蒙問題的跡象,而這種賀爾蒙問題,提高了女性死亡的機率。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為年齡介乎55至74歲的女性。研究人員追蹤她們在1992年至2001年之間的健康狀況,包括死亡原因。若女性參與者無法自然受孕超過一年,即會被歸類為不孕。在這13年的研究期間,11,006名女性為不孕,大約佔總數的14.5%。研究結束時,大多數女性還活著,已過世女性的平均年齡為74歲。總體來說,不孕女性死亡的機率比有生育小孩的女性高出10%,而不孕與卵巢癌或子宮癌的發生率無關。同時,不孕的女性因內分泌相關疾病而死亡的風險較高—儘管糖尿病的發生率相似,死於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高出70%,而死於乳癌的風險則高出43%。   研究主要作者─賓州大學的Natalie Stentz博士表示,目前針對男性不孕和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已有諸多著墨,但是針對女性生育能力和健康之間的相關性,還尚未被嚴謹地研究。而這項研究帶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是不孕本身,還是另一個易導致不孕的潛在健康問題,造成疾病死亡的風險提高?   這項研究意味著,不孕的診斷史的確與女性的終生健康息息相關—從未生育過的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風險都有增加。而女性在她生命的某個階段生孩子,對健康會有保護的作用。這個發現為不孕的女性在檢查或預防醫學上的管理,提供了其他可能的機會。    有一『返老還童』的假說:一個女人僅僅只要懷孕,就可能會降低罹患惡性   腫瘤和長期疾病的風險。「異種共生」(parabiosis)理論提供了為何懷孕可以保護女性健康可能的解釋,亦即與極為年輕的有機體—也就是正在增長的胎兒,共享血液,能使母親「返老還童」。   ASRM的主席Richard J. Paulson醫師表示,這是一項有趣且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然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協助我們理解,是否存在某種潛在的健康問題導致女性在適合生育的時期不孕,而在她的生命晚期,使她罹患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同時,我們需要釐清的是,是否針對不孕症的治療,也可用來降低這類晚期疾病發生的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研究是針對著不孕婦女的探討,其結論不能直接引用在健康但選擇不生育的婦女身上。     編譯來源:Daily Mail Online  30th Oct. 2017、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年會 (October 28, 2017 - November 1, 2017)          
+ read more
不要再告訴女性痛是正常的!
2017.11.02
不要再告訴女性痛是正常的!
女性骨盆腔內的困擾常被以「因為妳生產過不然要期待什麼?」、經痛就以「結了婚就會好了!」等,輕鬆地帶過。要能打破大家對於骨盆腔健康相關的迷思及沈默,才有辦法鼓勵女性接受應有的高品質醫療服務,現在是我們改變主導女性健康用語的時候了!   骨盆腔的困擾如失禁、子宮下垂、經痛和性交疼痛都很普遍,但並非正常的現象。不是女性有月經經痛就是正常的,經痛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癥兆,大約10%的女性有。但平均延遲診斷7至10年,這將會導致慢性疼痛和不孕症。如果女性有正常的性生活,性交時會疼痛,並非正常;如果女性懷孕了,並不表示背痛就是正常的;如果婦女生產後,膀胱失禁或骨盆器官下垂,同樣並非正常。   三個女性中就有一人受到骨盆器官下垂和失禁的影響、20%的女性普遍的有經痛。對於承受著影響與疼痛的女性來說,這些並不正常。告訴女性她的疼痛是正常的文化,會剝奪她接受治療的權利。我們有集體責任,讓女性有最好的機會擁有健康且無痛的生活。   婦科的問題,不然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不然就是典型的治療─手術。很少有人提供以科學証據為基礎的骨盆物理治療。肩膀手術前後,醫師都會附加物理治療的處方,但是骨盆腔的治療很少有物理治療的附加選項。   骨盆物理治療可以有效的處理盆內器官下垂、性交疼痛、背痛、子宮內膜異位症和一些婦女健康的議題。澳洲物理治療協會的研究發現,對失禁的治療,成功率達84%。很不幸的,婦女很多卻仍繼續受苦,而婦女失禁是進入養老院的主要因素。   女性在子宮內膜異位手術後,疼痛常常未能改善,有時候反而增加。而子宮下垂手術後,則有很高的復發機率。兩者的相同點就是未提供女性關鍵性的骨盆教育和復健。這些手術的副作用會使她們身體變得很虛弱,如果這些女性手術前有物理治療或產後馬上接受物理治療,很多人可避免手術。即使是裝置陰道網膜有副作用的情形,也可由骨盆物理治療中受益。   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陰道痙攣時,骨盆肌肉緊無法放鬆,若沒有經由物理治療來鬆開,疼痛可能會繼續。下垂和失禁的婦女,要先加強骨盆的肌肉,才考慮是否需要手術。    專家認為,女性有權利在懷孕20週和產後8週時接受物理治療評估。可以早些診斷出骨盆的問題,得到適當預防性的照顧。也使女性提早有管道接受以証據為基礎,非手術的解決方法。   英國學者在三月時進行一項調查,問800位女性和生產相關的骨盆問題,是否想知道個人的風險因素。85%的女性表示她們想在產前得知這方面的資訊,只有2%的人表示她們害怕知道。   這項調查清楚顯示了由於「生產和骨盆傷害」的產前教育失敗,導致女人無法發揮她們的自主權,也更進一步確認患者最常講的:「為何沒有人告訴我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教育是進步的關鍵,特別是健康照護。女性有權利被告知,才能準備她的未來。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10.23)    
+ read more
胚胎基因檢測夯 難題隨之而來
2017.10.31
胚胎基因檢測夯 難題隨之而來
近來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快速且可近性越來越高,大多數對胚胎進行基因檢測的目的是要知道染色體數目正常或基因突變(先天性疾病風險)與否,進而作胚胎的選擇或捨棄。而因為不同目的去使用技術、越來越多疾病風險可以透過基因檢測得知,引發了許多生殖醫學上的倫理議題。   2016年美國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強調,在以下這些情境需要考慮受術者的自主性、胚胎的權利與健康發展及醫師的抉擇。例如:非常希望懷孕但只有一顆胚胎適合著床的人、希望子女有一樣遺傳基因的侏儒症或有聽障的人、基於宗教理由而認為所有胚胎都應該有機會被植入子宮的人。對此,英國政府進一步立法規定,當胚胎的基因可能導致嚴重疾病或障礙時不得將此胚胎植入子宮,除非已沒有其他胚胎可以選擇。   不過,有時候情況並非如此黑白分明。   首先,這個灰色地帶來自於人對疾病或殘疾的認知的不同,例如:有些先天性聽力受損者或侏儒,他們認為自己並非異常,是社會將他們的狀況疾病化,並且不滿於不被允許將有同樣基因的胚胎植入子宮。   其次,基因檢測技術本身雖然可以提供精準的基因訊息,但目前還無法確定基因異常一定會帶來的健康影響,因為基因檢測是從胚胎採集部分細胞去做分析,因此有可能並未採集到染色體有問題23的細胞而誤將胚胎視為正常的。最近專家也發現,有些胚胎的異常細胞可能因為被胎盤吸收或死去,讓原本被視為異常的胚胎後來發展成健康的兒童。這樣的發現更增加了基因檢測預測未來風險的不確定性。因此將基因異常的胚胎植入子宮是有疾病風險還是有生命的機會並不一定。   此外,如果基因有問題的小孩被生下來,父母親是否要告知小孩未來疾病的風險?小孩知道了會有者樣的壓力以及如何面這樣的健康狀況?   這都是在決定胚胎是否植入時必須要審視思考的,也是生殖醫學領域的判斷標準需要更細緻討論的議題!     編譯來源:STAT(2017.10.2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