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男性比女性更不願意分享負面訊息
2023.11.07
男性比女性更不願意分享負面訊息
一項由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等三個大學進行的新研究發現,相較於女性,男性較不願意分享負面訊息,而在分享正面消息方面則差異不大。   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更在乎他人如何看待他們,導致他們傾向於自我宣傳,分享有關自己的正面訊息,而不向他人透露他們的負面經歷。   研究的第一作者Dr Erin Carbone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出一種一致的、但尚未被確定的微妙模式─即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傾向於披露更多的訊息,而這取決於所分享訊息的性質。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現有文獻,並澄清關於性別在訊息披露方面的一些刻板印象。」   在數位時代的訊息分享 現有的大多數關於「訊息分享的性別差異」研究都是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做的。考慮到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每天都在各種平台上輕易發布訊息的世界,這項新研究提供了有關我們分享方式以及分享後果的見解。   為了探討不同類型訊息分享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進行了三個不同的實驗,共有超過1,000人參與。   在第一項研究中,人們自行報告了他們何時感到「迫不及待」向他人披露訊息,然後指出他們是否實際分享了訊息。雖然男性和女性有類似數量想要分享正面信息的情況(例如晉升方面的訊息),但男性較少報告想要負面訊息的情況(例如未獲得晉升的失敗)。   另外兩項研究使團隊能夠量化披露的渴望以及參與者披露不同主題和經歷的積極或負面訊息的傾向。   披露模式 研究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滿意自我的披露。此外,大多數男性參與者更傾向於保留有關他們的思想和情感的訊息,即使在與他人分享可能更有益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Bayes Business School的IRENE SCOPELLITI教授表示:「在數位時代,披露越來越普遍且持久。社交媒體和數位通訊管道的出現使前所未有的訊息分享更為可能,這伴隨著各種社交和心理後果。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性別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分歧線。與女性相比,當涉及渴望和傾向披露負面訊息時,男性可能在訊息分享的後果方面具有不同的優勢或脆弱性。」   研究的第一作者Dr Erin Carbone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是社會與決策科學系的客座助理教授。該研究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3.11.03)      
+ read more
世人依戀狗多於貓?
2023.11.06
世人依戀狗多於貓?
科學家調查三個國家寵物的主人,發現比起貓,他們依戀狗更多,但不同國家之間程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狗得到較多關愛嗎?有些研究認為寵物主人情緒上比較不依戀貓,也比較不願意花錢照顧牠,可能因為貓的行為:貓被認為比較不理睬人類,所以得到的關愛也較少。但通常這些研究樣本都沒有代表性,也不考慮對寵物的態度可能有文化的不同。哥本哈根大學由Peter Sandφe博士領導的一組科學家決定做進一步調查。   關心狗多於貓是文化因素?   科學家假設都市化較晚的國家,停留在鄉村較久,人群和動物接觸較久,這一個文化因素可能影響今日社會對寵物的態度,於是選擇三個西歐和中歐國家:丹麥、奧地利和英國做為代表性的樣本。這三個國家在很多方面類似,但在歷史上他們都市化的時間點並不相同:英國最早,丹麥最晚,奧地利介於之間。   科學家發現三個國家在所有測量中:人們看起來比較關心狗多於貓。他們對狗的依戀較高,較常買狗保險,一般期待有更多給狗的治療選項,也會願意花費更多在這些治療。   然而國家之間在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英國對狗的偏愛只是些微,奧地利比較明確,而丹麥非常明確。   Sandφe說:「在所有的國家中,人們比較關愛狗多於貓,但程度上在國別之間有顯著不同。人們對貓的關愛程度遠低於對狗的關愛,這並非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認為這些不同可能是文化因素之故,包括動物花很多時間和主人在家裏。」   這個模式也重覆在其他的測量。貓和狗主人之間情緒依戀的不同在丹麥比其他國家大:而和狗相比,丹麥的主人較沒有意願為他們的貓買保險或治療付費。   人們對狗照顧較多也有其他因素,例如:因為狗的治療比較貴,照顧較多,可以確保牠的不生病;狗在日常生活中協助人類,如運動、看門等。   研究共同作者也是德州農工大學教授Clare Palmer 提醒,或許事實上,也許有些國家對於貓的照顧和依戀比狗高,而此研究只檢視中西歐的三個國家。若和其他國家做比較研究,可能有新的發現。   此研究共招募2,117寵物主人:844位狗主人,872位貓主人,以及401位擁有狗和貓。這些參與者回答「Lexington 寵物依戀量表」的問題,針對了解照顧上的各個不同的範圍,包括在獸醫服務上的花費,和他們期待所能得到的照顧。目地在了解主人情緒上的依戀。   研究發表在《獸醫學前沿》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10.23)、Frontiers(2023.10.23)      
+ read more
生髮藥的副作用會「永久」影響某些人
2023.10.30
生髮藥的副作用會「永久」影響某些人
據美國一位頂級前列腺外科醫生稱,唐納德·川普接受的脫髮治療藥物導致十分之一的男性出現陽痿和抑鬱症。   前列腺癌的泌尿科顧問Dr Edward Schaeffer表示,他不推薦「任何男性」使用非那雄胺(finasteride)藥物,因為這種藥物的常見副作用會「永久」影響一些患者。   這種藥片最初是為了治療前列腺肥大而研發的,在被證明可以使頭髮再生後,現在以柔沛膜衣錠(Propecia,或名「保康絲」、「保髮止」) 的名稱在台灣出售,並被全球數百萬男性服用,其中包括前總統和多位好萊塢明星。   它的作用是阻止男性荷爾蒙睪固酮(testosterone)轉化為二氫睪固酮(DHT)。人們認為,雙氫睪酮過高會導致頭皮毛囊萎縮,導致掉髮。   NHS並未規定非那雄胺用於治療脫髮,但今年早些時候,《星期日郵報》透露,英國藥品監管機構已對其展開調查,因為自2020年以來抑鬱症、性慾低下和勃起功能失調等副作用的報告增加了三倍。   政府數據也顯示,至少70起患者因疑似副作用而產生自殺念頭的報告與非那雄胺有關。   生產非那雄胺的製藥公司─默克公司一直否認與嚴重的長期副作用有關,但也支付了數百萬美元來解決與美國患者的訴訟。   這些副作用(後來被稱為非那雄胺後症候群)發生的頻率仍然存在激烈爭論。   然而,Schaeffer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相信「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對此會遇到明顯的問題」。他補充說:「這種非那雄胺後症候群的副作用是真實存在的。持續時間可能變化很大。有些人會停止服藥,一旦藥物消失,幾週內就會痊癒。但我認識的一些人一直沒有恢復。   非那雄胺的意外療效   非那雄胺最初是為了治療前列腺肥大而開發的,但使用者很快就看到頭髮同時生長。在研究中,當給予較低劑量時,超過80%的人停止脫髮,65%的人看到頭髮開始重新長出來,通常在幾個月內。   初步研究顯示該藥物可安全用於治療脫髮。   試驗中約百分之四的人出現了暫時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勃起功能障礙,這些問題在他們停止服藥後似乎消失了。   非那雄胺後症候群   但在過去的十年中,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非那雄胺後症候群影響著數千名服用該藥物的人。   2021年路透社報導稱,其獲得的法庭文件顯示,自2011年以來,美國健康監管機構已收到700多起與該藥物有關的自殺和自殺念頭報告。   今年3月,該報透露,英國健康安全監管機構藥品和保健品監管局(MHRA)已對非那雄胺的長期影響展開持續調查。   病例報告似乎顯示年輕男性受到的影響更大。   但Schaeffer博士說,老年男性也會經歷這種情況,只是他們可能對性不太感興趣。   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指示口服生髮藥Propecia(柔沛、「保康絲」、「保髮止」),以及治療攝護腺肥大的Proscar(波斯卡藥錠)改變標籤,因為它們可能對使用者的性功能產生副作用。   這兩種藥物都是由默克藥廠使用同樣的學名藥成分finasteride生產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3.10.21)      
+ read more
先吃蔬菜對健康有重大益處
2023.10.23
先吃蔬菜對健康有重大益處
你吃飯時,會先夾哪一類食物?這個問題似乎問得很無厘頭。事實上,先吃哪一類的食物學問大:和健康息息相關。   現在,科學家表示,在吃盤子裡的肉、米飯或麵食之前先吃蔬菜,對健康有好處。   有證據顯示,這種「進餐順序」可以改善血糖,讓您更減緩胃排空,長時間保持飽腹感,有助於抑制食慾,並促進減肥。   先吃蔬菜有益健康 在3月《營養》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8名日本年輕健康女性進行了先吃蔬菜或先吃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影響評估。   研究作者發現,即使參與者吃得更快,那些先吃蔬菜的人的餐後血糖(餐後血糖)和胰島素也比那些先吃碳水化合物的人低。   人們認為,用餐時,水果中的纖維可以抵消掉白米和麵食等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   此外,日本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連續兩年每餐先吃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那些不吃碳水化合物的人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2016年發表在《糖尿病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進行這種進餐順序的人會延遲胃排空,並增加腸促胰素(incretin)的分泌,腸促胰素是一種告訴身體已經吃飽的荷爾蒙。    更重要的是,一些研究表明,在碳水化合物之前吃蔬菜可以刺激GLP-1激素的產生,發出身體吃飽的信號。Ozempic和Wegovy等重磅減肥藥就是模仿這種激素的作用,減緩消化和胃排空。碳水化合物就不會那麼快被消化,也不會那麼快地衝進血液。   阿拉巴馬州的營養師Carolyn Williams女士說:「你幾乎可以說你的蔬菜就像你自己的小減肥藥針Wegovy」。   哪一種食物富含纖維?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數據,50歲以下的女性每天應攝取約25至28克纖維,而50歲以下的男性應攝取31至34克纖維。51歲以上的女性每天應攝取約22克,51歲以上的男性每天應攝取28克。    然而,專家估計多達95%的美國人沒有達到這些門檻。   綠花椰菜、青豆、南瓜、洋蔥和青椒是一些出色的選擇。此外,全麥麵食、杏仁等堅果、豆類和豆類也含有纖維。   建議以沙拉開始用餐,並用橄欖油、堅果、其他蔬菜和少量起司調味。       閱讀更多:每天五塊水果和蔬菜「對心臟的好處相當於走 4,000 步」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3.10.16)、MDIP(2023.02.26)        
+ read more
研究發現,租屋者可能比屋主老得更快
2023.10.17
研究發現,租屋者可能比屋主老得更快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租房而不是完全擁有房屋可能會加速身體的衰老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與直接擁有房屋(無抵押貸款)的人相比,租房的人表現出更快的「生物老化」跡象。生物老化是由身體細胞和組織老化速度的某些生理標記(DNA 甲基化)決定的。   平均而言,這種影響僅相當於老化不到一年。即便如此,研究發現,這比失業或以前吸菸的影響更大。   此外,這種影響在私人租屋者中尤其明顯,而不是在公共住宅中。   雖然這似乎令人費解,但研究人員University of Essex 教授Amy Clair表示這是有道理的:至少在進行這項研究的英國,「社會」住房往往比私人租賃維護得更好、更實惠、更穩定。除此之外,私人租屋者的住房還面臨更多的不安全感。根據過去的研究,這種壓力可能會加速生物老化。   NYU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健康與住房實驗室聯合主任Giselle Routhier對這項發現並不感到意外。   她認為很明顯可看出,住房環境可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人們的健康。在第一種情況下,暴露在含鉛油漆剝落、蟑螂或黴菌等惡劣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氣喘等健康問題。   Routhier表示,在第二種情況下,生活在這些條件下的壓力—或者無法支付帳單—可能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損害。此外,她指出,負擔不起住房的租戶可能被迫在支付租金或去看醫生和配藥之間做出選擇。   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在其他國家進行同樣的研究,結果是否會相同。   Clair認為,無論如何,核心意義是相同的。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太安全、品質較低的住房與較差的健康狀況相關,因此應該成為政策介入的指標」她說。   Routhier同意並表示,「如果你沒有一個讓你感到安全的家,那麼管理你的日常生活會更具挑戰性,更別說要面對任何醫療狀況了。」   她還指出,住房不安全的最極端形式—無家可歸—眾所周知與「加速老化」有關。Routhier表示,他們可能比正常人早20年出現老年人常見的症狀,例如虛弱和認知障礙。   研究怎麼做   這項研究是基於1,420名英國成年人參與的一項始於1990年代的長期研究。   參與者提供了有關他們的住房狀況以及收入、教育和健康因素(如吸煙習慣、體重和任何慢性病)的資訊。他們還提供了血液樣本進行DNA甲基化分析。   Clair的團隊發現,平均而言,與那些還清房屋抵押貸款的人相比,住在私人出租房的人的生物老化速度要快一些。這是考慮到所有其他家庭和健康因素後的結果。   Clair表示,私人租房(而非公共租房)與老化加速有關這一事實表明,住房環境本身存在影響。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曾經拖欠租金或居住在暴露於污染或其他環境污染物的住宅中的人,也發現了衰老速度加快的跡象。   該項研究結果於10月10日在線發表在《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3.10.11)、BMJ(2023.10.10)      
+ read more
平板支撐、靠牆坐等運動最有助於降低血壓
2023.10.16
平板支撐、靠牆坐等運動最有助於降低血壓
一項新研究發現,肌力訓練比其他運動方式更能有效降低血壓!   眾所周知,運動有助於降低血壓,並且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的一環。然而,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有氧運動(如步行和跑步)對降低血壓的好處。   但是,有助於血壓管理的不僅僅是有氧運動。   七月發表在_《英國運動醫學雜誌》_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肌力訓練比其他形式的運動在降低血壓方面更有效。   新的研究顯示,力量訓練(又稱阻力訓練),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是等長運動的練習,如平板支撐和靠牆坐,比其他類型的練習更能降低血壓。   美國心血管協會的心臟病專家Nitin Bhatnagar, DO說,「等長運動可以提高心率,降低心輸出量,並透過各種肌肉骨骼受體改變全身血管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改善心血管系統並降低血壓。」   心臟病專家Lance LaMotte, MD指出,這進一步證明,除了藥物治療外,運動是控制血壓的重要的一部分。   運動可以降低血管的硬度,進而降低血壓 從廣泛的角度來看,運動透過降低血管硬度來幫助血壓。這使得血管更加「順應」或可延展,並且能夠擴張或加寬,為血液流動提供更多「空間」。   這減少了血液對動脈壁施加的壓力。   Nitin Bhatnagar解釋說,血管由三層組織組成,構成血管壁。最內層稱為內皮層;運動已被證明會影響內皮細胞的活性。   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有助於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定期運動可以增加一氧化氮的產生,從而有助於動脈健康。   Nitin Bhatnagar補充說,持續運動也有助於降低血壓,因為它可以增強心肌。這使得心臟能夠更有效地泵血,從而減少血管的壓力。   研究的局限性 Lance LaMotte指出,由於這項新研究是一項統合分析(對多項試驗的分析),因此對研究結果的確定性有批評的空間。       編譯來源:health(2023.09.25)、BMJ(2023.07.2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