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運動要在晚餐後
2015.02.25
運動要在晚餐後
  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由於血糖與血脂的濃度較高,因此同時也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如中風、心臟病。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運動是一項常見的處方。不過,鮮少有人關注運動的時間點是否影響運動所能帶來的效益。   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學者近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欲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選擇在晚餐後運動將能獲得較大的效益。   研究團隊找來一群肥胖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人參與實驗。首先,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晚餐前運動;另一個階段則要求參與者將運動時間改至晚餐後45分鐘。運動內容多為鍛鍊腿部、腹部肌力;實驗期間,參與者晚餐時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也受到研究人員的控制。   結果發現,與沒有運動的日子所測得的數據相比,餐前運動僅能幫助參與者降低血糖濃度;不過,若是在餐後45分鐘運動,參與者的血糖與血脂都濃度都同時獲得了改善。   研究者Jill Kanaley教授認為這次的研究發現證實不光是運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很重要,運動的時間點也是影響運動成效的關鍵之一。他相信這次的研究將有助於醫事人員與健康照護者幫助患者擬定合適的生活作息規劃,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未來,Kanaley教授計畫繼續針對早晨與晚餐後運動的效益差別,以及,人體賀爾蒙分泌狀況對於運動成效的影響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read more
生活品質,藥不藥?
2015.02.17
生活品質,藥不藥?
  隨著多外食、少運動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常態,心血管疾病也逐漸成為當代的文明病。藥物是目前預防或控制心血管疾病發生最普遍的解決方法。不過,藥物與生活品質的關係一直缺乏相關研究,因此,日前即有學者針對吃藥-包含取得藥物、每天記得吃藥以及實際吃藥等行為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做了調查。   此研究以電子郵件問卷的方式進行,研究團隊在信中設計了三個假設性問題:   1. 你願意減少多少壽命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答案選項分別為:一周、兩周、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一年半及兩年。   2. 你現在願意花多少錢來換取終生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的生活?   3. 當選擇不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時,你願意承受多大的死亡風險?     答案選項分別為:10%絕對死亡的風險、輕微死亡風險及不願冒任何風險。   並且註明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的,要求填答者在此假設下作答。   研究團隊總共發出18,780份調查邀請,收集到1,000份答覆,當中有79%的人每天服用至少一粒藥、有59%為女性、63%為白人及28%的人沒有大學學歷,並且平均年齡為50歲。   結果顯示,人們平均願意用12.3周的壽命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具體而言,有8%的人願意用兩年的壽命,21%的人願意用一周至一年的壽命,而有70%的人不願用任何時間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此外,人們平均願意花1,443美元來交換終生不服用藥物的生活,以比例來說則有21%願意花1000美元、約10%願意花5,000至25,000美元,而有43%不願花任何錢。最後,有9%的人願意承受絕對死亡風險,有13%願意承受輕微死亡風險,而有62%的人寧可吃藥也不願承受任何死亡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願意付出代價以換取終生不服用藥物的人多是老年人以及非白人,同時,他們服用藥物的頻率較高,而非白人獲取藥物也比他人更困難。   研究主編Robert Hutchins醫學博士說明,依此研究數據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有助於相關研究更為精準地反映治療與生活品質間的平衡。不過他也表示研究進行時,無法確定參與調查的民眾是否在假設藥物是免費且無任何副作用下作答,並且此研究結果不適用於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方法。(此研究的經費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員宣稱與產業無任何關係。)     資料來源: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 read more
破除流言!沒有「胖得健康」這回事!
2015.02.13
破除流言!沒有「胖得健康」這回事!
  有一些人,身型肥胖但卻有著正常的膽固醇指數、高血壓等且無代謝上的健康風險,過去的研究將之稱為「健康胖」。但最近有研究指出:「健康胖」其實一點都不健康。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系的研究員以2,521位39至62歲的成年人為實驗對象,觀察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膽固醇、血壓、空腹血糖值以及導致高血糖的抗胰島素變化狀況,為期長達20年。在2,521位參與者中有181位在實驗一開始被歸類為肥胖,而當中有66位為所謂的健康胖。   結果顯示,超過51%被稱為健康胖的人20年後變得不健康,並且健康胖者當中只有11%於減重後變成健康且體重正常的人,剩餘的38%則始終維持著原本的狀態。而參與實驗者中原本屬於健康且體重正常者,經過20年後只有6%變成不健康的肥胖者。   研究主持人Joshua Bell說明,「健康胖」的核心概念在於這種健康狀態不會隨時間而有劇烈變化,然而從實驗結果來看卻有超過一半的健康胖者於20年後變得不健康。同時,實驗結果亦顯示體重正常者不論健康與否,仍比健康胖者不容易成為不健康的肥胖者。   由本次研究發現我們可以知道:「健康胖」是一種短期的身體狀態;且只是一種相對於不健康的肥胖者的說法。不論肥胖者健康與否,依然比體重正常者容易罹患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並且也容易患有子宮內膜癌、大腸癌和乳癌等癌症。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2015.02.05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研究發現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降低俗稱的壞膽固醇,即所謂會造成動脈硬化的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找來54名試驗者,並依據美國飲食指引公布的標準-每日食用4茶匙的油來分別設計含玉米油及橄欖油的菜單,作為試驗者每日的飲食內容。另外,菜單在設計時也特別注意避免改變試驗者的體重,以排除體重因素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而試驗者於實驗前後皆針對血脂濃度等身體狀況進行檢測,讓研究團隊得以觀察膽固醇的變化。   結果發現,食用含玉米油菜單的試驗者的低密度膽固醇下降了10.9%,而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其低密度膽固醇則僅下降3.5%。同時,食用含玉米油菜單者,其總膽固醇下降了8.2%,較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的下降幅度高了6.4%。   醫學博士Kevin C. Maki說明,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有效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原因部分來自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多四倍的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這種植物天然成分能在蔬菜水果、堅果、穀類和豆類製品中找到,因不易被腸胃吸收且容易由膽汁排出,所以不容易蓄積體內。同時,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因此能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   過去亦有研究發現植物油有益心臟健康,而此篇研究又更加具體地指出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具備更良好的效果。最後,此篇研究的部分經費來自食品公司ACH Food Company Inc.的贊助。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      
+ read more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2015.02.04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500毫克」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對飲食習慣已經固定的成年人來說相當難以達成。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   美國艾默里大學的醫學博士Andreas P. Kalogerapoulos為觀察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以2,642位71-80歲的人作為觀察對象,當中涵蓋了51.2%的女性以及61.7%的白種人。經過10年的觀察,有881位去世、57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398位有心臟衰竭。另外,每日食鹽量在1500毫克以下、1500-2300毫克間以及2300毫克以上的人,其死亡率分別為33.8%、30.7%以及35.2%,各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Kalogerapoulos博士說明,對71-80歲的人而言,食鹽量多寡與其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設定食鹽量的標準前,應有更嚴謹的試驗數據支持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應低於1500毫克的論述。   此外,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鹽可能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糖份攝取量或許才是關鍵。而此篇關於用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受到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老年研究院、國立護理醫學研究所與轉譯科學國家中心等機構的贊助。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2015.02.02
你睡不好嗎?小心肥胖與糖尿病纏身!
  研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即睡眠時有呼吸困難和心律不整等問題)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尤其家族病史中有糖尿病者需格外注意。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被阻塞,導致吸氣無法連續的睡眠障礙。這往往會導致身體新陳代謝狀況的改變。神經學專家Rossana Huerta Albarran說明,由於呼吸中止會導致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使人體失去代謝葡萄糖與脂肪的功能,造成血糖升高與脂肪代謝異常。同時,睡眠品質不好也會讓腦部傳送指令要求身體食用碳水化合物,使得體重增加。   在進食量增加以及代謝失常的相互作用下,很容易造成膽固醇指數上升。睡眠障礙除了導致糖尿病外,也與高血壓以及導致高血脂的三酸甘油脂增加有關。因此在肥胖的人較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背後,其實睡眠狀況是否良好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Rossana建議有睡眠障礙的人,應尋求醫療協助以獲得正確治療並避免病情發展。同時,他補充說明電子產品是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人們躺在床上準備就寢時,經常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因為腦部對光有所反應而使人難以入眠。   此外,雖然一般普遍認為每人每日需睡滿八小時才健康,然而醫療專家Rafael Santana表示,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數是依照個人的年齡和身體需求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真正重要的是睡眠品質。   睡眠品質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情起伏,並且還是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的關鍵因素。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好好了解自己需要的睡眠時數與睡眠品質,並且改善、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是我們為常保健康而不可忽視的工作。     資料來源:Investigación y Desarrollo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