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喝咖啡可能有助降低阿茲海默症罹患率
專門研究咖啡與健康關係的非營利組織咖啡科學資訊學會(ISIC)最新公佈研究報告指稱,每天喝三至五杯咖啡,能使罹患阿茲海默症(老人癡呆症)的機率降低達20%。
歐洲65歲以上的人口目前佔了15.4%,預估到2025年將增至22.4%;高齡化人口的增加,意味各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也會越來越普遍,目前平均每20位65歲以上老年人有一位罹患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2014歐洲年度大會其中一個論壇主要討論飲食營養與保護認知功能的關係,特別是在阿茲海默症的前期,在病徵與癡呆發生以前,飲食營養所扮演的角色。論壇上的一項報告認為,主要由魚類、新鮮蔬果、橄欖油和紅酒所組成的地中海式飲食,對於降低阿茲海默症罹患率有一定的作用,這是因為上述飲食當中含有具有保護作用的多酚;而咖啡當中同樣也含有大量多酚。
先前已有研究發現,長期固定適量的飲用咖啡,最多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達20%。最近的一份研究則指出,在四年的追蹤研究裡,確實發現咖啡有助降低罹病率,但過了四年之後的效率就逐漸遞減。
該報告也發現,咖啡裡所含的咖啡因及多酚都是保護認知功能退化的主要角色,咖啡因能預防大腦的澱粉蛋白斑塊及神經纖維糾結形成,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兩項主因。咖啡因和多酚也有助降低炎症,減緩大腦記憶細胞的退化。
歐洲阿茲海默症協會副主席Holmerova主席表示,報告的發現令人感到受鼓舞,有助於瞭解飲食營養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角色。
資料來源:咖啡科學資訊學會(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Coffee)
+ read more
2014.11.27
日研究:阿斯匹靈無法降低年長族群心血管疾病風險
今年五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才發布一項重要訊息表示,現有的研究證據尚未能支持服用阿斯匹靈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藥物,這項訊息與美國心臟學會與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的立場都相左,阿斯匹靈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上的角色爭議持續存在。
日前一項日本初級預防計畫(Primary Prevention
Project)開放標記研究指出,每天服用阿斯匹靈並未發現會有助於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膽固醇的年長者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這項研究共有來自全日本1,007間診所14,464位年紀在60-85歲的病患參與,他們都有高血壓、血脂異常或糖尿病。研究團隊隨機分配參與者接受每日服用100毫克阿斯匹靈腸溶錠的開放標記治療。
根據研究結果,服用阿斯匹靈的族群,發生心血管病因死亡、非致命的中風或心肌梗塞的五年累計比率為2.77%,而未服用者該比率為2.96%,顯示阿斯匹靈對預防年長者發生上述心血管相關疾病與死亡的效益並不顯著。雖然與安慰劑組相較,服用阿斯匹靈能相對降低發生非致命心肌梗塞與短暫性缺血發作的風險,但也會同時增加出現顱外出血及腸胃道副作用的機率。
研究團隊強調,雖然這項研究進行時間較短,在追蹤最長達6.5年時就已停止,但即便將時間拉長,阿斯匹靈作為初級預防藥物在臨床上的重要性也已經不如原初所設想。
J. Michael Gaziano與Philip
Greenland博士評論表示,這個研究結果與過去一些在低風險族群身上所作初級預防效果的試驗結論一致,目前仍較有爭議及困難決定是否應該用藥的族群主要是那些還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卻已是高風險的族群,他們認為,很有可能還是有某些具有多重風險的病患服用阿斯匹靈是是可以達到平衡效益與風險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至於效果可以達到的程度有多少,則需有進一步的其他研究進行瞭解。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4.11.26
糟糕的婚姻關係讓人傷「心」
一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老化研究所出資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年長者,特別是女性,婚姻關係不佳者比婚姻關係美滿者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這項研究由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與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家合作進行,分析了一千名57歲至85歲的已婚年長男女於另一項大型研究計畫《國家社會生活、健康與老化研究計畫》當中所留下的資料,內容長達五年。
研究小組期望透過分析年長者的婚姻與心臟健康狀況,找出兩者之間的關係,同時,瞭解性別與年齡兩個變項是否具有影響。
結果顯示,不好的婚姻關係確實會對心臟造成較大的傷害。這樣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升。研究者表示,由於我們的免疫系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婚姻關係產生的壓力對於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嚴重;同時,研究結果也顯示,與男性相比,女性的心臟健康更容易受到婚姻品質的影響。研究者解釋這可能與女性傾向壓抑不開心的情緒有關。
「目前大多數的婚姻諮商仍將焦點擺在年輕的伴侶身上,」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計畫主持人劉教授說:「現在我們知道婚姻關係的品質對於老年人而言也是重要的,即便是對那些已經結褵半世紀的人而言。」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_
+ read more
2014.11.18
健康的年輕停經婦女不需重複檢測骨密度
最近一份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HI)下的子研究計畫發現,婦女在更年期之後或65歲前有正常的骨密度的話,骨折的風險是很低的;所以建議婦女在65歲前若進行過一次做骨密度檢測(bone
mass density,
BMD)發現無骨質疏鬆,則至少在10年以內時間就不需要再重複做。
這項研究追蹤了4,068位50-64歲已經停經且有接受骨質密度檢測的婦女,這些婦女都沒有在服用荷爾蒙、鈣片及維他命D補充品,而且在參與研究之前沒有發生過骨質疏鬆性骨折。
在研究開始時沒有罹患骨質疏鬆的婦女之中,要達到有1%的婦女發生脊椎骨或髖骨骨折,約需12.8年(較年輕的婦女)至7.6年(較年長的婦女)的時間;而達到有3%的婦女發生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約需11.5年至8.6年。所謂「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指的是脊椎骨、髖骨、腰部或上臂骨折。
但對於在研究開始時就已經有骨質疏鬆的婦女來說,要達到有1%的婦女發生脊椎骨或髖骨骨折,只要3年的時間,而達到有3%的婦女發生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只要2.5年。
婦女要不要做骨密度檢測,或是更年期後還要不要繼續進行檢測,是根據婦女的骨折風險來評估的;但是要怎麼評估婦女的骨折風險,至今仍未有定論。一般來說,除非婦女罹患的疾病、或是接受的治療會影響骨質密度,不然65歲前通常是不建議進行檢測的。而這份研究也指出,較年輕又沒有骨質疏鬆的停經婦女,如果在65歲前已經做過一次骨密度檢測,那麼之後10-15年間也不需要再做一次。
資料來源:北美更年期協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的線上期刊-「更年期」(Menopause)
+ read more
2014.11.12
乳癌治療的代價:易造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技術發展至今已相當進步,大多數剛被新診斷出罹患乳癌的女性病患都能在接受治療後免於癌症的再次侵襲,但治療會產生的副作用影響也必須小心注意,尤其是會造成骨質流失,嚴重將可能變成骨質疏鬆!
乳癌治療會引起停經前與後的婦女發生骨質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其會使病患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降低。
以停經前婦女接受乳癌早期階段的輔助性化療為例,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是會造成卵巢功能受損或早發性停經,一旦發生,骨密度在接受治療的半年至一年之內將會快速流失,其強度和把整個卵巢移除對骨質所造成的傷害相當。對已停經婦女罹患最常見的受體陽性乳腺癌,使用芳香酶抑制劑進行治療,也會使其體內的雌激素降低。
不過很幸運地,骨質疏鬆是可透過骨密度檢測;戒菸與降低酒精攝取等健康生活型態;多攝取鈣質與維生素D;或依照醫師服用指引建議劑量的藥物,來控制骨細胞的流失量。乳癌患者要維持骨骼健康,最重要的是應提升治療會造成骨質流失的意識,並諮詢負責的專科醫師自己是否可能有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的危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4.11.07
降血脂藥物Statins增加女性甲狀腺癌風險?
過去有數個觀察性研究曾顯示,使用降血脂statins藥物除了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外,還可能會降低大腸直腸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但藥物對甲狀腺癌的可能影響尚未有足夠的相關證據。
近日台灣一項新的研究指出:常服用statins藥物者,尤其是女性,被發現出現甲狀腺癌風險增加的情形,提醒正在服用藥物的病患應特別注意!
這項由新北市遠東醫院鍾旭東醫師與其研究團隊所做的研究分析,從台灣健保資料庫中挑選500位40歲以上、在2008-2011年間確診罹患甲狀腺惡性贅瘤的病患資料,以及2,500位民眾為控制組。女性佔所有參與者的2/3。分析的結果發現,在調整高脂質血症後,與控制組相比,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其罹患甲狀腺癌的勝算比為1.40。女性部分,該數值更高,為1.43,但男性並未出現增加情形。
研究團隊解釋,statins藥物會抑制癌細胞成長、增加細胞死亡及抑制蛋白酶體,但一些在體外的研究也顯示這些抑制作用會因為雌激素(雌二醇)出現而減弱,而甲狀腺功能及癌症成長又與雌激素相關,而且,甲狀腺癌患者通常也有荷爾蒙代謝干擾的問題。研究團隊因此推論,可能是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比男性高的關係,才使得statins藥物的癌症保護作用在女性病患身上被中和消解掉。但由於研究資料並未含女性停經狀態或使用荷爾蒙療法的資訊,因此這項假設未能被驗證。
研究其他的限制還包括缺乏甲狀腺癌亞型及BMI值資訊、可能存在監控偏差、以及難以建立使用statins的規則與時間長度。但由於這個藥物可能會引起過去未曾發現過的問題,所以研究最後建議醫師應更加注意管理例行性使用statins藥物的病患。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期刊(Clinical Endocrin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