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CDC:青春期前期兒童僅需接種兩劑HPV疫苗
上週,美國疾病管制署(CDC)表示,11歲與12歲的兒童僅需要接種兩劑HPV疫苗即可;其中兩次接種時間應至少間隔6個月。13歲與14歲的兒童也適用這項兩劑接種方案,至於年紀較長的青少年與青年(15~26歲)仍應按時接種三劑。
CDC專職提供疫苗相關建議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在其半年一次的會議上,針對「青少年接種兩劑HPV疫苗即可」的建議以及相應的接種時程進行投票表決。這項表決通過後很快就獲得了CDC主任Tom
Frieden的批准,將其作為官方政策。
這項新的建議建基於CDC和ACIP對來自臨床試驗數據的審查,其中顯示:9~14歲的青少年接種兩劑HPV疫苗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與16~26歲接種三劑HPV疫苗者的免疫反應相似,甚至更高。而研究表明,提供11和12歲孩童兩劑疫苗所能獲得的保護比年輕成人接受三劑疫苗來得更好。
本月初,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也批准了9至14歲在接種Gardasil
9(9價HPV疫苗)時僅需兩劑的方案。
Frieden在CDC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安全、有效且持久的保護,…意味著更多美國人將免於癌症。…也使父母更容易讓子女得到即時的保護。」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的婦產科醫生Jennifer
Wu博士表示,將注射次數從三次減少到兩次肯定會增加民眾『乖乖接種疫苗』的機會。她解釋,由於這是一項新且昂貴的疫苗,減少注射次數至兩次將大幅降低一般民眾接種所需付出的成本。
紐約州Staten Island醫院婦產科主任Mitchell
Maiman博士也支持這項新建議,認為「新的接種方案應該會更方便且成本更低,同時提供至少與過往相同或更好的保護」。
而今,CDC已開始鼓勵醫生開始對青春期前期的孩童實施2劑施打時程,並將為家長、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和保險公司提供與這項新措施所帶來的變化相關的指導。
其實早在2014年,WHO就已經發布新的HPV疫苗指引,建議在為9~13歲的孩童施打疫苗時將劑數減量。而今,CDC、FDA、ACIP和其他相關單位由於一直以來都關注著美國HPV疫苗的使用情形,因此得以據此作出具體的政策建議。反觀台灣,雖有部分縣市針對國高中女學生施行公費施打HPV疫苗,但一個完整的HPV疫苗接種與追蹤資料庫遲遲未能建置完善,一方面難有確實的數據支撐以作為政策上之建議,另一方面也是將國人的健康及防疫工作置於未知的風險之下。因此,台灣是否會比照辦理調整建議之施打HPV疫苗劑數著實值得注意。
根據衛生福利部所核發之許可,目前台灣現有的三種HPV疫苗中,二價與四價疫苗在給青春期前期的孩童使用時可施打兩劑即可(二價:9~14歲,四價:9~13歲;第一劑與第二劑皆需相隔6個月),今年初核准通過的九價疫苗則仍皆需施打三劑。
資料來源:CDC、FDA、UPI、衛生福利部
+ read more
2016.10.27
兩大可樂品牌資助了上百個健康機構
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顯示,在2011~2015年間,總共有96個國家健康組織接受了美國國內最大的兩家汽水公司—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贊助。此外,同時間這些汽水巨頭們更阻止了28個試圖降低美國國民對於汽水攝取的法案。
研究顯示大型飲料公司對於美國國民的健康和營養攝取有嚴重阻礙,並呼籲健康組織停止接受來自他們的贊助。
含糖飲料近幾年來已因未造成肥胖、糖尿病及心臟疾病而成為大眾關注的健康隱憂。但似乎有些有些企業試圖削弱這些健康風險與含糖飲料間的連結,比方說上個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便揭露糖業組織自1965年來是如何透過金錢收買科學家,以弱化糖分攝取與心臟疾病間的因果關係。
而來自波士頓醫藥大學的Daniel Aaron和Michael
Siegel博士近期的研究更讓人得以進一步得知近5年來國家健康組織是如何受到汽水公司們的操控與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近五年內共有96個健康組織接受含糖飲料企業的贊助,這些贊助都確實符合以下標準:必須由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提供,而贊助內容包含財務上或任何活動資助、國內或任何影響美國國民健康的組織、贊助必須在研究期間進行,此外,子公司贊助也包含在內。
其中可口可樂資助83家,百事可樂資助1家,且共有12個組織同時接受兩家贊助。不過,由於百事可樂並未如可口可樂一般公布企業資助的組織清單,因此研究者認為接受資金的組織恐高於這些數字。
此外,令研究團隊震驚的是,即便含糖飲料的攝取與糖尿病間的關聯多麼顯而易見,美國糖尿病協會與糖尿病研究基金會竟然也出現在受資助名單當中。
研究同時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自2011~2015間透過遊說阻止了28個健康法案或相關條例,比如針對含糖飲料的課稅。在2011~2014年間,可口可樂每年耗資將近6百萬美元在遊說相關法案,百事可樂則是3百萬美元。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也發現美國飲料協會—標榜美國無酒精飲料的貿易協會—每年也花費1百萬美元從事相關遊說。
研究團隊稱他們的研究顯示飲料公司使用「企業慈善」為行銷工具,以模糊可能對自身產業造成利益限縮的大眾健康標準。
在一封Aaron寫給_Medpage
Today_的郵件中提到:「汽水公司可以透過與國家健康組織的利益互惠及在經濟上提供資助,使立法上對自身不利的潛在風險中立化。…健康機構的主要宗旨應該是推廣他們所服務人民的健康,我敢說接受來自汽水公司資金的行為,已經背棄了這些責任。健康組織除了無法為民眾健康把關,甚至還可能成為侵蝕民眾健康的幫兇。」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醫學博士Robert
Lusting也表達了對於健康組織接受汽水公司資助的擔憂:「如果你相信卡路里就只是卡路里,糖只是空有熱量,汽水公司的贊助行為也只是保護自身的市佔率。但如果卡路里不只是卡路里,而糖的有害性也不只是因其含有的熱量,那麼來自這些飲料企業的資金便太過分且不道德,甚至應該是違法的。…研究已經證實糖份的代謝與酒精一樣,造成兩種型態的糖尿病、心臟和脂肪肝疾病,此外更是易上癮的,這些都與它的卡路里無關。甚至是飲料企業自身都承認他們的飲品會造成蛀牙,可說是誘發慢性疾病最大的因子。」
Aaron表示,許多人相信這些飲料企業贊助健康組織是為了扭轉由他們產品所引發的傷害,然而,研究卻顯示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大幅反對、遊說與人民健康相關的法案。而從他們的行為可以發現其真正意圖,其實是假藉「幫助人民健康」來扭曲大眾對這些贊助行為該產生的合理負面感受,並從中牟利。他們本質上是以行銷立場出發。此外,本篇研究只針對國家級的健康機構,但Aaron指出仍有許多地方、州立的機構未被涵蓋在內,類似這樣的行為無處不在。
然而,報告還是帶來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健康機構們已經開始重新思考贊助夥伴了!例如營養與飲食學會、美國兒科協會及部分組織已經決定在2015年合約到期後,將不再與可口可樂續約。
總結此次的研究成果,Aaron和Siegel博士建議健康組織拒絕來自這些汽水公司的贊助,並尋求替代的資金來源,以避免淪為企業營銷策略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6.10.24
調漲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
『調漲部分負擔』--以分級醫療作為包裝的錯誤政策?
衛福部與健保署日前宣布,以促進分級醫療為由,意欲調整健保部分負擔,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與消基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於今日(24日)上午十點共同於立法院中興大樓103會議室,召開記者會,表示督保盟支持「轉診/分級制度」,但不認同「提高部分負擔」作為手段。由於目前的基層醫療環境存在一些對於婦女丶老人身心障礙者之障礙,讓這些弱勢者只好選擇大醫院。這些障礙必須由政府的政策及作為來改善,而不是、也無法以經濟手段讓人民就範。政府應先著手基層醫療環境的改善,再研議是否有必要提高部分負擔。但是,如果提高部分負擔其實是健保財務的考量,就請政府真實以對,不需拐彎抹角!。
部分負擔,阻礙就醫公平性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調整部分負擔政策不僅違背健保精神,政府還忽視民眾購買力持續下降、醫療負擔卻不斷上升的事實。蔡英文競選總統政見之一:健保費採取家戶總所得與健全社區醫療服務之主張,然而執政黨不僅未修法改正過分由薪資所得支撐的健保費,與提出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的施政計畫,還直接調漲部分負擔,從民眾口袋再多拿錢,帶頭阻礙民眾就醫的可近性與公平性,漠視人民權益!
部分負擔無助醫療分級,支付制度才是金鑰
部分負擔調漲能夠達到分級醫療嗎?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部分負擔的調整,無助分級醫療!健保開辦至今21年,部分負擔共計調漲五次,最近一次是在民國94年,同步調漲各級醫院門診與急診的部分負擔,多年多次微調,不但越調越多大醫院,且並未改變醫院與基層的門急診就醫分佈。
不是不分級,是分不了:至基層就醫困難重重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代表劉金鐘先生以自己與傷友的親身經歷表示,傷友95%以上都是輪椅使用者,且有許多因為脊髓損傷的後遺症多次嘗試至家裡隔壁的基層診所就醫,但卻常因診所無障礙設施嚴重不足而進不去,或因檢查設備(如X光機)無法提供身障者使用等改而奔波至醫院。幾次下來,已不敢再去基層診所。此外,多數傷友本身原是經濟支柱,受傷之後無法賺錢,如果為了分級醫療而漲部分負擔,實在不公平,也非常殘忍。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代表李碧姿主任也說,社區中很多老人,可能必須坐輪椅,或是因為疾病的治療而要進行多項檢驗,無論是照顧者或是長者本人,也無法負荷多次診所與醫院的奔波。
督保盟召集人、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曾有血友病患者反應,並非他不願意至基層,而是診所的醫師都會直接請他去醫學中心看;黃淑英再以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藥品耐適恩處方為例,醫師處方耐適恩前必須做胃鏡檢查,但絕多數診所都沒有胃鏡檢查設備,因此必須上醫院,病人在診所與醫院間轉來轉去,病人和健保都不會省錢,更別提全台有一半鄉鎮基層沒有婦產科醫師,醫療資源較為缺乏的地區,如何至基層就醫或生孩子?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消基會、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全面反對政府以分級醫療做為包裝,實施違反全民健保精神的部分負擔調漲,並強烈呼籲,有為的政府應該優先提出從對提高民眾就醫品質與效率的醫療制度改革面著手,而非便宜行事,要求民眾先付錢等改革。
更多新聞連結:
聯合報:反對調漲急診部分負擔 督保盟轟 –
錯誤政策
自由時報:督保盟批調漲部分負擔,健保署長
:尚未定案
記者會新聞稿連結:http://twl.ngo.org.tw/category/144/article/2689
+ read more
2016.10.20
過勞使人病 女生尤其要小心
一項由美國與丹麥學者共同完成的新研究指出,過度的辛勤工作確實會讓你生病;並且,這樣的影響對女性來說尤其明顯。
研究人員分析的資料來自數個丹麥製造企業,特別是在1996年至2006年間丹麥製造業出口最為繁榮的時期受惠者。接著,他們利用政府的數據追蹤瞭解任職於這些公司的工人在那些年裡與之後的身體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發現工人們以更努力工作來回應公司增加的出口訂單
-
他們變得更有效率並且工作更長的時間。但他們也開始出現更多的健康和傷病問題,尤其是女工。
那些在出口需求激增的公司工作的婦女日後更有可能因嚴重的憂鬱症進行治療,同時,更可能被醫師開給處方藥以預防心臟發作或中風。
據分析結果,研究人員得出以下結論:對應工廠提升10%的產值,女性員工發生嚴重工作傷害的機會上升了6.4%;中度憂鬱的發生機率增加2.5%;使用抗血栓藥物治療的機率上升7.7%,而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住院的機率則多了15%。相似的狀況也發生在男性員工身上,但是風險增加的程度並沒有像女性這麼嚴重。不過,因較大出口需求而增加工作量確實也導致男性在工作中受傷的風險高出許多。
研究也指出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一家公司的出口需求剛開始成長時,每個員工的病假天數呈下降趨勢;研究人員認為這顯示工廠的員工們即便感到身體不適仍受制於工作量增加的壓力而到班。但是,隨著出口需求增加的情形持續越來越久,不論男女,每個員工的病假天數皆明顯增加。
出口需求增加使員工的個人健康狀況因更高的傷病率而變得不佳。
研究人員提醒雇主需要積極協助員工對抗工作壓力和因工作而造成的健康問題。他們認為:「這種努力可能對雇主正於全球市場迅速擴大的女性勞工而言特別有幫助。
」
資料來源: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s Research in the
US、DailyMail
+ read more
2016.10.17
強化骨骼反戕「心」?!鈣質補充品藏危機
由於生活型態改變(外食的機會增加、飲食選擇越來越多等),大多數現代人雖然衣食無缺,但吃下肚的食物無法均衡提供身體所需養分者大有人在,因此,許多人轉而透過綜合維他命等所謂的保健食品補充未攝取足夠的養分。最常見的除了綜合維他命、維他命B與維他命C之外,大概就是鈣片了,但是最近一份研究顯示過多從補充品中獲取鈣質可能傷害心臟及血管系統。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者請男女各半的2,700多位45-84歲人士填寫問卷,以藉其飲食習慣了解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鈣的攝取來自於乳製品、蔬菜等高鈣食物;同時也另外記錄他們每日食用的補充品及藥物。接著,研究者為這些參與者做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ardiac
CT
scan)-一種測量心臟動脈鈣化程度的掃描,若分數大於0則表示有心臟病風險-並於十年過後再施作一次掃描,以利研究者評估是否有發展出心臟病或病情是否有惡化。
研究者根據從飲食及補充品攝取鈣質之總量將參與研究的人分為5組,最高組每日攝取超過1400毫克,最低組每日攝取少於400毫克。據分析結果,雖然攝取鈣質最多的組別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最少的組別平均少了27%,但是,當比較從飲食攝取及從補充品攝取者之間的風險時發現,後者冠狀動脈鈣化分數大於0的風險比前者多了22%,亦即從補充品攝取鈣質者較容易罹患心臟病。
營養師以及研究的協同作家John
Anderson說明,顯然身體對於來自食物與補充品的鈣質有不同的反應;這兩者對心臟血管的影響之差異,可能與補充品包含了鈣鹽或因為身體無法短時間內代謝大量鈣質之故。
Anderson提到,根據研究結果,醫師可以告訴患者透過健康飲食攝取鈣質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會對心臟有益,但是患者應該在食用鈣質補充品前與醫師討論必要性與適合的劑量。此外,研究團隊說明,這份研究結果僅顯示鈣質補充品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並無法證實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6.10.13
英國如何打擊氾濫的醫美手術?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RCS)在政府要求下,正在建置整型外科醫師的線上註冊機制,以協助民眾避開不嚴謹的整型手術。有整型需求的民眾於線上系統輸入想瞭解的程序及個人編碼後,就能查看附近地區合格醫師的名單。此系統同時提供整型手術資訊,包含手術內容、費用、術前應思考的問題、術後恢復期間狀態、風險、以及意外發生時如何處理等資訊,提供民眾獨立、可信賴的訊息,避免被商業廣告誤導。
2010年,法國比艾比公司(Poly Implant Prothese,
PIP)被踢報使用未通過人體安全測試的工業矽膠生產乳房填充物,導致義乳在體內破裂,引起發炎甚至致癌等不良反應。在這個醜聞爆發之後,英國政府要求皇家外科醫學院建立線上註冊機制。
這個系統主要是為了對抗醫美診所的傾銷策略,有些診所為母女提供「買一送一」優惠,讓她們同時進行隆乳手術。但很多執行這些手術的醫生都沒有正式的資格或培訓,造成使用者最後必須承擔永久性的損傷。
副校長Stephen
Cannon表示:「由於部分為了業績不擇手段的公司,執行積極的傾銷策略,使得民眾很難找到關於整型手術獨立、值得信賴的訊息。進行整型手術是很重大的決定,不應輕率決定,我們希望督促考慮進行手術的人仔細思考。」
「大多數的整型手術都是在私人診所進行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目前法律允許任何合格醫生—包含外科醫師及其他科別醫師—進行整型手術,不需要額外的培訓或資格。」
想要進入線上名單的整型外科醫師,需要證明他們在所選的專業領域中是合格的。並且,只要醫師有適當的資格,可以註冊成為多個技術的專家。不在名單裡的外科醫師仍然可以進行手術,但會盡量督促民眾避開這些診所。
英國國民保健署與醫療專業團體聯合打擊整型手術企業,綜合醫務委員會在6月公告,醫生可以對「買一送一」這樣的優惠手術提出罷工,並且醫生必須適當地對民眾解釋手術的風險,不對他們施加過度的壓力。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表示:「任何想要進行整型手術的民眾都應該能夠取得正確的資料,所以我們要求皇家外科醫學院發展這項新的資源,幫助市民在充分瞭解的狀態下做決定。」
「我們還建議擴展照護品質委員會(Care Quality Commission
)的權力,對更多的供應商進行評鑑,這是提高標準的重要一步。」
英國醫學總會(General Medical Council) 委員Terence
Stephenson教授表示:「選擇進行整型手術的人有權期待高質量的護理,並充分了解他們接受的治療。我們希望民眾有能力花更多時間、做更多研究,並且在沒有信心的時候可以直接拒絕。」
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整型手術專區:https://www.rcseng.ac.uk/patient-care/cosmetic-surgery/
資料來源: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Daily Mail
+ read more